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作文升格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6: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考作文升格

“升格”,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身份、地位等升高”,这里的“格”可以理解为“等级”的意思。

高考应试作文的升格训练也就是通过训练来提升作文在考试中得分的等级,提高作文的实际得分。如原本只能判为二等文,但经过分析、修改而提升为一等文。

作文升格训练,主要是深化文章的立意、新化文章的选材、优化文章的结构、活化文章的语言、美化文章的文面等,是全面提升作文等级的训练方法之一。

作文升格训练,一般是让学生针对例文(或自己的文章)呈现的毛病,按照升格的思路点拨(包括目标)修改例文(或自己的文章)。升格的作文一般要求比原来的文章提升3~5分,或更高一点。如果能这样坚持有序列地训练下去,作文成绩的提升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作文升格训练中还应该指引作文提升的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可望而又可即的提升空间,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这也是作文升格的意义所在。

升格式作文,是一次补偿式作文,是一次再思维作文,更是一次尝试成功的心理慰藉的作文。

升格作文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一般要求学生达到50分以上,差生可以得45分以上。这就是因材施教。

升格作文是提升语文成绩的好方法,不一定待考试时试用。可以在平时作文训练时采用。

要让学生每次都充满成功的喜悦,每次都在原来的等级基础上升一格,提高一个档次,作文教学就成功了。

升格作文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反思与矫正,那就是从感性到理性,那就是唤醒学生心底深处的“我能行”与“成功欲”的元素来。

所以,作文升格训练对考前的学生来说更具价值。在高三备考阶段,作文升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既然升格训练目的就是要提升作文“等级”,那么,我们首先就要对高考作文等级评定的标准和方法有深入的研究,我们进行的“升格”,必须要符合高考评分的“格”。不能按照自己的“格”来进行。

在具体操作中,各省、直辖市的作文评分均是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细则,执行“两个等级,三大板块,四类文章”的统一标准,具体如下:

三大板块:内容——赋分20分,表达——赋分20分,特征——赋分20分。 四个等级:(1)50分以上;(2)49~43分;(3)42~36分;(4) 35分以下。[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

每一类中又分为上、中、下三档。

在评阅中,阅卷教师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方面:审题、立意是根本,材料充实、视角独特是亮点,情感表达真切是欣赏点。审题、立意的关键是对题目或材料中心的把握非常准确,不偏离题旨。

表达方面:文体、语言是根本,结构是其欣赏点。“符合文体要求”是指写作符合所选文体特点,且特征明显,不要写成“四不像”文章;语言表达顺畅,不能生涩难懂,也不提倡文白相杂或乱用网络语言;“结构”要做到有头有尾,有分段,有过渡,没有大的漏洞。

发展等级方面:采用一点评分法,所谓一点评分法,就是以16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这一点该得多少分就得多少分,如果特别突出也可以得到满分20分。

考场满分作文一般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个中奥秘除了选材新、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美、意蕴丰、品位高外,还注意了文章各个环节间的相扣与整合。就一般的考场作文来说,既有亮点,也有黑点,两者并存,亮点多分值高,反之则低。要使考场作文升格,提高档次,就须去除黑点,增加亮点。作文分值低,不一定都是语言因素,大多是非语言因素:或不懂得作文的一般章法,或缺乏整合处理材料的能力,或写作的随意性等等。可见考场作文升格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才能得高分呢?或曰考场高分作文有什么明显的特征呢?一般来说,能得高分的考场作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特征:扣题行文

高分作文必定是扣题行文的。扣题能力其实就是审题能力,审题能力强弱直接体现考生作文水平高低,因此,扣题行文常是高分作文一个既“普通”又重要的特点,语言表达达到一定水平,加之扣题行文,往往能得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如果不扣题,天马行空,“一行白鹭上青天”,得到的分数会让你欲哭无泪。

扣题有明扣和暗扣,有表层扣和深层扣。所谓“明扣”,就是作文中体现立意要求的文字在文中“多次显现”,多次“反射”,强化阅卷者“该考生是扣题的”印象。“明扣”大多用于议论文和夹叙夹议文体。所谓“暗扣”,那就是作文中不要大量出现“材料中表达立意的文字”,而是在作文“立意”上表现出来,它往往在记叙文和文学味浓的文章中应用,往往在结尾处显现。“表层扣”是指有“表现立意”的文字,是浅层次的,而“深层扣”则是精神的,深层次的,浑然一体的。高分作文要“深层扣题”。

