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ERP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18:21: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舒江云

【摘 要】阐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信息化的战略定位,借鉴企业ERP实施的过程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实施战略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ERP 高职 教学管理 信息化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077-03 我国高职院校的基本管理模式是目标导向性的管理,是面向企业培养职业岗位型人才,其目标集中在特定的产品和服务上。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数是从中职学校合并、升格而来,虽然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步建立了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但在管理上仍未完全摆脱过去中职学校的思想束缚,仍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当前高职院校转变教学管理模式的迫切需要,本文拟就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特点,借鉴企业ERP实施过程,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度提高,高职教育得到了政府大力的支持,但各高职院校主要将资金投入在校园改扩建、科研扶持等方面,同时在扩招因素的影响下,对教学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教学管理是面向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服务性工作,而随着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教学管理工作日趋繁杂,如果不能及时地提升相应的管理服务,将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除在资金方面投入不足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方面也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比较单一,没有涵盖教学管理的所有环节。例如,很多高职院校仅仅是把日常教学工作上的内容纳入信息化,而对于教师管理、校企对接等环节却排除在外,存在着信息化管理和传统作业并存的现象,造成了教学系统的效率和规范化程度降低,影响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效果。

(二)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教学管理的手段,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关键是相关的使用者。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在信息化素养方面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

1.计算机操作能力普遍偏低。目前高职院校中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不完全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因此在信息化系统的使用以及问题处理方面存在着不足,一线管理人员亟须得到系统地培训。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这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这会影响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效率的发挥。

2.教学管理人员信息化理念不强。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整个教学系统效率,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环节和流程规范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对于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大多数仍然停留在解决信息传递以及资料整理的层次,对于教学管理问题应优先考虑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通过信息化改善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改革还没有进一步认识,这也制约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在教改中的作用。

(三)教学管理信息化制度有待健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面向的是高职院校整个教学系统,涉及各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的问题,因此,必须在规划和设计之初建立一套全面的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兼顾系统的功能性和规划性。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对信息化本身的认识,没有将其上升到高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只是把信息化看做改变管理模式的手段,造成了各部门协调能力差,系统的整体规划性弱,主要表现在领导层把信息化工作下放,缺乏高校长远发展战略的指导和统筹。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战略定位

(一)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系统效率,实现教育现代化。高职院校通过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在硬件设施、设备管理方面,利用信息化管理能提高利用率、减少闲置和浪费。在教学管理方面能够提高整体的协调性,教学管理各级各部门能够进行高效沟通、协作,从而能够更好地贯彻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学管理方面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加灵活,在排课、调课等工作方面使管理人员从原来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二)协调高校与企业对接,推进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一体化目标。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内涵就是指教育应该主动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更应如此。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与企业的需求相脱节,人才培养方案更新速度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要或者闭门造车,尽管教学理念先进,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能很好地对接。要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即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一致,则必须有先进的教学系统作为保障,这种教学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人才定位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协调,而且能够实现高校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作出的调整,教学管理信息化通过资源的整合,有效地提高高校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性、高效性和灵活性,进而提高教学改革的适应性。

(三)规范教学管理,创建教育特色,确立人才培养定位的有力保障。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是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升级,更是把原有的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不规范、不协调等加以完善、规范和整合,即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实际上是一次对整个教学系统的重新梳理。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把教学理念与教学定位贯彻于教学管理的各个部门与环节,进而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并把这种具有特色的教学管理经验通过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手段加以固化,最终确立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制度,保障人才培养定位的贯彻和实施。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的理论结构分析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管理系统的战略定位,提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的理论结构图,如1图所示。

理论结构的含义为: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建立起基于职业能力的教学管理平台,该平台的作用是以教学体系为核心,以教学管理为支持,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控制,与招生及就业达到平衡。其中,教学体系所包含的课程体系、专业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教学体系的主题是专业教师,对象是学生,课程体系是手段,而职业能力是目标。专业教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学体系的关键。以上的理论结构能够形成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由于引入了人才需求,能够保证教学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大多数院校所面临的问题是忽略了企业的需求或者注意了需求却缺乏对需求的分析及转化,没能建立企业需求与教学管理的衔接,进行闭门造车式的教学,比如教学评价中只采用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以及教师互评的方式来进行,这一方面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另一方面使教学管理偏离了目标和方向。

四、ERP系统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比较分析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运用信息技术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是以企业管理理念为出发点,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的管理系统方案。ERP首先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在实际的运用中表现为管理软件。 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指运用IT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具体来说,就是基于IT技术,通过软件集成的方式,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与企业的ERP系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将两者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由以上五个主要项目的对比分析,得知企业ERP和高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之间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面向的对象,企业实施ERP后最终表现为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实施后最终表现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出的学生竞争力得到提升。 第二,系统的目标,企业ERP的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教学管理系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体化,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即ERP系统与教学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功能相似、内容不同的关系,因此ERP系统的实施方法同样应该适用教学管理系统的实施。

