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阅读笔记伤逝

发布时间:2020-03-03 09:08: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伤逝》

最近又看了《伤逝》,现在浅析一下。鲁迅在1925年(45岁)写了此短篇,当时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更加既独特又深刻,这是鲁迅所有作品中少有的关于爱情的小说,一切写作均有一定的或明显或潜在的目的指向性,所以在这部小说中他想表达自己关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爱情婚姻的见解。不仅如此,由于鲁迅是谙熟心理的,所以在这篇诗意的抒情似的小说中,潜在着关于人性心理微妙的流转。

为什么《伤逝》要写成一个爱情悲剧?这是有其必然性的。首先,鲁迅本人就是一个对社会不报有太多希望的,这也波及婚姻。就像在《娜拉走后怎样》里说到,她(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①。虽然这和子君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也能瞥见鲁迅关于婚姻的理解。娜拉出走,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就像当时的涓生和子君,怀揣着追求爱情自由的梦想冲破封建家庭,对于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来说这是多么值得骄傲和欣喜,但是当纯洁的爱情面临世人的指责和行为抗议(解雇涓生)时,梦想瞬间惨白。就是说爱情要想坚固如磐石,除了互相相爱,还要有一个容许这份爱情生存的环境。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社会解放的追寻者,《伤逝》是其对现有社会不满的一个侧面批判。

其次,心理学上有两个概念,唯乐原则和唯实原则。唯乐原则即本能要求满足的一种现象,唯乐原则认为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寻求愉快或以愉快为目的的。与此相反,为实原则是以现实条件为行动的前提。但是为实不是对愉快的否定,而是要求和实行暂缓实现这满足,

要放弃许多实现这种满足的可能性,暂时容忍不愉快的存在,以此作为通向获得愉快的漫长儿曲折的道路的一个中间步骤②。回过头来看子君和涓生,两人的分离可谓正常现象。涓生是带有新文化主义思想的年轻人,他喜欢那个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的新式女青年,而且在繁琐的家庭生活中,他渐渐发现“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但是子君是个未被完全思想解放的人,她和涓生同居后,再无透露出尖锐的锋芒,反而会像家庭妇女一样和邻居闹出纠葛等等。涓生感到了爱情的更新无望,追求自由幸福感并未获得,也即唯乐原则得不到主观愿望的发挥,那么人们会本能的顺从为实原则,重新面对生活中的现实再做选择。所以他毫不客气的说出分手,以此作为最终获得自由幸福的中间步骤。至于题目写成《伤逝》,伤心于逝去的东西,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越是本能的东西越是有力量,伤心只是在作出本能行为产生不愉快情感之后的情感,我认为这篇小说的题目是个貌似文章主旨实则小说所述真实现象的引子(鉴于思考不成熟,可能不是很正确)。

另外由于这是关于爱情的小说,所以我想拿子君和涓生的爱情和宝黛爱情比较一下,二者有相似性:男女双方都有相对于当时时代的先进思想和追求;爱情结局都是悲剧的。但是我觉得宝黛的爱情即便开花结果,最终的结局仍旧会是子君和涓生演绎的场面。林黛玉和贾宝玉是生活在富贵家庭,但是倘若两人打着追求自我的自由的名义走出这个贵气横溢的大家庭,就会和没了经济来源的涓生和子君一样,被现实社会揉捻的遍体鳞伤,所谓的爱情更会成为梦中的虚幻画影。

笔记先写到这里,以后有新的发现再补充。

①《娜拉走后怎样〔1〕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②《佛洛依德后期著作选》(老师,这都是看的电子书,没有出版社等信息)

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

伤逝

伤逝

阅读笔记伤逝
《阅读笔记伤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伤逝读书笔记 笔记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