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23:16: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课题工作报告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是一个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种“黑板+粉笔”一统天下的单一教学模式将被彻底打破。因此,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对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并不在于主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于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当前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讨论而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并以“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例如,多媒体技术能更加逼真的模拟出微观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

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能促进本地和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之间的通讯,并且能帮助他们成为由学者和科学家组成的更大世界的一部分,使“天涯若比邻”不再是梦想,有助于培养提高学习者的合作、讨论和反思能力等等。这是传统手段无法实现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是体现了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多年来我们积极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活动,经过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目前硬件条件日趋完善,软件亦不断充实,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强、积极性高。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必要。因此我们力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探索教与学的方法和模式,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并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学模式。实验三年多来,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加强培训,理论导航,夯实基础

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而领导的思想,领导的认识,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加快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

脚步,并决定在信息技术教育上创特色,由校长田日昌、任组长,副校长周丽君同志主持日常工作,成立了课件组、信息技术课题组,以带动全校的信息技术工作,每年年初,制定出《瓦房店市实验小学课题组工作计划》,时间落实、任务落实、内容落实、责任到人,并要求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实验初期,为积极做好教师心理工作。使他们能克服畏难情绪,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理论书籍,并通过教师论坛等形式组织交流和讨论。学校派出老师先后到丹阳、南京和上海等先进地区和学校考察学习。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他们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实验的价值和必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实验态度和信心。

为规范过程管理,有效保证课题正常进行,我们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六个一”活动:

①期初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②双周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 ③每学期围绕自己研究专题上好实验课,上交有关教案及自我评价表。

④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小结及论文,并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 ⑤每年要对一学科工作提出一点带有创新性的改进和指导意见。 ⑥每年争取有一篇教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 课题组负责人每月集中一次学习、交流。课题组人员分工细致、要点突出、内容详实,真正让课题走进课堂,把课题落实到位到人,发挥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推动作用。

1、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向学生描绘学习方式的变革所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利用学生喜欢计算机、上网、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等特点,大力宣传网络学习的优势,使这种学习方式融入到他们的日常学习模式中去,成为学习的必需品。

2、加强教师培训。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研究借鉴新型的教学结构,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反馈和评价机制,研究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互动的渠道、规则,从而为实验的实施推进做好准备。为提高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开展本课题研究,没有现代理论指导不行,没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也不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以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考核为标准,采取“全方位、分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主体性教育》、《现代教师学概论》、《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等教育理论和重要文献,为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活动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课题组还定期选辑有关教育信息和学习材料,帮助教师了解把握新世纪教育改革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提高教师对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举办了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多媒体课件制作》、《网上信息处理》等培训班,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辽宁省计算机初、中级技能考试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

效整合研究》的培训,要求每位教师能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制作课件,并对教师的课件进行了评比。

二、加强过程性管理,注重实践研究

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提供给学生共享学习的平台,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仅是教师单一演示,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1、确定专题。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实验的实验专题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的全面结合。

2、理论准备。进行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培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技术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教学设计方法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很好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信息技术与各实验子课题整合模式培训:使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展开的具体进程与方式。

3、案例研究。将信息化教学制度化,定期推出一些具有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积累案例,推动整个实验的良性发展。

4、反思提升。对于每一个课例,要求教师认真准备,重在过程。课题组进行全程跟踪,课后进行总结反思,分析利弊,写出总结材料;

定期召开座谈会,前瞻经验教训,后顾研究推进。

三、实验进程探究

1、情境创设,激活内需。明确学习目标,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供资源,检索筛选。利用网络呈现丰富的资源,把相关知识、内容进行适时互连、跟踪跳转、分类检索等,实现对信息的筛选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建构集成。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搜集有效的学科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和所学知识互动合作有机地融合,从而帮助学生集成知识体系。

4、归纳整理,重组提升。引导学生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适时归纳总结习得知识,理顺学习的重点、难点;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

5、反馈交流,综合评价。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通过形成性练习、作品评价方式获得学习反馈,调整学习的支撑点和探究的路径。

四、以课改为契机,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1、感悟体验探索学。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探索、分析、求解的过程体验中,自悟自得,在对知识的加工、重组中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发现。

2、课堂,灵动着生命的活力。教室里不仅是教师在传授知识,而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去探索知识;也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介绍方法,你会看到同学们在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或是在谈自己的独特见解,课堂教学成了师生的“学习共同体”。如蒋长林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统计家乡名胜近几年在“五·一”黄金周的客流量,让学生在统计中根据数据,提出问题,探究原因,进行分析。激起学生对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让学生了解自家的用水、用电情况,绘制图、分析图,使学生在制作与思考中感悟学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气氛活跃了,知识面开阔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感到有趣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这真是教有激情、学有热情,学生越学越自信,越学越主动。教师也越教越会教,越教越善教。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逐步多样化,学生们乐于探究、主动参与,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自己查找资料,进行调查研究、设计活动方案,撰写数学实践活动方面的小论文,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五、课题实验硕果累累

近年来,我校在信息技术的夯实上,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教育信息化已喜见成果。桃小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在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上得到了提高。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捷报频传:xx等10位同学参加xx市小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获省

二、三等奖,xx获市三等奖;参加市小学生电脑绘画比赛、省奥林匹克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比赛获市级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18人次,三等奖25人次。

教师在xx市现代教育论文评比和课件评比中,也是硕果累累:我校教师结合课题撰写的四十多篇电教论文获省、市级奖,多篇论文发表在省、市刊物上;教师自制的《升国旗》、《草原的早晨》、《海滨小城》、《角的度量》、《折线统计图》等十多个课件获大连、xxx市课件大赛

二、三等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教学策略浅议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如何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工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