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滨海县振东乡中心小学 田中芹)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7: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科学课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摘 要】 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在实验中体现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在实验中增加启发性,形成探究意识,在实验中突出创新性,培养探究能力,在教学中体现拓展性,拓宽学生探索渠道,为学生形成全面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趣味性 启发性 创新性 拓展性 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课题。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体现趣味性,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生喜欢上科学实验课是毋庸质疑的,但他们更容易被趣味性强的实验所吸引。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地改进已有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将学生紧紧地吸引到科学课课堂教学上来。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一课时,一开始通过幻灯片展示冰、雪、云、雨、露、雾松等自然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接着教师又指出:这些景色都是由水变化而来,自然界中的水可以说是变化万千,我们今天就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造雨、造霜、造雾。通过这样创设情境,提出悬念,启迪学生对科学事物的关注和热爱,引起学生探索、研究科学事物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再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传播》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声音不仅可以通过空气,而且可以通过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进行传播。我特地新增加了一个趣味性的实验——“传音至耳朵的导线” 。首先,我将一把全金属的叉子栓在一根约一米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在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把叉子触碰坚硬的物体。等叉子垂下把线拉直时,学生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就理解了原来通过敲击,金属就会振动,就像音叉一样。这里的振动不是通过空气,而是通过线和手指传递到耳膜上。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就更加深刻理解了声音不仅可以通过空气,而且可以通过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进行传播。

二、增加启发性,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同时也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

本质。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研究磁铁》教学中,当学生动手验证完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哪些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就会发现“他们都是铁做成的”,从而很快得出结论:磁铁有能吸引铁类的物质的性质。接着,我又问:“刚才你们是怎么来做这个实验的?”。学生大部分都说用磁铁的两头去吸的。“那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用两头去吸,而不用中间去吸呢?”我再马上追问。学生就猜测有可能是中间的力量小一些,吸不起来,两端的力量大一些,吸得多一些。“你们有什么办法证明你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吗?也就说中间的磁性强,两端的磁性弱。”通过这一再的追问,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从而想出许多方法来证明磁铁的磁性强弱的问题。

三、突出创新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实验装置或者设计创新实验,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促进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大胆质疑,发散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特别是鼓励那些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例如在《研究磁铁》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发现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这更加增添了我不断改革,灵活运用教材的的信心。同学们在学习自制指南针时,大部分同学是设计制作了悬挂式指南针以及支撑式指南针。还有的同学的想法,出乎意料,设计了多种水浮式指南针。如有个同学先把一块长宽高约2厘米的硬泡沫塑料块用刀切成锥形,在把磁针水平地穿在泡沫塑料锥形上放入水中,塑料块不能靠碗边,这个设计真实别出心裁。整个实验观察活动中,同学们每每有新的发现,往往都会兴奋地叫我去看,并且详细地向我叙述,我也乐于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同时,还会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归纳和总结,不断的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使整个学习活动达到高潮,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体现拓展性,拓宽学生探究渠道

“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就是要注重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延伸和拓展,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科学实验,家庭小实验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例如,四年级上册《空气的性质》教学之后,让学生自己再回去用脸盘、茶杯和纸做“打不湿的纸”的实验,学生就会感受到科学原来离自己这么近,用自己身边最熟悉的材料也可以做出有意思的小实验来。

再如《植物的营养繁殖》一课,教材中对常用的扦插法、压条法和嫁接法只作了简单介绍,要真正学会这些方法要让孩子们去实践。我根据其爱好,每四个学生为一组,每个组研究一个课题。要求是“怎样才能使新的植物体成活率高。”课后有的同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到苗圃考察,有的问父母和亲戚邻居。家里的花盆、盆里的植物枝条成了他们的实验材料。经过一段时间搜集资料和动手实验,我又在课堂上让他们讨论、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各抒已见,有的引经据典,有的用实物比较,有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见解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植物的营养繁殖要在适宜的季节;有的认为扦插要把茎的上部剪成平的,下部用刀削成斜的;有的认为要适当增加温度、湿度和光照„„最后经过归纳、总结得出全体同学认可的结论。

另外,积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也是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好方法。学

生通过上网、向老师咨询、查阅书杂志等方式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将探究的结果写成研究报告或科普小论文,在全班交流。科学实验在生活中的延伸,开拓了学生探究的渠道,提高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科学猜想”、“动手探究”、“讨论交流”等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是为了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探究性实验教学,重在探究,学生是探究主体;贵在引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主动实验、仔细观察、不断探索的情境中。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高中生物探究式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滨海县振东乡中心小学 田中芹)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滨海县振东乡中心小学 田中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