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调查报告

旅游发展调查报告范文(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2-12-03 15:00:25 来源:调查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日照市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日照市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日照市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西靠沂蒙,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本文分析了日照市的地理区位、气候资源、旅游资源、旅游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并提出了其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资源、特色、发展优势、面临的问题、建议

引言: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素有“东方太阳城”之美誉。作为海滨生态旅游城市,日照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这里生态良好,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胜地。

1、日照概况

1.1、日照地理区位

日照位于东经118°35′——119°39′、北纬35°04′——36°02′之间,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邻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西通中国内陆诸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日照地处海滨,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丘、水域、湿地、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地势中间高周围低,略向东南方向倾斜,属鲁东丘陵与鲁中南。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海岸线100公里。在发展旅游经济方面有着突出的区位优势。 1.2、日照气候资源

日照市生态环境宜人,拥有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优势。这里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既有南方空气湿润的特点,又有北方四季分明的特征,被誉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 ,是长江以北最大的绿茶产区和毛竹生长带。境内一百公里海岸线上,有绵延64公里的优质沙滩,“蓝天、碧海、金沙滩”的优美风光令人陶醉。蓝天、碧海、沙滩也为游客纳凉避暑和冲浪提供了良好条件。

日照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近岸海域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标准,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达100%。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重点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 1.3、日照旅游资源

日照市旅游资源丰富,建成有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海滨灯塔风景区、浮来山风景区、五莲山风景区、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刘家湾赶海园等旅游景点。日照海、山、古、林兼备。境内百公里的海岸线上有64公里的粗糙沙滩,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沿海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一有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五莲山风景区、莒县浮来山风景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点;有世界上最大的汉字摩崖石刻—河山“日照”巨书,天下银杏第一树—浮来山银杏树;江北最大的绿茶基地、最大的毛竹生长带、最大的野生杜鹃花生长带也在日照。日照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已发现两城遗址、陵阳河遗址、丹土遗址、东海峪遗址等;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较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堪称我国文字始祖。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齐长城遗址、莒国故城、日照港等也都是游客的必游之地。 1.4日照旅游特色

一是典型的“3S” ( 3S: 太阳Sun、海洋Sea、沙滩Sand) 特色。日照素有 “蓝天、碧海、金沙滩” 之美誉, 优质的海滩被称为“中国第一滩” , 60 多公里的金色沙滩, 水清、沙细、滩平, 可以与夏威夷相媲美; 这里的阳光灿烂, 全年约有 300 天为光照日; 这里的大气质量保持优等品质,可谓 “天然氧吧” ; 这里夏季凉爽的气温, 舒适的环境, 是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胜地。二是良好的生态特色。日照地处南北生物的交汇处, 既有南方的毛竹、茶树、水牛, 又有北方的动植物, 生物的多样性为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生态旅游主要有五莲山佛教生态旅游线、茶文化旅游线和竹文化旅游线。五莲山风景名胜区是 4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东省三大生态旅游区之一。日照是绿茶之乡, 拥有茶园面积 4800公倾。生态旅游还有让人神往的浮来山的神树, 它已生长 4000 多年, 堪称为 “树中之王” 。三是水上运动特色。日照已成功举办了 2005 世界帆船锦标赛、2006 国际 470 级欧洲帆船锦标赛, 今年 8 月份将举办全国首届水上运动会, 明年还将举办奥帆赛热身赛, 2009 年还要举办全国运动会水上比赛项目。水上运动已成为日照旅游的一大特色品牌。四是民俗旅游特色,以“住渔家房、吃渔家饭、干渔家活、品渔家乐”为主要内容的“渔家乐”民俗旅 游特色 ,目前拥有6万余张接待床位, 已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渔家乐民俗旅游目 的地 , 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旅游品牌。

2、日照旅游业的发展优势、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2.1、日照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1、日照旅游交通便捷。市内公路、铁路线盘结错综复杂。同三沿海高速公路贯通祖国南北、日东高速公路直接通到菏泽,两条国道、九条省道,荷日、胶新铁路纵贯市境。目前日照无自身机场。日照现已开通至韩国平泽的客箱班轮;每天发往省内外的客车达300余班次,城区公交车线路已开通21条,出租车1316辆,能满足游客所需。 ○

2、特色旅游项目众多。日照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依托海滨优势,推出了3S(阳光、海水、沙滩)休闲度假游;依托五莲山、九仙山风景区,推出了生态宗教游;依托浮来山风景区、莒县博物馆推出了莒文化游;依托水上运动基地和万平口景区,推出了滨海体育游;依托茶博会和茶文化旅游节,推出茶文化旅游;依托沿海渔家村,推出“渔家乐”民俗游,住渔家屋、吃渔家饭、赶海拾贝、乘船撒网,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

3、旅游商品琳琅满目。日照有驰名中○外的乌鱼蛋、乌鱼干、文蛤、西施舌、对虾、海米等海鲜珍品;有黑陶、农民画、地毯、石雕、根雕等艺术品;有在国际市场上倍受青睐的抽纱、刺绣、工艺屏风等;日照绿茶正走出国门,展翅欲飞。

4、旅游服务设施齐备。日照旅游接待

○功能日益增强,目前全市旅行社达到92家,出租车1316辆,旅游饭店及各类社会宾馆600余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8家,旅游商品、纪念品定点生产单位12家。

2.2、面临的问题

1、地理位臵不利。日照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部距青岛200km与连云港隔海相望因而日照的旅游区位弱势即北有青岛、烟台、威海南有连云港日照受制于其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且青岛、连云港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来说处于强势地位日照旅游业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

2、旅游资源开发滞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日照海滨资源的规模和质量堪称全国之最莒国古文化资源举世闻名太阳文化国内独有。但有这么好的资源却没有开发出与他们的质量、品位和知名度相适应的旅游产品莒国古文化和太阳文化的开发多年来只闻其声不见行动一直停留在“口头开发”上喊起来却没有干起来使日照旅游开发的水平和步伐远远落后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落后于日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3、服务质量需要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这直接影响旅游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代表着日照旅游的形象其好与坏关系着整个旅游市场。据调查在日照的导游具有国家导游资格证的只有56其余的只具有地方资格证甚至是临时资格证。因此需要吸引大量高水平、高能力的旅游从业人员来日照这样才能在人才方面保证日照旅游业的高水平发展。

3、日照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建议

1、突出日照的休闲城市特色提升日照旅游的知名度。把日照旅游产品定位于以黄金海岸线为核心水运会基地为重点多样化、特色型诸项旅游产品为补充的旅游产品体系突出日照的休闲城市特色提升日照旅游在海内外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

2、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当前要抓住世界经济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公务、会议及展览旅游举办国际性大型会议、商务洽谈、展览等活动。

3、注重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化被认为是旅游的灵魂要让游客品味日照景区的特色应加强对历史文物、历史区街、老字号的保护与开发加强对具有地域特色风俗民情的整理与开发以形成浓厚的特色文化氛围。

4、加强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行业管理的权威性充分发挥旅游协会、饭店协会、旅行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开通社会评议渠道开展旅游信誉等级评定活动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应根据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低的现状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这是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结语:日照市处在新亚欧大陆桥旅游带与山东黄金海岸旅游线的交汇点上地理位臵十分优越,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形成了丰富的旅游气候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类型多样的特色旅游项目促成了日照市得天独厚的旅游特色,总之, 日照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纯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旅游特色, 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作为一座新兴的海滨旅游城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照市的旅游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人文地理学》,赵荣、王恩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经济、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手册,

[3].中国日照城市门户网站, http://www.daodoc.com/rzgl/zrdl/。

[4].日照政务网--日照市人民政府,http://www.daodoc.com/。 [5].行怀勇:《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3期。

推荐第2篇:五台山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五台山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五台山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其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五台山现代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佛教旅游客源市场稳定,旅游者重游率较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开发潜力!但是,目前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并没有完全挖掘出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五台山旅游业发展也没有充分发挥其申遗的本质优势,即文化优势!相反地,功利性和经济性趋势显著,佛教文化这一深层次内涵没有在五台山的旅游发展中突出显现!本文以五台山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涉及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阐述其在五台山旅游中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挖掘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内涵! 目前,关于五台山旅游发展的研究课题已取得很多成果,很多学者认为佛教文化已经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旅游业中的影响更为深远!五台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2009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人们对他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涌现出了许多研究成果。

(二)调查方法

多次生入五台山旅游景区及相邻县旅游区开展实地调查,同时走访了五台县文化局,又见五台山演出剧组工作人员,五台山景区文化办公室,五台山佛教文化协会,及五台山气候观察站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方向

1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五台山旅游的影响 2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 3五台山旅游开发问题探析

(四)调查结果结果概述一

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

五台山自东汉始建寺,唐代时期成为佛教圣地,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拥有了丰富而且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包括佛教建筑文化%佛教饮食文化等,它们都是佛国的宝贵财富! 风格独特的佛教建筑

五台山被誉为“中国建筑史的活教材”“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博物馆”“东方建筑的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文物价值非常高!五台山的寺庙,佛塔极多,古朴庄严,气势不凡!其中著名的青庙有显通、塔院寺、殊像寺、南禅寺、佛光寺、大螺顶等,著名的黄庙有菩萨顶、罗睺寺、寿宁寺、金阁寺等! 五台山的佛塔种类很多,有规模宏伟的大白塔,历史悠久的"祖师塔”,做工精细的铜塔等!大白塔高耸入云,洁白浑圆,是五台山的象征,也是著名的佛迹,它是佛教徒朝山必定要礼拜的地方。 品味独特的佛教饮食文化

