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车消费改革探索

发布时间:2020-03-04 02:28: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公车消费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摘要

在公车数量不断增长的今天,逐渐出现的公车消费中存在的问题诸如缺乏统一标准,效率低下制约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公车使用的不透明也对政府部门在群众眼中的廉政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借鉴杭州广州昆明三地的公车改革实践从发放私人用车补贴,统一规范管理车辆使用和规范化管理几个方面探讨了公车的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公车消费改革 市场化

三地改革经验 社会化

经济繁荣和生产力提高带来汽车的量产,促成当前政府部门的公车数量逐渐上升。公车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使用成本:购车款和购置税车辆保险费用,路桥通行费用,燃油费用,车辆的定期维修保养费用以及司机工资。因为当前国内尚无公车使用的统一标准,机关制定车辆使用的制度具有很大的自由和任意性,地域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硬件设施差异带了多样化的使用标准。撇开这种多样性的存在的合理与否,单是自由和任意性就极易引致制度的混乱和低效的资源运用甚至浪费。因此公车消费市场化改革除了紧迫性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公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挤占了社会车辆的使用空间,带来了一定程度上道路拥堵并且使得交通设施无法完全服务所有车辆。在公车采购的过程中大排量的中级车受到偏爱,由此带来的不仅是燃油费的大量支出还有较之于公共交通设施(地铁,公交车,轻轨)相比低很多的燃油使用效率。各地对占据三公消费最大比重的公车消费几乎没有发布过使用明细,由于缺乏民间的监督,不透明的经费运作也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以及引发民众的质疑。

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走过了将近18个年头。据有关统计数字,早在“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约为GDP

增长速度的3.5倍。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为3000亿元。在社会强烈呼吁下,公车改革在2003年前后正式启动,各地纷纷采取了“卖公车、发补贴”的办法。然而,汽车在政府采购物品中始终占据前三位,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公车花了600多亿元,2006年则一举突破700亿元,占财政部预计实现的3000亿元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近1/4。近十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约20%,约是GDP增速的两倍。这就大大增强了公车的消费能力。尤其是一些原先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在地价高涨的今天,土地收入的增长确保了公车消费能力的增长。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据统计,社会上私家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党政机关单位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

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在车辆使用上往往更为精细严格甚至苛刻。对公车使用里程,路桥费,油费的预算没有统一标准,公车的管理实际上一种粗放模式,体现了快速增长的公车数量和滞后的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

公车改革的探索从地方开始。2009年5月,杭州市出台车改方案,其核心内容是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实行货币补贴,大部分公车向社会公开拍卖。经过几年实践,杭州的公车改革获得较好的社会评价。然而,各地的情况不同,杭州的改革并不一定适合其他地区。 这些年,各地进行的公车改革试点方式不一,效果也不一样。各地公车改革试点,致可归纳为三种模式:一是货币化改革,发放车贴补助;二是集中化改革,即把各单位分散管理的车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三是规范化改革,即通过单车核算、节假日封存、安装GPS等方式加强监控与管理。

昆明于2010年1月15日主城4区启动试点,上缴各类公车920辆,258辆用于组建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462辆被公开拍卖,成交价1654.98万元收回区财政。同时,各区财政局统一制作实名制公车专用卡,按季度将定包干经费核发到卡上,每月人均400元,用于私车公用时在指定地点维修、加油,购买公交IC卡,租用区机关公务交通车和其他社会车辆的费用支出,超支不补。

2011年6月,广州对全市公务车安装GPS跟踪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分级管理。严禁公务员周末使用公车,如果使用,监管系统将发出警报,一次口头警告、两次书面警告、三次追究责任。经批准后私用的则收取相应费用,每公里1.5~1.7元。

诚然这三种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却并非十全十美。货币化改革的关键是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车贴标准。集中化改革的局限在于它更适合中小型城市,规范化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治标不治本。如果我们把三种模式中的优点集中起来,在几个有代表性的城市试点后再推而广之,应该会在公车改革方面有所斩获。把公车改革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当地的市政交通设施建设和车主的汽车文化教育,将会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的局面,这不仅是笔者希望看到的,也是广大私人汽车消费者所愿意看到的。

总的来说,公车改革的基本方向应该坚持市场化、社会化,采取适度、公平的货币化手段,改变传统的公务用车运行机制和提供方式。公车改革的主要方法是公务用车服务的社会化转型,具体来说就是大规模压缩公务用车的总量,除了核准的领导专车、必要的工作用车、机要通信用车之外,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必要的公务用车可通过公交、出租车、公车服务中心租车、私车公用等社会化途径解决。

在此基础上,公车改革和管理还应向透明化转变。有多少辆领导专车、工作用车、机要用车,每年公务用车的花费是多少,要细化、清楚、接受监督。同时,强化日常管理至关重要,限制公车私用。一经发现,就要严肃处理;用车单位应鼓励社会和媒体对公车的使用进行一定范围内的监督。

公车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如果坚定不移的将市场化的作为改革方向,把社会化作为主要方法,公车改革一定会获得成功,公车消费能达到更高的资源配置优化率,从而给全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政务公开,公车改革、三公消费

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

公车改革

公车消费改革探索
《公车消费改革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公车消费研究 公车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