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计划

物理必修1教学计划(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1-07-21 08:02:39 来源:教学计划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教学计划摩擦力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教学计划摩擦力

摩擦力是经典力学的一个名词,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弹力,当它们要发生或有趋势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也受到摩擦力。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教学计划,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1、木板和木块的设计。

要使木块在木板的光滑面、粗糙面的摩擦力大小对比明显,又不改变木材的特质,我们把旧橡木板的两面刨光后,在其中一面涂上一层乳胶,再粘上一层粗锯末。由于实验室砝码规格为50克,为了使木块再增加砝码后摩擦力明显增大,同时在加垫铅笔实验时,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读出摩擦力的大小,我们采用了重量为150克,长14厘米,宽7厘米,高为5厘米的木块。

经过以上处理,木块在木板的光滑面、粗糙面的摩擦力对比明显。木块在增加砝码后,摩擦力明显增大。木块下面垫铅笔时,由于木块长达14厘米,不会立即从铅笔上掉下来,使学生更容易读出摩擦力的大小。

2、小毛巾的设计。

学生在讨论如何增大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想出了不少办法,有的说用小刀把木板刻上横道,有的说把木板表面刮毛等等,这些办法都是想使木板表面更粗糙。我们想到小毛巾柔软粗糙,虽然教材中无此材料,但由于实验效果好,我们就设计了这一材料,让学生把小毛巾蒙在木板上,测试木块在蒙上毛巾的木板上的摩擦力。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教学计划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推荐第2篇:高一下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

本学期本人任教高一

3、

5、9班的物理教学,每周共12节课业量。根据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平行班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实验班学生基础较好,但能做出难题的同学还在少数。大部分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必修2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回顾。加强基础教学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开始有排斥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必修1模块的综合或运用。故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太难,要以新课程的理念转换教学的难度与重点。本学年的教学重点为在巩固必修1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必修2的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在平时的练习,注重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具体计划计划如下。

1、以“规范、责任、细化”为基础,一如既往的做好预习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整体提高。及时做好每次预习提纲和当堂检测的质量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整改措施。多学习,多钻研,多听课,力争在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发挥好教学生力军的作用。

2、使听课、评课常态化。认真学习教研组内其他老师的课,并多进行组内相互听课,每周至少一次进行听课评课,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本学期仍然要放慢进度,教学内容方面,只安排完成必修二。由于大部分学生仍然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仍然没有很好的养成,又没有分文理科,学生仍然需要应付九门课程,所以综合各方面情况,仍以放慢进度为宜,至于后续课程的按时、保质完成,再觅良策。

4、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本学期要真正做到降低难度,减少内容,加强训练,反复记忆,尤其在课堂上,要真正落实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

5、在学生管理上,一如既往的管细、管严,尤其关键学生、关键时段的管理。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增加亲和力,多找学生谈心,从多方面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有必要时候要进行家访。

6.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7、根据上学期各班成绩情况,各班争取保持现有名次,力争优秀率,及格率再有提高,关注后进生培养,争取整体进步。

8、本学期计划多读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多读多写,写好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9、做好教学科研工作,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学校情况、学生情况,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争取做到“每月一课、每周一课,努力推出更多的精品课,积极参与教学反思,教有所思,思有所得。

10、积极参与新课标研究和高考研究工作,多渠道获得有关信息,积极研究课标、研究高考,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本领。

推荐第3篇: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这学期本人担任高一三个班的物理,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都有明显提高,因而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通过一周的了解,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甚至有的学生上课属于0基础,所以面对的挑战比较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增强个学生基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同等条件下,能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

二、教材教辅分析

高一上学期总共五章,包含了运动学,力及力与运动的关系,今年是第四年新课改,其突出了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反应选择性、强调可操作性。教材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进而进行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在高考中,必修一是一个重中之重。

三、教学进度安排:

1-5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6-9周

第二章 力

10-11周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期中考试及复习12-18周

牛顿运动定律 19-20周

期末考试复习

四、本学期应达到的目标

本学期的任务是带领学生在高一上学期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习物理兴趣,为高二和高考做好铺垫。学生能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以及把握好重点,在这个基础上,有意思继续深化知识与问题的深度,拓展学生的物理思维与解题能力,与此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规范、答题规范及学习习惯。为此通过平常习题,周测,月测,半期测,期末测反应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稳步提高整体学生水平。

推荐第4篇: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工作,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高一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120多人,班主任分别为

老师。这两个班的学生全部是学校录取进校的普高新生和部分扩招生,基础差、底子薄,想让他们对化学有兴趣并学好化学,以及明年选择理科,任务相当艰巨。因两个班为高一年级新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对化学的兴趣。对教师的亲近,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教学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班,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化学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时是不允许进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的,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上课有问题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提问的等。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最好准备一本相关教辅书籍等。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会利用周六对其培训。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1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本期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通过化学绪言中化学史及第一章化学新能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针对高一新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物质的量等量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碱金属、卤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知识传授目标

本学期通过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其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用语的使用。要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碱金属和卤素性质的实验深化对有关元素化合物及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四、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基本理论的重点是氧化还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别是物质的量),要注重化学用语的应用,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是钠、过氧化钠及氯气的相关性质,氯气的制备,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技能为一定量物质的量浓溶液的配制

2、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及计算。

3、相互联系

本学期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师要协助班主任逐渐让学生从过分关怀的初中阶段改变过来,以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较快解决高中课时容量与难度比初中大,教师的教学节奏比初中会快,作业比初中多的现状,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坚持按教学计划授课,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随意拓宽教学内容。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突出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多与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把实验作为探究知识、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作为科任教师可协助实验员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辅导。

