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看援藏干部如何玩转“农场企业”

发布时间:2020-03-02 13:12: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看援藏干部如何玩转“农场企业”

50年的历程,在西藏这片高原热土上,发生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变化。每一个新起点、新跨越发生的当下,都留有一代代与西藏结缘、有故事的人的印记。而流淌在每个人心底的那段西藏时光,也正是岁月长河中最珍贵的记忆,浓缩着一个时代的梦想。

今天的主人公是援藏干部肖华鑫,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群体的真情与坚韧、奉献与追求。

走进米林农场嘎玛花园职工宿舍区,一个鲜花满地、小桥流水,别样的藏式花园出现在记者面前。现在提起“米林农场”,大家都会说:这里是西藏最大的优质水果生产基地,2013年企业收入三百多万,2014年固定资产突破亿元„„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个亏损企业。而肖华鑫与西藏的故事,就从米林农场开始。

首抓!民生为先

米林农场系国有农垦企业,创建于1960年,农场依山傍水,果木成林,风景秀丽,守着这片风水,职工的生活水平却一直停滞不前,农场属于贫困农垦企业。

2011年,肖华鑫从福建龙岩市来到西藏林芝担任米林农场党委书记、场长。他一到农场,在克服高原气候带来的不适后,便马不停蹄地进行摸底调研。经过两个月的走访,他决定从抓民生促保障入手――首先改善职工居住条件。

为使职工的住房条件和民族特色融合统一,肖华鑫和同事们设计了多套方案。最终确定了新花园式住房,不仅解决了旧房屋陈旧、配套设施差、安全系数低等问题,还配置了洗手间、热水、院落等。嘎玛花园位于306省道旁,花园般的小区不失民族特色,“小洋房”显得异常别致。还利用引进的养鸡、养猪企业的资源优势,使农场职工用上了干净方便的沼气能源。

退休员工次仁卓嘎感慨地说:“我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意,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心里充满了感激,就是希望儿子好好学习。”次仁卓嘎的家虽然面积不大,却透着满满的幸福和温馨,“几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援藏所带来的帮助,使我们原本较贫困的生活一下跃入小康。作为普通职工,按我的生活标准,是买不起这花园般的小洋房,这个岁数也贷不起款,援藏改变了这一切”。

探索!科学管理

三年的援藏时间,肖华鑫是用倒计时的方法来计算的。他实地走访调研,集中精力摸清“家底”做规划,制定出了农场今后的发展思路。

在管理制度上,肖华鑫层层抓落实,一个萝卜-个坑,不懂的教方法,转不过弯的讲目的与意义,意见不统一的做思想工作、大小事情会上说、充分发扬民主,打破了以前的管理体制。

他提出建立健全科学实用的规章制度,让全体职工去讨论究竟建立什么样的运营模式,才有利于农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职工解决了大病补偿的后顾之忧(农场实行大病补偿制度,职工医药费在5000元以下的,在过年时,农场补助1000元;花费在5000元至8000元的,过年时农场给职工补贴2000元;大病花费在8000元以上的,过年时农场给职工补贴3000元。),农场还拿出一部分资金为职工缴纳社保,这样一来,既盘活了国有资产,职工的积极性也增强了。累并快乐着,这就是现在农场职工们的生活状态。

肖华鑫鼓励职工实行责任承包果园大棚,万一没收成,农场将免收租金,这下职工放心了。职工不愿承包的鼓励外面的人承包,外面承包的人有经验有技术,能带动职工种植技术的提高,只需要给农场缴纳承包金,其余收入则归承包人所有。

在米林农场的蔬菜大棚,扎西正在给“绯红”葡萄剪枝。他兴奋地说:“今年我所承包的大棚果园收入就有20多万元。几年来,大棚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引进了许多好的品种,葡萄、油桃、杏等。从福建来的技术员指导我们技术,学习科学种植管理模式,使这些引进高原的瓜果品种长势喜人,每年都在不断增加收入。”