素食是汉传佛教的戒律,与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戒杀生#等相关联!五台山的素食文化很吸引人,在台怀镇有很多素菜馆,一些宾馆还专门提供斋餐!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素食对人有益,有助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对治疗心脏病%高血压%肥胖症等都有积极作用!五台山台蘑是蘑菇中的珍品,因生长在五台山的五座台顶而得名!品种有银盘%香蕈等十余种!台蘑味道鲜美,质地优良,具有舒肠胃、解肉腻,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提高智商之功效,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著名的中成药"舒筋散”,其主要成分就是台蘑!它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十八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达 40%,维生素A达60%,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肾脏病、胆结石、糖尿病、肝硬化和降低血压等疗效!据专家鉴定,台蘑具有防抗癌变的作用!历代台蘑均为皇家贡 品,现为大众美味山珍!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五台山旅游的影响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构成了整个五台山旅游资源的主体部分,在五台山旅游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五台山旅游各个要素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体现了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在整个五台山旅游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主体的影响

旅游主体即旅游者!旅游活动是人们需求层次提高的一种表现,能满足人们精神的需要!五台山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山林滋养着佛,佛光普照山林,草木披着佛的祥光,经文也沾着山的灵气!五山处处有庙、庙庙是景、景景藏典、典典生辉!显示着五台山旅游资源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其自然旅游资源有山川、悬崖、幽洞、溪流、泉水、瀑布、六月雪等等,令人叹为观止; 人文旅游资源有寺、庙、亭、阁、楼、塔、碑、塑、像、壁画、佛经、音乐、佛事活动、帝王轶事,种类繁多,令人称奇!在一个旅游区荟萃着如此众多的旅游类型,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区中是非常少见的!通过到五台山旅游可以增长游客的佛教文化知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在今天这个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不断升级的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烦恼缠绕着人们,日常工作繁忙的人们不得不在各种小长假中"挤出时间外出旅行,放松身心!而佛教文化能够带给游客一个悠然%轻松的环境,使紧张、压抑和疲惫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释放,因此人们在五台山的旅游不仅仅是作为一次观光旅行,同时也是一次充实精神之旅,让人们能够在有限的生命里去感受无限的世界的欢乐,同时通过佛教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五台山!近年来“五一”小长假期间,五台山的游客接待人数逐年增加!每年都要接待大量来访、求学、交流和朝觑的佛教徒,而且还经常举行各种佛教会议和有关的学术活动等等!佛教人士亦纷纷来到五台山修习佛法,修行一段时日后,多数请求披剃出家,有些在五台山的禅坐中心学静坐,大多数则入山林苦修!这使得五台山知名度不断提高,有利于开发新的旅游客源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客源,促进五台山的旅游事业不断发展!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五台山旅游客体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说的旅游客体是指五台山,主要讨论五台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客体经济的影响!五台山因拥有独特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而名声海内外,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此游览%朝拜,由于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消费,五台山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迎势而上!近年来,五台山的旅游住宿%饭店%小商品市场快速发展,为五台山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2010年台怀镇国民经济总收入猛增到5.6亿元,旅游经济总收入上升到4.75亿元,农民人均纯月收入3480元,较2009年分别增长8 %、9.6%和8%,强势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旅游经济支撑起了全镇经济的一片天!五台山近年的旅游收入也逐年增长,丰富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为五台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五台山的驰名中外,也因五台山的举足轻重,当地农民本着靠山吃山的习惯,采取松散而零星的经营模式,以服务旅游为主,开展各种旅游经济活动,旅游收入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五)调查结果结果概述二

五台山的旅游气候资源

五台山风景区在东经113b32'北纬39b02'附近,方圆五百公里。区内有东台(海拔2465m)、西台(海拔2773m)、北台(海拔3058m)、南台(海拔2485m)、中台(海拔2898m)五大高峰。北台是我国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有“华北屋脊”之称。因海拔高、温度较低、冬积冰、夏飞雪、无炎暑,故又称清凉山。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台怀镇位于五大高峰形成的怀抱之中,海拔1700m,现存寺庙建筑集中分布在这里,是五台山旅游区的核心地。此处年平均温度2.3摄氏度,最热月7月的平均温度为15.6S摄氏度,最冷月1月的平均温度为-13.1度,一年中有7个月(4~10月)平均温度在零度以上, 5个月(11~3月)在零下。年平均风速610 m/s,冬季风大,夏季风小。海拔289717m的中台顶,年平均气温-4.12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9.15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7.9度,一年中只有5个月(5~9月)平均气温在零上。风速较大,年平均风速为914m/s, 12月平均风速最大,为1313m/s, 8月份最小为519m/s。降水多,平均年降水量82815mm,主要集中在夏季,山上山下不仅气候差异大,天气状况也常常大相径庭,有时台顶峰巅,阳光灿烂;山底却乌云滚动,雷雨阵阵;有时山头黑云压顶,而下面却分外晴朗。在夏季,天气说变就变,有时一天经历晴、阴、雨、雷、雾、风、雹等多种天气。 日出、云海、佛光、雨、雪是五台山极具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他们形成于一定的气象条件下。晴朗的夜晚,尤其在盛夏晴夜,大气形成下层气温低而上层气温高的逆温现象,使空气密度下密上疏,有利于大气产生折射,能见度极好,在最高峰上视野距离可达2316万m之多。站在东台顶向东可看到红日喷薄而出,金霞灿烂。观日出是五台山最壮丽的景观。虽然在内陆地区,但因其海拔高而降水多,平均年降水量800多mm,是山西省平均降水量的两倍多。夏季,降水多湿度较大,云雾也较多。特别是雨后天气刚刚转晴,最容易形成云海。这里云海的云状主要有碎积云、淡积云、层云、层积云,并以由层积云形成的云海最壮观、最常见。五台山山峦起伏,云雾迷朦,登山远眺,幻影时来,灿烂的光圈里能见到自己的身影。人们把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称为“灵光”,又称为“佛光”。这种佛光以东台顶出现较多。五台山降雨频率高,但强度小,适度雨量加上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观,给人在心理、生理上带来一种朦胧美、舒适感,增加旅游的情趣。由于海拔高,寒冷期长,台顶一年中有11个月有降雪,有“六月冰方融,七月雪又至”之说, 全年降雪日在60~101天之间,积雪日最多可达218天,历年降雪最大深度为29cm。冬季大雪漫盖山野,似银装玉砌的冰雪世界。

五台山的自然景色也很优美,特别是夏季,海拔2000~2500 m以上的地段,绿草如茵,百花争艳, 2000 m以下山谷、寺庙周围,分布着油松、云杉、落叶松及白桦等林木,还有清泉碧池,为寺庙景观增加了幽深气氛。

目前五台山旅游项目是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古建筑群为主景的观光活动。与其他名山相比,五台山对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充分。五台山的旅游业还处在我国80年代的水平,属于“资源产品共生型”的旅游资源,佛教文化和古建筑群本身品位很高,从资源转换到产品不需要很大投资。但是产品单一,目前难以满足旅游者日渐多样化、层次化的需求。进一步发展景观生态旅游,开发包括气象景观在内的自然资源,是该丰富地区旅游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培植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五台山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五台山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强,气温日变化大,旅游活动主要在白天进行,夜晚则休息。因此白天的气象条件对旅游的影响更重要,表6是用平均温度计算的着衣指数,在白天指数值要比实际值等级高,因此白天实际感觉比计算值偏暖一级。这样五台山从4月到10月是适合旅游的,其中

4、10两月较冷,白天需穿一件羊毛衫外加一件 外套,这种着装不会使行动不便而影响旅游活动。5到9月是旅游的理想季节,春、秋季着装。其中

6、

7、8三个月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在晴日昼间着夏装即可,早晚或阴雨天需加一件外套。此时华北平原、南方诸省暑热难耐,而五台山气候凉爽湿润,堪称/清凉世界0,人体感觉很舒适。此时不仅舒适度好,景色也很优美。其中7月份又优于

6、8月,是全年旅游的最佳期。11月到次年3月气候寒冷,风大,需穿很厚的衣服才可在户外活动,感觉不舒服,同时白昼时间短,不适合以观光为主要目的旅游活动。但可以开发冰雪景的观赏和雪塑、滑雪等特色旅游活动。

(六)调查结果结果概述三(旅游开发主要问题探析)