4、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每周安排一次进教室答疑,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不主张以多做练习的方式来提高解题技巧,而是要通过方法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本位,要通过能力培养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利用周六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让对化学有兴趣并学有余力学生进行超前学习,本学期的目标是学完高一第一册教材,并通过辅助练习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主张学生至少有一本化学教辅书,以弥补教材习题的不足;主张学生订一份《中学生化学报》这类的报刊,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主张每周检查一次学生课堂笔记,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进度 附:

高一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

起讫日期

进度计划

备注

9、1—

9、6

《化学1》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约3课时

9、7—

9、13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约3课时

9、14—

9、20

练习、测验、评讲、学生实验

约3课时

9、21—

9、27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约2课时

9、28—

9、30

练习、讲评

约1课时

10、1—

10、8

国庆放假

10、9—

10、11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约3课时

10、12-

10、18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约3课时 9

10、1-

10、25

练习、检测、评讲、学生实验

约3课时

10

10、26-

11、1

前两章内容复习

约3课时

11

11、2

11、8

期中考试与试卷讲评

12

11、9—

11、15 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约3课时

13

11、16-

11、2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约3课时

14

11、23-

11、29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约1课时

15

11、30—

12、6 16

12、7—

12、13 17

12、14-

12、20 18 12.21—

12、27 19

12、28—0

1、3 20 1、4-

1、10

21

1、11-

1、17

22

1、18-

1、25

练习、评讲、学生实验

第四章 第一节硅

第二节 氯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

练习、测验 评讲

练习讲评 复习

期末考试

约3课时

约2课时

约3课时

约3课时

约3课时

约3课时

精品范文,尽在豆丁网.

精品范文,尽在豆丁网.

精品范文,尽在豆丁网.

推荐第5篇:高一物理教学计划1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王春芳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程总目标

1.在认知领域方面规定“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从物理学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对人文因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2.在操作领域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地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的方法”。对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规定具体要求。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②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②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③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尤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④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②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③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④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1.具体内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六章曲线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三、学生现状分析

由于是刚接手的新一届高一,所以对每个学生的具体现状还不是很清楚。从中考分数来看,有部分学生物理成绩是低分,而有学科特长的优秀学生要尽可能去发掘他们的潜力,所以开学需要花一定的精力去了解学生。

四、具体实施:

1.精讲精练

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作为教师首先就要讲清楚,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听懂,学生只有会自己解题才能说明已经听懂了,所以要对题目编排、讲解优化组合,而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

精讲: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这也是课改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程度非常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例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也就是说例题也要分层。而习题的讲解也绝对不能只管数量不管质量,要和例题一样讲透,

将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渗透到讲解中。对于提高题,由于主要面对的是A类学生所以可以以方法指导为主,而一般的习题必须考虑到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并且要结合精练。

精练: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刚刚已经讲了练习的讲解计划,下面是练习的计划。本人此次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课下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本学期还属于知识内容第一轮教学,所以平时作业打算以这样的比例布置:60%基础题,25%一般难度题,15%选做题(提高题)。并且课堂练习一般也按此比例进行。适当时候稍加调整。口头的课堂练习要给学生打分,并计入平时分数,作为考评的依据之一。课堂书面练习分层,把基础题和稍难的题分开。分批让学生在课上完成。也就是在练习中也有台阶可下。

2.及时的反馈

上一学年的教学中,曾有多次由于没有及时的反馈信息,以至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结果只从小测验和作业中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有必要时候要进行家访。

3.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会考必考内容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4.提高一些女生的物理学习成绩的相关措施

研究分析中考成绩发现男生平均分要比女生高近10分,所以女生学习物理任重而道远。 ①培养兴趣

女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物理学科难度大,从而导致她们的物理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要多关心女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她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她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由于许多学生缺乏主动性,所以必要的时候要也要采取“人盯人”的策略,但是目的是交流和鼓励。教学中要发现她们的长处,增加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视挫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特别要针对女生的弱点进行教学。

②指导她们培养适合自己的新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方法方面,许多女生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而且害怕难题;许多女生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大部分女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要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等物理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她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必要的时候还要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女生课前的预习,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6.作业中错题的订正。

这是我需要检讨的,我批改完学生的作业本以后,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

讲解,然后再让他们自己订正。对于习题的订正情况的检查并不是做的很好。本学年我要端正态度。

7.平时多做练习题

这样可以加深对教学要求的理解和解体思路的归类整理,以及讲解习题时候如何渗透概念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

8.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要用真诚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推荐第6篇: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要说的是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课文内容“牛顿第一定律”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和对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1.教材分析

1.1 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主要内容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本节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讲诉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本节为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1.2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学知识和有关相互作用力的知识,但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是第一次正式涉及到。由于日常生活得经验,学生不容易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整个力学大厦的基础。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析、推理、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是探究实验能力不强,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所以本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前人对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的过程,逐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1.3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提出了教学目标,具体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①初步认识动力学,了解运动定律。②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惯性的性质。③能独立分析运动物体的惯性状态。

2)我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参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研究,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3)我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②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体验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在科学探讨过程的重要作用。

1.4 教学重点:

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我提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及惯性。

2)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力与运动的关系。

2.教法学法

2.1 教法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节我采用探究法教学为主,结合讲授、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和讨论等多种方法辅助教学。

