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文直译

发布时间:2020-03-04 03:35: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上册

一、陋室铭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人,往来的没有浅薄的庸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藏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我的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浮生六记未找到

三、鹤林玉露

原文: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 随意读《周易》《 国风》《 左氏传》《 离骚》《 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

译文:我把家安在深山的裏面,每逢春末夏初(的时候),苍翠的苔藓生满台阶,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没有人来敲门(打扰),(惟有)松树的影子斑驳不齐,鸟儿的鸣声高高低低。午睡刚够,就打点山泉水,捡几根松树枝,煮苦茶喝(它)。凴兴趣读几篇《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以及陶渊明、杜甫的诗、韩愈、苏轼的文章。

四、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原文: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译文:孟门(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河道中,为水中一巨石),就是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相传为禹所凿)的入口处。实在是河中的巨大隘口,又被称作“孟门津”。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道因被水冲击而非常宽阔,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 确实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果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河水激起万重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河水好像发怒的赑(bì 古时一种动物)一样,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

五、招陈生赏菊 原文:斋中艺菊数本,秋色饱霜,花叶不萎。陶征君爱菊有癖,亦取其节耳。窃闻花有三品,曰神品、艳品,菊其兼者业。高尚其志,淡然不厌,袄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复如处女幽入报贞含素。菊乎菊乎,宜于东篱之畔,独殿秋芳也。足下高雅绝尘,于菊最宜;夕来劣有怀盘,以此君一结世外交如何?

译文:斋里有几棵观赏菊,入秋后,经了霜冻,花叶也没有枯萎。陶渊明爱菊成了癖好,也正是欣赏它的节操呀。我听说花卉有三个品类,就是神品、逸品、艳品,菊花把三者都占全了。志向高远,甘于淡泊,傲视寒霜显出坚劲的恒心,与竹子相近,又没有庸俗的姿态,更像处女隐者那样保持着节操。菊花啊菊花,正适合在那东篱边,迥出于秋节群花之上。您气质高雅不沾染俗尘,最能和菊花相配。晚来还多少备下些酒食,来同菊花结下尘世的交情,意下如何啊? 下册

一、王士禛《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译文:先生姓梁,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名声与利益毫不看重。 先生到秦地任茶马司巡视,极其贫困。有人向他建言(谋取钱财),他却笑着说:“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做官谋取利益,是替子孙打算罢了。如果子孙没出息,而又为他们积聚了富裕的财物,三种坏事就会随之而来:一是偷窃、劫夺的人,二是赌徒,三是娼妓及优伶。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在京师,每天都怀有辞官回乡的想法,不久,他就称病回到家乡。回归家乡后,更加耿直方正,固守自我,不和当权的人来往。同榜录取的王中丞到河南担任巡抚,多次送去的礼物,一件都不接受。他高尚的操守就像这样。

二、孟尝君将入秦

原文: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孟尝君见之。谓孟尝君曰:“今者臣来,过于淄上①,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②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③耳。’今秦四塞之国,譬若虎口,而君入之,则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尝君乃止。 译文:

孟尝准备西入秦国,劝阻的人极多,但他一概不听。孟尝就接见他。苏秦对他说:“现在我来到这里,路经淄水,有一个土偶和桃人交谈。桃人对土偶说:„你是西岸之土,被捏制成人,到明年八月,天降大雨,淄水冲来,你就残而不全了。‟土偶说:„不对。我本来是西岸的泥土,我被冲成泥土,不过是回到西岸罢了\'。而你是东方桃木雕刻而成,天降大雨,淄水横流,你随波而去,那么你将漂往何处?‟现在秦国是一个四面都有关塞的强国,就如虎口一般,而殿下进入秦,我不知道殿下能否安然而出。”孟尝听了之后就取消了行程。[1]

三、游龙门记部分

原文:出河津县西郭门(2),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层峦危峰,横出天汉(3)。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4),至是,山断河出(5),两壁俨立相望(6)。神禹疏凿之劳(7),于此为大。

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甃甓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临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合晦明,倏忽万变。西则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然出没。盖天下之奇观也。