宗教圣地形象没有突出

五台山的旅游开发要发展宗教圣地的形象, 不断提高其在佛教界的地位。五台山是驰誉中外的佛教名山, 自古以来高僧辈出, 讲经说法, 倾动朝野。这些高僧大德可谓五台山的灵魂, 他们的出现和存在使五台山倍加荣耀。佛教中心是名僧集中的地方。一但五台山高僧增多, 其地位也就自然得到提高。但是近年来的旅游开发并没有突出其形象。五台山更像佛教氛围厚重的市镇。旅游开发已使五台山商业市场气息重于佛教文化氛围。如五台山各寺庙都用僧人出售门票。不仅让僧人分身, 更让僧人分心。游客看到的不是僧人读经念佛而是在做赚钱的俗务。台怀镇的饭店和市场太多太近。佛教要求修心, 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寺庙不是市场, 也要远离集市。这里只是让人们在庙会期间同来拜佛。现在旅游开发会增加人员的来往, 已把其四周变为闹市。五台山的旅游发展一定要阻止这种趋势。现在国内外都趋向于将旅游区与活动区分开, 特别是属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旅游区。我国的张家界、武陵源自然遗产旅游区就是单纯的旅游观光。五台山核心区的商业开发是其没有很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优美自然风光不能展示 五台山不仅有不少的文物古迹和各种人文景观, 也有优的自然风光。游客到此一是感受其庄严的佛教文化、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 再就是可以欣赏特有的自然风景。五台山的自然风光主要有五个风格迥异的台顶以及黛螺顶。五台山的台顶离五台山中心台怀镇较远, 东台 19 公里, 西台22公里, 南台 28 公里, 北台 20 公里, 中台 19 公里。这给徒步登山造成困难。但是为了开发旅游而在五个台顶都修了公路, 这样却是破坏了自然风光。游客坐车上山不能观赏沿途风景、体验五台山的自然魅力。五台山现在水少, 植被不多, 山上很多地方光秃秃的, 让人有残败荒凉之感, 肯定不能吸引旅客。五台山的降雨量超过 800毫米, 但是清水河却长期处于涓涓细流的状态。要使游客置身于佛国山水之间就必须改变开发方式。 特色纪念品开发不足

旅游开发中旅游商品市场也是现代旅游的重要一环。旅游收入较发达国家或地区, 旅游购物收入比重可达 60%。2002 年我国的海外旅游者的商品花费仅占 20.7%。通过对国内游客的调查表明, 一半以上的游客希望在景点买到有景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大部分游客希望能买到 10- 50 元的旅游纪念品。现在五台山的纪念品并没有突出品牌, 市场上各种纪念品非常丰富,但能代表五台山的却很少。纪念品市场的开发是现在五台山旅游开发的弱项。五台山的一些资源也要包装起来, 如台蘑就有很好的前景。 旅游开发没有带动周边发展

五台山旅游开发能否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是其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五台山旅游开发的趋势是只能在山上发展旅游六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 中的游和行。要让游客来五台山得到一系列的满足就必须把五台山的旅游与周围的住、娱、吃、购结合起来。旅客在各景点的交通就成为旅游区发展的基本问题。五台山与周围的共同 发展才是五台山做为龙头景区的体现。 参考文献: [ 1] 任健美, 牛俊杰, 胡彩虹, 刘永存.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

[ 2]吕更美, 白福生, 王永明.五台山旅游现状的思考及其发展趋向 [ 3]杨蝉玉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五台山旅游的影响 [ 4]张育英, 陆永庭.五台山旅游与五台山地区的发 [ 5]五台县旅游发展报告

[ 6]五台山气象局气象资料统计材料

推荐第3篇:关于张家口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张家口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张家口地处京冀蒙交界处,距北京约180公里,这里地势险要,有“塞外山城”之称。张家口市辖4区13县,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人口450万。京包、丰沙、大秦铁路 横穿东西。京张、宣大高速公路和10

9、

110、1

12、207国道穿市而过,交通极其便利。临近北京、天津,客源、市场极为广阔。

从历史角度来看:张家口是军事重镇,今天是工业重镇,未来张家口一定会成为幸福重镇,通过旅游发展,创建幸福生活。从地理角度来看:张家口是口内口外,草原和中原的分界线,游牧与农耕的连接线。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张家口特有的中原农耕的韵味和草原文化的粗犷。从历史文化方面来看:张家口既包含了京都文化的延伸、又体现了草原文化的浸润。

从改革开放以来,张家口人民不断积极探索旅游发展之路,并逐渐形成了以张家口市区为中心,各个下县、乡镇为外围具有张家口特色的旅游圈。以下为张家口几处具有典型特色的旅游景点:

翠云山滑雪场:

翠云山滑雪场位于崇礼县郊外的和平森林公园内,距张家口市63公里。翠云山主峰海拔达2100米,森林茂密,环境优美,冬季气温在-15℃至-30℃之间。 每到冬季,这里雪花飘飞,遍山晶莹,在从11月份到来年3月份之间,都是滑雪期。

张北坝上草原

张北坝上草原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以北,曾经是清帝秋游巡猎的地方。这里空气纯净,污染极少,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天然草原。夏季的草原上天气凉爽,繁花遍野,白云飘飘,这时是游览草原风光的最佳时间,你可以住在风味独特的蒙古包中,也可以自带帐篷。

察哈尔烈士陵园

察哈尔烈士陵园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陵园路,1951年落成,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烈士而建。陵园占地约15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塔、骨灰堂、牌坊等。纪念塔高31米,塔身正面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纪念塔正厅内安放着一尊一米多高的银质革命烈士纪念鼎。在墙壁上记录了在坑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6703名烈士的英名。

爱吾庐

位于桥东区德胜街45号,是冯玉祥在张家口的故居。1924年北京政变后,冯玉祥携夫人李德全曾住在这里,期间,共产党曾多次派人来这里活动,李大钊、董必武、宣侠父、等都来这里工作过。1932年冯玉祥再次来到这里居住,并发起和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大境门

位于张家口市区以北,是长城的重要关隘,以地势险峻而闻名。大境门始建于清顺治元年,城楼建在东西太平山之间的峡谷内,正中门额上高悬“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笔力苍劲有力。张家口境内现有战国、秦、北魏、北齐、金、明六个历史时期的古长城遗址共10段,这些遗迹是历史上许多重要战役的见证,这一带也是我国北方各民族互市的主要交易地点

云泉寺

位于张家口市区西部的云泉山东坡,云泉山海拔1000多米,雄伟挺拔,常年云雾缭绕,山中清泉不息。云泉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明清两代屡有重修增建。该寺上部为道观,下部为佛殿,集佛道文化于一体。寺内西崖下,自北向南排列三个天然石洞,当中为风洞,北为水洞,南为冰洞,三洞虽近在咫尺,却风景迥异,不能不让人啧啧称奇。

水母宫

位于市区西北的卧云山山麓,相传水母娘娘路过此山时,曾点地成泉,后人遂在此地建水母宫以作纪念。水母宫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宫内建筑古朴庄重,庙内塑有峨冠彩披的水母娘娘像,庙下有一股泉水喷涌而出。水母宫旁边有一座森林公园,园东南建有爱国将领冯玉祥的别墅与塑像,西南建有吉鸿昌烈士纪念馆。

清远楼

又名钟楼,位于宣化城正中,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全楼总高25米,气势雄伟,造型别致,结构精巧,有“第二黄鹤楼”之称。楼内高悬一口铜钟,高2.5米,重达2.5吨,用四根通天柱架于楼体上层中央。每当敲钟之时,钟声悠扬,可传20余里。

黄帝城

即涿鹿故城,位于涿鹿县东南部的矾山镇三堡村北50米处。相传,这里是黄帝在战胜蚩尤、炎帝后建起的第一座都城。黄帝城为不规则方形夯土城,长宽均约500米,残存城墙高5—10米。遗址内发现了大量陶器、石器,多为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石代的产物。

三祖堂

位于黄帝泉之北约200米处,由海外华人捐资兴建,是炎黄后人拜谒祖先的场馆。在结构上采用唐代建筑风格,堂内塑有黄帝、炎帝、蚩尤大型塑像,并陈列有在涿鹿之野出土的石斧、陶纺轮、石镞等人类早期生产生活用品和战争兵器。壁上绘有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合符釜山、定都涿鹿四大历史事件的大型壁画。

赤城温泉

位于赤城县城西7.5公里处,温泉水质优良,早在汉代就有记载,后来在温泉附近广建寺庙亭榭。知名的有瑞云禅寺、水母庙、咏归亭、碧霞祠等。赤城温泉石碑众多,有“关外第一泉”、“洗心”、“妙浴”、“洗耻”等碑刻。现在这里是一处疗养休闲胜地。

蔚州暖泉书院

位于蔚县暖泉镇,以镇中心的一口不冻的泉水而得名。书院始建于元代,是元朝工部尚书王敏亲自督建。东北角有魁星楼,为三层砖木式结构,沿梯登顶可远望四周景致。书院内绿荫蔽日,环境清幽,既是清静的读书地,又是夏日避暑的好所在。

察汗淖尔草原度假村

与内蒙古接壤,是河北省最大的天然牧场,总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这里四季分明,空气清新,水草丰盛,鸟语花香。草原深处有一池清澈的湖水,阳光下水面粼粼泛金,种类繁多的飞禽自由盘桓于湖面之上。这里是河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村,在这里可以住毡房木屋,品蒙古风格的奶制品,观歌舞、摔跤、赛马、射箭等表演,体验独具一格的草原风情。

闪电河草原度假村

位于河北省沽源县东北10公里处,距北京270公里,距张家口市160公里,是一处典型的草原风光区。闪电河是滦河的源头,曲折蜿蜒,河周围是天然的草场,远望天水一色,近看碧草茵茵。度假村内建有不同档次的蒙古包,此外还可以品尝手把肉、烤全羊等蒙古美食,观赏蒙古歌舞,参加篝火晚会。

„„

以上粗略的列举了张家口几处旅游胜地,可以从中看出张家口的旅游事业已经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张家口的旅游高速向前向前发展,如今张家口市依托环首都经济圈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扩大本地市场、努力拓展京津市场,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张家口2012年旅游接待再创新高、完美收场。

2012年1-12月全市共接待游客2118万人次,同比增长40.3%;创收128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12月份共接待游客201.8万人次,同比增长21%;创收12.2亿元,同比增长27.2%。