2.2 学法

学生在我所创设的物理情景中,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主动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并在我的引导下主动运用物理学方法,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类比、抽象等复杂的思维过程发现摩擦力为我们直观认知带来的误导,重新建立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知。

4.教学过程

4.1 组织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引起学生注意。

4.2 导入新课

首先,我将以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我的问题是:“举在半空的粉笔,在我们松开手指后会做什么运动呢?”请同学们回答,巩固上一章学习到得知识。然后接着提问:“粉笔能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按照一般的思维方式,学生会回答,粉笔受到了重力作用,所以能做自由落体运动。进而,从只受重力影响,初速度为零的物体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探讨,力与运动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这时,我会引入动力学的概念,并提到牛顿的运动定律,引导学生开始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4.3 进行新课

写完标题,我开始介绍在力与运动关系的探讨过程中出现的几种观点。

首先介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然后和同学们分析几张图片,并在生活中举例,探讨:“运运动的物体在牵引力消失后,为什么会停止呢?”然后进行对比实验,在不同的平面上,小车从相同的高度顺着斜面滚下后,在平面上通过的距离也不一样。而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距离的长短和平面的摩擦因素大小有关,从而总结出,接触面越光滑,小车通过的距离越远。接着让同学们分析,“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通过的距离有多远?”得出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证明运动物体停止下来是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而最早发现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的人是伽利略,由此介绍伽利略的观点,并说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然后在伽利略的基础上,提出笛卡尔的补充观点。

接着,我开始为同学们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并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分析,说明牛顿第一定律要比前面的观点更完善,进一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我会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惯性的概念。然后,在生活中举例说明惯性的影响。比如在汽车启动和停止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向后仰或向前倾的趋势。而在地球自转的同时,我们跳起来后仍能落回原地,也是因为惯性的作用。通过举例,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而惯性是物体的固定性质,跟物体运动状态和外界因素无关。

4.4 小结练习

接下来,我准备了几个关于惯性的习题,和同学们一起巩固一下相关的知识。然后总结今天学习到得几种观点,并分析导入部分里提出的问题:“粉笔能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说明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保持原来速度的同时,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状态,当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为零时,物体就能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4.5 布置作业

在分析粉笔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原因后,我会让同学们思考,物体会在外力的作用下改变运动状态,那么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让同学们在课后思考,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并结合本节的知识,完成课后的第2,4小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推荐第7篇:高一生物必修1教学计划

高一生物(必修1)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包括三个模块,分别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而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知识体系,包括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等部分。 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1、走近细胞主要是让同学们知道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了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组成细胞的分子,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3、细胞的基本结构要求学生掌握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要求学生掌握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生物膜的结构,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5、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主要介绍降低化学反应的酶,酶的作用和本质,酶的特性;细胞的能量ATP;ATP的主要来源(ATP),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6、细胞的生命历程,主要介绍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3、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策

刚从初中进入高中的高一学生,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非常差;与初中的生物教材相比较,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涉及更广泛,内容更丰富也更抽象,知识的层次更深,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造成学生感觉高一生物难学,老师感觉高一生物难教,针对以上具体问题,教学过程宜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所学知识与高中生物知识相关的内容,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计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练习,耐心辅导。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多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在教学上,注意多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 走近细胞 (2课时)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0.5课时)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0.5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6课时)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0.5课时)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5课时)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都——核酸(1.5课时)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0.5课时)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0.5课时)

单元复习(1.5课时)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共4课时)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课时)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1课时)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共4课时)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5课时)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课时)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0.5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7课时)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5课时)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课时)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5课时)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1.5课时)

单元复习(1.5课时)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4课时)

第1节 细胞的增殖(1.5课时)

第2节 细胞的分化(0.5课时)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0.5课时)

第4节 细胞的癌变(0.5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期末总复习(2课时)

2018年9月

推荐第8篇:学年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计划

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工作,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高一年级2 .3两个班,共有学生120多人,基础差、底子薄,想让他们对化学有兴趣并学好化学,以及明年选择理科,任务相当艰巨。因两个班为高一年级新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对化学的兴趣。对教师的亲近,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教学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班,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化学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时是不允许进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的,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上课有问题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提问的等。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最好准备一本相关教辅书籍等。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会利用周六对其培训。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1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基本理论的重点是氧化还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别是物质的量),要注重化学用语的应用,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是钠、过氧化钠及氯气的相关性质,氯气的制备,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技能为一定量物质的量浓溶液的配制

2、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及计算。

3、相互联系

本学期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师要协助班主任逐渐让学生从过分关怀的初中阶段改变过来,以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较快解决高中课时容量与难度比初中大,教师的教学节奏比初中会快,作业比初中多的现状,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坚持按教学计划授课,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随意拓宽教学内容。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突出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多与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把实验作为探究知识、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作为科任教师可协助实验员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辅导。

五、教学进度

附:

高一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

起讫日期

进度计划

备注

9、1—

9、6

《化学1》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约3课时

9、7—

9、13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约3课时

9、14—

9、20

练习、测验、评讲、学生实验

9、21—

9、27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9、28—

9、30

练习、讲评

10、1—

10、8

国庆放假

10、9—

10、11 第二节 离子反应

10、12-

10、18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10、1-

10、25

练习、检测、评讲、学生实验

10

10、26-

11、1

前两章内容复习

11

11、2

11、8

期中考试与试卷讲评

12

11、9—

11、15 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13

11、16-

11、22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4

11、23-

11、29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

11、30—

12、6

练习、评讲、学生实验

16

12、7—

12、13

第四章 第一节硅

17

12、14-

12、20

第二节 氯

18 12.21—

12、27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19

12、28—0

1、3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

约3课时

约2课时

约1课时

约3课时

约3课时

约3课时

约3课时

约3课时

约3课时

约1课时

约3课时

约2课时

约3课时

约3课时

约3课时

20 1、4-

1、10

练习、测验 评讲

约3课时

21

1、11-

1、17

练习讲评 复习

22

1、18-

1、25

期末考试

推荐第9篇: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1]