第二特征:有自己的思想

周敦颐《通书·思》:“思则睿,睿作圣。”恩格斯也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精神。”其实,人活着就要思索,作文也一样,你的文字就是你思想的载体,有思想了,你的文章就有分量了。所以高考作文要高人一头,你一定要加强思想修养。有人说,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苇草!很多人用此去做题目,去思考,常受到阅卷者的青睐。从这种角度去行文,常能产生思想性。当我们观察、读书的时候,要经常营养自己的思想,经营自己的境界,让自己不为“浮云遮望眼”。

当我们积淀思想的时候,要向接近真理的方向努力,不要反向运动。

1.思想不要幼稚。对于学生来说,思想和情感上的幼稚虽无过错,但如果只停留在幼稚层面上,满足于幼稚,甚而陶醉于幼稚,那是到不了理想的彼岸的,那是走不到风光壮丽、波涛汹涌的大洋的。一味地幼稚下去,就有可能成为一种悲哀,一种民族的悲哀。

高考是为国家挑选人才,人才则看重那些能写出大气文章的人。梁衡说:夫人心之动,一则因利,二则因情。利之所在,情必所钟。于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国家民族的大利大情。梁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写一点有磅礴正气、党心民情、时代旋律的黄钟大吕式的文章,反对“换一块尿布也能写上三千字”的小情小景。我想,梁衡的话对我们的高考作文写作很有启迪。我们要写大我,写豪气,写真理,不要老是在个人的“小我”里面转,老是哭哭啼啼,唉声叹气,只写一些琐细、缠绵和朦胧的东西。

但有些考生的思想非常幼稚,好像是一个小学生,看不到一句有分量的话,引用的材料都是“我……”,写的都是童话、神话。更有甚者大谈恋爱,而且是赤

裸裸的,心惊肉跳的,有位考生就大胆地用“情书”作高考作文的题目,他所写的恋爱亦无非是档次不高的“三角吃醋”式恋爱。

2.见解不要“皮相”。有些同学思想只停留在表面,看问题不具慧眼;有些只是感情用事,文章缺乏力度。

3.态度不要“嬉皮士”。高考体现国家意志,而国家意志则重在以儒立国。有些同学喜欢唱反调,所唱的反调是用调侃嘲讽的口气来写,显得很不严肃。有一次高考模拟题的作文题目是“尊严”,有位考生就用“尊严这个词有点意思”做题目,让人大跌眼镜,大煞风景,你跟高考开玩笑,高考也会与你开玩笑,给你一个伤心落泪的分数。

4.立意不能反动。高考作文中政治反动的文章已经没有了,但境界低、思想庸俗的文章却还存在,比如为希特勒唱赞歌,为恐怖分子叫冤,为小偷辩解,为尝试禁果开心,为尝试毒品叫好,等等。这些思想不仅要明避,而且要暗避。所谓暗避,即立意上也不能含蓄地体现出来。

第三特征:独特的角度

800个字是规定的,这对于考生来说,那是“如来佛”之手掌,12年的“本事”全要在这只“手掌”上表现出来,让阅卷者的“火眼金睛”看出你的水平来。可“面积”有限,如何让它“高产”,那就得靠考生的“功夫”。“功夫”很多,角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着。角度不同,作文的格调不同,气质不同,分数也不同。

哪些角度是好的呢?

1.生命角度

文章写到生命,就在高格上走了。把自己的材料和生命联系起来,就会别具一格。有位考生用“生命的清单”作题,围绕这大做文章而得到满分。余秋雨先生谈到生命与写作时,他说,许多中学生只注意到好文章,而没有注意到生命的内在感受。有的同学会去学一种写作方法,一种语言结构的组织方式,虽然很聪明,但这毕竟不是生命的主干。余秋雨曾经对一篇作品写过这样的评语:有巧思,但感觉不到你身体里面青春的温度。没有温度,只是巧思,结构来结构去,像一个游戏一样,那太可惜。写文章一定要多从生命出发,好文章,都是实实在在的生命表述。他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写作是人类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相温暖,而不是奇巧的结构之间的一种存在。在有效的表达和生命意义的真实传达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本末倒置,年轻的时候本末倒置要走出来需要几十年时间,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来。