1.国内旅游:12月份,接待国内游客201万人次、创收1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28%;1-12月份,接待国内游客2109.7万人次、创收12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和47%;

2.国际旅游:12月份,接待国际游客0.8万人次,创汇164.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23.5%;1-12月份,接待国际游客8.3万人次,创汇2048.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21%。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致力跨越赶超,为实现绿色崛起,打造强市名城而努力奋斗,旅游业作为我市的第一主导产业得到大力的发展与支持。今年全市旅游持续火热,旅游接待人数、创收再创新高。其中,处于冬季旅游黄金时期的滑雪温泉大区在12月份共接待游客75.2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接待总量的37%;创收4.5亿元,占全市旅游收入总额的37%。大幅度拓展了我市冬季旅游的市场空间。

张家口在不断总结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制定了长远的旅游发展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大力支持旅游事业发展。2013年张家口市旅游项目建设有84个项目,总投资达340亿元,预计今年完成投资72.8亿元,为历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

据了解,张家口市境内共有235处旅游单体资源,但是,多年来,该市旅游业整体发展比较缓慢 。有一项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共接待北京游客360万人次,而邻市承德则为700多万人次,整整比张市多了近一倍。两市相隔如此之近,同样面对京津市场,差距却是如此之大。

围绕构建旅游产业布局,张市旅游局日前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

游项目建设的意见》,提出要以建设京西北运动康体休闲区和京冀晋蒙交界区域中心旅游城市为目标,充分发挥该市区位和资源优势,依托京津旅游消费市场,打造“一城四区”(市区休闲中心和冰雪温泉、坝上草原、桑洋河谷、历史文化)的产业布局。其中,市区休闲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山水园林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冰雪温泉旅游区的建设目标是:国家滑雪基地、温泉疗养胜地;坝上草原旅游区的建设目标是:夏季避暑胜地、生态休闲之都;桑洋河谷旅游区的建设目标是: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葡萄酒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建设目标是:亚洲人类“奥杜威”、华夏祭祖目的地。

围绕旅游项目的全面开展,张市旅游局将突出抓好高端项目和精品景区建设。布局内有15个投资规模大、带动效益好、能够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项目,总投资125亿元,今年完成投资28.3亿元;15个建设标准高、服务功能完善的配套项目,包括6家五星级酒店、8家四星级酒店和1个旅游集散中心,总投资37.65亿元,今年完成投资15.8亿元;重点打造15个内涵丰富、服务优质、游客满意的精品景区,总投资30亿元,今年完成投资3.5亿元。另外,该局还精心谋划了一批滑雪、温泉、狩猎、马术、高档酒店、会议会展、大型演出等战略性的项目。据了解,目前,崇礼密苑生态度假、察哈尔国际汽车文化基地等一批高端项目都已开工兴建,有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

今年,市旅游局实施三项举措,加速旅游产业发展,预计实现旅游年接待人数26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60亿元,两项指标增幅均达到25%以上,逐步推动我市建设成为“国际化、生态型、民族魂,富有特色、充满激情的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一是创建5A级景区。积极推动“万龙-密苑”和“中都-塞那都”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力争将阳原泥河湾人类遗址群建成国家4A级景区。二是实施品牌促销。开展崇礼国际滑雪节、张北草原旅游节、蔚县民俗文化节、怀来采摘暨葡萄酒节等知名节庆活动,提升我是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打造精品线路。重点打造坝上生态线(草原避暑)和坝下文化线(葡萄酒文化和历史文化)两条线路。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色、人杰地灵的文化积淀、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张家口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正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正不断夸大它的影响力,吸引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游客到这里驻足游玩。

推荐第4篇:巩义文物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对巩义文物旅游发展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培养和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暑假伊始,我便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准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市一直是河南的文物大市、旅游大市,利用亲属在文物部门工作的便利,我前往巩义多处文物旅游景区,对文物旅游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查。通过亲身实践活动,我感到获益良多,不仅开阔眼界,扩充新的思想与知识,也有不少的看法和体会,现就此作以下总结报告。

一、文物旅游资源概况

巩义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她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各类文化遗址近百处。康百万庄园彰显豫商的强盛与风范,北魏石窟呈现了鬼斧神工的佛雕艺术宝藏,七帝八陵收藏了整整一个北宋王朝,杜甫故里演绎一代诗圣的爱国情怀和不朽诗章,千年古刹慈云寺与“少林共祖,白马同乡”„„ 众多厚重文化的人文景观资源,是各地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的理想选择。

康百万庄园 始建于明末清初,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据险垒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康百万家训《留余》匾是中华名匾之一,其“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深刻体现了河洛文化和豫商思想。康百万庄园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被称为中国第一庄园。

巩义石窟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陆路东方起点。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历代相继在此凿龛造像,现存洞窟五个,佛龛三百多个,造像七千七百四十三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帝后礼佛图》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皇家礼佛的宏大场面,雕刻精美,堪称国宝。

杜甫故里和杜甫陵园 杜甫(712~770),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世尊为“诗圣”,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生于巩义葬于巩义,位于市区东10公里的站街镇南窑湾村,杜甫,就诞生在笔架山下的窑洞里,为河南省文物保护

单位。杜甫陵园位于巩义城区西北5公里处的邙岭上,整个陵园松柏辉映,巍伟庄重。巩义是诗圣的故乡。诗人在颠沛生活之中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深情。

北宋皇陵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160平方公里。北宋九个皇帝、除微、钦二帝被金兵虏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勋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公元960年,宋太袓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963年便开始营建宋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

浮戏山雪花洞 风景名胜区,面积38平方公里。山青、水秀、寨古、洞奇、庙幽。《山海经》称其“如众鸟浮水而戏,天下奇观也!”浮戏山是我国主要的标准地层出露区域,可谓研究地质的“博物馆”。岩溶发育形成各具特色的洞穴一百多座,专家称之为:“中原洞穴之乡”。著名的雪花洞由石葡萄、石珊瑚、石花等组成了一百七十三米的“雪花长廊”,被专家称为“天下第一雪花洞”。

青龙山慈云寺 古称大白马寺、大慈云寺、释源、祖庭,俗称上寺,明初河南知府虞廷玺撰文称其“少林共祖、白马同乡”。寺院占地60余亩,直辖面积一百余平方公里,信徒涉及全国十一个省和近百个州、县,规模“不减丹丘蓬丈(来)”,“不减武夷九曲”,被誉为“巩南之胜概,丛林之第一”、“中州第一寺”,登封古刹法王寺的旧碑亦称“嵩阴之慈云„„为佛教入中国作寺之始”。专家在对青龙山及慈云寺作全面调查时发现隋、唐、元、明、清时期古建、石刻、摩崖等文物数百件(处),仅碑刻就50余通、塔铭四十余块,其中隋代造像幢、双足灵相图、五十三峰图和唐代古塔等尤为珍贵。

二、文物旅游发展现状

巩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旅游景区11家,其中国家4A级景区1处(康百万庄园)、3A级景区5处(浮戏山雪花洞、石窟寺、竹林、青龙山慈云寺、杨树沟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竹林景区)。根据调查访问得知,巩义的人文资源和旅游景区相得益彰,初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南线山水、北线人文的环线旅游发展格局。全市拥有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旅行社11家。2009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9亿元,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

连续四年以30%的速度递增,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巩义经济发展来势喜人。如何继续扩大改革开放成果,带动巩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巩义的决策者审时度势,最终把突破口锁定在“旅游强市”上——提升旅游产业,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建设成巩义市的又一支柱产业。通过3年努力,巩义旅游业将实现从“铺摊子”式发展向重点突出、从低水平开发向精品景区建设、从单一营销向区域合作三大转变。在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迈进的嘹亮号角声中,巩义旅游正在发生巨变。 2007年,巩义以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全面启动了投资2.4亿元的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使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成为巩义经济社会发展中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使巩义的旅游迅速在全国叫响,巩义市启动了一系列大手笔的市场运作。在景区规划上面向全国百万巨奖征集杜甫故里、河洛汇流、宋陵、康百万庄园四大景区规划方案。各旅游资源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已初步形成康百万庄园(国家4A级景区)、浮戏山雪花洞(国家3A级景区)、青龙山慈云寺、杜甫故里、北宋皇陵、河洛汇流、嵩阴景区、竹林景区、杨树沟景区、盘龙山九莲洞等十家旅游景区。

鸟无头不飞,舞活康百万庄园这一豫商发源的“龙头”,巩义旅游就有了“唯我独有”的气质。开展康百万庄园创建5A级景区工作,作为“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园系列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康百万庄园景区建设工程完成之后,将包括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游客接待中心、花园、善果园、休闲广场、生态停车场、码头等区域,整体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此举对恢复康百万庄园历史原貌,扩大康百万庄园景区规模,完善康百万庄园旅游功能,极大增强了巩义旅游的影响力。

在做好重点景区建设的同时,石窟寺、青龙山慈云寺、竹林景区的基础设施也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各主体景区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接待功能明显增强,巩义市旅游接待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发展文物旅游事业的一点看法

个人有以下改进建议:

打造精品景区:整合芝田镇“七帝八陵”资源及附葬的大宋勋臣陵墓,划定“北宋皇陵遗址保护区”,建设北宋皇陵旅游通道,打造“大宋皇家文化主题公

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石窟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突出康百万庄园的龙头地位,复兴豫商文化、庄园文化,建设豫商精神家园,打造5A级旅游景区。加速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创4A工作进程。筹备青龙山慈云寺景区创建4A级景区。依托河洛汇流区域,弘扬河洛文化,建设以文化体验和休闲娱乐为主题的伊洛河旅游产业带。