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二物理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新高考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安排,以及本届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考虑到学校正在新进行的实验班、分层教学等各种情况,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成为高二物理组制定计划的依据,在保证各层次学生打好基础的前提下,体现出各个层次的针对性,已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使各层次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实验班几个班级较好的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为达到高考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做法

1、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指课本,“纲”指《考试说明》。在物理基础教学中必须分清主次,紧跟高考动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本点针对各层次的学生。

2、因材施教,“生动活泼”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导以耐心的辅导,作业进行面批,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对实验班及各班较好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使他们达到更高的水平。总之,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各种能力,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的扎扎实实。

3、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最大限度调动备课组的积极性,强化个层次学生的针对性,眼睛要盯住各层次学生,具体做法是:

(1)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2)每章要有单元测验,阅卷完后,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逐题分析,特别“究错”题。(3)对学生要把每次讲评完后的答卷收上来重作分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重视复习,温故知新

学习是一个循序而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每章后的物理复习更是如此。复习过的内容要多次见面,学生才记忆得牢固、理解得准确、运用得自如。

5、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要求学生答题必须严谨、规范和完善,为此,我们在平时讲解习题时自身做到语言精炼,板书规范,表述完整,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试卷的评分,也从严要求,严格评分标准,注重答题的要点和文字叙述的规范,专业术语和字符的准确。同时,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学会用示意图建立起思维的平台;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谨慎操作的习惯;告诫学生在考试时思维的执着程度要适度,解题做到“一快、二准、三规范”。每次考试后,将评分标准及答案张贴在班上,让学生们熟悉,以便提高学生高考答题的质量。

高二物理组

2012.2.21

推荐第10篇:初三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1]

初三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宽城县育才中学章德英 李鸿儒

初三年级下学期,相当长的教学时间,是在组织学生进行中考备考复习。为利用好这段宝贵的时间,让学生把握住这一次再认识、再巩固和再提高的机会,提高复习的效果,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共有四个班,170人。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多,两极分化严重,尤其以三班为重,所以本次复习要注重基础,注重方法,让学生跟得上、学得会、喜学乐学,逐步提高。不断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的目标:扎实双基,激活思维,严谨态度。

双基是组成物理学科的砖和瓦,无论新课程条件下考试如何变化,扎实的双基依然是应对中考的必要条件。根据近两年物理试题拟题讲究立意,从过去的直叙式转变成情景呈现的特点,对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考试的成败,除了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个体态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学生在认知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能不能认真细致地审题,能不能完整严格地答题个体上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把严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

三、具体做法:分三步复习。

第一步:拉网式双基复习与整合式关联复习相结合。首先,以课本为线索,将逐章逐节教材中的知识点,实验,思维方法,基本应用等,一个不漏地和学生一起回顾一遍。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再认识,再记忆,达到基础上的巩固。对于课标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现象,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复习基础知识,不能死记硬背,关键要弄清概念、规律产生的背景、事实和过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防止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将旧内容重复教学,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上因放松而疲劳现象。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既要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便于他们整体提高,也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到温故知新,有新的收获。在此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整理,归类等复习方法。

其次,以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为模块,进行相关联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在这个阶段,通过比较、类比、分类、归纳整理,让学生全面驾驭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个总的提高。对一些近似现象、概念和规律要加以区分。对于不同的知识体系中的内容,也要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归类整理,如速度、路程和时间,电流、电压和电阻,质量、体积和密度,压强、压力和受力面积,这些量之间关系的认识,运用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密度、电阻、比热容、热值,这些量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对基本概念和规律有全面的认识,活化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这轮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中的物理现象,生产技术中的物理问题,生活经验中的物理事实,对此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同时注重一题多变,旧题翻新,新中求异,异中求同,切忌就题论题,只顾找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

第二步:针对性专题复习。针对我们河北省中考命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分别设置了作图专题、实验专题、计算专题、问答专题等。

目的是让学生面对中考试卷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同时,教师在这个阶段注意学生的状态变化,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应考技巧、策略、心理上的辅导,帮助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技巧上、心理上作好充分的应考准备,使走进考场的每一个学生都胸有成竹。

第三步:物理综合复习与理化综合复习。本轮复习为拔高阶段,重点复习中考热点,以学生做题为主,教师辅导和精讲为辅。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教学进度安排(按15周计划): 第1周:复习电路、电流部分。 第2周:复习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第3周:复习欧姆定律、电功率。

第4-5周:复习电功率、电和磁部分。第一次月考。 第6周:复习物质属性和力和运动。 第7周:复习压强和浮力。 第8周:复习机械和机械效率。

第9周:复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第二次月考。 第10周:电学综合复习。 第11周:力学综合复习。 第12周:做图、实验专练。

第13-15周:中考综合训练,查漏补缺,准备迎接中考。

教学计划

初三物理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章德英李鸿儒

第11篇: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

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 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 7.加速度a=(V_t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o =0 2.末速度V_‎t = g t 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2 = 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_o tg t (g=9.8≈10 m / s2 )

