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06:41: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单元综合训练(三)

一、选择题

1.(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28)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这表明(

) A.中国主权的丧失 B.天朝体制逐步崩塌 C.中西方地位平等 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可以看出天朝上国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天朝体制逐步崩塌,故B项正确。

2.(2018·北京新东方高三联考模拟,16)中国茶叶输英总值在1781~1790年间是9 626万元,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在1781~1793年间是1 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

) A.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 B.操控三角贸易,发展制造工业 C.协定中国关税,控制中国海关 D.推行鸦片贸易,改变贸易格局 答案 D 解析 这一时期英国对外扩张的方式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扩张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A项错误;三角贸易指的是黑奴贸易,不涉及中国,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协定关税,控制中国海关,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中英贸易中,英国商品销路不畅,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故D项正确。 3.(2018·北京精华学校高考考前测试,16)1853 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

) A.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 B.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

C.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 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 答案 D 解析 题干信息并不能体现出四川、广东的食盐价格就一定便宜,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提到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并不能说明其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故B项错误;1853年太平军的活动范围波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因而允许“私盐”入楚,并不能起到封锁经济的作用,故C项错误;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在长江流域活动频繁,从而影响了官盐的贩运,所以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故D项正确。

4.(2017·赣州二模,26)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处的战败指的是哪一场战争(

) A.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答案 C 解析 材料表明侵略国家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故时间应当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材料提及该事件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故C项正确。

5.(2018·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一,28)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曾对日方说:“这次战争证明,欧洲海战陆战的方法不仅白人能用,黄人也能用;贵国非常之进步,最使我惊醒,我们中国长夜迷梦,会因为贵国打击而破灭,然后大步进入醒悟阶段。”这说明李鸿章(

)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B.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 C.丧失了对日本的优越感 D.改变了学习西方的方向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未体现天朝上国的观念,且不能得出李鸿章放弃的结论,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前李鸿章开始认识到西方的优势,故B项错误;材料中李鸿章认可日本对中国的优势,故C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先进中国人开始改变学习西方的方向,故D项错误。

6.(2017·江西五市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9)下图是1912年3月时任中国邮政总办的法国人帛黎主持印制的奇特的邮票。上面有“大清国邮政”“临时中立”和“中华民国”字样。下列关于这组邮票说法正确的是(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A.反映法国对中华民国政权的承认 B.说明当时中国内政外交全盘失手 C.迎合了国民对旧政权的怀念心理 D.暗含列强对中国政治变动的观望 答案 D 解析 该项与“大清国邮政”的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该邮票由法国人主持印制,体现了他的意图,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12年”可知,政局变动中,该法国人在“大清”和“中华民国”之间,保持“临时中立”的观望态度,故D项正确。 7.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 A.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B.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 答案 C 解析 1926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与材料中“民国十六年一月”即1927年相符,故C项正确。

8.(2017·荆州高三模拟)1927年9月26日,中共陕西省委举行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决议强调加强军事工作和农运工作:坚决反对冯玉祥,发动群众破坏其军事设施;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之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该决议反映了(

) A.“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工农武装运动蓬勃发展 D.中共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中共加强军事和农运工作,反冯玉祥,实行土地革命,发动农民运动,这符合“八

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故A项正确;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会议的决议,没有体现工农运动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9.(2017·揭阳二模,30)“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红军是抗日的武装!”“蒋介石是卖国贼!”“打倒国民党政府!”“工人组织起来,改良待遇!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某一历史时期这些宣传标语口号(

) A.服务于红军战略转移的需要 B.已摆脱“左”倾路线的束缚 C.突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来看无法看出其已经摆脱了“左”倾路线的束缚,故B项错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步转变为民族矛盾,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无关,故D项错误。

10.(2018·河南高考诊断B卷,30)1939年2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其后又颁布《游击队整顿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等文件,分发给各战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此举意在(

