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森林灭火作战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03 18:57: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森林灭火作战方法

2014年5月

一、森林灭火作战战法的确定

森林灭火作战战法的确定,主依据主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上讲,认真坚持灭火作战原则,自觉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是确定灭火战法的主观要求;从客观上看,森林可燃物、地形条件、气象因素、林火行为、火场条件和灭火力量则是确定灭火战法的客观依据,这也是确定灭火战法的重要依据。

(一)森林可燃物

森林中的一切有机物质都是可燃物,可燃物的数量变化决定着森林的燃烧性,分布类型不同影响着林火强度,蔓延速度和燃烧性质。可燃物载量多少,决定燃烧后释放热量的多少和火强度的高低。可燃物的大小影响基易燃程度,质量则影响燃烧时间的长短。同时在森林燃烧过程中,由于火的强度和燃烧速度的不同,可燃物的有效燃烧量的多少也影响着火场清理的难易和形成二次燃烧危险程度的大小,火场上二次燃烧现象的出现与可燃物的量和质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次燃烧的残余可燃物越多、残余的余火越多,加之灭火时清理的不彻底,则最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二次燃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二)地形条件 包括坡向、坡度、坡位、海拔高度等。地形影响植物分布和形态,它不仅影响火灾的发生,而且也影响火灾的传播速度和火的强度,从而直接影响灭火作战的难易程度和灭火队员在火场的安全。

(三)气象条件

气象因素包括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风和连续干旱等。这些天气条件决定着近期潜在的火险程度和火场模式及火势的大小。其中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时火灾的发生、发展、火的行为、性质和火势的大小影响最大,在灭火实践中火场小气候及其变化也是构成高危险环境的重要因素。

(四)林火行为

火的行为是指一场火灾从开始、发生、传播、衰弱直到熄灭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火的现象和特征。火的行为一方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人为控制因素的影响。在灭火作战战中能否预测火灾发展动向和掌握火的行为,是灭火作战应该把握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火场条件

火场条件是指火场的大小、形状及火场的地形地貌、小气候、可燃物和交通条件等。火场条件决定灭火的难易程度和用兵手段,火场小,好控制,火场大,难控制,交通好利于灭火,地形险有火难灭。

(六)灭火力量

数量、素质及装备是灭火队伍战斗力的反映。没有一定的数量,不能称其为队伍,谈不上战斗力的形成,而有数量无素质,也谈不上战斗力的实现。数量相同,装备一样的队伍,其战斗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素质上。同时,灭火装备不同,灭火效能也会不同,也影响着灭火方式、方法和手段。所以说,人员数量、素质及装备数量、效能等因素决定着灭火效益的高低。

二、森林灭火作战常用战法

(一)上山火顺势打

上山火的行为特点是蔓延速度快,火头燃烧猛烈,难控难灭,危险性大。特别是白天温度物燥,朝阳迎风处的上山火燃烧更为强烈,极易形成强烈的局部热对流和“火爆”其火行为的特征表现为:火势直冲云天,浓烟翻滚急上卷,火爆轰鸣火团飞,两翼火线火龙,火头形态如尖刀,向上跳跃式燃烧,如果此时灭火队员迎火头灭火或从山上向山下接近火线,或在燃烧火头发展前方的山脊线上,山脊谷地、朝阳平缓坡位上迎火或开设防火隔离带,都是十分危险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此处迎火必遭伤害。 因此,灭上山火时,灭火队员要顺着火势打,严禁顶着火势打,先控制两翼火线,顺着火势跟进火头灭火,即让开火头,避开火锋,顺着火势的发展方向,采取先控制、再消灭的方法,消灭侧翼火,随后跟进消灭火头尾部火。在灭火中要与火头保持适当的距离,一定要等火头越过山脊后,或者是当风向变化火头转向、火势降低、燃烧火线形成下山火势时,抓住战机及时调整战法,组织力量重点突击灭火,才能有效将火消灭。

必须注意的问题是,灭白天上山火,由于火势快,火势猛、燃烧不彻底,极易出现二次燃烧和大火回烧现象,这也是火场上最容易伤害人的火。一般二次燃烧大火回烧的范围都距火头较近,距离一般不超过百米左右。所以灭火作业时千万不要随意跟进火头,特别是当火焰高度超过3米以上时,尾追火头灭火时要保持百米以上距离,务必慎打慎进,等待时机灭火,千万不可在高危险地段灭火线。

