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好人”唱山歌,“坏人”唱彩调

发布时间:2020-03-02 16:58: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好人”唱山歌,“坏人”唱彩调

2010-05-13 15:09中国文化传媒网

新版歌舞剧《刘三姐》:

“好人”唱山歌,“坏人”唱彩调

歌舞剧《刘三姐》剧照

歌舞剧《刘三姐》剧照

5年前,“年近半百”的“刘三姐”以北京为首站,开启了广西本土艺术作品商演的新局面。如今,这个代表着广西最高艺术水准的2005年版歌舞剧《刘三姐》,已成为全国各地以及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舞台上的新宠。

《刘三姐》一剧中的音乐是令人神往的,它渗透着广西音乐工作者对本土、本民族音乐的长期思考与实践。从2005年版歌舞剧《刘三姐》来看,其唱段可分为彩调与山歌两类。其中,大量的过场音乐以及带有“哪嗬咿嗬嗨”(彩调的传统衬词)一类的唱段,都是穿上了“新装”后的传统彩调音乐,如第二场中,刘三姐与莫怀仁以“花名”为考题,上演的一出互相刁难的“盘花”对唱;又如王媒婆出场时所唱的“化子腔”和“媱旦腔”等。另一方面,全剧中经典的《刘三姐》山歌名曲,如《山歌好比春江水》、《年年三月是歌节》和《了了罗》都是早已为观众所熟知的佳作。

彩调与山歌在《刘三姐》中的交融是该剧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实际上,早在半个世纪以前的柳州彩调剧《刘三姐》中,此二者便已初见端倪了。而知道这一情况的人,如今却是寥寥无几。为追溯《刘三姐》音乐创编理念之发轫,我们须将历史翻回至20世纪50年代末。

第一方案:《刘三姐》音乐的分水岭

作为前些年“《刘三姐》著作权纠纷”中的主角——彩调剧《刘三姐》,因这场经典的官司,如今已小有名气了。但官司闹的是剧本,至于音乐,还得从这柳州的彩调剧《刘三姐》说起。1958年冬至1959年初,柳州剧本创编者曾昭文(已故)完成了彩调剧《刘三姐》第一方案。该剧于1959年4月上演,是首个带有彩调和山歌两种音乐素材的《刘三姐》剧目。“第一方案”以前虽编演过数个《刘三姐》类戏剧,但它们的音乐均不具备此二者。

在“第一方案”之前,广西的《刘三姐》戏剧编演已经处在一个活跃时期。但可惜的是,此时的《刘三姐》由于故事性和音乐性不强,还成不了当时台上的角。在这些《刘三姐》中,有音乐方面记载的现今仅知道两个戏:一为广东省海陆丰县在20世纪初上演的正字戏《刘三妹割草》,二为1957年在宜山县(今宜州市)上演的桂剧《刘三姐》(又称搭桥戏《刘三姐》)。据正字剧老艺人陈宝寿说,《刘三妹割草》是正字戏中唯一说客家话、唱客家山歌的。江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早对彩调进行收集和整理的戏曲音乐工作者,他与笔者谈到桂剧《刘三姐》的音乐时说:“搭桥戏《刘三姐》唱的是桂剧,与彩调剧《刘三姐》的音乐不是一回事。”

然而,当“第一方案”剧本(1959年4月14日发行的油印剧本)唱词出现之后,《刘三姐》一剧的面貌便焕然一新了。根据曾昭文作为“第一方案”剧本编写唯一署名人这一情况推测,该剧中的大部分山歌歌词应由他进行收集、整理和编写。今天,我们从“第一方案”中“对歌”一场双方所唱的24首山歌中,可以看到这50年前的地方小戏中活跃着的山歌元素。在这山歌唱词与新式彩调故事结合之后,两个新的《刘三姐》音乐创编理念应运而生,《刘三姐》类戏剧作品也由此打开了新的局面。

山歌与彩调同剧开演

1959年4月,柳州和南宁两地上演了“第一方案”。当时,有人看了该剧演出后说:引起座上观众称赞不已的,有柳州市彩调团演出的彩调《刘三姐》,这出戏……一方面它运用了传统的音乐和舞蹈(矮步、扇花等)……另一方面又深入民间,吸取了来自群众中的山歌艺术的精华,最美好的山歌丰富和充实了彩调舞台艺术。(《柳州日报》,1959年5月22日)可想而知,这由山歌与彩调结合的新式《刘三姐》音乐,其创编理念和分工实践是在“第一方案”剧本的山歌唱段出现之后开始的。笔者为了解此事,于去年采访了“第一方案”的音乐创编者李家辉。据李家辉回忆,在接到曾昭文的“第一方案”剧本后,他与郭冠芳(已故)设计其中的山歌音乐,黄友琴(已故)设计其中的彩调音乐(由彩调团叶春旺提供彩调音乐材料),最后由他负责统筹安排全剧的音乐。

事实证明,该尝试在“第一方案”试演中收效显著。而面对这个新式的《刘三姐》,当时人们所投入的热情并不逊于今天的新版歌舞剧。

“好人唱山歌,坏人唱彩调”

刘三姐作为唱山歌的能手,这已是人所皆知的事。但在2005年版歌舞剧《刘三姐》中,莫怀仁和王媒婆出场时唱的彩调音乐也留给了观众同样深刻的印象。近年来该剧在各地的巡演,使广西的彩调唱腔也得以广传。其实,这“好人唱山歌,坏人唱彩调”的音乐创编理念同样来自“第一方案”。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柳州音乐创编者中的李家辉编写剧

中“正面人物”如三姐、小牛等人的唱段;黄友琴编写剧中的“反面人物”如莫怀仁、莫进财等人的唱段;郭冠芳编写“中间人物”和群众场面如“对歌”等场面的音乐。

刘三姐唱山歌的歌仙形象一直以来为人们所认可。但是,以山歌和彩调来安排正、反面角色的音乐编排手法,却是之前各类《刘三姐》戏剧所不具备的。“好人唱山歌,坏人唱彩调”的创编理念是对《刘三姐》中人物音乐形象的全新定位。该理念的提出和运用虽较为笼统,它最终成为《刘三姐》类戏剧创作的一种模式,不失为该剧创编初期的又一次意义重大的尝试。

《刘三姐》一剧的音乐初创情况是有历史意义的,但这逝去的往事今天已不再为人们所纪念。本文借近年来活跃在各地舞台上的2005年版歌舞剧《刘三姐》,回顾了50年前彩调剧《刘三姐》“第一方案”的音乐创编情况。当年,两个创编理念在“第一方案”中的确立,是对之前《刘三姐》音乐的重大突破。今日,它们仍是新版歌舞剧《刘三姐》得胜的重要法宝。如今,2005年版歌舞剧《刘三姐》在此音乐设计传统之上,加大了剧中山歌所占的比例,又在音效、配器等方面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今天,我们在《刘三姐》这一经典剧目艺术性日益完善的同时,追念50年前“第一方案”音乐的历史性开局,以此表达我们对该剧最初创编者们由衷的敬意。(李林)

好人?坏人?

好人坏人

再说好人坏人

好人与坏人

小品好人与坏人

关于好人与坏人

大脸男人:好人?坏人?

好人坏人之比较

坏人和好人(推荐)

好人与坏人的理解

好人”唱山歌,“坏人”唱彩调
《好人”唱山歌,“坏人”唱彩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好人与坏人 坏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