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冰点故事 读书笔记(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3 16:02: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冰点故事》读书笔记

一口气读完了《冰点故事》,看着书里面每一篇成功的稿子,我都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与激动,这是作为新闻记者独有的自豪与感动。《冰点》自创刊以来,无数的新闻记者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焦点之外那些不为人知的冰点故事。

看完了《冰点故事》,我去访问了《冰点》的官方主页,找到了当年李大同他们《冰点》的第一篇专题报道《北京最后的粪桶》,读完了这篇1万多字的文章,感觉和暑假里在陕西日报社专题新闻部里接受的专题新闻写作训练差异很大。首先,就篇幅上来说,我们专题新闻组每篇的基本字数也就是五千字左右,一版少说也得两篇文章才能将整版填充满。其次,题材来说,媒体的性质不同决定了报道内容的差异性。党报是政府的喉舌,自然为政府服务。《冰点》的取材方向主要来源于平凡人或者是普通人,这个社会最沉默也是最主要的群体。

李大同当年对于《冰点》的理解,就是要冷静清醒,眼睛向下,时时感受普通人的脉搏,为大多数凡人多说几句话。而今,《冰点》发展到了今天已俨然成为国家发展经济繁荣等焦点之外呼唤人们理性的又一“警世钟”。

在《冰点》的开篇稿《北京最后的粪桶》的制作过程中,李大同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刚刚组建的《冰点》记者队伍中有写过大篇幅文章经验的记者屈指可数,一篇近万字的文章写起来和通讯消息迥

然相异。暑期的实习让我有多次写稿子的经历,只是写的稿子被带我的老师改得面目全非,毕竟那么大篇幅的稿子写起来也不得心应手,也没有写大稿的经验。带实习生的老师们也没有耐心一一做指点,只是拿些成功的稿子经常给我们看培养我们写大稿子的感觉。现在看来,当初的那些感觉落实在李大同的书里面,就是长篇报道必须要有结构、在行文和遣词造句上也不能用寻常的新闻语言,还有长篇幅的新闻叙述一定要有节奏。这些抽象的高度概括的专业术语理解起来很难,要是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就轻松容易得多。

《冰点故事》里面提到,当年《时代周刊》关于阿波罗号登月的报道,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大量的专业的专题新闻写作人才没培养出来之前,可以将有限的专题写手精英集中起来只负责最后的成稿,其他的记者们都派出去采新闻。《时代周刊》具体的做法是在有关的30多个点派出记者,但是不要求记者们拿回完整的报道,只需要通过电话向编辑部值班的写作编辑报告他们的见闻,所有的素材,由编辑部内的写作高手总其成。这无疑是一种很节省有限优秀劳动力的途径,特别是在时下报社新闻机构缺乏大量的专业精英人才的情况下。

李大同在担任《冰点》专栏的十多年的时间里,越来越感觉到没有报纸可看,我们已经用了太多的视线去仰望名人,却找不到自己精神的轨迹,生命的经纬,情感的离线。一度的一度,《冰点》开始尝试亲历式报道的写作,在《冰点》发展史上,相继有《小保姆和她的女主人们》、《青春无战事》、《我认识的鬼子兵》以及《搬家》等名篇

的问世,这些由当事人自己撰写或者是口述发表的文章,没有太多的渲染,只是一些自然的情感流露就掀起了全国读者们的共鸣,可见在全国崇拜伟人的70年代,人民急需一些朴实无华的新闻故事和新闻人物缓解长时间的视觉疲劳。而《冰点》亲历式新闻报道以基层群众为基准的报道方式正好迎合了大众的口味,《冰点》不成功,谁成功?

经常在想,现在的和平年代每年还招那么多的兵干嘛?在各国为裁军尔虞我诈、针锋相对的同时为什么每年还要招收那么多的新兵?这平白无故的加大了国家的军费开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绿色的军营每年都敲锣响鼓的迎来一批批新兵,目送走一批批的老兵退伍转业。几经周转,当年的那些新兵已悄然成为“驰骋沙场”“身经百战”的老兵,打哪儿来回哪儿去,这是他们自己的悲剧,也是国家的悲剧。现在看来,那些身处军营的年轻人们何尝不是希望用自己的青春染红共和国的红旗,履行他们做军人的一份义务。

在《青春无战事》中,作者写道:这是一代没有战事的士兵,他们宝贵而短暂的青春年华少了轰轰烈烈的业绩和赫然战功,在繁华世界的边缘,他们踏着坎坷荆棘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荣与梦想,他们不需要赞美,只希望你静静想一下——如果没有他们,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战争离我们有多远?读完了《冰点》我经常在想这个问题,就拿前段时间的美韩军演来说,美国华盛顿号航母开到了距离我国山东半岛仅170海里的海域,一旦发生战事,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身处美国航母导弹射程之内。局势一旦紧张,冲锋在前的肯定是人民子弟兵,以

及海陆空三军全体出动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我想,没有犹豫,没有徘徊,没有思前想后,这些以往养尊处优的兵操着武器身赴前线,要没有了他们,战争据我们咫尺之遥。

文章最后提到的《噩梦般的遣送》讲的是某些省市的非法收容造成了大学生 黄谦的惨况以及后来造成大学生孙志刚的惨死。幸运的是黄谦的非法收容被聪明的上海市市政府和平摆平,赔钱赔礼道歉了结了此事。但是可怜的孙志刚就没有这么的幸运了,背井离乡含冤而死,单真相大白的屈指可数,中国国内有多少农民工外乡打工儿后就不知所踪的人间蒸发了,留给家人的只是一个渺茫的生死未卜。多少农民工被关进收容所,后被遣送之湖南的劳改农场接受完全没有报酬的义务劳动,而劳改农场的负责人还大言不惭的说“他们就是奴隶么”,在人类文明已经蓬勃发展了几千人的今天,“奴隶”这个概念还回荡在新中国这片新生的国土之上,这个号称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中国。这是怎样的悲剧?

读完了《冰点故事》,有种想把文中提到的那些大搞名篇翻出来研究的冲动,弄清楚李大同所讲的一万多字的大稿子的结构和节奏到底是如何处理的?写长篇大稿子如何避免素材堆积?在学校读书时就把这些问题解决去报社写稿子时就可以避免始料不及的“写作障碍”,尽早独当一面。

《冰点》《十年》读书笔记

《冰点故事》读后感

一粒沙里见世界——《冰点故事》读书笔记

故事:心中的冰点

冰点检测

心中的冰点

《汉字故事》读书笔记

《感恩故事》读书笔记

史记故事读书笔记

《故事效应》读书笔记

冰点故事 读书笔记(推荐)
《冰点故事 读书笔记(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