(二)下山火堵截打

下山火的行为特点是蔓延速度慢,火势较稳,火头较弱,燃烧彻底,易灭难清。下山火也称坐火,火场实践中,当火线从山上向山下燃烧时,是最佳的灭火时机,当最佳灭火时机出现时,就要集中优势兵力,严防山上火下沟发展成为沟塘火和越过沟塘重新发展为上山火,要将火灭在山坡上或堵截消灭在山脚下。此时,如果火场小、火线短,在人力充足的情况下,可采取从山下向山上找准燃烧火线的薄弱点,采取一点突入,两翼展开,分兵合围、递进超越、分段扑打的直接灭火方式灭火,如果火场大、火线长、人力少,可采取重点一线集用兵的间接灭火方式,组织攻打重点段火线,或利用点上山火的方法以火攻火,分段点烧,围圈火线,将下山火堵截消灭在下山之前、山坡之上。

必须注意的是余火和暗火清理一定要仔细。因为下山火慢,燃烧时间长,燃烧火线上一些较为粗大的可燃物已开始燃烧,地表层可燃物已烧尽,从而会引发地下腐质层的燃烧,暗火点多,余火量大,形成局部的地下火出现。因此,下山火的明火好灭,暗火难清。在这种情况下,为加速灭火速度,减少复燃几率,经常采取沿迹地边缘点烧的方法防止复燃火发生。因为,燃烧的火线火势强,在原火线燃烧产生上升热气流的作用下,人为点烧的火线会迅速向原燃烧的火线发展,这时灭火队员再用风力灭火机强风消灭点烧外缘火,助燃内线火,加快点烧火向原燃烧的火线方向燃烧速度,迫使在粗大可燃物未燃烧或大部分可燃物未完全燃烧时将边缘火消灭,从而使熄灭火线边缘在未能烧透状态下就被消灭,这就极大减少了余火的残留量,从而也减少了残存余火的复燃几率。所以说,灭下山火一定要选择战机,讲究战法,速战速决,先堵火头,再灭两翼,以火攻火,将火消灭在下山越沟上坡之前,否则将前功尽弃。

(三)白天火分段打 白天火分段打是由林火燃烧特点所决定的。森林火白天燃烧的特点是从黎明开始到日出后2小时,火行为表现为燃烧缓慢,火的强度低,从日出后2小时开始到中午,火势逐渐发展,火的强度增高,燃烧速度加快;从中午到日落前2小时,火势发展最猛烈,燃烧速度最快,火的强度也最大;从日落前2小时开始到日落天黑,火势发展逐渐降低,燃烧速度下降,火的强度也随之减弱。由此而知,不同的时间段火场上火的行为表现是不同的,有强有弱,有火头、火翼、火尾三分,有高温区段、中温区段和低温区段之别。火的这些行为特征表现也为寻找灭白天火的最佳战机提供了条件。实践中可从时间段上抓战机、灭火线、控制火势,还可以从火线燃烧的温度段中抓战机灭火线。

1、从时间段上抓战机灭火线

从黎明开始到日出后2小时,从日落前2小时到日落天黑。这两个时段组织力量攻坚和组织全线灭火行动,灭火效果是最好的,是白天灭火的最佳战机,而中午到日落前2小时这个时段,由于温度高、风大、火猛,一般不宜组织攻坚和实施全线灭火行动,这时时主要是控制火势,灭侧翼火线和灭弱段火,限制其发展,或利用地形依托开隔离带阻火和间接灭火是最有效的。

