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因病致贫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22:43: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xxx困难群众因病致贫情况调研报告

xxx是xxx贫困乡镇之一,辖x个村x个农业社,人口x人,其中扶贫对象x户x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本次调查从xxxx个村x户扶贫对象中随机抽取100户x人,从农村扶贫对象因疾病而导致贫困的状况原因入手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并就如何加强全县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出建议,为武隆县医疗卫生改革提供参考。

一、农村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状况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一是困难群众致病原因。有49.7%的贫困户认为自己的贫困是疾病损伤导致的,其次是劳动力少,占39.9%,两者合计约占九成。二是两周病伤及治疗情况。被调查者有33人两周内患病,患病率为占10%。被调查人群中,两周病伤患者有78.1%进行了治疗,另有21.9%未进行治疗。绝大多数两周病伤人员未进行治疗的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0%。三是患者入院情况。本次调查人328中,有15人在前一年住院,住院率为4.6 %。调查中56人需要住院而未能住院的占19.6%,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的占77.4%,其次是认为没有必要,占4.5%。调查37个出院病人中,73%是自己要求出院的,自己要求出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困难,占92.9%。四是慢性病和残障情况。被调查328人中,有29.5%的人患有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慢性病,贫

—1— 困人口残障率为18%,以轻度残障最多。

(二)农村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的类型。一是因疾病所致的医疗费用支出极大地消耗了患者或者家庭的收入,导致最基本的生活支出发生困难。二是因疾病所致的劳动力丧失减少了患者或者其家庭的收入,使得其收入低于最基本的生活支出需要。三是贫病交加,导致生活困难。

二、农村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的原因分析

“救护车一响,一头牲畜白养;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句顺口溜就是农村现实生活的写照,疾病已成为农民致贫的首要因素。

(一)药品价格上涨过快,医疗费昂贵。通过调查表明,病人在门诊或住院的平均医疗费用涨幅和农民经济增长幅度不成正比,一些疑难病、大病、重病,使本不富裕的农民患者望而止步,农民普遍存在“生不起病”、“不敢生病”的心理,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是加重病人经济负担的主要因素。

(二)合作医疗报销范围窄、报销比例低。目前,城乡居民在二级、三级医院就医的报销比例低,有相当一部分的药品不在报销范围内,特别是三级医院的医疗花费报销比例后为总费用的30%左右,重大疾病患者难以承受其余70%左右的费用,经济负担比较重。

(三)农村医疗资源不足,卫生服务滞后。xxx只有1个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只能治疗一些简单的伤风感冒,医疗卫生—2— 资源严重不足,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要到外地、到大医院就诊,不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四)农村慢性病患者上升,经济负担加重。本次调查328人中有35人患有慢性病,所患慢性病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偏瘫、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病程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因病致贫的对策

因病致贫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现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一)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可以依困难程度来划分医疗保障等级,确保群众的的基本生活。特别是对长期住院的困难病人,由政府按医疗费用的比例给予适当的优惠。

(二)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提高乡、村两级医务工作者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医疗预防服务网络,在短时期内达到小病不出村,重病不出乡,使广大农民享受到无病早防,患病早医,解放劳动力,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

(三)提升农村村民的保健意识。加大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群众掌握防病、保健常识,正确对待疾病的治疗和养

—3— 护。宣传教育农民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提高抗病能力,抵御疾病的发生。

(四)加大医疗救助服务力度。建议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增加救助病种的类型,加大救助慢性病患者、重大疾病患者、意外事故重度伤残患者的力度;增加就医前救助,明确医疗救助对象难以支付住院首付费用的,民政部门给予事前医疗救助,实施“医前、医中、医后”三位一体的医疗救助模式,使患者住得起院、看得起病。

四、加强全县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专设机构,让重大疾病患者得到基本医疗保障。建议财政拨款专门建立救援基金,由卫生部门明确公布重大疾病救助的病种类型,由具有相关医疗鉴定资质的部门确诊属于重特大疾病的范畴的患者,都可以申请救援基金,审核后即进入援助程序。

(二)健全法规,使重大疾病的救助法制化。政府相关部门认真调研,科学论证,起草相关条例,明确社会各方面在这一工作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相关救助工作,维护重大疾病患者的生存权利,如《关于重大疾病的救助保障条例》,使这一工作法制化。

(三)完善体系,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因重大疾病而需救助的保障制度,将除去医药费人均年收入在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线以下的困难群众全面纳入低保范围,实施动态物价补贴。构建满足多种需求的重大疾病社会化服—4— 务体系,保障因重疾致贫的家庭的基本生活。

(四)强化保障,建立“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救助基金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规范商业医保,主要是规范赔偿标准,让老百姓没有担心赔偿不落实的顾虑,实现重大疾病救助的全覆盖,将重大疾病个人支出部分控制在10%以内,让每个老百姓都看得起病。

—5—

因病致贫调查

因病致贫返贫情况调查

大病保险能否终结因病致贫?

王老吉爱心基金资助因病致贫家庭

关于申请因病致贫的生活困难补助

工农乡卫生院因病致贫入户体检小总结

因病离职报告

贫困村致贫原因分析报告

无忧保—因病致贫人群精准保障的分析与思考

《读书致贫》观后感

因病致贫情况调研报告
《因病致贫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