译文:出河津县县城西门,向西北上走过三十里地,就到达龙门山山脚下。东边和西边都是层层的山冈和高高的山峰,横排着直插向云霄。黄河从西北方的山峡里冲来,到了这儿,

⑩山脉中断了,河水流过来。两岸的陡岩面对面地竖立着,伟大的夏禹疏导开凿的功劳,在这儿显得最突出。

顶峰上有座临思阁,因为山高风大不能架设木材,全部用砖头砌成。从阁门口向下看,黄河激流翻滚,向三面冲击振荡,石峰仿佛摇动振荡。向北看,巨大的峡谷,有的山崖朱红,有的岸壁青翠,云水翻腾,雾气飞动,云雾分开时明朗,闭合时阴暗,瞬息万变(一会儿工夫千变万化)。向西看,连绵不断的山峰蜿蜒着延伸开去。向东看,大山巍峨,浮在半空。向南看,巨浪洪涛,漫漫浊流,石头岛屿和沙滩地,高高的平原,断缺的河岸,烟雾笼罩的村庄和树林,风浪里的帆船,或隐或现,渺渺茫茫。真是天底下少有的景观啊!

四、王子猷雪夜访戴

原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王子猷住在浙江绍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这样的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

五、庐山草堂记 原文:

译文: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面对香炉峰,下近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这草堂,前面有平地,中间有平台,平台的南边有方形的池子。环绕着水池多是山竹、野草,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了一个山石间的水沟,石涧两旁有古松、老杉,树身粗大的将近十人合抱,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长枝条上摩云霄,低垂的枝柯轻拂着潭水。像旌旗一样竖立,像车盖一样张开,盘曲伸展如龙蛇游走。……那附近望得见、走得到的地方,春,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炉峰的白雪。阴晴明暗,黄昏早晨的烟云隐现,千变万化,不可详尽记述,细细说来,所以我才说这里的景色是庐山第一!

只不过我为闲散的官职所束缚,未能完全摆脱牵累,时去时回,没有闲暇安宁地住下来.等到哪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职任期满了,外出做官还是在家不仕,都能顺遂自己的心意,那么一定会左手牵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以完成我一辈子的心愿.我发誓,清泉白石可以做我盟誓的证人.

六、《进学解》

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译文:国子先生清晨来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来,站在讲舍之下,训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 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当今朝廷,圣 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 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仔细地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 长却没有被捉举的人呢?学生们不要担心选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 湛;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到公平,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

七、《鸟说》

原文: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鵱鷇,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译文:我读书的房屋,它旁边有一棵桂树。桂树上每天有关关叫声,靠近一看,是两只鸟在枝干之间做巢,离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小杯子一样大小,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细草缠结而成。鸟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满一捧,毛色明亮而洁净,美好洁白可爱,不知道是什么鸟。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雄鸟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就栖息在屋上,不马上下来。房屋的主人戏弄地用手摇它的巢,它们就向下看着鸣叫,轻摇它轻叫,重摇它就大叫,手拿下来,鸣叫就停。后来有一天,我从外面来,见鸟巢掉在地上,找两只鸟和雏鸟,没有了。问它们的去向,是屋主的童仆抓走了。

唉!因为这鸟的羽毛洁白而且鸣叫声音好听,为什么不到深山里去寻找茂林栖息呢,托付身体到不合适的地方,才会被奴仆屈辱而死。那人生上的路就很宽吗?

八、欧阳行周文集序

原文: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译文: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十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内心怅然不能释怀,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有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询问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会高兴很长时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对人说,这男孩子不知道他的心思是什么,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游民。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们: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欧阳君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和乐平易的教化,追求君臣父子之间的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大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声名显扬。建中、贞元期间,写文章辞赋的风气兴起,于是声名大振非常显耀,整个福建人们只知道有欧阳君,不知道还有别人。

九、孔子家语

原文: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译文: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 就可以了。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

十、史记节选

原文: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

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译文:吴王既然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的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十

一、记游松风亭 原文:

译文:我(苏轼)曾经借住在惠州嘉佑寺.一天,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转念一想:“为何不在这里休息一下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直译,意译?

直译与意译

不能直译的句子

不能直译的句子

古文

古文

古文

古文

古文

英语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

古文直译
《古文直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