2、从燃烧火线温度上抓战机灭火线

控火头、打两翼、清火尾,是白天灭火分段作业的重点。白天火虽然火大,但从火的燃烧强度上看,有高温区段火头部分、有中温区段火翼部分和有低温区段火头部分的火,这就为组织力量分区段灭火提供了条件。如火场小,兵力足,可在高温区段火头部分用强兵,运用间接灭火线战法控制火头发展,寻机改变火头的发展方向,待火头下山时抓住战机及时将火头消灭;中温区段火翼部分用重点,运用间接或直接灭火战法跟进侧翼火线顺着火势打,消灭侧翼火;低温区段火尾部分用重兵,运用直接分散式灭火战法,消灭明火,清余火,严防复燃,将火消灭。如火场大,兵力不足,可在高温区段火头部分用精兵间接灭火,堵截火头,限制火头发展,改变和降低火头区段的火势,尽量大努力控制火头的快速发展,为夜间灭火攻坚创造有利战机;中温区段火翼部分用重兵边打边清,巩固推进,顺势尾追,直接与间接灭火相结合,尾追火头不放松,寻找战机灭火;低温区段火尾部分用精兵,运用直接分散灭火战法快灭明火,细清余火,稳步推进将火消灭。概括起来讲,白天火应分区段作战,在分区段作战时,重点区要警惕,低温地段要突击,此外,白天灭火时灭火队伍应留素质好,装备强的预备队,关键时刻打攻坚,突击战时打增接。 必须注意的问题是:白天采取以火攻火战术灭火时,作业距离和作业时间必须距离火头前方500米之外或是在火到来之间的半个小时前完成,才能确保作业安全。如果过早或过晚,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增大灭火队员的作战难度和体力消耗,从而影响灭火效益。如灭火队伍选择的灭火位置发生错误,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因此,无论从灭火时间段还是灭火区域的选择上看,灭火作战时一定要避开险时险段。火场教训表明,已往灭火队员火场伤亡事故90%以上都发生在险时险段,都是因为指挥错误、盲目在险段灭火和迎火而上造成的。

(四)夜间火稳进打

夜间是组织灭火作战的最好时机,夜间温低风小,空气湿度增大,谷风消失,山风明显,燃烧火线受山风影响,上山火的行为表现不强烈,火线火势较为平稳,特别是午夜之后到日出前,由于温度降低和湿度增大,火的燃烧速度更加缓慢,在一些山谷密林和潮湿植被地段,部分明火由于温度低、湿度大而会自行熄灭,形成断断续续的燃烧。同时,夜间燃烧的火线火头发展方向明显,利于观察判断,同白天相比,无论是火势还是温度和湿度都很不利于火势发展,而有利于灭火作战。当然,夜间组织灭火作战也有很多不利因素。火势难判定,夜间暗火看不见,地形植被难观察,特别是组织高山灭火时,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十分危险,容易发生滚石,树枝伤人,队员掉队,坠入山崖等事故。 夜间灭火一定要时刻注意安全,为了避免伤亡,可采取稳进稳打的灭火战术,抓住夜间的最佳战机,合理调整兵力,集中组织力量攻火头、灭两翼。一般情况下,作战最小单位10人以上为宜,作业人员要有照明设备,作业间隔保持在2米以内,以班组为单位行动,并使用GPS定位。如没有GPS定位,队伍要沿火线边缘行走,一般不可组织穿插火线,严禁单独行动,灭火时一定要认真清理余火,特别是要用风力灭火机哟风清理,才能及时发现和消灭暗火。当火线全部消灭后,可在迹地边缘原地休息,待天明后及时组织队伍沿迹地边缘向内清理暗火和余火,以防日出后温度增高,风力增大时余火暗火复燃。

总之,夜间灭火作战,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有利的一面是夜间灭火目标明显,风小湿度大且温度低,火线火势平稳,扑灭的火线复燃性小,采取直接灭火法灭火和以火攻火效果明显,安全系数大;有弊的一面是行军机动困难,由于夜间会出很不安全的燃烧现象,如果火不能在夜间全部消灭,黎明之后的火线复燃性机会较大,也会导致第二天温度高风大时火场出现多个火头,从而增加白天火的难度和险度。所以,组织夜间灭火作战时要充分考虑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灭火效率的影响,一定要做到周密部署,合理布兵,集中兵力,重点突出,集中攻坚,稳扎稳打,确保夜间灭火作战安全高效。

(五)险境火让开打

险境火是指燃烧在火场高危险环境之间的火。在高危险环境下,火的行为变化激烈,火强度大,火势发展方向多变,极易出现难控火、难打火和打不了的火。灭火队员如误闯危险环境中灭火,后果将十分危险。实践验证,90%以上的火场人员伤亡都是由于误入高危险环境灭火而造成的,因此,灭火中一定要正确判定火势发展,正确判定高危险环境区域位置,严禁误入高危险环境内灭火。一旦误入高危险环境,要立即采取措施避开险境,来不及避开时要采取机智果断,科学有效的方法避险。

