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分析:你适合去境外读书吗

发布时间:2020-03-02 02:55: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切从张茆说起……香港大学教师谈:你适合到境外念书吗?

十二月初,香港城市大学四年级内地生张茆与著名作家倪匡之子、歌星周慧敏近二十年的男朋友倪震在公众场合亲热的照片曝光,八卦杂志又热炒起来,上星期五甚至出版「号外」……对于张茆的一切,我只是由传媒处得知,其实我想谈的是内地生出外读书的心理调整。

这么多年里,我所见部分内地生有两种心态很值得我们讨论。

「物化」自己:你变成「物」的奴隶

首先,第一种是把自己「物化 」的留学生,香港的富家子弟到外国留学,第一件事是购买开蓬跑车,就是「物化」。至于内地生,尤其是从发展较慢的地方出外的,去到花花世界如香港、纽约、东京,以「开眼界」为借口,更重要的是父母远在天边,因此误交损友,生活不检点 ;我不知道张茆同学在学校的成绩如何,但真的有些留学生片面地学习本地生逃课的动作,成绩不管了,最紧张的是 Salvatore Ferragamo 这一季有甚么新货,或陶醉着拿着平常家庭几个月的开销,走进 Louis Vuitton 旗舰店时,那些销售员是对自己的款待 ……生活呢?以兰桂坊为家,一星期大半时间都在这里度过 ,边说「想学好英文」,边大口大口地呷着 20 美元一杯的马天尼,别问半醉时如何学到英文?也不必计较那些钱早足够请来一个英语专业教师,正正经经地学习英语,因为那些都只是借口,我所见最讽刺的例子,甚至是学到一口「菲律宾英语」而不自知(常到兰桂坊的人应会会心微笑)。 其实在资本主义的体制下,购买名牌本身不一定是问题,购买的行为有时是一种活化经济的活动,但购买背后的心理是怎样的呢?

同一个皮包,有人强撑着,认为要让别人看得起,这个皮包不能少;另外有人在努力工作后,购买一个耐用的名牌皮包,作为自己辛勤工作的奖励;我也会到兰桂坊,尤其是与在中环几家会计师行工作的旧学生聚会之时,只要把这个地方视为偶一为之、工作后休息的地方,也不是问题……只是舍本而逐末,随波而逐流,在花花世界中迷失自己,错误地以为日本化、洋化全都是好东西,重视外表多于内涵,强调衣饰比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就是过犹不及。

全国、全省与父母的期望变成的千斤压力

话说回来,我所见在港的内地生里,抱着以上心态的,百中仅一而已,我也不能肯定张茆同学的生活是不是如此。然而,第二个问题,虽然「破坏性」不及第一种,但情况却较为普遍。

内地生出国读书,又或到香港的大专继续学业,主要循两种途径:

A. 全省、全国状元 ,这些千中选一,即是首 0.1% 的学生,全世界的大学都在抢,所有学费、生活费都不必担心(但当然不代表他们就没烦恼);

B. 也是优秀分子,而且胸怀大志,要跑出去看看外面世界,将来回来贡献国家、社会,这些学生都是该校、该区、该乡、该镇的尖子,成绩是全部学生的首 10% ,但出外读书的学位僧多粥少,为了圆子女的梦,父母作出数以万、十万的资助补贴,让孩子他日能发挥所长。

A 类学生,说得严重点,背负国家荣辱,未来的社会发展都交托在他们的身上; B 类呢?全都是又乖又孝顺的孩子,看到父母或省吃俭用,或降低生活水准,为的是孩子在外面以倍数高于本地的生活费、学费 …… A、B 学生都背起巨大的压力,父母家书、师长通讯,时时刻刻都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将来衣锦荣归。

既然「努力学习」是每天起床跟自己说的第一句话,生活自然就离不开图书馆和课室,作为教师,跟香港那些「烂玩」、「搞鬼」的学生比较,我当然最喜欢内地学生,因为学生愿意学,我就喜欢教,何况内地学生一般都是 Hunger for Knowledge 。

然而,偏偏内地与香港不同,在香港,学生过着「赶 Deadline 」的生活,每天在冲 Deadline ,冲完一条「死线」,还没喘口气,另一条名副其实「足以致命」的 Deadline 又迫过来;除此以外,还有大学利用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教学法,亦让不少初来的内地生吃尽苦头 :没有标准答案,以 Team Work 和 Presentation 为主,上课时教师坐在一旁,主要是学生自己去讨论,而努力过后,成绩最好的竟然是那些懂得「游戏规则」的、「烂玩」、「搞鬼」的本地生、外国生……一次、两次……总有一次,你会感到气馁,尤其是在内地,你是首 0.1% / 10% 的尖子,习惯走在云端,别人在自己的脚底,现在反而在地上,比别人走得慢的是自己 ,心里开始怀疑当天的决定是否有错,加上社会、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变成压力,逐渐感到无助,过去两年,在香港,好几个内地生因为不适应学习、生活,无法面对自己,或自我放逐、失踪,甚至做出傻事,实在太可惜!

