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情况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3 22:43: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情况思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战略性转变,它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重要基础,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途径。长期以来,礼泉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立足县情,发挥资源优势,确立了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在不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全县农业经济呈现出以果品为主导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调节的农业经济发展新路子,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4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95元,分别较2005年增长181.9%和122.5%,年均增长23.0%和17.3%。

一、礼泉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发展的基本现状

礼泉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全县地理环境优越,农业生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42万余人,占总人口的85%以上,耕地面积46.7万亩。由于受传统农耕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全县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不但结构简单,作务技术落后,而且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效益低位徘徊。优势明显,潜力巨大的资源无法得到开发利用,农业生产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和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礼泉县委、县政府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繁荣和农民增收,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培育优势产业,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再分配和最佳组合,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果品生产为主导,优势明显,结构合理,布局科学,潜力强劲的农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了产、供、消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产业化经营体系日趋健全完善,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增长,孕育着现代化的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1、果业生产规模不断巩固提高。礼泉具有果品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丰硕成果,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以苹果为主的果品生产已成为全县农业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已形成了北部优质苹果、旱腰带特色杂果、南部平原早、中熟及时令水果三大基地。全县果品栽植面积达70万亩,总产量136万吨,总产值30.4亿元。通过加快优质品种推广栽植,积极应用物理、生物等手段,科学防治病虫害,广泛施用有机肥、农家肥,积极推行果实套袋等现代果业作务技术,全县建成了30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其中15万亩达到绿色生产标准认证。应用果实套袋等作务技术,全县果品生产在不断提高产量的基础上,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县优果率达到75%以上,年产优质水果100多万吨。被誉为“全国优质苹果基地县”,是全国果业20强县和陕西第一果业强县。

2、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围绕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带动作用较大的龙头企业发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礼泉龙头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有力的发挥了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果品有效增值。先后建成了通达礼泉果汁有限公司、礼泉汇源公司等果品深加工企业,可直接消化县内及周边地区残次果200余万吨。与此同时,按照果品生产、销售、储藏等各个环节的需求,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全县形成了果品生产、贮藏、运输、包装、信息、劳务“一条龙服务”和较完整、规范的产

业链。全县独立核算专业货物运输公司15个,拥有大中型运输车辆5000余辆;涂布胶带、包装箱、发泡网等果品包装材料生产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个,全县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果品包装材料生产基地;信息、科技等各类果品生产服务机构1000多家,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大型现代化果品储藏企业15户,仓容量30余万吨。这些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保障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顺利推进。

3、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不断健全完善。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需求,按照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运转的思路,礼泉积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拉动、科技服务支持、经营服务促动的综合效应,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县政府成立了果业局,加大政府对果业生产的组织指导和生产服务;县级有关部门分别成立了专业职能股室或单位,加强果业生产的专业化服务;各乡镇政府牵头,依托农技站等单位的资源优势,分别成立了20多个果业生产指导、服务、协调等专职机构;全县果农自发组建果农协会160多个,参会果农达15万余人;以村民委会为基础,全县成立了200多个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果农达20余万人;其他各类形式的民间果业生产相关组织达130余个。围绕科学栽植、科学管理和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县乡两级成立各类果品专业科技服务机构58个,配备农业科技人员200余名;民间果业科技服务组织100多个,各类专兼职从业人员500余名;全县拥有果树栽植、作务管理等各类果品生产专业技术人员2万余名。同时,由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牵头,积极开展科学作务、科学管理培训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组织对果农开展科技培训活动,全县各类专兼职培训机构20余个,累计培训果农100万人次以上。健全、成熟的服务体系和完善、规范的服务网络,覆盖了全县果品生产的方方面面,在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中,这些组织和机构,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有力地克服了农户分散生产经营的弱势,带动农民以整合优势进入市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实施。