实践证明,吸要灭火队员能够准确掌握火场高危险环境的基本特征,就能有效地避险求安,实施安全高效地灭火,如果灭火队伍在火场上一旦遇有高危险环境火,灭火指挥员一定要沉着冷静,正确指挥,果断选择安全避火区和撤退路线,将队伍撤到安全区域。避火行动中,灭火队员要听从指挥,用防护面具或湿毛巾捂住口鼻,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还要彻底灭掉身边余火和清除避险区周边可燃物。在避火中要观察周边火势,不能低头避火不看火,不能分散自保,四处乱跑。如果在灭火中,突然感到高温灼热,火焰高度超过2米,能见度不足5米,人无法接近火线灭火时,要迅速撤回到安全区火,等待时机再灭火。

一是等待时机打,即在高危险环境火燃烧过后或待着高危险环境火势较稳定时,火线火焰高度降低到2米以下,火墙厚度在1米以内,火的热辐射使人在距火线2~3米能够坚持作战的情况下,灭火队员让开火头火锋,集中力量顺着火势,以小组为单位交替扑打侧翼顺风火,避开火头只打边缘火,同时,其他作业组要紧随跟进扑打余火。

二是险境火必打时,要让开最危险地段,避开燃烧最强烈的火锋,实践证明,高危险环境中燃烧的火一旦形成高强火势,即人在3~4米之外无法靠近的火线,这时人力直接灭火是不可能的,且是十分危险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坚持扑打,必然出现伤亡,遇到这样的火坚决不能直接打,一定要让开头,避开火锋,等待火势弱人可接近时再组织灭火。如果是灭火火焰高度2米以下的火,人可接近火线,也要在主风方向上风头处集中使用风力灭火机、水枪和灭火弹,集中力量控制一侧火势,减少危害。必须注意的问题是千万不可在主风方向口处,实施两翼攻击灭火和顺顶风灭火。

三是选择地段间接灭火,在危险环境区域外围,在火发展方向侧翼200~300处,顺着燃烧火线采取人工清除可燃物开设依托线,沿线点烧攻火的方法实施灭火。必须注意的是采取该方法灭侧翼火一定要快,要在火未到来之前完成。尤其是在火头前方迎面开设隔离带堵头时,要距火头500米之外,避开危险区,同时要先开设好避险区,避险区大小视灭火队员人数多少而定,如10人的灭火队最小避险区不应少于200平方米。

必须特别注意的问题是遇有窄沟塘沟堵处,山脊线上谷处,向阳坡上的平缓之地凹陷处、石崖植被结合处、乔灌草繁茂混交杂处、幼林、灌木林密集处,特别是密度在0.8以上中幼针叶林、灌木林、灌草相连和火场小环境风与火场主风方向不一致的乱流区林火,要做到坚决不扑打,才能确保安全。这些地域遇火燃烧时,必生高危险火势,这种情况下要能让则让,能避则避,大不可逆险面战。

(六)沟塘火集中打

沟塘火集中打是指火在沟坊燃烧时要将火消灭在上山之前、沟塘之内。沟塘火的特点是受风影响大,蔓延速度快,发展趋势猛,火线较规则,易观察判断,便于集中力量扑打,灭沟塘火时,应采取正面开设隔离带阻火,借助依托以火攻火和内线突进、两翼对打的战法。

沟塘火一般有两种燃烧模式:一是顺沟火,火头顺沟燃烧,两翼火线向两侧燃烧形成上山火;二是跨沟火,一种是情况是阳坡下山火烧入沟内,火头向阳坡发展,两翼火在沟内燃烧扩展,别一种情况是阳坡下山火烧入沟内,火头向阴坡发展,两翼火向沟内两侧燃烧,火的行为表现是顺沟火快,阳坡火猛,燃烧强烈,易形成火爆;阴坡火慢,上山火稳,燃烧较缓。

灭顺沟火时,要先集中力量扑打靠近阳坡的一线火,严防火上山;再阻打顺沟发展火头,将之消灭在沟内;最近扑打靠近阴坡一线的火,从而将火全部消灭。如果兵力不足,靠近阳坡一线的火用重兵扑打,再用强兵扑打顺沟发展的火头,最后用精兵扑打弱段,将火控制和消灭在沟内。灭跨沟火时,要先打或堵截向山坡发展的火线,再扑打沟内两翼火线,特别是对即将形成阳坡和半阳坡上山火时,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该火上山而形成上山火;也可以采取两翼夹击、对进攻坚,前方设防的战法将火控制和消灭在沟内。必须注意的问题是:遇有狭窄沟塘,植被厚而干燥,火势变化不稳时,千万不可盲目组织攻坚、灭火,当沟塘长且沟底堵截灭火,这时应采取稳进尾随火线灭火的战法,既不迎火又不突击,而是顺势紧贴火线,不离开火烧迹地边缘追击灭火,待到火势发展减弱时抓住战机集中力量将火消灭。

