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家乡的习俗

发布时间:2020-03-04 00:28: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家乡的习俗

黄福泽

海洋生物技术系 22420122201011

我的家乡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金淘镇,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各地的风土人情也不尽相同,下面就让我以时间(农历)为线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习俗。

正月初一:从年三十晚上一般都有跨年的习惯,大家等午夜零点过后,会互相道一声“新年好”。大年初一早上,穿上新衣服喜气洋洋的大家会成群结队的在村落里面拜年,早饭和午饭一般会一起吃,大都是鸡蛋面线。到了下午,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需求,有些人会选择去朋友家拜年,有些人会选择去亲戚家拜年,还有些人会在家准备迎接别人来的拜年。各家一般都会准备一个“顺盘(闽南语)”,里面有各种好吃的糖果和小食品等,还有上好的茶叶来接待拜年的人们。而到了晚上,各家各户在吃完晚饭后一般都会放烟花,各种各样的烟花,五颜六色,璀璨的点亮了夜空。

正月初二:大年初二这天是传统的“女婿日”。大都数出嫁后的闺女都会和自己的丈夫带着礼品前往老丈人家进行拜年,好不热闹。有些人家有两三个闺女,正月初二这天家里就特别热闹,女儿和女婿们的到来使得家里喜气洋洋。 正月初九:这天做“天公生”,家家户户会准备丰盛的酒席,在那天晚上表示自己对上天的诚心,祈祷好运。

正月十五:这天使大家所熟悉的元宵节。大都数人家会包汤圆,有的人家买现成的,有的会自己做。到了晚上,有灯会的地方的人们会去赏花灯。在这里,特别提一下,我们那边大都会在这天举行“游灯”的活动。这个活动由几个小组的村民组成,各家各位准备烟花炮竹以及一些供奉的礼品摆在家门口。“游灯”的队伍会从特定的地方出发,绕行各家各户,最后回到那个地方。出发的时候一般叫做“出佛”;回的时候叫做“入佛”。起先,“游灯”的队伍由几个小组的村民选出来的几个“头”,还有聘请的礼乐队伍(有时还会有舞狮队伍),以及各组带着“竹筒火”的孩子们组成。“竹筒火”的制作过程主要是:去竹林里找比较笔直的竹筒,然后锯到合适长短,然后竹筒里面装上组织发的“土油(成分主要是柴油)”,最后在竹筒口塞上易吸油的布,最好是棉质的。只要往布上点燃,竹筒火就能着好久。在晚上,“游灯”的队伍特别壮观,孩子们带着竹筒火,享受节日的气氛,也乐在其中。后来,由于组织上担心“竹筒火”可能有些危险,就不在发“土油”。“竹筒火”也就逐渐成为了过去,现在村民组织购买了绚丽多彩的跑马灯。有村落组织孩子们带着花灯跟随“游灯”的队伍,其中另有一番乐趣。 正月十五过后,大都数人们该上班的去上班,该上学的去上学。正月里气氛还是比较好的,正月里大家都避免讲粗话和吵架。有许多的婚嫁会在正月里进行。当然了,孩子们在正月里还会收到许多的压岁钱。

二月初二: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1]。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我们这边人们过清明节大都会去山上扫墓而后有的还会去存放亲人骨灰的“灵堂”。扫墓的时候会带上一些纸钱、可口的饮料和食品来供奉先人,还会带上笔和红漆来润新墓碑和后土上的字。当然,由于墓修在山上,难免周围会有些杂草之类的,所以一些除草的镰刀也是必备的。在清理完周遭的杂草以及润新墓碑和后土之后,大都会撒一些纸钱,摆上饮料和食品供奉先人。这时候,大家有的会把自己一些对未来的期望希望先人保佑或者告诉先人一些添丁进财的消息,缅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三月十

六、四月十四:这两天是笔者所在的村邻的“小诞”,许多人家会准备可口丰盛的饭菜来招待客人——大都是请一些临近的亲朋好友。

五月初五: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我的家乡这边的习俗主要是包粽子,各家各户或自己包或者请别人帮忙包下粽子,享受节日的气氛。自己包粽子的话,粽叶一般去街上买,然后还有包粽子所需的糯米,加上自己喜欢的各种材料,做出美味的粽子。

八月初十:这天是笔者所在的村邻的“佛诞日”,在此需要说明一下,不同的村落的“佛诞日”的时间不一样,一般在农历七月到十一月之间。在“佛诞日”这天,村邻里离家比较近的人大都会回家,家里面在这天是比较热闹的,在中午或者晚上会宴请宾客,少则三两桌,亲朋好友多的有的二三十桌,这天的热闹程度几乎可以媲美过年的气氛。在丰盛的宴席过后,村落里面一般会有“高甲戏”出演,或者是歌舞团以及电影放映之类的娱乐活动。

八月十五:八月十五是大家所熟悉的中秋节,我们这边的习俗也都是家人团圆,然后吃月饼,有灯会的地方可以去看看灯会。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我们这边俗称“老人节”,一些村组织会去探望老人,给老人送温暖。

大年三十:除夕,指阴历十二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 。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大都数人家的家人都回来了,在之前的几天里大都忙着大扫除,整理一年来的收获,还会给自己家贴上新的春联。在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大都在吃团圆饭,然后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有些孩子会迫不及待的穿上新衣裳,等待着新年的到来,有些家长也会在这天晚上给自己家的孩子压岁钱。在吃团圆饭之前,村邻中的宗亲会带上可口的饭菜和纸钱去“祖厝”里供奉一下先人,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在这天晚上,许多人家会准备好各种各样的烟花炮竹,等待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后,天空瞬间被绚丽的烟花所装饰,远近都传来喜悦的鞭炮声。邻里跨年的人们会互相道声“新年好”,一派喜气洋洋!