4、市场流通日趋多元化。以市场为导向流,以效益为中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流通环节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几年来,礼泉县委、县政府结合全县果品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的集中抓好了初级市场建设和流通平台建设,先后建成了西北果品交易中心、礼泉包装材料市场等12个专业市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果品集散地,较好的解决了我先和周边地区果品和农产品流通中的硬件问题。同时,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交易方式,积极打造电子交易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积极为果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县政府门户网站“礼泉公众信息网”,开辟专门通道,快速便捷的为果品流通搞好信息支持;各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国内外市场的联系,准确掌握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咨询;各类果品交易信息部、果品信息服务部等果品销售中介服务组织,常年为果农提供销售服务。目前,全县城乡注册的果行、经销公司、果品信息部等常设的专业果品交易机构约500余家,专职从业人员1万多名,常年为果农和客商提供果品销售服务;果品销售旺季,全县约有3万余人的兼职果品交易人员,利用农闲时间从事个体果品交易活动,成为果品销售的生力军,及时有力的补充了全县果品流通力量,促进了全县果品的适时销售。流通设施硬件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完善,高效、新型流通机制和手段的应用,既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能,而且进一步积极有序地引导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随着礼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全县果品生产在产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果品的品质和质量也得到了同步提升,“礼泉苹果”等果品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充分认可,广大消费者给予了高度的赞誉和好评。目前,礼泉生产的各类水果除销往全国各地市场外,而且远销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际市场,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全县果业生产的附加值得到有效增加,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礼泉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历时性跨越,以果品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得到长足发展,但是,由于受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相对较低,产业化经营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和完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在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一是利益联结松散。“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是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和特点,也就是以效益为纽带,整个产业链中的相关各方形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共同分享利益,共同分担经营风险。订单式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等是其基本实现模式。目前,礼泉果品从生产、储藏、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中,还基本处于低层次的产销合作,相互间仅以初级买卖关系为基础,虽然存在一定的连带关系,但依然是各自运作,利益自享,风险自担,在整个产业链中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益连接,果品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与一体化经营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有较大空间和潜力。目前,礼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基本处于“粮经比例”调整这种相对原始的低层次运作,虽然果品生产已经发展成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其品种结构、作务管理等方面得到一定的优化,也有部分优质水果,但总体来看,全县果品生产仍然是结构较为简单、特色不明显,内在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且上市时间过于集中,难以应对复杂的市场变化。另外,全县除果品生产发展较快外,与农业经济相关的养殖、种植等其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个别产业甚至严重萎缩,全县整个农业产业存在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农业经济抵御和应对能力较差。

三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具有强大的带动和拉动作用,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礼泉与之相关的龙头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且结构不尽合理,与果品生产者之间缺少有效地衔接,龙头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影响果品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和增加值的提高,全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停留在浅层次的原始交易阶段,果品的深加工、精加工等深层次的价值提升环节较为滞后,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有的拉动作用发挥不够。

四是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目前,礼泉果品生产主要是农户的分散式经营,由于受认识水平、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作务技术、栽植管理、品种选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影响了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的应用和推广,果品质量的提高受到了一定限制,制约了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礼泉地理环境相对优越,生态资源丰富,具备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加之群众生产意识浓厚、视野开阔、接受能力较强等主观因素,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潜能较大,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该进一步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果品生产中,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带动和促进作用,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应用先进的生产手段和方式,切实提高果品质量,提升果品的附加值,进一步做大做强果品主导产业,提高品牌效应,实现果业强县向经济强县的战略升级转变。同时,因地制宜,依据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坚持“多业并举、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思路,积极培育发展高起点、高层次新的支柱产业,扩大主导产品领域,增加农产品的花色品种,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应对能力和抵御能力。

二要围绕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大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它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任,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从礼泉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出发,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在不断不加大对现有企业扶持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积极培植和催生新的龙头企业,切实壮大全县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要规范经营行为,加强产业化经营机制和运作机制建设。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利益为纽带,科学整合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的资源,实现相关行业的利益对接,进一步规范各个环节的经营行为,将整个产业经营中的利益和风险有机合理的分配到生产、销售、储存、加工等各个环节,成为有机整体,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和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要合理配置资源,加快集约化经营步伐。结合礼泉客观实际,用足用活国家政策,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加速土地经营权平稳流转,进一步科学配置生产要素和土地资源,克服农业生产“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原始模式,建立科学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新的跨越。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乡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工作计划

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工作领导小组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发展

狠抓农业结构调整 力促产业化经营

##县农业产业化暨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

关于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情况思考
《农业产业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情况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