2.名著角度

所以能成为名著,必有其含金量在。多读名著,化用名著,在有限的时间和“面积”里,用名著之“衬料”,写生命之华章,文章的信息就多了。年年都有化用名著得高分的。

3.文人角度

文人往往多愁善感,一枚树叶飘下会生出许多感慨;一事不公,常会萦绕于心而不去。所以他们的文章既缠绵又大气,既伤感又彻悟。说其缠绵,就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久唱不衰;说其大气,就要有司马迁《史记》的“肠一日而九回”,让人肃然;说其伤感,就要像白居易那样,能和平民一起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无奈;说其彻悟,那就是脱离俗世的超然,便要有苏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潇洒。

4.心灵角度

从心上写文,往往是感人的。心就是魂,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常能掀起阅卷者感情的涟漪。

人生是什么,那是一个谁也回答不好、也回答不全的大问题。之所以难回答,因为它涉及生命的哲学,但用“心”去回答,则让人释然。有人说,人生就是在这理想与现实中辗转,在这入世与出世中徘徊,在这有缘与无缘间漂泊。活着的时候因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后因为灵魂的永驻才得以延续生命。无论生活怎样平凡与苦闷,无论人生怎样压抑,都不要轻言没有希望,都不要轻易放弃努力。没有生的执著,没有生的激情,纵然是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多么高尚的话语,多么真挚的感情!谁能不为之动容呢?

5.境界角度

人的漂亮在于气质,文的高雅在于境界,正如王国维所说,文有境界自成高格。高考真是高手如林,但要“鹤立鸡群”,你就得在境界上超过人家。要有境界那就要有比较高的思想修养,非凡的观察力,一颗慈悲心,常人拒而远之的东西,你要试着靠近它,理解它,有位考生用“信任陌生人”作题目,光这一题目,就让人的眼球“固定”,这位考生在文中说:

累了,我们都累了,我们忘了曾经呼唤过的信任。隔膜和顾忌,让信任变得像是遥远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即。你为一道难题搔首踟蹰的时候,一位与你只是点头之交的同学轻轻地告诉你答案。你怀疑,你看着他的眼睛,那里闪烁着和善和友爱,于是你释然地微笑。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一位好心的路人问起,并帮你解决了疑惑。你怀疑,可是你从他的话语和行动中感到了关怀和诚挚,于是你衷心地道谢。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让自己变得简单,把别人看得简单,这就是一种深层的信任。一杯香茗,你可以品味出信任的醇香;一句忠告,你可以领略信任的意味。

信任亲友是人的天性,而信任他人则是一种美德,在信任的过程中,快乐而全面地认识这个看似复杂的世界。

这样的行文,当属高雅之境界,高分便亲近你!

6.忏悔(歉疚)角度。

“忏悔”不是“国货”,是舶来品。“忏悔”在我们中国的表达,那就是“反省”两字,孔子“一日而三省”当是最经典的例子。“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非”常常是君子们修养的一条准则。常能反省的人往往是一个文明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反省,是灵魂的净化剂,尘埃的过滤机。把它写进作文里,也是一个能引起共鸣的“催情弹”。

第四特征:有底蕴的材料

文章靠材料铺就,你选择怎样的材料,就决定了你文章得分的高度。选择有底蕴的材料来作文当是高分作文成功的关键。

怎样使文章有底蕴呢?

1.要选择名料,少选“自我”。用名人的故事作材料,文章会厚重起来。如果你选择屈原、司马迁、文天祥等事迹作作文材料比你选用自己的材料来写,那“底蕴”就一定厚多了;你用苏东坡、弘一法师、赵朴初的材料作文与你选择你小学时、初中时的“生动”事例来论证观点,那肯定更有分量;如果你选择梵高、尼采的材料来阐发,你的文章肯定会相对深刻些。

2.要选择名言,不要全是“自己”。有些同学写文章,没有一句有分量的话,全是自我展示。不是说不能写自己,因为你毕竟年轻,没有那么多的生命感悟。

我们的老子一生只写了五千个字的《道德经》,而这五千个字个个如玉,连大师都在拜读。名言分量重,你在文中恰当地运用,便能让文章增辉。

3.要“多人相聚”,不要一个故事讲到底。800字左右,这是你施展的舞台,要在这上面跳舞,全靠你的本事。要让里面多含信息,以少胜多。有人不懂此理,一个故事就600个字,最终因“浓度低”而失分。如果你能让有文化的人,有思想的人,有情感的人相聚在一起,那你便是高手,这样的文章常能得到赞许。

第五特征:“合意”的结构

结构便是作文的房子,房子造得如何,首先看结构。结构“合意”,让人喜欢,这是得分的亮点,也是最要研究的。

高考高分作文怎样的结构是好的呢?我以为关键是合意。何谓合意呢?合意就是你所建立的文章结构,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情趣,人家看了以后得到审美愉悦。这里的“意”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审美标准。

