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导师工作的实践和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7:51: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对我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孙劲松袁媛

(淮阴工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摘 要】实施导师制不仅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学风建设、适应学分制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和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经过一年的试运行,我校的导师制推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出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完善导师制的建议。

【关键词】导师制 实践思考

2本科生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

导师制是在15世纪初期由英国牛津大学威廉·威克姆首创,随后推广到全国并沿用至今,它的实施对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在哈佛力主推行本科生选课制和学分制,并很快带动美国其他高校实行。结合着选课制和学分制,哈佛等美国高校把导师制引入到本科

3生培养中。由于在导师制的实施下获益匪浅,带动了本科生导师制在世界各国高校中的推广和发展。

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

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都在探索本科生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推进全面学分制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我校从2009级学生起,在计算机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等6个学院全面试行本科生导师制。

一、我校试行导师制的基本情况

遵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一)导师制实施的模式

4目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有许多种类:按学习时段划分,有全程导师制和年级导师制;按导

师工作任务划分,有学习导师制、科研导师制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按培养对象划分,则有全员导师制和优秀学生导师制;按推动的主体划分,有从学工系统推动型,有从教务系统推动型。

哪种导师制模式更适用,这是我校在实施导师制前研讨过程中议论较多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眼于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选择了由学工系统推进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4+0”全程导师制模式。

5(二)导师工作的内容

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将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

1、思想引导。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鼓励学生立志成才,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业辅导。按照学分制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特长和志向,指导学生合理安排选课计划,帮助制定个性化修业方案;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1孙劲松(1970.5) 男江苏涟水人副教授硕士

2孔垂谦 何莉.论本科生导师制的理想状态及其实现[J].理工高教研究.2009(1).3郑礼平.解读我国高校导师制[J].教书育人.2005(26)

4兰英; 周克勇;等.本科生导师制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7)

5淮阴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试行办法

1参与课内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报考研究生、毕业设计(论文)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生活督导。督促和引导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家庭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4、心理疏导。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公益活动和文体活动,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5、就业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对学生自主创业给予扶持。

(三)导师的选聘和学生的分配

6根据学校文件的精神,要求导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

热爱学生,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教育教学规律,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专业学习指导能力;熟悉学校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

为此各学院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利用资源,有的学院在全部09级新生中实施导师制试点,有的在部分班级、有的在部分专业中试点。在全校实施试点的59个班级中,共有09级新生1042名,选聘导师172名,其中正教授15名、副教授36名、讲师98名,博士学位6名、硕14名、实验师2名、高级工程师1名(资料显示)。

在计算机工程学院,他们根据师资情况明确了“高职称多带、低职称少带、工作不认真不给带”的导师选聘原则。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指导质量,明确了导师指导同一年级学生的限额:高级职称教师可指导6-8名学生、中级职称教师可指导4-6名学生。为方便导师与学生的联系,以“同一宿舍,同一导师”的策略安排学生宿舍;导师不跨班级指导学生;导师依照专业及研究方向分到相应的班级,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导师组,推选一名导师担任导师组长,负责处理导师组内部事务的协调。

(四)导师工作的考核与评比

通过《导师工作手册》的填写、学生问卷调查和所指导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作为导师考评的依据。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导师,学校将授予“优秀导师”称号,并给予表彰和奖励。考核不称职的导师,取消其导师资格,两年内不得聘任为导师。对符合条件而拒绝承担导师任务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7导师工作的任务承担及个人考核结果,作为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参考依据之一。

二、试行导师制阶段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点,教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认真做好导师工作;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健康主动的姿态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达到了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综合发展的效果。

(一) 形成了全员育人的局面

以前,教育的任务主要落在为数很少的专职政工干部、辅导员、班主任身上,虽然他们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比较熟悉,在专业上却比较陌生甚至是外行,因此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基本方面,诸如学习方法上的转变、课程的选择配置、考研等的指导较少。

通过实行导师制,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是对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有益补充,是把班主任职责与教师业务指导融为一体,使学生从以“管”为主到以“导”为主。导师们将自己多年的工作和学习经验介绍给学生,同时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和进行必要的辅导,结合辅导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可使学生少走弯路、健康成长,从而促进了各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导师中,上至院长、教授,下至普通研究生、讲师,都与学生拟定了见面计划,有6淮阴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试行办法