提升旅游住宿和餐饮业:以市区为中心,适度发展中高档星级酒店业和餐饮业;以南部山地景区为依托,大力发展中高档的主题酒店、商务会所、政商会议中心、企业培训基地、特色餐饮和中低档的农家乐住宿餐饮。

做强休闲娱乐业:在伊洛河旅游产业带依托“生态环境+高端项目+优质服务”,沿水系建设特色休闲娱乐走廊,鼓励以酒吧、咖啡屋、西餐厅、快餐、茶坊、演艺吧为主的休闲吧坊进驻;市区发展娱乐会所、洗浴足疗、中医推拿等中高档和大众化休闲娱乐项目;南部山区发展森林氧吧、参禅悟道、汽车营地、露营地、康疗健身等休闲娱乐业态。

加强发展旅游购物业:发展旱岭红薯、南山核桃、高寒玉米、候地小米、仓西萝卜、五指银花、北邙黄风等巩义八大特产;研发青花瓷、唐三彩、景泰蓝等高端艺术品;依托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旅游商品集散基地,打造诚信购物品牌,提升旅游购物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

通过旅游塑造“北宋皇陵、杜甫故里、豫商家园、河洛圣地”五大城市品牌形象,弘扬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庄园文化、皇陵文化、杜甫名人文化、佛教文化、山水文化。

对外宣传活动:一是深化与常规宣传媒体的合作,加大在《大河报》、旅游网络的投入力度;更新理念,以资金补贴、门票置换等更加优惠的条件积极寻求省内外主推旅行社,在郑州、洛阳、焦作、濮阳、新乡等地主流媒体推出巩义旅游专线。二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一系列旅游推介。主要景区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赴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旅游推介会;参加郑州欢乐行湖北八市推介;市旅游局从各旅游经营单位抽调30多名业务骨干、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前往开封、焦作、漯河等地召开巩义旅游专场推介会,签订业务合同800多份;组织和接待了泰国、台湾、北京、郑州、洛阳、商丘、漯河等地旅行社踩线考察。三是扩大行业交流合作,接待参加“2009郑州·旅游产业发展论坛”的全国政协、国家旅游局领导,全国主要省会城市、旅游城市和省内各地市的嘉宾,《人

民政协报》、《中国旅游报》和省会新闻媒体的记者260余人到巩义竹林长寿山和康百万庄园考察指导;接待出席“全国文物安全与执法督察工作会”的文物、公安、消防系统领导和中央电视台等各级媒体记者130余人,到宋陵、康百万庄园、石窟寺检查指导,宣传和展示巩义旅游。四是积极拓宽宣传渠道,设立巩义旅游局郑州服务中心,安排专人值守,加强与郑州各大旅行社的联络,方便市民咨询和出行,深入开发郑州客源市场;与北京胜艺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投资30多万元拍摄巩义旅游宣传片;邀请资深旅游专家撰写制作巩义旅游宣传推介词和幻灯片,提升旅游推介档次和水平;积极和省旅游局联系对接,将我市康百万庄园、石窟寺等景区列入河南省旅游宣传片中,在央视播放。五是先后开展“石窟寺祈福钟声迎新春”、“浮戏山三月三拍手定情节”、“康百万杯”大学生旅游风采大赛等特色主题活动。尤其是竹林长寿山景区举行第二届红叶节暨山门剪彩仪式,邀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苏福功等领导参加,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六是以大型电视连续剧《康百万》和人文纪录片《发现豫商》拍摄为契机,成立工作组,配合各级宣传部门做大、做响了开机仪式,并跟踪报道拍摄全过程,对我市景区进行高密度、深层次的宣传介绍。

四、小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中能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在多日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对文物旅游事业的有了更加全方面的了解,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个暑假,真的过得很充实。我在这次的实习当中,让我更好的掌握了书中的知识,也让它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了更好的应用,让我更加的巩固了基础知识。在这次的工作中,我用心做好每一次事情,尽量让他做到最好,我也克服了本身粗心的毛病,这次的机会也让我更加的细心、更加的有耐心,也算是对我的挑战

推荐第5篇:关于农家乐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农家乐”是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旅游产品中的一朵奇葩。虽然我市“农家乐”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势头良好。目前,全市共有“农家乐”经营户360户,床位2631张,直接从业人员2377人,实现经济收入5292.4万元。

一、现状及特点

一是发展氛围浓厚。市县各级把“农家乐”旅游发

展作为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引导,力促发展。《××××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旅游业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开发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南郑、勉县、洋县、城固、略阳等县制定了加快农家乐建设的通知、意见,党委、政府领导经常听取汇报,实地调研,提出要求,解决问题,并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学习考察,推动“农家乐”旅游快速发展。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各县区通过财政扶持、规费减免、包抓帮扶等多种措施,为“农家乐”发展提供资金、土地、办证、经营等支持。南郑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通过验收的17户“农家乐”分别给予5000-6000元奖励;洋县实行部门联户帮建机制,确定59个县级部门和单位采取帮助财物、信息和招徕等方式,在长青一华阳景区建设“农家乐”59户;略阳县拿出1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10户“农家乐”示范户,相关部门减免一切证照办理费用。勉县、留坝、城固、西乡等县在发展“农家乐”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三是经营效益明显。由于“农家乐”旅游适应市场需求,从一推出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略阳县涌泉山庄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收入近10万元;勉县天荡山休闲庄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收入38万元。今年“五一”小长假,西乡县樱桃沟平均每户每天“农家乐”接待游客80人次,旅游收入达2400元。

四是发展形式多样。从经营方式来分,我市“农家乐”主要有家庭开发经营和业主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三种形式。家庭开发经营的“农家乐”投资少、规模小,投资主体是农民,如洋县长青一华阳、城固桔园、西乡樱桃沟、南郑大汉山等地的“农家乐”。业主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农家乐”投资规模大,服务设施较为完善,投资主体主要是本地或外来客商、企业,如汉台区的陕南植物园、勉县的龙潭山庄、城固县的香格里拉休闲中心、南郑县的大杨度假村等。从产品类型来分,我市“农家乐”主要有“客栈型”和“度假型”两种形式。“客栈型”农家乐主要在国省道沿线、景区附近,为游客提供食宿,由家庭开文秘杂烩网发经营;“度假型”农家乐主要位于城郊结合部,在满足游客吃住的基础上,还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活动,由业主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

五是经营管理规范。城固、留坝、佛坪等县制定了《“农家乐”管理办法》、《“农家乐”建设标准》,南郑、洋县等县制定建筑风格、店名标牌、人员服装、特色菜肴、餐饮价格五个统一,略阳县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确保“农家乐”健康有限发展。加强从业人员的旅游知识、服务礼仪、食品卫生、经营管理等业务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推动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农村旅游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

二、问题和不足

1、认识不到位,政府主导力度不够。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没有被普遍认识,农业与旅游发展结合不够紧密,降低了“农家www.乐”旅游的丰富性。政府在引导“农家乐”自筹、自建、自营的同时,在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引导投入等方面作用发挥的还不充分,在规范经营、市场监管上还存在着脱节现象。

2、普遍缺乏规划,城市化倾向明显。目前大多数县区对“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没有制定规划,存在着盲目性和无序性开发,层次低下,品位不高。有的“农家乐”与当地农村资源和风土人情脱离;有的“农家乐”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有的“农家乐”开发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不土不洋,不伦不类。

3、缺乏文化内涵,项目同质单调。由于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不够,加之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我市“农家乐”存在功能单一,缺少特色。经营项目同质雷同,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提供餐饮和住宿的低层次上,仅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我市浓郁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和参与性强、健身绿色休闲项目极少。

4、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滞后,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我市“农家乐”在可进入性、村舍环境、食品卫生、安全用电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一些“农家乐”外部交通较差;一些农村电线电路得不到改造和检修

,消防设施缺少;许多“农家乐”基本的供排水设施和厨房设备不完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熟食混放;一些农户厕所卫生条件简陋,给游客心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5、市场意识淡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我市“农家乐”家庭粗放化、松散经营,小农思想严重,没有横向和纵向的销售网络,坐门等客,市场开拓意识不强。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

量不高,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三、方向和对策

我市“农家乐”旅游今后发展的方向:

——“农家乐”以“农”为根。“农家乐”应以农业为根,业主是农民,通过自家的田地、果园、鱼塘等展示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接待设施利用现有的宅地和生活设施改建或改善而成,庄稼照种、粮食照收,但却带来了人流,增加了收入。

——“农家乐”以“农”为形。“农家乐”应以家庭为单位,体现出“家”的形态,规模适度,不贪大求洋。对屋舍、庭院、厕所等设施进行改造,做到环境整洁、干净卫生、舒适温馨。

——“农家乐”以“乐”为魂。利用“三农”作文章,挖掘乡风民俗,设计参与性强的项目,如:简单的农事、农活、采摘、认种蔬菜等。

——“农家乐”以“富”为本。将农业功能转变为旅游功能,乡村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市场,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增收增效目的。