3.有用推论V‎_t 2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x= V_o 2.竖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 V_o t 4.竖直方向位‎移S_y=gt2 / 2 5.运动时间t‎=(2S_y / 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 1/2 ) 6.合速度V_‎t=(V_x2+V_y2) 1/2=[ V_o2 + (gt)2 ] 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_y / V_x = gt / V_o 7.合位移S=(S_x2+ S_y2) 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_y / S_x=gt / (2V_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_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 / t=2πR / T 2.角速度ω=Φ / t = 2π / T= 2πf 3.向心加速度‎a=V2 / R=ω2 R=(2π/T)2 R 4.向心力F心‎=mV2 / R=mω2 R=m(2π/ T)2 R 5.周期与频率‎T=1 / 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 / 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 / s 角速度(ω):rad / s 向心加速度‎:m / 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 / R3=K(4π2 / 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_1m‎_2 / r2 G=6.67×10-11N·m2 / 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

二、三)宇宙速度V‎_1=(g地

r地)1/2=7.9Km/s V_2=11.2Km/s V_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 / (R+h)2=m4π2 (R+h) / T2 h≈36000‎ 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三、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 m/s2 ≈10 m/s2 作用点在重‎心 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劲度系数(N/m) 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数 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 m_1m_‎2 / r2 G=6.67×10-11 N·m2/kg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 Q_1Q_‎2 / r2 K=9.0×109 N·m2/C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 q: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 I L sinθθ为B与L‎的夹角 当 L⊥B时: F=B I L , B//L时: F=0 9.洛仑兹力f‎=q V B sinθθ为B与V‎的夹角 当V⊥B时: f=q V B , V//B时: 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N 一般视为f‎m≈μN (4)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磁感强度(T), L:有效长度(m), 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 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5)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矩

1.力矩M=FL L为对应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线到转动轴‎(点)的垂直距离‎ 2.转动平衡条‎件 M顺时针= M逆时针 M的单位为‎N·m 此处N·m≠J 有些超出高‎一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速度 速率 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 量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 标量 分类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速率、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决定因素

平均速度由‎位移和时间‎决定 由瞬时速度‎的大小决定‎ 方向

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 方向为该质‎点的运动方‎向 无方向 联系

它们的单位‎相同(m/s),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速度 加速度 速度变化量‎ 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 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 小程度的物‎理量,是 一过程量 定义式

单位 m/s m/s2 m/s 决定因素

v的大小由‎v0、a、t 决定

a不是由v‎、△v、△t 决定的,而是由F和‎ m决定。 由v与v0‎决定, 而且,也 由a与△t决定 方向

与位移x或‎△x同向, 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与△v方向一致‎ 由或

决定方向 大小

① 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② 位移对时间‎的变化 率

③ x-t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① 速度对时间‎的变 化率

② 速度改变量‎与所 用时间的比‎值 ③ v-t图象中图‎线 上点的切线‎斜率的大 小值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 (2) 位移-时间关系式‎: (3) 位移-速度关系式‎: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

x-t图象 v-t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

位移为x0‎④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v0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的支点‎相遇时 的位移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 度

⑥t1时间内‎物体位移为‎x1

⑥ t1时刻物‎体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 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考点三: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 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 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2)v-t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t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B.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

C.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2、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

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

C.早上6 h起床

D.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硬座普快‎列车于13‎ h 35 min从天‎津西站发车‎

3、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

B.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C.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和路程‎相同

D.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照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

5、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①② ③④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A.35 km/h C.45 km/h

B.40 km/h D.50 km/h

B.②③

C.①④

D.7、一辆汽车以‎速度v1匀‎速行驶全程‎的的路程,接着以v2‎=20 km/h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28 km/h,则v1应为‎(

) A.24 km/h

B.34 km/h C.35 km/h

D.28 km/h

8、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加速度为2‎m/s2, 它的意义是‎(

A.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速度的两倍‎

B.物体在任一‎秒末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m/s C.物体在任一‎秒的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m/s D.物体在任一‎秒的位移都‎比前一秒内‎的位移增加‎2m

9、不能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0、在下述关于‎位移的各种‎说法中, 正确的是(

A.位移和路程‎是两个量值‎相同、而性质不同‎的物理量

B.位移和路程‎都是反映运‎动过程、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C.物体从一点‎运动到另一‎点 ,不管物体的‎运动轨迹如‎何, 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两‎点间

D.位移是矢量‎, 物体运动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

B.在相等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移相等, 则物体一定‎匀速直线运‎动

C.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内位‎移1m, 则第一秒内‎的平均速度‎一定是1m‎ / s D.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第一秒内的‎位移1m, 则1秒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1m / s

12、对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

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

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

13、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14、甲、乙两物体沿‎一直线同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

所示,在时刻,下列物理量‎中相等的是‎(

A.运动时间

B.速度

C.位移

的距离

) D.加速度

15、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

1、

2、

3、4秒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米‎、2米、3米、4米。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习题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选择题:

1.甲的重力是‎乙的3倍,它们从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2.图2-18中所示‎的各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

3.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s,则它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是

A.5s

离将 (

)

A.保持不变

C.不断减小

A.4 m C.6.25 m 6.匀变速直线‎运动是(

) ①位移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③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不变的运‎动

A.①② ③④

7.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关系是: s=4t+2t2,s与t的单‎位分别为m‎和s,则质点的初‎速度与加速‎度分别为(

)

