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发布时间:2020-03-03 06:17: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作者: 熊小波 (高中化学江西南昌化学三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617发表日期: 2008-07-12 10:18:33

一、教材、学情与教学目标的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地位

金属的化学性质为高中化学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包含钠与氧气、水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这既是学生在初中所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也渗透了学生在第

一、二章里所学的知识,如物质分类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等等,有利于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同时本课时要介绍的金属性质的研究获取方法,将是学生在后续章节里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课时乃至本章的内容将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教学目标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隶属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实验教学将占较大的比例,但教学时应尽量避免学生只顾看实验现象而忽视了思考的情况出现,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O Si Al Fe Ca)的含量。

②掌握Na、Al与O2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 ③掌握Na与H2O,Na2O2与H2O、CO2反应的特殊性。(虽然涉及Na2O2的知识仅作为“科学视野”内容而非教材正文出现,但Na2O2性质特殊,应用广泛,探讨其化学性质,对学生化学思维的锻炼、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有莫大的帮助!)

④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辅以巩固提升类练习,最终让学生对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性质的研究方法有个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如过氧化钠,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 ②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Na与O

2、H2O、盐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①从实验现象中归纳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②Na2O2与H2O、CO2反应的本质

二、教法分析

1.实验探究法: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1本课时内容设计得较为开放,重要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书中并无太多的文字叙述,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求学生主要通过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实验探究去获得,但作为执教者必须把握好探究的深度和广度,该演示的,该要规范的操作,还是要有一个教师的演示与规范

在前,不能一味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例如金属钠的切割;在该探究的时候,要大胆让学生去动手。

2.在讨论式教学中融入问题与练习,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安排有实验内容的课型感到兴致盎然,多半源自于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但是否作过深入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想来未必。在讨论之中融入问题练习,对于控制与调节学生思维,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是可行的教学方法——试举一例,本课时中钠与水的反应学生有感性认识了,钠比很多金属活泼学生也不难理解,此时在兴奋的学生面前抛出一个问题,将钠投入盐溶液中呢?是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还是置换出氢气?又或者是?——即所谓“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

3、运用归纳、比较的教学方法:钠、镁、铝与氧气以及与水的反应,学生学习完之后,得到的还是零散的知识点,如何将其系统化,揭示出性质后面的递变规律,是教师最后一步不容忽视的工作,借助金属活动顺序表,通过归纳与比较,使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三、学法指导

学生在本课时中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钠的物理性质、钠与水的反应„„)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表达、交流的能力,从而初步了解研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与练习,培养自己深层次思考以及应变的能力(如何理解记忆Na2O2与H2O、CO2的反应?钠跟盐溶液的反应为何会复杂一些?);通过自己尝试着归纳不同金属与氧气、与水的反应情况,理解金属性质的共性与特性(金属活动顺序表)。

四、教学流程

新课引入

(回忆金属的通性之一:与氧气的反应)

钠的物理性质、钠与氧气的反应

铝与氧气的反应

产物过氧化钠(Na2O2)的物理化学性质

1、演示实验铺垫

2、讲解分析

钠与水的反应

1、学生实验,获取感性认识

2、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实验,分析产物的存在方式

3、练习配合,巩固提升

归纳、总结

010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课件,共27张,有教案。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成都七中李兰

一、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第一部分,它在编写上体现了分类研究的思想:将金属这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抓住一些典型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事实,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最后形成规律。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必修2》中学习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抽象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初中和高一必修中的要求是不同的。初中对金属是一种近乎静态的描述,而高中的学习则要赋予动态的“生命力”,让学生学会研究金属的反应规律——还原性,理解这条规律的归纳得来和外延拓展;同时,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高中第二章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这些为本章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一的学生大多喜欢做实验,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从实验中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尚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铝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规律。

(2)了解氧化铝的高熔点和其对金属的保护作用。

(3)初步尝试用实验研究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完成钠、铝与氧气的实验,初步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线索、思路和方法,并转化为长时记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反应条件不同对产物的影响。

(2)体验氧化铝对铝的冶炼、使用的影响。

(3)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逐渐体会社会支持,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

(5)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难点:对铝与氧气的现象的观察、分析。

五、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从两个话题入手,“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并探究钠与氧气反应、铝与氧气反应的教学,然后通过比较、归纳,总结出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通性。在设置问题时,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具有链接性、层次性和递进性,以问题和情景展开探索与合作的活动。例如钠与氧气的反应通过开放性问题、学生猜测与假设、实验证实评价来进行;铝与氧气的反应通过实验探究、现象分析、深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_

高中化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2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第一课时练习

高中化学_金属的化学性质_说课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钠的性质教案(优秀)

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

高一化学《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