(七)树冠火断开打

树冠火都是由强烈的地表火引起的,多发生在可燃物垂直与水平分布相连的中幼密林和灌木林内。树冠火的火势发展迅猛燃烧强烈,能量大,燃烧时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伴有飞火发生。树冠火无法用人力直接扑灭,必须采取间接灭火方法来断开扑打,才能将火控制和消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在树冠火发展前方适当位置,充分利用地开形、地物,选择不利于树冠火发展的地段,集中力量切断燃烧通道,即砍伐树木,清除可燃物,开设隔离带,断开和改变可燃物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将火引至地表再消灭;

2、利用空中飞机和地面机械向未燃树冠周边上部喷洒化学灭火药剂和水,断开燃烧通道,即利用化学、物理隔离法、灭树冠火;

3、在林内进行修枝打丫,强行切断可燃物空中水平和垂直连接,并清除地表可燃物,断开燃烧通道,将树冠火引至地表之后再实施灭火;

4、集中力量向灌木林内燃烧火线投掷灭火弹,先炸灭树冠火,再组织力量灭火;

5、在水源充足地方,充分利用消防车和水泵,向燃烧的树冠喷水,达到阻火和灭火目的。

总之,灭树冠火难度大,作业强度大,危险性大,扑救时一定要先断开可燃物垂直和水平连接,选择断开带的位置,要先选稀不选密,选平不选坡,尽量做到能修枝则不伐树,能清除则不挖沟,这既能减少作业强度,又不能减少伐木开隔带对森林的破坏。灭树冠火有效隔离带的开设宽度一般在中幼林内为20~30米,即树高的1.5倍;幼灌林内为5~10米。在灭火实践中,灭树冠火要充分利用开设的阻火带、自然隔离带和道路等为依托,实施以火攻火是最安全、最有效的灭火战法,即先断、再烧、后清、最终消灭树冠火。

(八)地表火灵活打

地表火的行为特点是林内火慢、小面稳,林外火快,大而猛。地表火易打易清,复燃率低。林内地表火因林内光照少,相对湿度大,气流平稳、风小,发展速度较林外慢,而且火势也较为平稳。相反林外地表火因受风的影响作用大,光照强,相结湿度小,气流不稳,发展速度时快时慢,火势时猛时弱。一般情况下,林外地表火的火头火焰高度为2米左右,两翼火线的火焰高度多在1米左右,而林内地表火的火焰高度大都在1米以下,没有明显火头,灭火实践中常用的战法有:

1、先清后烧,烧清结合,以火攻火。这种方法适用于扑打林橡皮火焰高度在1.5米左右的地表火和林内可燃物较多的燃烧强烈的地表火,灭火效率高,复燃率低,灭火人员也较为安全。作战方式是将灭火队员分成三个组,一组清理地表可燃物,二组点烧控控制,三组清理余火,编者按组原则是清理组多编人,点烧控制组少编人。作业时,第一组距离燃烧火线10~20米处,先清除地表可燃物,开出一条宽为1~2米的依托线(阻火带);第二组在风力灭火机控制下,用点器沿依托线迎火点烧;第三组随后跟进清理余火,消灭地表火的目的。

2、递进超越,边打边清,稳打稳进。这种方法适用于灭林内卫生条件好的地表火和林外稳进地表火。一般在扑救火焰高度在1米以下的地火时,分两组配合作业,一组攻打明火,二组清理余火,也可以多组配合递进超越,分段消灭地表火。灭火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是:灭火队员一定要灵活运用战术,紧跟火线灭火。虽然地表火易打易清,但决不能麻痹大意,无论火大火小,都不能单兵作战,均以小组或分队方式集中作业,各组和分队之间要互相协同灭火,切不可打乱仗,更不能随意以火攻火。