要「问责」的话,我常说首先本地生要负责任 :为了分组讨论或搞活动时的一些小方便,强要求刚到港的内地生参与只说广东话的活动,却又没有支持,又或在分组时故意孤立外来生,这种情况,同样地在香港学生到外国学习时常有发生,己所不欲,理应勿施于人。

来了,就努力生活下去

然而,要解决问题,寻本溯源,还是心态 的问题。

到外地读书,不只是学习书面知识,否则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拿几本别的大学的课堂讲义就可以了(念过我的课的学生会知道,你光拿着我的讲义去应付我的考试,凶多而吉少),我们要去「活一次」,当然不必像本文最初那样说,一星期六天呆在兰桂坊,非名牌不买。

傻大姐 W 从内地到香港中文大学念硕士,头几天就把自己的手弄伤,跑到大学医务所要求诊治,回来跟我说:「护士姐姐很温柔!她们真的把我看待成一个病人!」到医务所的都是病人,怎么会说「看待成一个病人」?难道有医院把病人不视为病人?虽然不一定是普遍情况,但内地生会明白我的说话。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好处、坏处,你的家乡有比香港差的地方,但同样有比香港好的地方,我们要怀着批判但开放的态度,上学时努力读书,並多參與活動,假期时候,到处去跑跑,例如在香港,你会看到很有香港特色的示威场面,你会读到内地读不到的资料,但那些都是100 % 对的吗?别让我或其它人左右你,你要去看,更要去想,这不但会丰富你的知识,也会扩阔你的见识,提高你的常识 。

前天有病人在香港明爱医院门口,因找不到急症室,失救而死,你会看到报纸的头条如何写,不单是医院总监,连医管局主席胡定旭、政府卫生福利局局长周一岳要道歉,真诚地做检讨……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你有跟本地生、外地生讨论一下吗?他的想法跟你的想法有何不同?原因是甚么?不必偏执地找寻谁对谁非,但了解不同背景的人的想法,对你将来的发展,最少与一个学位一样重要。

我的学生 Eddie (香港人)到英国曼彻斯特作交换生一年,回来聚旧的晚饭,我们整晚倾谈的内容包括两方面:1.法文与英文的分别;2.英伦三岛的文化分别与历史,尴尬地跟你说,作为教师的我,那晚上主要是在听,负责说的是 Eddie ……别误会, Eddie 不是文学院学生,他是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学生,到英国念的也是电机工程……为甚么除了成绩不错以外,他还懂以上这些话题?说穿了,这个英俊的花心鬼,上学期跟一个比利时(法语地方)女孩子谈恋爱,下学期移情别恋(是他的说法,我无法证明)到一个北爱尔兰女孩子身上……而毕业三年后的今天, Eddie 日间是一家投资公司的市场分析师,晚上是香港最受欢迎的网上电台的节目监制……当然,我不是要所有留学生都要跑去谈恋爱,但「两 V 两博」,即博学( Versatille )、博闻( Vision ),对将来考研、工作,都无比重要,而地方特色、政府管治、人民反应、语言文化,这些都不一定能从书本找出来的!

今年七月中,我在校内网的日志中写了〈一个香港大学教师给快到港大的内地学生的 33 个建议和 1 个广告〉,有些同学来信,说去到香港或其它地方后,安定下来,才发现情况与自己所想的相差很远,不太适应,生活像在数日子,过得一天过一天,我的建议仍是一样:来了,就不要向后望 ,再差的地方都有好的一面,再好的地方都有差的一面,努力活下去,开放自己,同时检点生活,很多年后回忆这串日子,你会惊叹自己就算遇到许多不如意,但独立生活、照顾自己的能力那么强,面对逆境的情绪智商那样高……那个时候,你就算是成长了 。

年青人,大学毕业之后,要找几年,远离人事关系的纷扰,你死我亡的争斗,很不容易,更不要讲不进则退的就业、升职的压力;我常说大学生活就像初恋 一样,你只有一次机会,但有始不一定有终,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亦少有惊天动地,酸的、苦的居多……然而,这种「淡淡似是流水」的生活,那种欣赏夕阳残照的空闲,还有一澄到底的心境……将来蓦然回首,偶然涉想起来,你会取笑自己今天的幼稚想法,但同时却很羡慕自己当日这种纯洁,这时候,你会怀念这串岁月 。

人生只有一次本科学习,人生只有一次十

八、十

九、二

十、二十一岁,别让它被「物化」而浪费,也别让它只留在书本里,要「留学」,不要「流学」,做个有根的人,好好享受生活!好好学习!用香港大学学生的口号:「搏尽!无悔!」

公司文化适合你吗?

你适合异地恋吗

你适合投资信托产品吗?

你在读书吗

掘金者:你适合创业吗?

你适合离职创业吗[材料]

情感测试:你适合结婚吗?

初中生适合去英国读高中吗

爸爸去哪儿,你喜欢吗

读博士,你适合吗?一个博士生的透彻分析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分析:你适合去境外读书吗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分析:你适合去境外读书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