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州发展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22:30: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课程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部):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专业:材料类

学号 :11094040771109404066

学生姓名 :周勣王旭

选课班级:单周 302-2107 指导老师:孙锡平

成绩:

1109404077周勣

1109404066王旭

苏州发展调查报告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北濒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东距上海市区81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因其从古至今繁荣发达、长盛不衰的文化和经济,被誉为“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名。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

作为一个GDP高于南京的新时代的都市,我们小组在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搜寻资料以及访问之后对苏州市的发展与未来的希望做了此份调查报告。

(1)2011年中国城市GDP排行(前十)

1、上海市 14900.93亿元 增长8.2% (沪)

2、北京市 11865.9亿元 增长10.1% (京)

3、广州市 9112.76亿元 增长11.5% (广东1)

4、深圳市 8201.24亿元 增长10.5% (广东2)

5、天津市 7500.8亿元 增长16.5% (津)

6、苏州市 7400亿元 增长11% (江苏1)

7、重庆市 6527亿元 增长14.9% (渝)

8、杭州市 5098.66亿元 增长10% (浙江1)

9、无锡市 5000亿元 增长11.5%(江苏2)

10、青岛市 4900亿元 增长11%(山东1)

苏州在此列表中得到了第六名的好成绩,在靠近上海且土地相对廉价的优势上,苏州人均收入以及GDP总值始终保持一个上升趋势,超越了无锡市以及直辖市重庆。网上的各种言论均对苏州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好的展望,非常多的网友对苏州经济的告诉发展进行了赞扬的评价。

目前苏州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排名第五的城市,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昔日的人间天堂将成为更加繁荣昌盛的人间新天堂。

(2)建国后的苏州市

在政权更迭时,苏州发电厂、电信、工厂,学校等重要设施,在中共地下组织团结各界人民保护下,均完整无损。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后,即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苏州地委、苏州专员公署、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政府。在党的领导下,苏州人民艰苦创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较大的挫折,但总体上苏州在曲折中稳步前进,为后来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1949至1952年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整肃和安定社会秩序,开展剿匪、反霸、禁毒(鸦片)、取缔妓院,涤荡旧社会的污泥浊水的同时,人民政府接管了旧政府办的银行、邮电、铁路等部门,将苏州面粉厂等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营工厂,并创办、改造、组建了一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和商业批发公司,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1950年春节后开市的“红盘”交易,政府调集供应大量粮食、布匹等,对沪宁一线包括苏州哄抬物价的投机资本,给予毁灭性打击。之后,全国实行统一财政、稳定金融措施,治愈了抗日战争以来物价暴涨不已的痼疾,进入全国物价稳定的新时期。1951年起,在郊区进行土地改革,土改完成后,全郊区地主占私有土地从解放前夕的48.7%变为0.26%,贫、雇、中、下农所占私有土地从24.45%变为87.57%,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业和手工业,经政府扶持,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同时,通过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处理了少数不法资本家,团结教育了大多数私营工商业者。经过引导、扶持和必要的斗争,全市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年底,全市生产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7958万元上升到9655万元,增长了21.32%,社会气象也为之一新。

1953到1957年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这一时期,是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规定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同时也规定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1956年,郊区农业全部实现合作化。同年1月,对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进入高潮。1月16日,全市私营工业企业全部申请公私合营。1月17日,市委宣布批准全市私营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到1957年,全市工业企业包括新建企业和手工业合作社(组)达到646家,其中国营和公私合营188家,集体456家,私营2家。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78.54%,比1952年上升61.02个百分点。为改变分散、弱小、技术落后、工序不配套的状况,还进行了工业企业的调整、合并、改组,形成了由电力、建材、机械、化工、轻工、纺织(含丝绸)和食品等门类组成的新格局。经过改造和调整,企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1957年与1952年相比,第一产业增长22.1%,第二产业增长57.8%,第三产业增长11%。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不仅为以后苏州经济的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苏州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58到1965年为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0年,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开展了“大跃进”、“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追求高速度,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导致经济生活全面紧张,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从1960年开始,又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进入三年困难时期。1963年全市社会总产值比1958年下跌了18个百分点。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以后,苏州全市上下团结一致,认真执行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着手从农业政策、工业指标、生产布局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调整,逐步克服困难,扭转被动局面,国民经济的发展开始转入正常的轨道。调整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高达16%。到1965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5.7亿元(1980年不变价),比1957年增长78.8%。三年“大跃进”,总的来说是得不偿失。但是在调整中,一些有发展前途的新生长点得到了保留,后来发展为机械制造、冶金、电子、化工等一批新的产业群。

1966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破坏社会主义发展的一场内乱。同全国一样,苏州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政治*的严重影响,国民经济遭受到很大的损害。1967年,造反派组织向各级党委和政府夺权,苏州城区发生了大规模武斗,很多工厂停工、商店关门,交通中断,社会秩序遭到极大的破坏,生产水平下降,当年全市生产总值比1966年下降了29.4%。到,1975年,苏州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7.48亿元(1980年不变价),比1965年增长84.75%,其中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分别达到33.33亿元、14.15亿元,分别比1965年增长158.37%、

10.55%。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全市上下致力于恢复与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整个国民经济开始步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