(九)地下火挖开打 地下火难判、难打、难清、难守,燃烧速度慢,发生时间多在春后、夏初,并以秋季为多。发生地段一般在原始林、成过熟林、石塘林、塔头甸子及地被物厚度在30厘米以上的区域。地下火隐藏性强,往入只见昌烟,不见燃烧的明火和大量烟雾。地下火在地表层下燃烧时形成炭火区,火在地下窜着燃烧,往往是火区远离昌烟处。灭地下火要先侦察好火区位置,然后沿地下火区的边缘挖沟断开地下火的蔓延带,再扒开地下火区,将火挖出,挑散拍碎或用水直接浇暗火区。灭地下火一定要先挖开,并将地下火区的火全部消灭,地下和周边无烟、无气、无热时方可确认已被消灭,队伍才能撤离。灭地下火绝对不能用土埋压法,必须挖开地表层的火窝子,挑散拍碎暗碳火,才能彻底消灭地下火。

(十)火头火间接打

任何一个火场如果控制不住火头,那么这个火场就得不到控制。要控制住火场,必须先灭火头。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两翼夹击尾追打。灭火作战中,先让开火头,打两翼的火线,再夹击尾追火头,这种战法一般是在灭火兵力较充足的情况下,分兵两路对较平稳的火热采取的一种灭火战术方法。即在火头的两翼分别组织灭火分队,采取弟进超越式从两翼火线尾追夹击火头,迫使火头改变发展方向,向不利于火势燃烧的地段发展,创造有利机会,在火势降低时,抓住战机集中力量,将火头消灭。也可采取借助依托,以火攻火方法快速消灭侧翼火,最后消灭火头。

2、侧翼攻坚一线打。当火头火势较大,无法接近火头灭火时,灭火队员位于火头火线侧翼的上风头处,分三个灭火组配合作战。第一组位于火头后方侧翼火烧迹地内侧,第二组位于火烧迹地外侧,第三组负责清理余火,紧随火头之后,紧贴侧翼火线不正面扑打,而是集中优势兵力两面扑打,具体方法是:第一组位于火线外内侧靠近火尾,由迹地向外打压燃烧火线火尾底部火势,第二组位于第一组之后,间距2米左右在燃烧外侧,由外向内扑打第一组打过的火线余火;第三组位于第二组之后,距离10~20米左右清理余火。这种战法,在火头高度不超过2米,火墙厚度在1米之内的情况下,灭火效果好,灭火速度快,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互相配合要密切,第

一、二组间距离不宜过远,第三组与第二组的间距离又不能过近。

3、迎面堵截两翼围歼打。灭火人员在无法靠近火头灭火时,既要阻止和消灭蔓延燃烧的火头,又要消灭两翼燃烧的火线而使用的一种战法,这种战法适用于灭火线发展方向的火头和火头不甘落后突出的火线及多个火头相距较近的火线火。首先,迎面堵截,先控火线,首先在火头发展的前方选择较难燃和不燃段的地形地打为依托,点迎面火灭火头。其次采取人工开设隔离带为依托,点迎面火灭火头,将火头堵截住。其次,两翼围歼,当迎面攻火成功后,迅速组织灭火队伍分兵三组,其中两组兵分两路灭火头两侧的火,另一组留下灭火头部余火,实现围歼。必须注意的问题是:堵截火头进,作业地段要选择不利于火势发展而利于灭火作业的地段,开设阻火带时要将迎火段的隔离带主线全部开通,不能宽窄不均,更不能有缺口。有条件时,要在迎火面当距离内,多开几条一定长度的隔离开带附线,主线开设一般宽在10以上,附线宽2~4米之间,长度10左右,距主线20~30米左右。 此处外,灭火头的时机必须选择好,要在火头两翼的火比较弱和有人为控制的情况下,才可能组织攻坚灭火头,否则可能发生眼前火头消灭了,而两翼的火又会发展成为两个新燃烧的火头,反而会增加灭火难度,还可能使灭火人员被火包围酿成伤亡。所以,选择时机打火头一定要精心组织,抓住战机,该打则打,该避则避,该放则放,随机应变,时刻警惕,边打边看,不可盲目突击,见火就打。

