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发布时间:2020-03-03 09:12: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淄博剧院举行, 今天下午,我有幸听了四位老师的语文观摩课,分别是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全国首届经典诗文教学大赛一等奖戴建荣老师的《静夜思》,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特级教师、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比赛特等奖获得者周明玉老师的《给予树》,江西省南昌市珠市小学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易艳丹老师的《小桥流水人家》,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江苏省优质课一等奖,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李吉银老师的《詹天佑》。 四位老师风采各异,置身于听课现场,聆听四位优秀教师精心准备的展示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我深深感受到他们对教材准确到位理解和把握以及对完美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更使我们多角度、深层次的感受到了语文的教学特点,此行收获甚多,而更让我大开眼界的戴老师的古诗教学,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

戴老师把吟诵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在吟唱中进入诗歌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感情。这样的设计可谓独辟蹊径,独具匠心。细细品味,有许多方面值得学习。 下面是听这节课的大体记录

一、学习按照平仄规律吟诵古诗 师生书写:静夜思

(一) 解题。

1、读准字音

A、生读(静夜思),指导学生轻轻地读。 生再轻声读。 B、正音。 注音:sì 该怎么读? 一生读(声音太响) 老师相信你能读好。再来。 生再读(声音变轻了) C、屏幕出示《辞源》中的注释 a、谁家里有《辞源》?谁买的? b、一一讲解注释,弄清为什么读sì

2、根据平仄读

A、教学平仄,学生给诗题标注平仄符号。 B、练读诗题

指名读

3、体会感情读

声调除了让我们读准字音外,还能传达一种情感,平声一般表示顺畅、开朗,仄声一般表示抑郁、压抑。课题连续三个仄声,标出心情线。 指导读。

(:此处通过工具书正音,让学生了解“思”在古语中的读音及意义,平仄让学生初步懂得节奏,接着教师富有磁性的声音、变化多姿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手势,引领着学生,带动着学生的情感,情感朗读就水到渠成。)

(二)赏读。

在这样一个静静的夜晚,李白有着怎样的心情?他是如何通过这20个字来表达这份情感的呢?让我们走进《静夜思》,细细赏读。

1、学生默写《静夜思》。

2、学生标注平仄。朗读。

3、平仄连出情感线,感受心绪的跌宕。

(此处有了前面教学铺垫,学生对平仄有了直观的感受,自然可以轻松标出平仄,并且借助老师丰富的肢体语言读出使的节奏来。最欣赏的还是戴老师跌宕起伏的心情线,形象直观的再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帮助学生体悟感受,用声音的抑扬顿挫传递出这份情感来。)

(三)吟读

1、还有一种读法。

A、教师示范吟诵。

板书:吟 B、你听到了什么: 生:唱歌、唱戏、吟诗„„ C、生试吟

学生一边吟一边做手势,老师相机给以表扬和鼓励。

(此时可能学生第一次接触吟诗,音乐的起伏让学生一下子适应不了,老师耐心而细心地示范,学生逐渐和老师琴瑟相和)

2、简介李白生平

A、李白生活的时代、地点 出示唐朝地图

教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李白从出生碎叶城到迁居四川青莲,直至成人后游历大唐王朝的人生轨迹,引读诗句—— B、想象李白可能会思念什么?

学生讨论:故乡的父母、朋友、风景„„(人、事、物)

3、体会意境

20多年以后,周游大江南北的李白面对着这一轮明月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悲伤)

在这样一个静静的夜晚,面对着着一轮明月,诗人李白吟诵起,引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处诗歌背景介绍,教师富有表现力和激情的语言,悠扬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那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意境之中,读得入情入境。)

二、体会心情读

1、体会李白心情。

2、诗句哪个字最能体现李白的心情?

根据心情图圈画重点词:月

思故乡

3、联系全诗分析李白诗歌的“月”

4、引读全诗,吟读全诗。

(此处“月”与“霜”的意象,引导学生体会“月光如霜”的意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学生在且吟且思中,情感得到升华。) 下课。

板书:

丨 丨 丨

静 夜 思

静 夜 思

一 一 一 丨 一

床 前明 月光, 一 丨 丨 丨一

疑 是地 上霜。 丨 一 丨 一

举 头望 明月, 一 一 一 丨一

低 头思 故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戴老师为了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不仅用了直观的图示,还巧用了肢体语言,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另外,引导学生读诗,戴老师完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第一步,他是指导学生读正确。比如《静夜思》,戴老师出示《词源》里关于“思”的几种解释,让学生比较并结合题目思考,“思”在这里应读第四声,表示“心情思绪”。第二步,读出平仄。先给学生讲明平仄与今音的关系,然后,用符号标出,接着带领学生读出语调,语速。第三步,读出情感,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戴老师安排了结合背景材料朗读,古诗对比,体会不同的感情色彩后朗读,展示画面读等多种形式。反思我们平时的古诗教学,也想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可总是不尽人意,原来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复教学,在朗读技巧上下工夫,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因此事倍功半。

总之,走近名师,才感到自己的压力与重担,对如何“教出诗人的特点,教出自己的特点”。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要想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出自己的风格,还要加强理论学习,丰富学养,从每一节课做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五届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总结

“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心得体会

华东六省一市听课随感

华东六省一市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体会

九三学社华东六省一市工作会议在临沂召开

华东六省一市赛课(·镇江)简评与杂感

106 关于转发华东六省一市地第二届小学语文[1]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课

聆听大师的智慧声音 触摸小语的精彩瞬间 华东六省一市语文观摩感受

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