7淮阴工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试行办法

的还制定了一起进行身体锻炼计划。

(二)构建了师生思想交流的平台

一方面,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便于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另一方面,导师是专业教师,便于从专业学习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有关情况,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此外,由于宣传到位,学生对导师也有依赖感。工作中发现,不少学生有什么不愿意与其他人讲的心里话,却愿意对自己的导师诉说;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也愿意告诉自己的导师。过去,教师与学生接触大多限于课堂,师生交流较少;实行导师制后,师生的交流加强了,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对学生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构建了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同时,提高了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使教师认识到“教书”和“育人”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教师真正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通过深入细致、活泼多样的导学活动的开展,导师对学生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所求更为了解,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能按照自己的志趣、爱好,规划人生目标,确立成材方向,得到健康的成长。

通过一个阶段的试点,09级新生学生较快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专业思想更加稳定,业务学习更加主动。一个学期后,实施导师制班级与非试点导师制班级,CET-4通过率同比高25.66百分点。在计算机工程学院,软件1092班没有一名同学有补考情况。

(四)促进了导师自身的素质

当代90后大学生需求的差异性、个性化明显增强,对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求知若渴。导师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健康的心理,还要教育学生处理生活事务,帮助学生选课,甚至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所有这些都要求导师的知识要有渊博,并形成一个合理的教育教学知识结构。由于导学活动是师生交互式的教育活动,师生的思想、智慧相互交流和启迪,这就要求导师除能把握本专业、学科的知识体系、发展前沿外,还要懂得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而给学生以帮助、引导。因这一方案的实施,许多青年教师师德修养得到提升,教学水平明显提高,科研能力明显增强,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实施导师制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一)导师资源的缺乏

实施导师制要有较高的生师比,但目前我国高校的生师比平均为17: 1,我校的生师比则为20:1。导师是一种复合人才,具有知识的复合性、专业性和思维复合性,而一般的教师的知识与专业知识相对单一,所以还不是每位老师都适合做导师,这样就更抬高了生师比的比例。结合我校的现状,在实施导师制的6个学院中,平均每位导师所带的学生为6人。但随着导师制工作的进一步的深入,学生的数量在增长而导师的数量相对不变,会严重困扰着导师制度推进的力度。

(二)导师工作的消极

导师的责任心是推进导师制顺利实施的保证,但有些导师以为学生的教育管理本该是学工系统的事务,思想上、责任上缺乏对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往往工作不积极,敷衍塞责。此外,与不担任导师工作的教师相比,导师要比一般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指导学生。然而与教学、科研相比,大多数导师所得到报酬或者给予的额外补贴却远不能反映他们所做的贡献。这就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或不愿意持续担任导师,容易使导师队伍不稳定。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失去对导师的信任,以及与导师交流、沟通的热情,从而使得导师制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班集体建设的滞后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班级,不配备班主任,学生的教育管理及指导工作,由辅导员和导师共同完成。由于辅导员负责的班级太多,也由于各个班级的导师太多,在处理一些班集体问题上要考虑的因素就会很多,没有采取班主任制时班集体建设那么容易与单纯。据说,由于导师间争着让自己的学生担任班级的班长,而相互间及和辅导员闹意见的情况。

(四)导师与辅导员的协调

以前,辅导员面对的是8个左右的班主任,现在他们需要面对的是

5、60左右的导师;班主任一般是初级或中级职称的年轻人,现在他们面对的还有年纪相对较长的教授。工作的难度明显增大。

导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辅导员注重集体的建设,在这过程中由于工作职责划分的不是很明确,会出现重复教育管理及工作交集中的空白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出现有问题不知道该找谁解决等问题。

四、完善本科导师制的思路与对策

结合我校一年来的实施情况,提出以下完善本科导师制建议。

(一)提高对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必然的发展趋势,原有的本科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都必须进行根本性的转变,而本科生导师制正是能够适应并且能够推动这一转变的教学制度。实施导师制不仅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学风建设、适应学分制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和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实施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研究、注重创新,由党政共同负责,学工、教学系统联动实施。