(十一)火翼火跟进打

火翼火是指火头两侧燃烧的火线。火翼火的特点是火锋向侧翼燃烧,受侧风的影响燃烧速度较慢,部分地段由于受地形和可燃物数量,、质量变化的影响,火翼火线还会有自然熄灭段,从而形成断条火。火翼火的火焰高度一般在1.5米且大部都在1米以下,林内小于林外,便于直接灭火,同时,火翼火从火场全局而言又处于中温区,较火头高温区段火势要弱得多,利于直接灭火。在灭翼火时,灭火队员要紧贴火线,跟随火锋尾部沿燃线火线灭火。一般情况下,灭火翼火应组织两个或多个灭火分队沿侧翼火线,采取递进超越、打清结合、一次作业的战法最为有效。

(十二)火谷火圈围打

火谷火是指燃烧两个火头之间的火,即两个相近火头侧翼火线之间形成的凹区周边线燃的火。由于两个燃烧的火线相邻,也称高危险火,火谷火的特点是燃烧火谷中火势变化激烈,烟大、温高、内旋。两个火头相隔的距离越近,燃烧的火势变化越强烈,火就越难灭,灭火的危险性也就越大。灭火谷火时,灭火队员不能进入火谷灭火,应采取间妆圈围的办法灭火。即:借助或开设依托,采取以火攻火,使火谷燃烧的火头被围凹区之内,随后消灭点烧火线的外缘火,再灭侧翼火,达到灭火目的,这种方法即省力安全,又能加快灭火速度。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一是点烧连接时要从已消灭的侧翼火线开始;二是要将火头圈围在点烧之内;三是要将预计闭合点选择在不利于火热发展的区域内;四是要集中力量重点用兵,确保一次作业成功。

(十三)火尾火快速打 火尾火是指火场燃烧区域低温段的火。火尾火属于逆风燃烧的火,受风的制约大,火线稳、慢、缓、弱、熄灭段多。灭火中,燃烧火线的低温区段是灭火最容易的区段,灭火时既少受烟呛,又少遭火烤,有利于快速灭火,火尾火快速打也是白天灭火和强火时。避开强火打弱火,控制火场火势发展的首用法。灭火时,灭火指挥员要充分运用这一战法,组织力量快速消灭火尾火。在人力充足时,采取多点突出、分兵合围战术;人力不充足时,采取一线进攻、递进超越战术。灭火时,灭火队员一定要猛打明火,细清余火,迅速彻底将火消灭。火尾火快速打,是灭火作战中追歼燃烧火头、快灭弱火,有效控制火场燃烧面积,寻求消灭火头战机的最佳战法之一。

(十四)大风火尾追打

大风火蔓延快,燃烧猛烈,受地形和可燃物影响易形成多个火头,而火尾、火翼火线则燃烧较弱,特别是逆风燃烧时火线发展变化较稳定。根据这个特点,灭火队员可对燃烧的火尾和火翼火线,采取让开火头和强火、扑打弱火的直接灭火方法,即让开火头,避强打弱,最大限度地控制火场燃烧面积。有人强调大风火不能打,这是不准确的,实际上是大风火的火头不能直接打,但火尾火和侧翼火特别是火尾火则是容易打的。大风火的火场形态一般呈“尖刀形”,火场燃烧不彻底,火线自然熄灭段多。如果风速达到

六、七级以上,火尾火能自然熄灭60%左右,侧翼火能自然熄灭30%左右。由此而知,这时组织力量直接灭尾翼火和侧翼火是最好时机。就火场而言,大风情况下只有火头方向的火又快又猛不能直接灭火,其他方向的火是可以组织扑救的。这时只要灭火队员能够避开火头,借助地形沿火尾跟进灭火,尾追向前发展燃烧的火头,当火头遇有自然地形、河流、道路、防火隔离带的阻挡时,火头火势必然降低,蔓延速度必然减缓,灭火队员抓住这一战机,一举将火头消灭。

(十五)微风火集中打

微风火般是指三级风以下燃烧的火。微风火线强度低,火势平稳,燃烧速度慢。微风火受地形、可燃物和火场“小气候”影响大,燃烧火线自然熄灭段火少,火场形态呈椭圆形,没有明显的火头,燃烧火线的火焰高度一般不超过1米,火墙厚度一般不超过0.5米。实践证明,一天中微风火出现在午夜之后到日出后2小时前这个时段内。灭火实战中,微风火是容易控制和消灭的,只要灭火队员抓住微风火弱时的有利战机,集中扑打就能取得胜利。必须注意的问题是,灭微风火也应按先灭低温区火线,再灭中温区火线,最后再灭高温区火线的顺序组织实施。这是因为,虽然微风火的行为变化特点不明显,火稳、燃烧彻底,但火行为变化受地形、植被及火场局部小气候的影响大,火在高危险区域烧烧时,极易出现高危险火势,突然间形成局部火爆、火旋风,增大灭火难度和危险。因此,在灭微风火中灭火队员不能被一些局部地段的火行为所迷惑,更不能在情况不明时急于实施包围战法,应采取先灭弱火,再打强火的战法,才能确保安全将火消灭。

