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色旅游

发布时间:2020-03-01 22:47:2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重庆的红色旅游资源

旅游管理09级一班 周兰 2009631496 【摘要】:重庆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开发和利用水平还较低。应当加大对重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开发战略,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运用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提升重庆旅游产品档次,提高重庆"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 重庆

自《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重庆红色旅游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培育和壮大特色旅游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庆红色旅游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突出特点:

1资源丰富。重庆红色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特色突出,分布集中。按照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重庆红色资源可以分为三大类、六亚类、七个基本类型、100余处景点,并主要分布在主城及其周边的都市红岩革命旅游区、渝东北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旅游区、渝东南的川黔湘鄂革命根据地旅游区,集中体现了红岩精神和抗日革命活动两条主线,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知名度高。重庆红色旅游隶属《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渝中、川东北、川陕渝红色旅游区”范围,凸现着“川陕苏区,红岩精神”的主题策划形象思路。尤其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锤炼出来的、以“爱国、团结、奋斗、奉献”为核心的“红岩精神”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共同成为党的历史上重要的精神财富,在全国红色旅游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3.基础较好。重庆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已经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重庆以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为核心,重点打造“红岩联线”品牌,开发出了“红岩文化一日游”、“重庆帅乡两日游”等旅游线路,使游客在游览红岩广场、渣滓洞、白公馆等遗迹时,更加深刻地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红岩魂展览”、“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采取走出去的策略,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其中,红岩魂走遍全国280个城市,参观人数达3 000万人次,创下红色旅游全国巡展之最;“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则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演出盛事、2002年中宣部重点宣传剧目之

一、“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推出的“风雨作证歌乐山”情景表演剧则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参观完美结合起来,为红色旅游开发的真实性创新了探索模式。游客对重庆红色旅游评价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4.客源丰富。据相关资料显示,重庆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呈现连年增长态势。2005年1月至6月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305万人次,比2004年同期增19%,红色旅游增长率高于全市游客接待总人数增长率5.15个百分点。2006年“十一”黄金周,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尤其火爆,共计接待10.67万人次。酉阳赵世炎故居、开县刘伯承纪念馆、江津聂帅陈列馆也增长明显。2007年红色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1万人次。2008年10月1日,重庆“红岩连线”接待游客4.4万人次,同比增长84.9%。据调查得知,重庆红色旅游市场来自省外的游客约占64.35%,大多数是单位组织,集体出游,目的在于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而中青年游客是重庆红色旅游市场的主力军,占游客总人数比例的53.69%。

5.地位重要。由于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重庆红色旅游资源与国内以“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为核心的其他红色资源在产生时间、地域、背景、条件、环境、主体不同,当时国内外的主要矛盾、党的主要工作任务、斗争性质、目标和要求亦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各自的特征也迥然不同而各具特色,无法替代独具特色的重庆“红岩精神”。在抗日战争后期及其解放战争时期,重庆作为“陪都”,成为了中国政治的中心,演绎了中国历史的一段巨幅画卷,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迹和记忆,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或缺性。 现阶段红色旅游资源存在的缺陷:

1可观性差。红色旅游依托的是革命历史遗存。由于中国革命的人民性、艰苦性和流动性,加上反动势力对革命根据地的疯狂反扑中对革命遗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红色产品存留下来的革命遗物数少、量小、陈旧、分散、具有 内容、场地、线路等方面的局限性,一些著名的纪念地只是孤零零的普通民宅、庭院、或小船,与其他旅游景点相距甚远可展现、可参观、可吸引的内容有较大差距令旅游者难以尽兴。

2时效性强。由于政治性因素和市场化因素对红色旅游的客源变化影响 明显,红色旅游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调节,有较大纪念活动受政治因素影响。因此,红色景区接待高峰主要集中在三个黄金周和纪念日前后。

3旅游形式单一。大多是以参观重要纪念遗址和纪念物为主,基本上是“一张桌子、一条凳、一块床板、一盏灯” 内容 的解说也如教科书式的呆板平淡,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市场吸引力差。

4 客源市场面窄。红色旅游的 发展 主要依靠两种力量在支撑:一是集体组织 学习考察,红色旅游因其特殊的思想和政治意义得以发展;二是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他们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充满了怀念与深情。重庆红色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架