今天的扎西愿意自己当老板。他说,“承包果园农场还奖励我,让我看到了希望。由于承包大棚干出了一些成绩,我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获‘五一’劳动奖章,家里的收入也高了,越干越有劲,除了承包种西瓜、葡萄外,我们还要恢复以前的西藏品牌‘黄香蕉’苹果等,真是越干越想往大的方向发展。我们农场已成为西藏最大的高原优质水果生产基地。这让我们普通员工增强了无数信心。”

打破“大锅饭”按天领工资的经营模式。肖华鑫利用短短半年时间,就探索出了企业集体经营、外商承包经营、农场职工领办、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高效经营模式,改变过去农场集体大包大揽的管理格局,充分用好用活现有的土地资源、大棚设施和企业资产,使农场步入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财富的发展轨道,找到了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的兴场之路,激发每一个人去干一番事业的雄心。

目标!扭亏为盈

肖华鑫说:“近年来,一批批援藏工作犹如接力赛,薪火相传,支援的力度不断加大,支援的领域不断拓展。为盘活企业资本资源,打破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确保计划内对口援藏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等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项目建设施实力度,注重建设中项目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增强农场发展后劲,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抓好援藏项目建设,他积极争取落实福建龙岩市的第六批援藏资金1564万元、第七批援藏资金1971万元外,还通过多渠道争取了龙岩市的各类资源建设资金778万元,争取国家、自治区、地区三级项目资金2413万元。引进北京嘉孚科技有限公司、西藏嘎玛园林生态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发展大峡谷系列白酒、生猪养殖、园林花卉等产业。肖华鑫说:“援藏,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理念,对企业固定资产盘活的转变,之前很多资产闲置,不出效益,引进企业合作,企业的固定资产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第六批援藏工作很快就结束了,肖华鑫觉得想做的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他毅然决定申请留下来继续援藏。在第七批援藏三年多的时间里,肖华鑫没有辜负对口援藏工作的重要使命,团结带领中层干部职工使米林农场成为2012年唯一一家被评为西藏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013年整个企业“扭亏为盈”,收入三百多万,开支只需要两百多万;2014年固定资产突破亿元;2015年1月份,被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为全区农牧业产业化先进企业”。

肖华鑫牵头制定了农场“163”产业发展目标,即:1是把龙头企业做大,创国家级的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地区的农牧产业发展,起示范、辐射带头的作用;建6个基地(苹果基地、葡萄基地、生态养殖基地、藏药材基地等),目前已形成规模;建3个中心,果蔬营销中心、科技培训中心、传授技术。目前“163”产业已基本形成,仅育苗基地去年收入100万。

真情!结下“藏缘”

福建、西藏两个看似没有关联的省区因“援藏”结下了“藏缘”。

几年来,农场各民族群众交流和谐,职工生活不断改善。援藏工作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切实可行的变化,使当地的农场职工深切感受到援藏干部投入的真情实意,是闽西老区和雪域高原的情谊相连,是共同发展梦想的真实写照。

远离故土来到青藏高原,一心想着农场发展,带头造福一方群众,肖华鑫无悔的青春奉献在这片高原,他说:“人生的意义丰富了很多。从一个沿海城市到雪域高原工作,绝大部分干部没有这样的经历。以前从没到企业干过,经过这么几年的奋斗,我们在企业还做成了几件事,看看自己有多大能量能充分发挥,这当中我自身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和我的同事艰苦奋斗了几年使一个亏损企业变成了西藏最大的优质水果生产基地、果苗驯化繁育基地、高原生态养殖基地,农场‘嘎玛图形和商标’荣获西藏自治区著名商标,援藏使我有了一段新的人生历程,它是我心中永无法忘却的成长经历。作为援藏干部,不负援藏的重要使命,它将我那有价值的生命留给这高原希望的土地”。

援藏干部心得体会

援藏干部焦裕禄

援藏干部管理制度

援藏干部文章

援藏干部先进事迹

援藏干部人才管理办法

援藏干部个人工作总结

援藏干部先进事迹4

援藏干部个人工作总结

援藏干部先进事迹材料

看援藏干部如何玩转“农场企业”
《看援藏干部如何玩转“农场企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