以上所述是大概以时间(农历)为线索,来讲述我的家乡习俗,另外有一些婚嫁之类的习俗与大家分享:虽说现如今提倡自由恋爱,男女青年皆较为开放,但是我家乡南安这地方大多人仍选择走“相亲”之路,这时媒人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一般相亲分两个阶段:第

一、先四处托媒人“探听”看谁家有女(男)到婚龄了,一旦“目标”出现,托人方就先去偷看下,这一步骤称之为“初瞥”,就是“稍微看一下”的意思。也有的把“初瞥”的地点选在媒人家。

第二、如果“初瞥”觉得还好的话,就叫媒人安排男女双方正式地见面,地点一般选在女方家,届时男女双方皆会“派出大队人马参加”,共同参考,俗称:“对看”。当然啦,也有的则跳过“初瞥”这一阶段而直奔“相亲”主题。如果“相亲”成功了,那么接下来女方就要到男方家里“探家风”了。到了那一天,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就在媒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往男方家,其意就是看看男方的住址及家庭基本情况。回到家后相互听取意见,有的不放心的还托朋友或是亲戚询问其背景以及年轻人的情况。

三、确定阶段——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

如果“探家风”后女方觉得不错的话,媒人就要再次发挥重要作用——谈聘金和衫裤钱。这时事情已经是差不多了,这一阶段比较好说,只要女方要求不是十分过分,一般男方是会接受的,当然也有个别讨价还价的(怎么有点像是在做买卖?)。聘金和衫裤钱谈拢了,接下来男方就要选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就是先拿一部分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三带”。女孩子则要从中拿出一小部分给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身新衣服。

四、巩固阶段——找日子,送日头。

“系三带”过后,男方要准备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喜日,确定在哪一天后,就把装有“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一步骤就是“送日头”,女方知道日期后就得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男方则忙着准备请人、酒席等方面。

五、婚礼阶段——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

男方在结婚前一天需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担盘。什么叫担盘呢?就是男方准备好一些东西:猪脚、礼品等必需品,载到女方家去,女方不能全收,只收一部分,然后再加进些芝麻、五谷之类的东西让担盘的人载回去,因为以前都用人力挑的,所以叫“担盘”,担盘这天媒人要同去。男方在结婚前一晚还要请人铺床,铺床也是要十分讲究的,应根据新郎的生辰八字摆好床的方位,床脚的四角还需垫上“金纸”,同时新郎当晚还得请个童男(最好是属龙的,较为吉祥)跟其同睡。结婚当天清早,男女双方父母均要选定吉时为新娘新郎“上头”,也称“嫱头”。这种仪式是用头梳从头往下梳三次:一梳梳到头(白头偕老之意),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儿孙满堂。以前,女方在出门之前还需请人“清理脸上的杂毛”,方言叫“满敏”,现在这仪式大多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了。新娘子出门前还要在被窝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时还必须哭着向父母辞行。即使你是满心欢喜也要硬挤出几滴眼泪——以示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否则会被别人笑话的。新娘的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出门之前新娘的兄弟要帮新娘打开红伞(用红伞取代红盖头),新娘要出门时需撑着红伞从一个上面放着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据说是可以辟邪。新娘的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新郎则要前来将新娘接到轿车中,到了新郎家中,两个新人也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到新郎家中,两个新人也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到新郎家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新郎新娘“进房”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进房”时新郎的家属需回避(不能看)。然后新婚夫妇仪式就完成了,之后喜宴正式开始。

喜宴的操办总是十分丰盛的,旧式喜宴需要有二十四道菜,现在虽然有所改革,但有几道菜是有内在含义不能更改的,比如:整鸡一出表示宴席到了一半;最后一道菜是一个甜汤,表示甜甜蜜蜜。喜宴到了一半时候新郎新娘要出来敬酒,答谢亲朋。宴席的坐次安排也是十分讲究的,席位按房子的左右苍龙**来分主次,主席上坐的常是新郎的舅舅等主要亲戚,大舅是坐主位,与之相对的次席主位上座的是新的舅爷,称作“国老位”。

喜宴结束后,等好友都散后,新娘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给双亲和直系亲属敬“乌糖茶”。敬茶应按长幼顺序逐一进行,新娘在敬茶时还需准备给公公和婆婆的礼物,并第一次叫声爸和妈,其它的也需在新郎指引下一一称呼。到了晚上夫妻同房前,两人还要同喝“合欢茶”,要以红枣、花生、桂圆、龙眼等泡入茶中,是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有的地方晚上还安排“闹洞房”、“认亲同”等节目,大家会玩得很尽兴。婚礼后的第二天,会摆宴席请新娘的父母亲。

综上所述,是我对我家乡习俗的一些了解和体验。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度,文化博大精深,热爱自己的家乡,发扬家乡的优良文化,值得你拥有!

家乡习俗

家乡习俗

家乡习俗作文

家乡醴陵习俗

家乡习俗作文

家乡过年习俗

家乡的习俗

家乡过年习俗

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我的家乡习俗 习俗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