(二)完善导师制的制度建设

1、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度是实现其良好效果的保障。首先要建立由组织部、人事处、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校级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和监督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各二级学院亦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导师制推进的日常工作,为导师制的实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支持;其次,确定导师制运行的模式,牵头部门及配合部门;再次,确立导师选聘的范围,明确导师的责、权、利,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真正把导师工作的任务承担及个人考核结果,作为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此外,由于形成了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还要在经费上予以保证。

2、模式选择。在师生比例偏低的条件下推行导师制会不可避免的遭遇导师资源匮乏的困境,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逐年递增,从时间和精力上就很难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容易出现本科导师制流于形式的现象。因此可根据各学院的具体情况分类实施,对于教师量充足的学院,可选择“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4+0”全程导师制模式;导师数量不足的学院可选择“2+2”的半程导师制模式,即在

一、二年级实行班主任制,到

三、四年级实施导师制;针对一个学院中专业老师不平衡的状况,还可以选择在部分专业中实施导师制,部分专业实施班主任制的模式。

(三)明确导师与辅导员的工作定位

正确处理好导师与辅导员间关系是保证导师制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辅导员负责“面”上的工作,统筹一个年级或部分班级的学生教育管理任务,侧重于学生干部队伍和班集体建设;导师负责“点”上的工作,侧重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协助辅导员做好学生干部选拔、评奖评优、贷助补免等集体性事务。具体来说,一是在教育主体方面,导师源于教师,是专业教育的主体,侧重于专业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教育;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侧重于大学生的品德培育和全面发展。二者同为教育的主体,从不同的方面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二是在职责内容上,辅导员被赋予教育和管理的职能,导师则偏重于教育的职能。三是在教育方式上,辅导员一方面向学生实施思想政治道德法制教育,一方面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同时还要通过管理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导师则更侧重于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教育,同时通过个别辅导、谈心指导学生,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大

一、大二时期导师较多地负责指导学生在思想、养成教育、选课、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其它方面遇到的种种具体难题;大

三、大四时,导师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学习方面的指导为主,在科研、论文、考研、就业方面多下功夫。四是在教育效能上,辅导员年青有活力,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思想容易沟通,教育效果明显;导师是从专业教师中选拔而来,而学生多敬仰导师的学术和人格,心理上容易接受来自导师的教导和影响,由他们实施的思想教育会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发挥导师组的团队作用

为了加强导师间的交流与协作,以及增强班集体建设,需要由同一班级的导师成立导师组,遵循个别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指导原则,从中选择或竞聘一人担任导师组组长(在4年一贯制的建设中,也可轮流担任),导师组长的职责是负责整个班级导师的工作安排、汇总材料、经验交流和教育管理的统筹工作。

导师组使学生与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的接触范围无形扩大了,学生有专业上的问题可以找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征求意见,克服了只找自己的导师商量,而很少征求其他导师意见的局限性;导师组的工作也使得导师制工作中存在的班集体建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五)调动高年级学生骨干的参与度

导师制的实施使得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发生了改变。导师的重点放在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教育上,导师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班级建设的问题,但是由于导师自身科研教学工作的繁忙,班集体建设工作只能是框架式的管理。而辅导员在年级管理中也很难顾全所有班级在建设中的细致工作。所以,为了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可以从高年级竞聘优秀的学生党员(干部)作为辅导员、导师助理参与低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来。

对于这部分学生骨干,首先是新生的一个榜样;其次,他们了解新生的性格特点,没有代沟,便于交流与获取信任;第三,他们工作积极性高,想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再添绚烂的一笔,会把自身的工作、学习、生活体会以及所见所闻无私的告诉新生,让他们少走弯路;第四,他们了解学校、了解导师,了解辅导员,可以协助辅导员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抓好班风建设;可以协助导师了解同学真实表现及想法,提高同学们综合素质,从而在各方面起到很好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学生论文研究和导师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论文

驻村的工作实践和思考

科研院所团青工作实践和思考

科研院所团青工作实践和思考

科研院所团青工作实践和思考

导师论文意见

德育导师论文

导师工作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论文

导师工作的实践和思考论文
《导师工作的实践和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