) A.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为持久抗战调整作战方法 D.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答案 C 解析 1939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此时国民党进行游击干部的培训与游击队的整顿与训练,说明国民党为持久抗战进行了作战方法的调整,也开始重视游击战法,故C项正确。 11.(2017·泸州高考冲刺诊断,28)下图为中共创立的一份报刊。据图中信息,推测胡考所绘制漫画的主题是(

)

A.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B.工农革命,北上抗日 C.解放南京、解放全国 D.巩固团结,抗战到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报刊发行时间为1938年,国民革命的时间为1924~1927年,故A项错误;工农革命和北上抗日的时间大致为1931~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故B项错误;解放南京、解放全国的时间为1949年,故C项错误;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故D项正确。

12.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 A.战略反攻时期

C.平津战役时期

答案 D 解析 该战役国民党指挥官是杜聿明,时任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人民解放军的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微山湖在山东境内,由此可以判断该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7·大庆一模,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允许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凡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只能同商行打交道。外国商人买卖货物、交纳商税皆为行商代为办理;凡外国商人一切居住行动,皆由行商负责管束、担保;凡清政府有所宣示或外国商人有所陈请,皆由行商居间传达。此外,清政府又有许多条例和章程,如外国商人到广州,必须住在洋行附近的商馆(或称夷馆)内,不得擅自外出。又外国商人不得携带妇女居住商馆,不得在广州过冬,不得在广

B.渡江战役时期 D.淮海战役时期

州乘轿子;不得雇用中国人服役,不得雇人传递消息等;清政府还规定,凡出海商船装载不得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装载五百石以上的船出海者,一律发到边境充军。又规定船上一切人员都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貌、履历、籍贯等,以供官府稽查。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驻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今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摘自中英《南京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外交往的相关信息并指出其政策。

(2)根据材料

一、二,指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变化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 (1)信息:限定一口通商;严格约束外商活动;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公行垄断;政府不与外商直接通商。(任意3点) 政策:闭关锁国或海禁政策(或限制与外国往来等)。

(2)变化:由开放广州一口通商口岸到开放五口;由自主开放到被迫开埠;由官设公行管理到自由贸易;由西方居民居住受限到允许自由居住;由存在索贿到明确税费;由与公行接触到与官府打交道。(任意答出5点) 影响:五口通商后,中国被逐步纳入世界市场之中,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或答出中国逐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原料产地和产品输出国;从分散孤立到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促进了中国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或答出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商品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推动近代化进程等。言之有理即可。) 14.(2017·邵阳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一封日本“劝降书”(节选)

大日本海军司令官中将伊东祐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

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者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

旁观者审……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使虚心平气以察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

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行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以不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与我日本相战,其必至于败(亡)之局,殆不待龟卜而已定之久矣……

谨布上文 伊东祐亨顿首

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对这封劝降书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角度一:伊东祐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理由:他认为中国社会固守传统、不思进取;科举考试落后;重视不实用的文艺,不重视科技;闭关锁国、腐败落后;不能像日本一样进行彻底的改革等。(任意写出其中四点) 总结:以上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比较客观。(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角度二:伊东祐亨的信是日本军国主义、殖民主义思想厚颜无耻的体现。

理由:他以强凌弱;盛气凌人;目空一切;薄情寡义;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典型体现等。(任意写出其中四点) 总结:他回避了日本侵略战争的本质。

(其他从日本取得胜利原因、对丁汝昌等北洋海军将领的讽刺、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见证近代中国的屈辱血泪史等角度分析也可以酌情给分) 解析 先选一个角度,如果从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评析,具体原因包括,材料“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中国社会固守传统、不思进取;“考试必由文艺”,科举考试落后,重视不实用的文艺,不重视科技;“我国实行急去旧治”,日本明治维新较为彻底,清朝不能像日本一样进行彻底的改革等,以上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比较客观。也可以从战争性质角

度分析,揭示他回避了日本侵略战争的本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建议

高考历史试题(按考纲顺序)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天津市)

高考历史试题(按考纲顺序)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江苏省)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要点总结

高考一轮复习

高考一轮复习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

高考一轮复习方略

高考一轮复习基础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含答案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