A.4 m/s与2 m/s2 C.4 m/s与4 m/s2

B.0与4 m/s2 D.4 m/s与0

B.②③

C.②④

D.B.不断变大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B.36 m D.以上答案都‎不对

B.7s

C.9s

D.3s

A.4秒内的平‎均速度是2‎.5米/秒 B.在第

3、4秒内平均‎速度是3.5米/秒 C.第3秒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3米/秒 D.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4.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5.一物体以5‎ m/s的初速度‎、-2 m/s2的加速‎度在粗糙水‎平面上滑行‎,在4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9.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末的速度‎达到4 m/s,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

)

A.6 m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点时的速‎度为

B.8 m

C.4 m

D.1.6 m 10.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时‎速度是1 m/s,车尾经过O‎点时的速度‎是7 m/s, A.5 m/s C.4 m/s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B、5.5 m/s D、3.5 m/s

11.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2.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2-1所示,则

图2-1 A.乙比甲运动‎的快

B.2 s乙追上甲‎

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远

13、如图3所示‎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可知(

A.3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 B.3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C..物体的运动‎方向一直向‎南 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一直‎向北

1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

离一定越来‎越大

15.汽车正在以‎ 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前进,在它的正前‎方x处有一‎辆自行车

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 = - 6m/s2的匀变‎速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的大小‎为

A.9.67m

B.3.33m C.3m

D.7m 16.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去‎,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 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确定

) A.1.5 m/s

B.3 m/s C.4 m/s

D.无法答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答案 ABDDC‎CCBAC‎CDBBB‎ 第二章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答案 CCABC‎CC 答案 ADDDA‎CB

第12篇: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作业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选择题(4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取的 B、宇宙中的物体有的静止的有的是运动的 C、只能选取不动的物体做为参考系

D、同一个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其观察结果一定是相同的.2.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是平均速度是(

) A.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C.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0m/s; D.在市区某段对汽车限速,不得超过60km/h。

3.某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米/秒2,在任1秒中( ) A.该秒末速度比前1秒初速度小2米/秒;

B.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米/秒,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C.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米/秒,其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D.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米/秒,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4.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 A.研究飞机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可以把飞机当作质点; B.确定轮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 C.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D.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

5.关于位移和路程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的两段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等;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

6.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我们下午3点20分出发,不要迟到; B.我校的百米跑记录是12秒8;

C.1997年7月1日零时我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世界杯足球决赛在今晚8时开始。

7.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是4m/s,1s后的速度大小变成了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8.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B.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速度变化越来越慢;

D.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小。 9.图1中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

10、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1/4,接着以v的速度行驶了最后的3/4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6m/s,则v等于(

A、18m/s

B、36m/s

C、15m/s

D、17.1m/s

11、台球以10m/s的速度沿垂直与框边的方向撞击后以8m/s的速度反向弹回。若球与框边的接触时间为0.1s,则台球在水平方向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为(

) A、20m/s2

沿球弹回的方向

B、20m/s2 沿球撞击的方向

C、180m/s2 沿球弹回的方向

D、180m/s2

沿球撞击的方向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4.物体以5m/s的初速度沿光滑斜槽向上做直线运动,经过4秒滑回原处时速度大小仍是5m/s,则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是

,加速度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32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健,2000年8月8日8时整,从旅顺老铁山男岬角准时下水,于8月10时22分抵达逢来阁东沙滩,旅行是123.48 KM,直线距离是109KM,不借助任何漂浮物横渡了渤海海峡,创造了男子横渡最长距离的世界记录,在这次横渡中,张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他每游100M所需的时间为多少?

17.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内速度从10m/s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大小。(8分)

第13篇: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运动快慢的描

述──速度》

物理学与其他许多自然科学息息相关,如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小编准备了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希望你喜欢。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 ?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式:

4.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5.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8: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别。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14篇:物理教学计划

2017-2018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韦凤辉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教材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4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二、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描述测量力的大小。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4)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5)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6)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7)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国际中小学。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五、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十分重要,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ppt课件进行教学。

第15篇:物理教学计划

2006-2007年第一学期初中物理教学计划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24日作者:曹丽平【编辑录入:zjgclp_527】

1.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应按新课标理念,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为目标,着眼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

2.重视“双基”,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操作基本技能,仍然是初中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用于实际,能解释有关现象、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对于实验操作,要切实加强,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

3.重视科学探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等同的。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勇于探索,有将科学技术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或制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能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做到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理想、有抱负、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科学·技术·社会(STS)的教育。对于评价教师应由过去评价体系的重结果轻过程向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相统一转变。

6.分层教学,把握标高,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初三教师要根据这学期时间紧,内容新,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钻研新教材,精心备课,课堂教学掌握适当的标高和进度,不加班加点,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16篇:物理教学计划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计划

一、教学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 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以中考、全国数学竞赛为出发点,教学上打算在全面抓好\"双基\"的同时,拔出一部分尖子起领头作用,对有学习积极性而基础一般和较差的人给予大力的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躺倒不学的人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采用较低难度的作业和要求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理论学习:

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最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做好各时期的计划: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以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以及初二的数学教学任务和内容,做好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计划和安排,并且对各单元、各课题的进度情况进行详细计划。

3、备好每堂课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 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批改作业

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吃得了”。积极开展数学讲座,课外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 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17篇:物理教学计划

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新高考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安排,以及本届学生的基础掌握情况,加强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高考物理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达到高考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分析和教学内容

