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仁者爱人练习

发布时间:2020-03-03 10:12: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仁者爱人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能近取譬手臂墙壁完璧归赵

B、左衽妊娠光阴荏苒烹饪

C、沟渎连篇累牍赎罪买椟还珠

D、一匡天下劻勷箩筐诓骗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博施于民(给好处)无施劳(散布)

B、尧舜其犹病诸(担心,或感到为难) 敝之而无憾(破旧,坏)

C、愿无伐善(进攻)某在斯(这里)

D、民到于今受其赐(恩惠)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诚信)

3、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泛爱众而亲仁

②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③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④子钓而不纲

A、①和②相同

B、②和③相同

C、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相同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亦欲无加诸人

②尧舜其犹病诸

③遇诸途

④求善贾而沽诸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②和④相同,①和③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②和③相同,①和④不同

5、对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道一以贯之

②夫子之道

③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④可谓仁之方也已

⑤敝之而无憾

⑥愿闻子之志

⑦老者安之

⑧与师言之道与

⑨又相之

A、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B、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C、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D、①⑤/②④⑥/⑧③/⑦⑨

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谨而信

B、尧舜其犹病诸

C、民到于今受其赐

D、老者安之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B、与师言之道与

C、敝之而无憾

D、吾其被发左衽矣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词语活用的一句是()

A、愿无伐善,无施劳

B、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C、子钓而不纲

D、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9、下列各句中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C、何谓也

D、吾道一以贯之

10、下列成语是从《论语》中变化而来的一个是()

A、能近取譬

B、被发左衽

C、立人达人

D、一以贯之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在古代合称“四书”,“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古代典籍。

B、孔子的“仁”主张爱世界上一切人,爱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C、孔子认为要实行“仁”,必须做到推己及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理论存在着矛盾之处,很难自圆其说。 语段阅读

一、认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14题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12、下列各句中的“也”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阶也

B、固相师之道也

C、席也

D、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13、本段文字主要表现了孔子的什么品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心残疾人

B、比较罗嗦

C、有仁爱之心

D、做事情仔细

1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把孔子写得生动可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描手法

B、语言描写

C、细节描写

D、动作描写

二、认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17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5、下列各句中的“其”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尧舜其犹病诸

B、民到于今受其赐

C、其为仁之本与

D、吾其被发左衽矣

16、“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表现的是管仲作为政治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机应变的一面

B、卖主求荣的一面

C、委曲求全的一面

D、不守礼节的一面

17、从孔子对管仲和“匹夫匹妇”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仁爱”的哪些方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轻视普通劳动人民,他的“仁爱”具有局限性。

B、孔子偏袒管仲,他的“仁爱”有向权势倾斜的一面。

C、孔子的“仁爱”具有双重标准。对管仲是一个标准,对“匹夫匹妇”是另一个标准。

D、孔子的“仁爱”是自相矛盾的,是行不通的。

19、《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

1)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2)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

3)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4)工作很投入,常忘记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5)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

6)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

7)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多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8)对于个人的利益得失斤斤计较。

9)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10)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弟子,入则孝,,,。

⑵夫仁者,。能取近譬,可谓仁之方也矣(3),朋友信之。。

21、翻译下列句子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吾道一以贯之。

岂若匹夫匹妇,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3、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②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2)在本章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2分)

答:

(3)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圣”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陈述

(4) 孔子认为“圣”的境界“尧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

26、、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上述章节是从哪些角度入手论述“仁爱”思想的?孔子的仁爱观是怎样的?

2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1解析:D,都读kuāng

2解析:C,“伐”是“夸耀”,不是“进攻”

3解析:C,②和④的“而”都表示转折

4解析:B,②和④的“诸”都有“之于”的意思,①和③的“诸”都有“之乎”的意思

5解析:A,①⑤的“之”都作代词,代事物,②④⑥⑧的“之”都作助词,相当于“的”,③的“之”作结构助词,加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⑦⑨的“之”都作代词,代人物 6解析:D,“安”,古今都有“安定”的意思。

7解析:C (略)

8解析:D,(略)

9解析:A,A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10解析:C,(略)

11解析:B,(见“自主探究”第5题,略)

12解析:D,D中的“也”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其他三句中的“也”用作判断,相当于“是”

13解析:B,(略)

14解析:D,(略)

15解析:B,B中的“其”用作代词,代“他(管仲)”,其他三句中的“其”都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

16解析:B,公子纠被桓公杀死,不是管仲出卖的。

17解析:D,肯定孔子的“仁爱”具有局限性是可以的,但不能因此全盘否定它。

19、1.不耻下问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3.当仁不让4.发愤忘食5。杀鸡焉用牛刀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后生可畏8.患得患失9.手足无措10.祸起萧墙

22、反映了孔子“以人为本”的思想:重人不重财

23、(2)“推己及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3)“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 (4)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 境界不可追求。

24、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2)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3)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4)维护王权(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爱护百姓/小信(小谅)。

25、孔子反对武力攻伐,但也并非绝对反对战争。试想孔子连“八佾舞于庭”都无法忍受,而陈成子臣弑其君,此乃人伦大变,人人得而诛之,况邻国乎?按孔子之志,必将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与国以讨之。

26、1.6章强调仁爱是修身要务,学文倒在其次。4.15章提出“忠恕”乃待人的基本原则。

6.30提醒在实践仁爱的过程中不妨从小处着手。

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还主张志士仁人应该杀身成仁,但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大信。(注意两点:(1) 对待管仲的评价上(2) 比较墨子的兼爱)

26、(1)“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就积极方面来说的。

“恕” 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就消极方面来说的。

(2)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

28、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

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

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仁者爱人》

五 《仁者爱人》教案

《仁者爱人》教案 1

仁者爱人教案(用)

仁者爱人 万发全

论孔子的“仁者爱人”

仁者爱人孔子仁学及人发现

“仁者爱人”现场书法比赛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第三课 仁者爱人

论“仁者爱人”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仁者爱人练习
《仁者爱人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