红色旅游”是革命传统教育观念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果,是我国大旅游产业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对红色旅游的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的认识和保护。重庆红色旅游市场开发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一套科学、系统的战略规划。

1坚持文化兴旅战略,构筑重庆红色旅游灵魂。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旅游的实质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的差异使得旅游者能够对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首先,要正确认识文化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红色旅游就是旅游与红色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一种文化旅游,更是一种特色文化旅游。重庆红色旅游开发必须深入挖掘其特色文化内涵,加强党史研究,充分体现革命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其次,要挖掘重庆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组织力量对重庆红色旅游文化进行挖掘、整理,重点围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两个时间段,编辑出版重庆红色旅游文化书籍,拍摄并重庆红色文化影片,复原或寻找重庆红色文化的展现形式,策划重庆红色文化的体验性旅游项目,继续开发诸如“风景作证歌乐山”情景剧类似的旅游产品,实现红色文化“情景再现”工程,让游客亲自感受革命先烈当年的英雄气概,引导游客树立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此外,文化内涵挖掘应从参观内容、形式、方法、体验设计等方面入手。参观内容上应注重整体规划设计,加大“红色元素”的推广和应用;展示形式应采用高科技的声、光、电结合外加一些原汁原味的陈列展示形式。

2.推行合作开发战略,打造重庆红色旅游产业链重庆红色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合作开发战略。一是推进区域旅游合作。重庆红色旅游开发要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与周边四川广安和贵州遵义等地跨区域协调,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书,探索“区域合作,整体开发,联动推进”的新型旅游合作机制,形成“共打品牌、共推线路、共搞促销、共享资源、共同受益”的区域旅游合作关系,打造“红色旅游链”,共创红色旅游品牌,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和共同发展。二是推动不同旅游方式结合。重庆有着丰富的历史古迹资源、民俗旅游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形成了六大旅游品牌,红色旅游开发可与这些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线路互通,利益共享”的目标,推动红绿、红古、红蓝结合,交相辉映,形成综合性、复合型的旅游基地和旅游产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探索旅游与相关产业的结合。

3.树立品牌发展战略,提高重庆红色旅品牌战略是影响当今消费者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特色和品牌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红色旅游市场在面临强烈竞争的情况下,必须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重庆红色旅游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举旗,统筹策划开发。从旅游产品的权属来看,红色旅游产品属于社会公共产品的范畴,政府应该在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带头转变观念,主动确立红色旅游产业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拓展红色旅游市场,既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品牌发展战略,提高重庆红色旅游知名度。

4.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推动重庆红色旅游持续发展。目前学界对红色旅游是否产业化有两种截然不同、观点迥异的观点。个人认为,鉴于国家投入红色旅游开发的资金毕竟有限,红色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全可以尝试产业化之路,关键在于产业化涉及的领域和产业化的程度。针对重庆红色旅游产业化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一是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革命事迹陈列馆等重庆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必须要把公益性、公众性和公共性放在第一位,市场性、商业性和赢利性服从并服务于公益性、公众性和公共性二是有选择性地产业化。红色旅游产业链中的“行、住、食、购、娱”作为必备配套要素,是可以市场化运作的,但应与“红色旅游”主题相协调,紧紧围绕“红色旅游”这个主旋律,与一般性的观光娱乐、休闲度假的“住、食、购、娱”应有所区别,不宜走“高价”路线,更不能以厚利暴利为价值取向。三是尝试建立经营实体。探索成立红色旅游开发与服务公司,引入市场机制经营红色旅游,按照“政府做规划,树形象;企业做产品、拓市场”的思路,推进红色旅游的深度开发,打破政府经营的传统机制,实现从政治轨道向经济轨道的转型,从事业接待型向旅游产业型的转轨,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市场活力

参考 文献 :

[1]郑旭东:体验经济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影响 研究 [J].商场 现代 化,2008(1)

[2]谭曙辉等: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构想[J].科技咨询导报,2007(5) [3]熊云明,李松志.红色旅游扶贫的理论梳理及其实践意义[J].老区建设,2008,(14):

[4]王嘉,崔明月.重庆红色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研究[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9).[5]王发兴,高维忠.韵关、郴州、赣州三市联合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的战略研究[J].南方经济,2005,(8):59-6.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