新一轮教材改革中,不仅对高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能力作了较大的调整,同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继承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对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的认识过程,精选了每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面向新时代,要求教学内容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强调知识和方法获得的过程。本学期学习人教版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机械波至电磁感应的全部内容。教学中理解大纲要求,注意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注意循序渐进,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注意讲清思路,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注意加强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意安排练习和习题,这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

三.主要措施及要求:

1.加强研究,学习新课程的各项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分析新课程的变化,全面把握教材,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起点,让所有学生都能跟得上,吃得饱。

2.加强集体备课,团结一致,群策群力,资源共享,智力共享。每周一大备,每天一小备,做到五个统一。

3.全面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做到不备课不上课,上课态度认真,教学方法灵活,认真了解学情,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

4.认真做好单元测试和讲评。要让每个同学都要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5.在教学中配合班主任做好培优辅差工作的落实。

第18篇: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上学期)

长子六中 鹿联斌

一、学情分析:

本期八年级共计两个教学班,学生78人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期使用的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结构特点:以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考虑到声、光、热、力的知识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对学生实验感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本册教材共六章分别是: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具体章节又可分为:实验、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扩展性实验、动手动脑学物理、学到了什么几大个板块。 全书共计:实验13次、演示13次、想想做做18次、想想议议14次、STS4个、科学世界112次、动手动脑学物理26次、扩展性实验1次、学到了什么5个、小资料12个、注意7个。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充分体现STS思想,同时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设立“科学世界”栏目,收入一些十分有用且有趣的知识,力求形式生动活泼。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7)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4、成绩目标:

使各班好、中、差比例达到2:5:3。力争优秀率达10%,合格率达70%。

四、教学措施:

1,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当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 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并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做好有关的物理制作。

3, 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 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已终身的乐趣。

5, 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如本期要进行野外考察、进行实验调查、进行劳动实习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 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习大学有关的物理课程,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全期力争听课达10节以上,还争取上一堂教学观摩课。

7,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爱国人士、唯物论者,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科学、爱祖国等优秀品质。

8,注意掌握学生情况,及时表扬学习认真的、遵守纪律的、作业好的、测验成绩优秀的及有进步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优秀学生的辅导,提高优秀率。

第19篇:物理教学计划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全新而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以下是物理教学计划模板,欢迎阅读。

【设计理念】

本节课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把能量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让学生搜集事例和事实,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关注人类使用能源的前景,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教材通过举例引出能源的概念。收集资料式探究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要探究形式。在本节中的“想想议议”里,就渗透着“探究能源的分类”这一课题。这种探究一般按照《课程标准》中探究程序的另一种表述步骤进行: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实例──归纳、分类、分析──得出结论。

1.本节课的内容要求较浅,但需要通过学生搜集大量的事例、资料,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能源的有关知识,并且了解人类利用能源带来的不利影响,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将来为开发新能源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能源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搜集与能源有关的资料,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获得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源的分类

教学难点

不要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

教具和媒体

蜡烛、电灯、火柴、太阳能电动车、手电筒、风扇、手摇电动机、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能量,运转的发电机产生电能;电灯发光,产生了光能和内能;燃料燃烧产生了内能;物体做机械运动具有了机械能等等。能量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我们需要的这些能量是谁提供的?如何对这些能量进行分类?它们的各自特点是什么?我们如何来利用它们呢?学过本节后,你就会明白这些问题了。

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都需要能量。凡是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能源的广泛使用,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进步。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形式的能,可以先回顾一下学过的能的各种形式,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利用的这些能源是从哪里来的?

通过出示一个太阳能电动车,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转动了。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点燃蜡烛,蜡烛发光。

提问:这几个实验中都体现了哪些能量转化?

继续提问:对于能量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讨论一下。

总结:能量的来源即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能源的有关问题,从而引入新课题。

思考问题,并讨论回答。例如:我们烧水、做饭,需要能量。要想开动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需要能量。

讨论、交流并回答。太阳能电动车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动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蜡烛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继续讨论,交流并回答。人类可以利用哪些能量?我们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尽吗?

利用小实验引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探究解决

问题

1.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认识哪些形式的能量?

2.让学生对这些能源进行分类吗?结合生活和生产上的能源使用情况分析讨论一下。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适当进行点拨、指导。

3.让学生继续讨论、交流、回答,刚才所举的例子都属于哪种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应属于一次能源,电能属于二次能源。

煤气、沼气属于二次能源,核能属于一次能源。

我们所吃的食物属于一次能源。

4.对于这些能源有没有别的分类方法呢?

我们所吃的食物是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可以称为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不是由生命提供的能量,可以称为非生物质能。

有些能源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可以称为可再生能源;有些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补充,可以称为不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等越用越少,并且短时间内不可能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所以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可以在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地热能、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5.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是指一次能源而言的。那么,对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这些最主要的能源,学生都了解哪些有关的内容呢?让学生把搜集到的资料讨论交流一下。

石油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是发达国家主要的石油供应国。

1973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由此引发了西方国家第一次石油危机。1980年,中东两个石油大国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爆发战争,两伊战争猛烈冲击世界石油市场,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2003年3月,美国与伊拉克之间爆发了战争,致使石油价格提升。

6.由于石油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所以,世界上为争夺石油而引发了很多战争。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讨论这样一些问题:

以石油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否可靠?

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还能支持多久?

能否开发新型能源?