(十六)密林火四面打

密林火主要发生在中幼林内,如果林内卫生条件差火就难灭难清,不利于灭火作业,加之密林火燃烧强度较大,往往是地下火、地表火,树冠火同时燃烧,火场形态一般无法判定。灭火作业时,灭火队员很难了解掌握周边燃烧的火线情况,只能根据眼前的火势变化灭火,时刻存在着危险,不利于安全灭火。这就是说,灭密林火一般不能采取直接灭火手段,必须采取间接手段扑救,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密林火的周围,充分利用一些自然依托,结合人工开设隔离阻火攻火,将火包围在一定区域之内,然后按先阻火头、灭树冠火、再打地表火,最后灭地下火的顺序灭火。即在火头发展前方,采伐密林树木,断开可燃物连接,消除地表可燃物,开设隔离带,先将树冠火控制在阻火隔离带内,再组织力量扑打燃烧主要方向的地表火,尔后扑打侧翼火、尾部火和清理林内地表余火,最后消灭地下火,从而将密林火彻底扑灭。如果人力充足,采取四面同时作业效果更好。必须注意的问题是,密林灭火不利于指挥观察,不利于判定火势,也不利于灭火队伍机动,所以进入密林灭火,一定要高度重视燃烧火线的清理工作,既要防止余火复燃,更要严防火烧迹地二次燃烧和附近隐蔽火的袭击。灭密林火时,要设火场安全观察员,时刻注意观察周边火势,随时报告火势发展变化情况,防止发生意外情况。灭火队员作业时,一定要做到灭一段、保一段、安全一段。 (十七)疏林火散开打

疏林火势蔓延较快,但燃烧较为平稳,灭火时利于观察判断火势,利于灭火队伍机动,便鱼机械化灭火作业。疏林地由于树木密疏不一,是丛状、块状、条状分布,林间空地多,火行为表现多为地表火,树冠火发生很少,地下火也只是局部才能个别发生。因此,一般在火焰高不超过1.5米,风力

二、三级且火场面积较小的情况,灭疏林火时灭火队伍可散开打,最小灭火单位可以班和分队为主(班为10人、分队20人左右)。灭火头方向火要用3个班以上的分队,灭侧翼火线要用2个班以上的分队,灭火尾火(即火的尾翼火线)要用1个班或分队。同时,各班或分队之间要相互配合,间隔距离保持在100米之内。灭火可运用对进式、逆进超越式或两翼合围式等方式进行。灭疏林火,由于便于观察火势,便于灭火队伍机动,也适于工种机械灭火,如组织实施得力,灭火效率会成倍地增加。

(十八)灌林火清开打

灌林火燃烧强度大,火行为表现基本与密林火相同,不同的是火强度比密林火,蔓延速度快,燃烧火势比密林火好判定。实践证明,灭灌林火作业难度大,不宜采取直接灭火方法,而应采取先清后打的方法,即:在火头的前方或侧翼火线适当位置,选择灌林较稀、地势不利火势发展的地段,组织机械和人力作业,开设隔火带,清除可燃物,再向两侧沿伸包围火场。具体战法:一是砍伐灌木,并清除地表可燃物,开设一条1至2米宽的隔离阻火,即灌木高1.5倍左右;二是边砍边清、边迎火点烧;三是砍伐灌木、清除可燃物,开隔离带时,要避开地形复杂、植被茂盛、可燃物干燥且载量大的地段,同时隔离带不能留缺口,既要避免阻隔灭火作业失败又要时刻注意灭火安全。

灭火作战常识

灭火作战、应急疏散预案

建筑内攻灭火作战安全

森林火灾的灭火措施

中队基本作战单元灭火战斗技术问题思考

灭火的四种方法

灭火的基本方法

电器火灾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及灭火原理

常用的灭火方法

森林灭火作战方法
《森林灭火作战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