改革开放后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乡镇工业的大发展为起点的。早在50年代后期,苏州一些乡村就曾倡风气之先,因陋就简,在全国带头创办社队工业。此后虽几经挫折,但到70年代后期,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1978年社队两级集体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35亿元,年产值9.92亿元,占农村工农业总产值的37.76%。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肯定了社队企业的重要作用,为社队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后历经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在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市场的同时,又紧紧抓住当时上海等大中城市正在实施的加工工业转移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走向城市,走向军工企业,走向工业原材料产地,与城市国有企业、军工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至1985年,全市乡村企业已与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建成各种联合企业2000多家,引进了大量资金、技术、装备、产品和人才,其规模进一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加强。1985年,全市共有乡村工业企业13208家,比1978年增长6.7%,固定资产原值21.94亿元,工业总产值88.01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6.5倍和8.8倍,并涌现出21个亿元乡(镇)和181家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乡镇骨干企业,形成了一个以乡村集体经济为主、以中小型企业和加工工业为主,依托城市发展自己同时又为城市大工业配套服务的工业群体。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不仅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集体经济的重要依托,转移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共同富裕的重要依靠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后盾,而且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了全市经济的飞速发展。1985年,乡镇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5%,成为苏州经济的“半壁江山”。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1978至1985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由65.60亿元猛增至215.08亿元,在全国仅次于京、津、沪三个直辖市。

(3)苏州市容的变化

苏州古城像一枚浮游在河上的紫菱,似乎随时都会融化:“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你会融在俞玖林、沈丰英的昆曲唱腔里;或仅仅是一盏莲蓬,一尺绣窗的风景,一样叫人自在飞花。

苏州新城环金鸡湖而建,景观大开大阖,可望见落日和天际线;同样是水,却完全突破了苏州老城水巷阡陌的小景。湖畔的苏州新地标科文中心俗称小鸟巢,夜景光影翩跹,已成姑苏景观新时尚。

在苏州本地的老人眼中,苏州的变化已经不止于用沧海桑田来形容了,80年代,90年代,21世纪,每一个十年都是苏州发展的一个新纪元。上图图是1986年的凤凰街与带城桥弄。

再来看看现在的凤凰街。

听老人说,旧苏州普通人家一般只有1~3间简陋的小屋,经济萧条。有那么加起来

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屋的人,一般都是富有人家。30年后,简陋的平房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凹凸不平的泥浆路变成了一条条笔直平坦的水泥公路;街上也不再是人烟稀少,在苏州的中心,新建了步行街,那儿繁华热闹,街上的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此外,苏州也重新修建了许多古典园林,比如说:怡园、沧浪亭等等。这一切,使苏州焕然一新,繁华美丽。三十年来,苏州经过了多少艰苦历程,经过了多少风险考验,随着改革开放,依然不断的前进着,发展着,奋斗着,为着祖国的强盛兴旺。

(4)关于苏州交通

最近的苏州市中在道路改道与地铁的建设,这在我印象中是非常深刻的,虽然不是一个苏州人,但是苏州交通的前景以及沧桑的变化深刻烙印在我们这些苏大学子心中。

如果形象的比喻,老苏州城象什么呢?有人说,它像一只螃蟹。八座城门通向城外的八条街,那是八只蟹脚,城西的虎丘山和狮子山是两只蟹钳,松鹤楼内的马蹄泉是蟹嘴,而这只大蟹的脐就是牛角浜的七星泉。相传,蟹一爬就会发生战争,于是古人早就废塞了匠门和蛇门。直到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入苏州,废塞的城门才被重新打开。苏州的水,也是这个城市的文脉。从空中俯瞰城市,古城是路河平行的双棋盘格局。新城区则是路河交错的套棋盘格局。新城区满足了今天的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老城区保留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不变。如此规划,使古老与现代相得益彰。

如今大兴建设地铁,我想在不远的今日,在一个美丽的地面下面,还会出现一条条快速高效的铁道,这会使市民们的生活变得愈加方便与美好。

(4)总结

通过搜集资料与实地勘察,我们对老苏州与新苏州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老苏州依旧具有他独特的美丽与动人之处,在老苏州的基础上,新苏州的发展更让人可喜,以前当想到苏州城时总会想到“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姑苏城外海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样的诗句,但是时间过了这么久,这样奇妙的依然可以在如今的苏州市中体会到。园区的经济蓬勃发展,我仿佛看到了下一个上海的辉煌,轨道交通的精妙勾画,会让来往苏州市里面的人们变得更加快捷与方便。当看着一幅幅未能在这里呈现出来的对比照片时,心里有说不出来的一种喜悦与惊喜。我们通过这次调查实践,在对苏州加深印象的基础上,也体会到了其中的不易与艰辛,但也在之间找到了快乐,融洽了关系。我们去品尝了苏州特有的红白汤奥灶面,津津豆腐干一些有名的小吃,那种味道仍记忆犹新。总之,这次调查活动对我们是受益匪浅,期望苏州的未来会更加美丽与繁重。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的变化发展的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苏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苏州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总结

苏州物流发展情况

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年发展变化调查报告

苏州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定稿)

苏州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关于苏州博物馆志愿者的调查报告

苏州发展调查报告
《苏州发展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