高分作文的结构往往有这样的特点:

1.神悟“三”字。“三”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吉数,作文结构用“三”,便能产生一种完美的审美愉悦。研读考场满分作文,发现“三式结构”受到考生普遍青睐,他们或借三个人物传达题旨,或从三个侧面表现中心,或用三个画面演绎话题,或用三个比喻展开全文,写出了一篇篇考场佳作。

散文的“三式结构”最为普遍,但记叙文和议论文中,“三式结构”也不乏其例,或者用三件小事构建故事,或者用三个时段展现全程,或者用三个观点支撑论点,或者在三个层面展开阐述,写出许多记叙文和议论文佳作。

2.合意地创新。作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结构上,但高明的构思创新首先要合意,否则就是没内容的“噱头”,而“噱头”则是高考作文最忌讳的。

3.用诗文做中心句。观点+例文+分析+结论,也许是人们普遍乐于接受的一种行文方式,如果你把中心句用诗文来表述出来,更能让人在美的意蕴中接受你的观点。

第六特征:“行云”般的语言

流水的声音是生命的乐音,“行云”般的语言是心灵的呓语。站在生命的关口,跳动着生命音符,一般说来,高分作文的语言都有一种生命的律动,都是从心底流出的心溪,潺潺、淙淙,给人以灵动,给人以清纯。

“行云”般的语言一般有以下特点。

1.简洁。简洁是才能的姐妹。只有简洁才能给人更多的信息,才能够在有限的文字里表达更多想表达的东西。比如用例证法时,你用点例法来表述,就是一种使语言比较简洁的好方法。有人这样来论证人生的境界:

孔子说:“仁者爱人。”所以,他的像久久地立了几千年,在这里,也在唐人街。

雷锋说:“我要做一颗螺丝钉。”所以,他勤恳在基层中,奋斗在生活里,把一个榜样的名字留在史册上。

邓小平说:“在南海边画一个圈。”所以,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神州,幸福的阳光洒满中国人的笑脸。

这里短短的一段文字就包含了从古到今的内容,例子又很经典。

2.气势。有人说读书能养气,我说好文章有气。文以气为主,“气”是写作的根基,作者要写出好作品,就必须养气。明初作家宋濂说:“为文必在养气,气与天地同,苟能充之,则可配序三灵(“三灵”指天、地、人),管摄万汇。”又说:“人能养气则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当与天地之同功也。”(《文原》)这“气”

来自于心中的正气。要表达这一正气,就要靠词语和辞格。恰如其分地运用排比则是种较好的选择。等待,是站在太平洋荒凉的孤岛上,眺望着海的另一方美丽辽阔的绿色大陆;等待,是前进于寸草不生的荒漠中,渴望着有淙淙流过的甜美泉水;等待,是捂着被荆棘划破而流血的伤口,在流火的天地中拼命奔跑,抬起头,能看见空旷而辽阔的天。

这里用排比把“等待”写得非常形象。

3.流畅。语言流畅,是根源于审美标准——光滑。流线型,光亮柔和能让人产生愉悦。语言要从心底里流出,而不能如挤牙膏那样挤出,挤出的语言就有涩感,一有涩感,审美情趣就减了大半了。有位学生对秦王和唐朝进行分析,这种从理性角度入题的文章,很容易叫人感到枯燥,而这位学生的流畅语言却避免了这个毛病。他这样说:

秦始皇给了华夏族一片天,于是绵延的长城筑起来了,每一砖每一石都是中华的骄傲,只是有了一段“孟姜女哭长城”的凄婉哀歌,所以秦始皇留得“暴君”之名。的确让我们记住了,但这境界,能有多大?

唐朝繁华,只是有了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所以传来了“安史之乱”的鼓声。也许杨玉环的人生境界就此停留在了封闭的圈中。可口中叫嚣“红颜是祸”的人,又何尝真正看懂了一个王朝的衰落?

当然语言表达的“行云”般要求,不只是指轻盈灵动的,还指那些深刻、凝重、有底蕴的表达。

高考作文预测议论文“眼界”开头升格

高考作文指导之新材料作文升格示例

高考作文复习:时评写作行文说理升格指导

高考作文特训之08:升格指导之材料篇[材料]

高考作文备考材料命意作文写作升格训练

作文升格

升格作文

作文升格

作文升格

广东省高考作文升格示例——如何让议论更具针对性

高考作文升格
《高考作文升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