五、ERP视角下教学管理系统的实施策略

由于ERP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在系统功能和架构上基本一致,其思想内涵是相同的,是管理学中的系统思想和集成思想在不同应用领域的表现。基于此,本文尝试从企业ERP实施的角度,对教学管理系统的实施进行分析。

(一)领导的决策与支持是成功实施教学管理系统的关键。教学管理系统与ERP系统都是管理思想的技术实现。蕴涵在系统中的管理思想来源于企业的决策者或者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在教学管理系统实施的过程中,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者须制定高校的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的定位等战略思想,这些战略思想应从属于教育部关于高校发展的规划纲要,所以高校实施教学管理系统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国家关于高职教育的方针和政策的具体落实。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对教学管理系统的规划实施,实际上是教学管理思想的整理与实际运用,而不能把教学管理系统的实施简单看成是管理手段的升级,教学管理系统实质上是教学管理理念与思想的技术表现。

(二)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对实施过程进行管理。由于教学管理系统是对高职院校内的教学资源的整合,涉及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采用项目管理才能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另外,从教学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来看,采用项目管理能够保证项目完成的进度和质量。在开展项目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建立项目工作组,编制完善的责任制度,通过有力的组织保障决策者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的控制力。组织和制度是完成项目的前提保障。

(三)全员参与对未来系统的描述。教学管理系统实际上是实现高校战略目标及高校未来的教学定位。战略目标是高校的决策者经过反复论证确定的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具体的模块设计则需征求一线的工作者,因为他们才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因此,在获取对未来系统的描述的过程中,不能够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或者是软件服务商已有的模块设计,必须结合高校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现实的条件及需要,设计出符合本身发展特质的系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这一点是保证教学管理系统成功实施的关键。高校内部的所有成员参与讨论,给出建议,反复实验,最终确定方案。

(四)高校教学定位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对接。首先,高校在确定人才培养定位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和把握企业人才的需求,这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所困惑的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原因:(1)很多高校没有将企业人才需求问题落到实处,没有采取具体的措施实现校企的对接。(2)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忽略了企业的需求,没有校企对接的教学环节。把单纯的企业实践理解为校企对接,把企业评价仅仅作为对学生的考核,甚至没有企业评价。只有深刻理解校企对接的涵义,才能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加以实现。校企对接其实质是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和需求的对接。企业的需求即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如何获得需求则是关键。可以采取企业实践,将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评价,重新进行整理、转化,最后形成教学内容,成为高校教育过程中可操作的环节。可以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解决教学环节的“校企对接”问题等。其次,教学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校企对接的特性在于其灵活性。因为外界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对于一个协调性差的教学体系,要想及时地调整原有的目标,以适应外部的变化是很难做到的。但通过实施教学管理系统,能够将所有的教学资源、教学环节进行有效地整合,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能够及时地进行调整,这种灵活性是实现校企对接的有力保障。

(五)选择适合学校需求的软件服务商。教学管理系统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把握住适用和够用的原则。不是必须“大而全”就好,不是大公司就意味着适合合作。在与软件服务商合作的过程中,要在沟通和理念上达成一致,这才是重要的。

(六)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流程再造。BPR(Busine Proce Re-engineering)流程再造是当企业中新系统替代旧系统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环节。在实施BPR工作之前,需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是否有必要进行BPR,因为一旦实施BPR将涉及财力、物力的全面重组,而且也面临着一定的系统风险。另外,如果实施BPR,流程将如何进行重新设计。高职院校在实施BPR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权衡,要认识到不是每一次的系统实施都必须经历BPR,但涉及改革的系统则必须进行BPR。

(七)制定评价标准,对系统实施进行评价。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管理系统前,要根据预期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在系统实施后,要对系统进行评价。评价环节是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保障,如果有偏差则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持续改进,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六、结语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正在或者计划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基于以上分析,在实施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将一体化的思想贯彻其中,以实现校企对接为导向,将信息化过程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则在提高教学系统效率的同时,更能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借鉴ERP成功实施的策略,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具有实证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陆亭.高等学校的分层与管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98 [2]王仕琼,周鹏,徐骏.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科教导报,2011(3)

[3]刘宝剑,吴春旭.中小企业特点及其ERP实施的关键问题[J].现代情报,2006(2) [4]阎燕,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2(5) [5]马斌,马敏.ERP的关键成功因素[J]企业信息化,2012(1) 【作者简介】舒江云(1972- ),女,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经济法。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ERP视角下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析

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策略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优秀]

女性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策略

中小制造企业ERP实施策略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探讨论文(推荐)

ESP视角下商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研究

ERP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
《ERP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