我市“农家乐”旅游今后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各级要把“农家乐”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和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途径,纳入到旅游发展和农村经济整体布局之中,积极制定并利用好规划、扶贫、环保、基建等专项支持政策。旅游、农业、综开办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作,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县区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编制“农家乐”规划,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物”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基础,积极创新。一是加强以改路、改水、改电、改厕、垃圾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农家乐”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小额贷款用于农民旅游经营户。二是做好农家民居建设。要按照突出“农家气息”和体现“秦巴民居”特色的要求,分别对都市村庄型、景区依托型、田园风光型、湖泊水家型等类型的“农家乐”进行策划、设计,使其建筑的外观、色彩、装饰等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三是吸引多元投资。鼓励集体、企业、社会资本、农户、个人一起上,逐步形成村办旅游公司型、“公司+农户”型、“公司+旅行社+农户”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建立“农家乐”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农家乐”经营户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集群发展,错位经营,多模式、多层次发展“农家乐”旅游,适应不同的消费需要。

(三)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制订出台我市“农家乐”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结合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农业知识培训、食品加工技术培训、服务规范培训、职业道德培训,指导农民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提高烹饪农家菜的技艺,教育从业人员掌握规范的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诚实守信,讲求信誉,以优质服务和独具风格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适时成立“农家乐”旅游协会,对内加强统一服务和行业自律,对外树立品牌形象,统一参与市场竞争。

(四)突出特色,打响品牌。充分做好“乐”的文章,着力挖掘、整理当地的人文、生态、民俗资源,把民间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健身活动、民间文艺等有机结合到“农家乐”进行开发,通过推出旅游上山下乡、市民小菜(果)园、假日做农夫、做农家饭、教你编织和使用农具等专题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丰富“农家乐”的内涵。要注意“农家乐”接待设施建设,既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也不能过分强调“原汁原味”,更不能低档次、低品位。要强化“农家乐”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建立与旅行社良好合作关系,把特色突出、设施完善的“家家乐”纳入到我市旅游线路之中,推动乡村旅游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推荐第6篇:长兴县旅游文化发展调查报告

长兴县旅游文化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通过对长兴县市民的问卷调查,查阅我县历史文化发展状况,和观察近几年旅游文化带动我县经济发展趋势等调查方式,发现长兴县的旅游产业带动,吸纳就业,推动和刺激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已经成为我国县市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我县经济的推动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长兴县经济和社会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成功打造了“国际花园类城市”城市金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科普示范县、省生态县等各类名片。但是,随着旅游文化的迅猛发展,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因开发更多的旅游基地而导致部分市民的居住问题等。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补助,完善交通网,整治环境等措施来更好地发展长兴县旅游文化。

关键词:长兴县;发展;旅游文化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长兴县概况:长兴县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于太湖的西南岸,是浙江省湖州市下辖的三县之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处被誉为“天堂”的苏杭之间,位于因一曲“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而驰名太湖明珠,被誉为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东南望县”。

长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长兴县建于晋武帝三年,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故乡,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长兴是茶文化发祥地之一,茶圣陆羽在长兴写的《茶经》流传至今;长兴县也同时为明朝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积累了大量素材;长兴还被元代大画家、大书法家赵孟頫誉为“帝乡佛国”,并留下了手写真迹。

长兴资源广博,物产丰富。据调查得知,我县拥有耕地60万亩,可开发旱地10万亩,林地 90万亩,水面10万亩,是华东地区主要的建材生产基地之一。特产种类多样,有久负盛名的“长兴四宝”:银杏、青梅、栝楼、板栗;有食誉四海的“太湖四珍”:银鱼、白虾、鲚鱼、大闸蟹;更有令人称绝的“品茗三绝”:紫笋茶、紫砂壶、金沙泉。另外,“金钉子”、古银杏、扬子鳄三大自然瑰宝闻名中外。

长兴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迅速。长兴有上规模的经济工业园区多处,重点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和高科技含量工业。长兴经济开发区不断崛起和壮大,形成了以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等六大行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另外,我县用我们所特有的地形、环境、土地优势,形成了蔬菜、瓜果、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发达的交通线路也使长兴成为浙、苏、皖的物资“中转站”、三省毗邻地区的贸易中心。

长兴环境和谐,发展日趋向上。长兴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健康文明的社会人文环境。近年来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我县已经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经济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和浙江省文明县城行列。

泛舟太湖,品味古今,一座山水园林型现代化城市已初展雄姿。长兴,这颗太湖西南岸的璀璨明珠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展示着特有的风采。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7月23日,在长兴县雉城镇、泗安镇、水口乡、小浦镇、槐坎乡等有旅游景点的乡镇共分发调查问卷15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29份。

(二)电话调查法

向当地的乡镇府领导询问有关情况,以便更加了解长兴旅游发展状况。

(三)文献法

去长兴县图书馆查阅有关长兴历史文化发展的资料。

(四)观察法

到当地的旅游景点观察人流量,以及观察这些在旅游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 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后,我们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一)改革开放重大事件推动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改革开放对长兴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不仅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带动了长兴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和旅游业的崛起。询问了有关部门人员,得出结论,以下是改革开放中对长兴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的重要事件。

1、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

2、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3、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4、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5、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路线提出;

6、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改革目标确立;

7、1993年,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8、1997年,“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9、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0、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11、2002年,“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2、2004年,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

13、2004年,保护私有财产入宪;

14、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

15、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16、2007年,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二)长兴十大旅游景点

1、陈武帝故宫:南朝陈武帝故宫在长兴县下箬寺。

2、仙山湖:不但湖景优美,还是浙北最大的湿地,也是珍贵天鹅的栖息地。

3、仙山显圣寺:位于长兴西部重镇泗安仙山。

4、顾渚茶文化景区:是我国茶文化的发祥地。

5、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是国内第二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6、十里银杏长廊:为我县三大古生态奇观之一,被誉为\"世界银杏的故乡\"。

7、金钉子地质公园:长兴三大古生态奇观之一,在地质学界具有无可替代的至高地位。

8、新四军纪念馆: 2001年6 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圣寿寺:位于水口乡顾渚风景区内,始建于三国,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10、凤凰狩猎度假:位于煤山镇,总占地2400亩。

(三)长兴——是太湖西岸的古生态之乡

长兴山水相依,风景天成,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

1.太湖:长兴有着34公里的太湖岸线和160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既有魅力的山林相间,又有独特的水乡韵味,也具有乡村田园气息,维持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这里将规划成为面向长江三角洲和海内外市场、太湖沿岸最具魅力的,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滨湖度假胜地。

2.三大生态奇观:长兴“金钉子”是目前全球最完整的二叠纪/三叠纪界限层型剖面点位;扬子鳄自然繁殖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鳄鱼王,有扬子鳄数百条,是我国仅有的两个扬子鳄栖息地之一;长兴是银杏的故乡,以“原、野、奇、趣”为特色的十里古银杏长廊内银杏遍布,百年以上的银杏就有2700多株。

(四)文化旅游

1、长兴茶文化:长兴是中国茶文化圣地。水口乡顾渚村施茶圣陆羽开辟茶园、研究茶学、修著《茶经》的地方,也是中国第一座皇家贡茶院所在地,这里出产珍贵的唐朝贡茶——紫笋茶,唐朝贡泉——金沙泉,人文景观荟萃。

2、长兴百叶龙:流传了160多年的民间舞龙“百叶龙”以巧妙的设计、精湛的工艺、独具魅力的表演成为民间艺术瑰宝。它从一个美丽的传说变成为一种民间习俗,成为长兴的特色文化,也寄托着古往今来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008年,长兴“百叶龙”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长兴百叶龙艺术团在巴黎参加了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为奥运圣火加油。在60周年国庆联欢晚会的表演中,百叶龙是南方龙的唯一代表,因此万众瞩目。

3、狮舞、旱船、马灯、茶艺等民间艺术争奇斗艳。林城狮舞入选了浙江省非遗名录。我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4、七里亭旧石器遗址入围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以及数以万计的土墩墓、古文化遗址,大量的考古发现,成为全国史学界和考古界关注的热点。我县第三次文化普查走在全省前列。

5、“江南小延安”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被命名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6、帝国佛乡: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是长兴下箬寺人,自陈朝开始,长兴香火鼎盛,佛教文化源远流长,目前以泗安仙山显圣寺、水口寿圣寺为代表的古庙宇在长兴及周边地区颇具影响力。因此,长兴被誉为“帝国佛乡”。

(五)招商引资,贸易流动

久负盛名的“长兴三宝”,食誉四海的“太湖四珍”,令人称绝的“品茗三绝”吸引着更多的商人和游客。

(六)四大特色旅游节,吸引更多外来游客

(1)、樱桃节:“四月樱桃百果先”,樱桃红了,心儿飞了。四月,樱桃成熟的时节,在长兴二界岭的小村里,到处弥漫着樱桃的香甜,让人留连忘返

(2)、杨梅节:每年6月都会在雉城镇渚山村举办远近闻名的杨梅节。据悉,这里杨梅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杨梅300万斤,是江浙杨梅的主产地之一。这使得游客们不仅能领略到杨梅红满山的美景,还能吃到由自己亲手采摘的杨梅。

(3)、采桃节:每年6月份都会在和平镇城山举办采桃节。那天,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和游客,云集在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城山下,爬上漫山遍野都是桃树的山头,共享采桃的喜悦。

(4)、葡萄节:近日,第四届“江南吐鲁番”长兴葡萄节拉开帷幕。据悉,在此次葡萄节上,有葡萄擂台赛、葡萄书画拍卖、葡萄架下相亲会、葡萄文化摄影等一系列活动,让每一个到场的游客都能更加贴切地了解长兴葡萄的新发展。

