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如何让《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发布时间:2020-03-02 01:54: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如何让《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广州市白云区永兴小学

叶云仙

联系电话:13660272574

如何让《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摘要]《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如何使这个课堂教学更有效呢?却是值得我们广大品德科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从课堂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做好课前准备,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活动化和课堂教学活动化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生活实际

课前准备

自主学习

活动化

多渠道评价

一、课堂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就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实际出发,开展课堂教教学设计,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力,从而促进儿童发展。

二、做好课前准备

1、整体把握整册教材

课堂教学低效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深,教学目标把握不准。针对这样的情况,每学期开学前就要通读教材,将教材的编写框架进行统一的梳理,从教材的编排结构,知识衔接,编写思路,教材的个案分析等方面,整体把握教材。

2、精心细读本课教材

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反复阅读即将授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去思考:

①、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材设计了哪些内容,编写的意图是什么? ②、教材的内容与当地的实际以及本校的情况是否相符,应补充、转换或重组哪些内容?

③、本课教材应该用几课时完成,每课应该安排哪些内容,具体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3、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他们活动的好坏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

1 系,所以了解学情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五点加以考虑:

①、联系本课的知识,想一想学生有哪些生活经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如何?

②、身边发生过的事例哪些与学生有关,与本课有关的就可以纳入到本课的教学中。

③、怎样贴近学生的生活,怎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适合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

④、怎样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流露真情实感。

⑤、怎样把课上的所学知识教学延伸到课外,沿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达到课程回归生活的目的。

4、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周围的人和物,家庭、学校、社区,自然环境设施,以及儿童生活中的经验、体验发现、文化活动、重大事件都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资源,我们要把一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起来,做到一切资源为教学服务,但必须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有关。

5、精心设计教学

这里指的是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学情分析、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同时还应该考虑教学时的方法与手段)课件制作、板书设计、课后作业等,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

②、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③、重视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 ④、提前做好教学设计。

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作为教师,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关心、了解每一个学生,要清楚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生活条件等具体情况,尽量多寻找机会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不使一个学生落伍,不使每一块心灵的田园荒芜。

1、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品德课往往有一些偏见,认为是副科,不重视,它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我让学生搜集资料,如结合水危机这一内容,让学生准备有关全球水资源、人口、水污染等方面的资料,再用搜集到的资料分组交流展示,说明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必须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再如,充分利用有关电视节目,如“云南卫视” 的“在线搜索”、“CCTV新闻资讯”等节目。如此一来,便改变了学习品德单纯说教枯燥无味的状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效果很明显。

2、搭建一个舞台,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学生,不论学习水平如何,在心理上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赏识,所以在课堂、在生活中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搭建一个舞台,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尊重是启示学生心灵的钥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上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可见,教师一定要尊重教育对象,要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健康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潜能。实施尊重教育,可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实施尊重教育,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尊重每个学生的心理需要,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一个能让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

四、课堂教学活动化

活动化教学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

在教学活动方面,现在问题比较多,难度也比较大,是老师们的一个困惑。所以,活动的设计及其有效性是一个问题。现在,似乎存在一种观念上的误区:好像不设计活动,就不是新课程了。

的确,读懂了教材,应该怎样来设计教学中的活动呢?我认为设计教学活动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紧扣教学目标;第二,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第三,活动设计要注意还原生活。

3 因此,在实施活动化教学时,我们要注意:

1、活动的必要性。确认是否一定需要一个活动设计,对不适宜开展活动化教学的内容不强求采用这一形式。

2、活动的目的性。活动是需要符合目标,但活动不是目的本身,活动只是一个中介和载体。我们通过活动体验的分享,是要帮助学生领悟、行为迁移和品质内化。

3、活动的有效性。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是愉快的,也是思考的。

4、活动的生活性和可操作性。活动化教学要注意考虑实际的环境与教学条件的匹配,因为有的活动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多方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应当根据具体的物质条件和实际环境进行选择;比如说,教材上提示的一些活动,我们不一定照搬,但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借用其形式、方法,或者借用其内容,改变形式和方法,易于操作。

5、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忽视,因为,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非常重要,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景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五、多渠道评价

1、教师评价

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有时一句不当的评价可能会让一个孩子失去成才的机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发下作业本,很多学生就在教室里争着看别人的本子,看教师的批语、评价。所以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闪光点”,要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缺点,并且要用爱用鼓励帮助他们,千万不能恶语挖苦。

2、让学生自主评价

小学生有一定认知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教学中,教者有意识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要上好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认为能想方设法使《品德与社会》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这就成功了。

4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

3、李长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儿童生活的教学策略》 2012-5-28

4、汤建辉:《创设《品德与社会》的理想课堂》 2012-5-8

5、段卫其:《品德与生活(社会)有效教学的思考》 2012-6-2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

怎样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如何让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

怎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让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更贴近生活

关注教学细节 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模式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有效活

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如何让《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如何让《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更有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