人类开发化石能源给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讨论回答

如:太阳能、电能、光能、内能。

声能、核能、生物能、化学能。

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

以及我们今天使用的化学能有:煤、石油、天然气、煤气、沼气、食物等。

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以前埋在地下的动物和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跟化石的成因一样,可称为化石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是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能源可以称为一次能源。电能是无法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学生通过讨论,认可了这种分类方法,但有的小组也有新的分类方法,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观看并找出它们的区别。

交流讨论回答。

如:煤、石油、天然气是地球给人类提供的最主要的一次能源。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沧海桑田,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在石油形成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量,实际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受的太阳能。

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对于不同观点互相反驳。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学生对能源进行不同方法的分类,开阔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对于同一事物可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

学生通过搜集事实,认识到世界的能源危机,从情感上让学生感知加强国防力量的重要性。

巩固应用

回顾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我们了解了有关能源的知识,并且会通过搜集事实获得信息,了解世界,了解人类文明。

“STS 石油危机和能与科学”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让学生了解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练习,及时反馈信息。

课后作业

1.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

1、

2、3题。

观察、思考,动手动脑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有利于高学生表达能力,使科学的规律得以突现,老师则帮助学生体会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通过本课和STS栏目将能源科学与社会、经济、战争等问题结合起来。从而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引出打下伏笔。通过能源家族中两种新能源的介绍按照物质(物体)的结构──能源的形成──能源的利用──能源的优缺点──能源与社会。从而为能源的可持续提供了典型实例。

希望上文提供的鲁教版初三物理能源家族教学计划模板相关内容能够对大家有帮助,感谢大家的阅读。

第20篇:物理教学计划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物理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习题,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基础:对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尽量减少超过教学要求的繁难试题的无效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

2、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3、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4、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实验的规范训练,强调过程与方法,注意问题的开放性;(2)作图应严禁随意性、强化准确与规范的训练; (3)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简答题应强化 有所依据、有所说明、简要结论 三步书写;计算题中的重要步骤应有简要的有助于解题的文字说明。各种题型都有不同的书写要求和解题格式,按规范格式书写既有益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对自己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有益的。

四、教学安排

1、八年级:上好新课,做好期末复习

2、九年级:三月至四月底完成第一轮章节复习五月上、中旬完成第二轮分块复习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综合复习迎接中考

五、其它工作:

1、积极参加教科研的活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在科研活动方面的能力。

2、积累教学中的得与失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有空时多写一些教学中的体会,注意积累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一、指导思想

以物理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基础:对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尽量减少超过教学要求的繁难试题的无效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

2、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3、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4、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实验的规范训练,强调过程与方法,注意问题的开放性;(2)作图应严禁随意性、强化准确与规范的训练;

(3)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简答题应强化 有所依据、有所说明、简要结论 三步书写;计算题中的重要步骤应有简要的有助于解题的文字说明。各种题型都有不同的书写要求和解题格式,按规范格式书写既有益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对自己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有益的。

四、教学安排

1、八年级:

周次内容

第一周电压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第二周电阻变阻器

第三周复习和总结测试和评卷

第四周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欧姆定律及应用

第五周测量小灯炮的电阻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六周复习和总结测试和评卷

第七周电能电功率

第八周电功率测量小灯炮的电功率

第九周准备期中考试

第十周期中考试和评卷

第十一周电与热

第十二周电功率和安全用电复习和总结

第十三周磁现象磁场 第十四周电生磁电磁铁

第十五周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电动机

第十六周磁生电

第十七周复习和总结

第十八周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2、九年级:

三月至四月底完成第一轮章节复习五月上、中旬完成第二轮分块复习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综合复习迎接中考

五、其它工作:

1、积极参加教科研的活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在科研活动方面的能力。

2、积累教学中的得与失。有空时多写一些教学中的体会,注意积累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课程的精神,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有效、有序进行课改教学,我们在总结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基础上,特订下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期获得教学利益最大化。

一、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程目标

1.每两周集体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解读新课程的理念,交流各自的看法,提高对新课程理解运用的水平。

2.选用学习的理论书籍有:《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物理》、《教师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学生心理指导》等,以较高专业水平驾驽教学工作。

3.明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制定的根据与意义,紧紧抓住以 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根本 的两条教学主线。

二、发挥集备作用,理清教学思路 1.定期进行学情分析。随着新学期教学进展,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通过集备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作为教学工作与教学设计的依据,及时予以解决。

2.理清教学思路。教学的 大思路 是指理解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的理念、编写的风格、编写的内容以及编排的体系。

教学的 中思路 是指确定每章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如何让学生有能力自主构建知识。教学的 小思路 是指较准确定位每节的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合理教学设计。思路理清,教与学才会轻松;避免以其昏昏,示其昭昭。

三、开发利用教材,拓展教学资源

1.开发利用教材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我们不能把教材教条化,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以作适当调整。对新教材必须有个性的解读,逐步形成目标明确、情景切入、感悟方法、过程理解与应用迁移教学套路。

2.拓展教学资源。教材作为教与学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可以猎取不同教材版本、网上资源与相关资源,尤其创设情景引入概念方面,,进行比较取舍。

四、构建教学设计,展示教学风格

1、构建教学设计

新学期,我们必须从静态教学设计向动态教学设计过渡,把学生课堂生成作为教学资源补充,避免不分班级,不分学生,呆板按预案教学。

2、学有定章;教无定法。通过常规教学、公开课与说课或教学比武,根据教师素养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对教师进行公平、公开与公正的过程评价。

五、发挥多媒体作用,注重物理实验

2、注重物理实验。(1采用多媒体播放与动手实验相结合;(2准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实验器材,供学生实验探究。

物理必修1教学计划
《物理必修1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