(七)乡村风情

1、白岘十番锣鼓

2、泗安旱船;

3、小浦马灯;

4、五色傩舞傩;

5、饮茶;

6、关蚕房门;

7、洪桥龙舟;

8、长兴的百叶龙;

9、长兴开渔节;

10、长兴庙会;

11、长兴滩簧戏;

12、划龙船;

13、龙腾狮舞;

14、桑叶喂羊

四、总结与建议

(一)总结

长兴县实行可持续发展比较合理。

1、首先,长兴电厂,各种机械厂组成的工业区比较集中,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但是,经过近几年的搬迁政治,空气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2、其次,外来人口的增加,给长兴的土地资源和交通增添了很多负担,但是随着劳动力的增加,也为长兴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长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预计杭甬、杭宁高铁都将于年内正式建成通车,经德清、湖州、长兴,进入江苏,全长250公里,设计时速360公里。这也为长兴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

4、长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深度挖掘,启动了以陈武帝故居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展现了地方特色文化,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建议

1、首先,环境的改善带动经济的发展,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才能有更好的条件吸引游客。

2、其次,旅游业的崛起可以增加就业,增设导游,地方管理人员等职位,为人民带来福利。

3、全力建好陈武帝故居,努力建设陈朝文献中心,积极做好“陈霸先文化”的非遗传承,完成历史小说《陈朝演义》纂修工作。

4、保护文化古迹,为长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露生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长兴百叶龙》,2009-05-01 【2】 蔡永进:长兴县地方教育读本

(四):《我说长兴——长兴的山水》 【3】 杨建新:《长兴百叶龙》

推荐第7篇:乡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调查报告

一、旅游产业现状

**乡位于**县南部,辖*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余人,是个以苗族聚居为主的烟叶产业大乡。距**国道*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该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苗族风情浓郁,苗族原生态文化节目保存完好。**年*月该县苗族赶秋节在这里隆重集会,原生态民族文化得到充分展现,受到省内外专家的瞩目与好评,xx乡境内峰峦层叠,林郁丛丛,谷幽涧静,溪河纵横,溶洞暗河相连,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古树参天,野藤蔓延,云海连连, **年共接待省里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人数达**人,当地旅游收入达**万余元。

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划,旅游规模小。全乡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虽然看好,但总体上还处于自发性发展阶段,旅游开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个别景区处于自由观光状态。一是缺乏整体规划。xx乡村旅游规划的编制只停留在全乡旅游的总体规划上,详细的乡村旅游规划尚未进入议事日程,总体规划只对景点(区)分布情况,单个景区(点)定性定位作粗线条的安排,对整体布局、旅游主题定位、目标市场等关键要素,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只体现资源的价值。二是特色不明显。所推出的乡村旅游项目,大多停留在观光上,尚未深入挖掘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当地的民风民俗、农业土特产得不到充分体现,拿不出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品牌,品牌层次较低,形式较落后,缺乏科学化,推不出经典精品观光点。

2、粗放经营,管理滞后。全乡乡村旅游目前还处于浅层次开发,多数村民对旅游产业意识淡薄,许多旅游资源尚未挖掘与开发,在开发经营管理上明显滞后,开发民间工艺品和地方特色饮食,推出特色文艺表演节目等方面力度不够,观赏内容单薄,苗寨风情游活动,由乡村组织安排外,其它景点从引导上缺位,处于自由观光的状态性。

3、基础工作有待加强。主要突出表现在旅游景点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设施相对滞后,吃、住、玩、购、乐等方面尚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明显滞后,旅游队伍建设落后等方面。

三、对开发xx乡村旅游的建议

1、找准产业定位,突出文化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

xx乡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美在原始,贵在自然。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旅游业潜力很大,前景广阔、势己逼人,因此,乡村两级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时机制定规划,争资上项加强对接,主动作为。通过3—5年的努力把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排乡富民强乡的重要产业,并有效地带动农业、工业、饮食、服务等各项各业的发展。

2、强化宣传,大力推介我乡旅游文化产业。

发展旅游宣传,推介至关重要。只有我们“推出去”,游客才会“走进来”。一是做好形象包装,向社会广泛征集宣传口号,拍摄我乡的专题宣传片,对xx乡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政策环境优势进行深度包装,强力宣传推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外界对xx乡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3、搞好科学规划,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对xx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要做出成效,关键要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做好规划,突出特色,增强科学性,满足市场需求。首先,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关系,注意处理好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关系。其次,要科学规划xx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带。打造以金龙村为中心的自然景观系列,贯穿保靖夯沙乡风景区,着力开发芷耳村,加快与德夯风景区的攘接。围绕xx、金龙、桃花、让烈深厚的民俗风情,打造民族风情观光带。以公路沿线村,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带。组织有关专家根据观光带的区域布局,做好科学规划,明确乡村旅游今后的建设重点和发展目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让乡村旅游展现出它的魅力。

4、注重科学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领导是关键,乡人民政府要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要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的开发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定期研究解决乡村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加强科学监管。相关职能部门要多下基层,全力支持,突出在经营活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三方面加强管理。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计划、交通、旅游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申报,力争把进入乡村旅游景区的公路列入上级计划项目笼子,尽快改造好进入景区的公路。

5、突出民族特色,加快旅游商品开发。

要大力开发与参性强、个性突出的文化旅游产品。抓好苗家刺绣、蜡染、花带、苗族织锦等为代表的民族服饰产品开发,打出苗家腊肉、苗家酸鱼、干山野菜、葛蕨薯粉等绿色食品品牌。构筑旅游商品发展平台,建立我乡土特产旅游定点购物点。让游客购买到我乡的土特产。

6、加强乡村文化站建设,优化旅游环境。

要吸收有专长的青年人进入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切实开展文化活动,大力培养管理、研究、创作、表演、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旅游服务的培训工作,使它们成为旅游文化产业的带头人。积极在乡村旅游中,倡导文明诚信、和谐有礼、笑脸迎客,坚决打击侵害游客的不法行为。乡村道路和各个景点要杜绝“脏、乱、差”现象,要以干净、整洁、有序的外部形象和文明有礼的内在素质来提高我乡的品位和信誉,使我乡旅游文化产业不断持续健康发展。

推荐第8篇: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断提高,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意识不断增强,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经济发展取得突破,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接待国内旅游者706.2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46.8亿元,海外旅游者31522人次,海外创汇792.4万美元,旅游总收入47.6亿元。

旅游产品不断升级,区域旅游特色逐步鲜明。全市共有成规模、较规范的旅游景区(点)42处,其中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为国家4a级景区,9个2a级景区,7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景区和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名列全省第一。以来,我市旅游公路建设投资达到2.6亿元,新建旅游专线20条,全市旅游公路累计达到28条,总里程达到318公里。目前,以市区为中心、1小时车程为半径、连接各大景区的旅游公路环线网络已经形成,极大地改善了旅游景区通达条件和便捷程度。

旅游企业规模扩大,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现有星级酒店2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8家,星级酒店数量和质量名列全省前矛,20家星级酒店共有床位数3000余支,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7.4%。

3、旅行社:目前,全市有旅行社36家,其中4家国际旅行社,包括2家组团社,32家国内社。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效应明显。作为全国围棋发源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8月,我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围棋文化节,围棋文化节的举办充分展示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的时代风采和独特魅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拍摄了电视《康熙大帝》、《关中女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赵树理》、《铁血长平》、《红窗花、白雪花》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知名度。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随后,相继出台了《市旅游文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为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环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务业发展大纲》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又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18个重点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来培育发展。

(二)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鼓励和倡导全社会举办旅游业,一是鼓励资源型企业将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由地下向地面发展。提出了一矿一业的发展思路。兰花集团开发王莽岭景区,三八煤矿开发珏山景区,竹林山煤矿开发蟒河景区,市煤运公司开发棋子山景区,晋煤集团王台矿开发丹朱岭景区。二是加大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地和民间资金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河南客商孙先生投资4000万元,承包经营柳氏民居,沁水白云洞由个人投资开发,历山风景区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经营,陵川县凤凰欢乐谷景区由北京亿信通开发建设。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我市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旅游产业呈良好发展态势。第一,市政府从起至,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建设的贷款贴息补助。至,国家、省、市三级财政投入旅游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资金约1.5亿元。第二,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至今为止,为28个景区建设项目争取上级部门旅游建设资金约1200万元,这1200万元作为政府引导性资金,带动了如银行贷款、自筹等其它投融资方式对旅游景区的投入。

(四)突出重点项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务业作为四大攻坚产业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游产业是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山西省服务业18个领域“1+10”项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作为重点项目拟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游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库时,我市14个旅游项目,争取全部纳入该项目库,可为我市旅游文化产业争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完善,完成旅游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截止到上半年,共审批、核准、备案旅游项目13个,其中省审批、备案9个,为项目建设投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五)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相结合。文物古迹作为一项重要旅游资源,对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市32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规划》,项目总投资1725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357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我市文物的优势,最大限度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并发挥其自身蕴涵的价值,彰显人文景观的同时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在政府主导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下,我市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之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观念陈旧,认识还不

太到位。我市许多地方旅游发展最缺乏的不是资源,不是资金,而是观念。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缺乏对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紧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认识。

(二)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市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呈较大幅度增长,但多数是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游客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们下一步在巩固原有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境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优化游客结构,增加旅游收入。

