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政治理论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0-03-04 00:34: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克思列宁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社会化大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2)资本主义弊病的暴露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3)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从前任的优秀思想材料出发,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

4、1845年,马克思写出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是包含者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5、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这标示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6、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7、(论述题*)科学的实践观。 (1)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

(4)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和基本形式是物质生产活动; (5)物质生产在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有着决定性的地位和意义。 唯物主义历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3)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4)人民群众使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5)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

8、社会形态区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面。

9、人的发展过程划分三大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

10、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11、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产生有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不同所有者的关系。

12、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必须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财富和价值的区别;二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包括一切生产劳动。

13、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

14、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推动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第二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的分配。

15、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并不一定就是资本。

16、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本质就是获取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无限性;

(3)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积极规律。

17、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但是,货币并不一定就是资本。

18、资本积累必然造成以下两个方面的结果: (1)生产日益社会化;

(2)生产资料私有制日益发展,形成垄断资本的统治。

19、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必然构成对抗性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有两个主要表现:一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贫富两极分化的趋势;二是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的要求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对立。

20、1516年英国托马斯.莫尔出版的《乌托邦》一书,被看做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

21、19世纪三大空想家: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2、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缺陷:只是从道德上揭露和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对未来社会的预见还局限于价值判断上,不能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23、社会主义思想两大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4、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示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018年今年是170周年。

25、“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26、“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27、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发展阶段:列宁分别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28、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

29、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0、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唯物史观的贡献。

3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2、把哲学区别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3、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

34、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同否认外部世界的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5、列宁认为,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既要看到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分具有确定性的一面,又要看到这种区分具有不确定性的一面。

36、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1)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实践标准又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形而上学用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8、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 (3)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 (4)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和合作。

39、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 (1)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要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 (3)应运行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市场;

(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5)及时地把改革提到日程上来。 40、列宁晚年的构想。

(1)十月革命具有历史合理性; (2)进行农业合作化; (3)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4)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 (5)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

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于1940年前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2、“新”在何处? (1)时代不同; (2)革命领导权不同; (3)革命前途不同。 革命领导权不同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示。

3、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第一步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

5、(论述题*)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相适应和相矛盾,前者是基本的,主要的。也不能忽视后者,因为不断改变这种“相矛盾”的状况,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关于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用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概况为一个公式“团结-批评-团结”。党的八大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6、1956年4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7、四个现代化: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国防。

8、“两步走”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9、“两条腿走路”方针。四个并举: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与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与地方工业并举,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并举。

10、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席,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席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席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11、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指出: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

12、毛泽东提出实行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的要求。

13、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14、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15、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1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共同纲领》。

1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精神。 (1)坚持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团结;

(2)按民族聚居程度实行不同级别的区域自治; (3)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19、毛泽东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21、党的思想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按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每一个党员,解决共产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

22、整风是进行党内思想教育、纠正错误思想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创造。

23、党风即党的作风,是指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工作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24、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整理后简化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

25、毛泽东始终把坚持实事求是和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风建设的重点。

26、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党内的思想教育,也包括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27、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8、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

29、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检验一切政策策略好坏和作用大小的根本标准。

30、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是毛泽东的一个重要政策策略思想。

31、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也是制定和实行政策策略的基本的根据。

32、三大外交决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及“一边倒”。

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5、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

36、(论述题*)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生命线。

37、独立自主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本国共产党人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8、毛泽东在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时,也十分注意争取尽可能多的国际援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决不是彼此割裂、更不是根本对立的,它们本质上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2、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出号召:“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4、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

7、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两个一百年”。第一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1、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力量: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3、共享的特殊含义:一方面,共享不是指均享。另一方面,共享着眼于共同、公正的分享。

14、(论述题*)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就是改革的社会; (2)实现现代化要依靠改革开放;

(3)经验证明改革开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4)解决当前发展中各类问题和矛盾需要改革开放。

15、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16、改革开放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17、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

18、改革开放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19、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0、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通过两个层次体现出来的:一是在全社会范围的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最大比重,起主导作用;二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劳动者的总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21、规范收入分配关系的基本政策措施有: (1)依法保护合伙收入; (2)取缔非法收入; (3)整顿不合理收入; (4)调节过高收入;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2、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1)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3)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24、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5、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26、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四个要点:

(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4)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8、把维护社会公平争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核心是要建立以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更好地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29、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2)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 (3)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4)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 30、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1)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2)坚定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3)建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实现机制; (4)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31、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坚决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32、党的五大优势:一是理论优势、二是政治优势、三是组织优势、四是制度优势、五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33、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34、“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35、十八大以来,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36、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7、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以前为管理)能力现代化。

38、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39、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41、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3、“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44、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45、“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46、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遵循是党章,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十九大报告

1、初心与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3、(论述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三个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五个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4、(论述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1)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转化依据。人民需要更加多样化、多层次,要求更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上是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的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3)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5、“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的是伟大工程。

6、(论述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7、“三个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8、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9、“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文明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五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11、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2、一条主线:指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13、三个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14、三去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

1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入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7、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18、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19、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

20、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21、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2、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基本方式。

23、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4、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25、(论述题*)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1)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

(2)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当合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26、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统一性,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27、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各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互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8、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29、(论述题*)推动社会主义繁荣兴盛。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与发展道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发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4)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5)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30、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3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32、“三条控制线”。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33、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34、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35、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36、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37、(论述题*)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

(1)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

(2)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3)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4)苏联共产党垮台的历史教训。 (5)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38、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39、“八个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专插本政治理论复习资料

党校入学考试复习资料政治理论部分

《政治理论》复习资料(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

政治理论

政治理论

政治理论学习材料

政治理论学习心得

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政治理论心得体会

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政治理论复习资料
《政治理论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