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科普活动开展情况3

发布时间:2020-03-02 13:20: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楼下小学科普工作开展计划

(2012-2013学年度)

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振兴、科普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我校积极响应上级领导指示,主动投入到创建滁州市科普示范学校的活动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丰富示范内涵,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学生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下面就我校科普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

一、提高认识,加强投入。

为使科学技术的普及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注意引导师生提高对科学普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此,学校完善了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微机室、科技室、绘画室等。因“室”而异的标语和名人名言对营造良好的科技活动氛围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如: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校设立了“校园之声”广播台,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科技教育专题节目。不管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言,都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浓厚的科技知识氛围中。同时还成立了科技活动中心,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李志祥任主任,学校政教处全面负责。认真选拔了科技辅导员,要求辅导员做到“四个一”,即订阅一种科技书刊,辅导一个科技兴趣小组,每周摘录一条科技信息,每学期写一篇科技论文,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科技素养。与此同时,我们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花大力气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小能人队伍,组建20多人的科技兴趣小组作为重点培养,让学生在“理化生”科技活动中长知识、练技能、培养科学素质,在整体上形成由科技辅导员到科技小能人再到全体学生”的管理辅导网络。学校、班级、师生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从而保证了学校科技教育的整体性、序列性、实效性,使全校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活动、处处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氛围。为创建科普示范学校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学校科普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

1、成立组织,精心布署

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学校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的科普工作,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不断丰富学校内涵的需要。因而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把科普创建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此后又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赵元生任主任,负责科普创建工作的日常事务,领导组做到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校长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学校工作为科普创建工作开绿灯,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学校建立了科普创建工作的议事制度,先后出台了《民族学校科技活动三年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科普工作的意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宏观指导。

2、重建制度,计划先行

为了把科普教育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一步引领师生主动地开展科普工作,学校加强科普工作的制度建设,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科技活动室制度》、、《科普成果奖励制度》以及各专用教室规章制度十几项,以制度规范科普行为,以制度激励和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此外,科普工作努力做到计划先行,学校每年初召开科普工作专题会议,认真讨论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对学年工作作出整体安排,然后狠抓计划落实,确保创建工作不走过场,并对每学年的科普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和差距,及时纠正,弥补不足。由于重建制度,计划先行,科普创建工作思路清晰,稳中推进,有条不紊。

3、全员发动,全员参与

学校动员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学校科普工作中来,使科普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目前有80%的教师投入到学校科普活动中来,成立学校兴趣小组,指定辅导员,加强对科技兴趣小组的指导,每个兴趣小组都要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学生、有场地,努力做到有实效,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积极参加学校、县、市、省组织的科技活动,动员教师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通过争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受益非浅,老师们也看到了科普教育的实效和发展前景,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一步保动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科技创新方面的成绩有了全面提升。

三、创设浓郁的校园科普环境

1、创建科普宣传站营造科普氛围

学校在明确了科普创建的目标之后,成了科普宣传站,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板报、主题班会、教职工例会等阵地,大造舆论宣传的声势,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努力使科普创建工作深入人心。为创建工作做好思想准备。

2、打造硬环境,做到科普教育“环境化”。

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普教育氛围。为使学生在校有更多的科普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和发挥我校的教育资源,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硬件配备。现有网络活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60平方米、图书6000多册、多媒体教学室、科普画廓12米等部分设施,定期为学生开放。这些都为学校提供了“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平台,全力做到科普教育“环境化”。

3、打造软环境,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

学校科普工作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科普教育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普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普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抓好科普教育的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科普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普教育内涵。为此,我校将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重点体现在社会、自然、地理和生物等学科的课堂上。教务处在一至八年级每学期的课程表中排出每班一节课为防震减灾科普课,由相关老师自编内容,向学生传授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课堂中主渠道,渗透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每期我校均举行一次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公开课和防震自救安全演练。让学生从中学到防震减灾的知识,学会逃生自救,感受生命的宝贵。我们一方面还重视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科普辅导教师为骨干,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形式,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的知识点,使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各学科间科普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齐头并进,相互连通进行科普教育,联合进行科普教育渗透,使科普教育真正落实到各科教学之中。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实施科普教育的关键在于师生“勤于动手”,在于从实践中体验发展。活动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科普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科普读书教育系列活动

学校把科普教育纳入读书教育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崇尚科技、传播文明”、“破除愚昧迷信”、“应急救治”读书活动,力求使活动系列化,在普及读书的基础开展征文、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来推动科普教育。

2、组织每年一度的校科技节活动。

开展科技节活动。科技节活动包括有“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三小活动,智力板拼图、橡皮筋动力制作、科学绘画、科技活动讲座等等。通过科技节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认知,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五、学校科普活动总结。

由于积极推广科普活动,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首先是让校内师生对科学技术的普及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学知识、人类总是在不断探索中寻求真理。科学知识的获得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其次通过组织各种兴趣小组,以点带面,促进了学校科普活动的推广及普及。同时还有老师和学生参与的教具、学具的制作等。存在问题:

1、学校对科普教育只是处在探讨摸索阶段,在科普教育的某些环节上尚嫌粗糙。

2、部分师生对科普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存在对工作的懈怠或不力的现象。

3、科普教育还未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完全认同,给学校的科普工作带来一定阻力。

2012.9

开展校园数字科普活动的实施方案

五台县科协开展科普活动宣传情况

科普活动小结

科普活动讲话稿

生态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工作总结

科普活动自查报告

社区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证明

科普活动总结

科普活动开展情况3
《科普活动开展情况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