(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旅游与文化还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对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没有培育出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相关产业,没有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游客在我市停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不高,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四)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我市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在对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有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部门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涉及到文物、旅游、林业等多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如何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还需要加大综合协调的力度。

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

虽然,我市旅游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总体来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客源输出多输入少,景区知名度不高,难以融入山西主要旅游线及中原旅游经济圈,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还有很大的潜力。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包括王莽岭、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全市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游风景区,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珏山风景区,则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而大峡谷则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遗产。近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晋北佛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其中,尤以晋商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典型代表。与全省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特点相比,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恰好弥补了全省旅游资源的缺憾和不足。据专家论证:旅游必然成为全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沁河古城堡独具特色的第四大旅游区。

其次,拥有客源市场优势。与中原一大批诸如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等具有极大潜在客源群体的大中城市紧相毗邻;第三,拥有旅游交通环境优势。已拥有或即将拥有侯月铁路、郑太铁路和晋焦高速公路、晋长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晋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游交通设施。

第三、发展旅游业时不我待。河南已经抢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做成了知名景点。我市必须奋起直追,加大发展服务业力度。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周边地区如焦作、济源、洛阳、开封等市的旅游业迅猛成形有目共睹。这些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然类风光景观的迅速崛起。云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仔细分析,这些自然类旅游品牌的景观主体绝大多数在境内。而的自然风光绝不逊色于她们,丰厚的人文景观更具市场吸引力。为此我们将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风情为灵魂,以青莲寺、炎帝文化、长平古战场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群为文化内涵,以棋子山、王莽岭、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峡谷为舞台,打造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争创出我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的第四张王牌,构建旅游业美好的明天。

五、几点建议

根据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我们认为,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来抓,在规划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一是根据财力状况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逐年适当增加投入,引导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培育、项目示范等。二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发展基金,作为导向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产业的贷款贴息,扶持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带动社会资金注入。

(三)找准旅游文化业的着力点。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谋划和培育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必须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找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旅游区好的做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把文化的导入作为旅游精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风情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文物保护和对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扶持文化创意群体和经纪人,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文化形态融入旅游开发建设中。

(四)创新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体现地方鲜明特色,千方百计把“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打响叫亮。近年来,在旅游品牌的培育和宣传上,全省初步形成了晋北宗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但没有太行山这一块,不能不说是缺憾,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力打造“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努力向全省第四大文化旅游区———神奇文化旅游区的目标迈进。

推荐第9篇:山东省莱芜市旅游景区发展调查报告

山东省莱芜市旅游景区发展调查报告

引言:莱芜市旅游景区的发展起步时间较早,但是发展缓慢,同时期周边地区的济南、泰安、沂水等景区发展慢慢成熟,济南的南部山区作为济南旅游景区的新亮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譬如打山水牌得九如山、赏花看红叶的红叶谷、赏水玩水的水帘峡、娱乐项目的世纪园、月亮湾、民俗欢乐园九顶塔等,都是济南南部山区旅游较为成熟的景区,泰安的泰山、方特欢乐世界新老景区的结合吸引了更多的过夜游客,沂水的地下大峡谷、地下荧光湖等也是知名度较高、游客认可度较高的景区,近几年,省内旅游市场持续扩大,旅游口味也日趋繁多,周边旅游市场持续兴旺,而莱芜旅游景区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市场环境正压缩着莱芜旅游景区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同时也对莱芜旅游景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一个挑战。

一、莱芜市现有景区景点

莱芜现有的景区大部分是依托莱芜山地林岳资源建立的,自然景观占据了80%左右,莱芜旅游景观分为莱芜南部山区景观(莲花山、棋山等),中部城市景观(莱芜战役纪念馆、莱钢工业旅游),北部山地湖泊景观(雪野旅游度假区、农业示范园、房干、王石门、吕祖泉等),莱芜市目前共有AAAA级景区3家,AAA级景区5家,AA级景区2家,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归类如下:

1、按照是否收费划分

收费景区、景点

莱芜市现有较为知名的收费景点有:

雪野农业科技示范园AAAA(票价50元)

房干村AAAA(门票:九龙大峡谷、金泰山52元,梦幻情人谷52元,两大景点通票价格82元,内含保险2元) 吕祖泉AAA(票价38元)

莲花山景区AAA(票价50元),

天上人家王石门景区AAA(票价40元)

华山国家森林公园AAA(票价21元),

莱芜辛庄天山仙人谷景区AAA(票价76元)

龙山风景区AA(票价20元)

雪野三峡景区AA(票价20元)

免费景点、景点

雪野省级旅游度假区

独路林海雪原旅游区

莱芜战役纪念馆AAAA

2、按照景区经营方式划分

个人经营:

吕祖泉景区、莲花山景区、龙山风景区、辛庄天山仙人谷景区

村集体经营:

房干村、天上人家王石门景区、雪野三峡景区、独路林海草原

林场经营:

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集团公司经营:

雪野农业科技示范园

政府经营:

雪野省级旅游度假区、莱芜战役纪念馆

二、莱芜旅游业发展现状

除房干、雪野农博园、雪野旅游度假区外,莱芜旅游景区具有建设水平低,管理水平低、发展后劲小、不重视宣传营销、景区缺少沟通联合的特点,更有景区在旅游业绩提不上去后转而开发房地产、别墅群,没有形成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1、建设水平低

景区的建设水平低有两个方面表现:一个是景区景观的设计水平低,二是同等规模的投资,景区建设效率低

A、景观的设计水平低

莱芜景区大部分是个人开发和村集体开发,缺少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园林施工,比如莱芜**景区,景区的设计和规划只是总经理个人的意志体现,没有形成具有独具一格的吸引力的景点景观,对比济南红叶谷景区,该景区已从建设初期的独具特色的红叶观赏景观发展为春赏郁金香,夏赏百合展,秋有红叶,冬有梅花,有山东最大的鸟网,有水上划船项目、拓展训练项目,并且成为了婚纱摄影基地,相比之下,莱芜有些景区年年建设,年年绿化,投资不少,收效极低,也没有形成差异化的可赏可玩的景观。

莱芜景区的建设,较少遵循山水与人文景观的协调,比如某些景区建设的一些低档次的建筑的项目,设计布局与水景格格不入,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也不能向广大的客源市场以特色项目进行推介。

B、建设效率低

有些景区设计由老板设计,施工由老板施工,景观设计上不能结合园林建筑学、旅游学、美学等要素,一厢情愿的开发与施工,甚至是边设计修改边施工,因此同样的资金规模,不能很好的转化为景观景点,效率较低。

2、管理水平低

景区建设的主体单位或者个人,决定了景区管理水平的高低,个人投资建设的景区,以亲情关系为纽带,企业支柱亲信化,管理方式完全靠起源于农民打江山的人控制人,而不是靠制度控制人的管理模式,是企业走向规范治理的主要瓶颈。

“领导的气质决定企业的气质”,有些个人投资的景区因为老板自己在某一个方面比较成功,有了资金后开始投资景区,往往这样的老板内心里非常自负,把自己其他方面的成功转嫁到旅游景区上来,用自己的方式建设景区,用自己的方式营销景区,往往不能收效,自负的老板往往会把不能收效的原因归结在员工的执行力上,企业难谈更大的发展。村集体投资建设的景区,村委人员即是管理人员,缺少企业/景区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宣传营销经验,没有引入较高水平的景区管理人员,“摸索着干”是村集体景区的主要管理方式,莱芜的这类景区大都挣扎在温饱线边缘,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生存条件堪忧。

例如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管理与华山林场的管理实际上是一套班子,管理水平低也就决定了企业不能对接旅游客源地市场,一厢情愿的埋头搞建设,发展的结果是旅游景区建设同质化严重,市场认可度不高。

3、发展后劲小

A、资金不到位,发展后劲小

理论上,旅游行业是投资少,收效快,效益高,实际操作过程中,旅游景区的投资特别是山地林岳景区的基础设施往往是投资大,既是投资几千万,景区内还见不到东西,有些投资人本身资金有限,投资初期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进入景区,最后由于资金紧张等因素发展到使景区发展难以为继

个人或村集体开发的景区,由于缺少稳定充裕的资金支持不能持续对景区进行投资建设,一些村景区开发之初集资搞了一些大型建设,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没有能力根据需要再进行成规模的投资,也就不能形成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因此,这些景区处在客流量持续下降的阶段。

B、缺少长远规划,发展后劲小

景区的长远科学的规划能够给景区的发展指明方向,反之则使景区没有明确的建设方向,特别是缺乏有景区管理经验的管理班子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抱守景区现有发展模式,二是自己摸索景区的发展方向,由于缺少调查和科学规划,极有可能失败,无论哪种情况,对景区发展都会起到反方向的作用。

4、莱芜景区普遍具有不重视宣传营销的特点

莱芜景区还普遍具有不重视市场营销,特别是旅游景区与旅行社、媒体的对接,因此莱芜大部分景区的游客以自驾游游客为主,团队游客较少,景区的营销和宣传处于被动地位,即使景区有广告的投放,也处于坐等游客上门的境地。

A、宣传营销力度小

俗语说“重视宣传的领导才是合格的领导”,特别是在景区的发展中,宣传和营销是作为景区负责人应该重视的方面。

近几年,沂水旅游异常火热,以沂水旅游的明星企业——沂水龙岗集团沂水地下大峡谷为例,2008年提出并开展了“首届中国(沂水)地下河漂流节”的宣传口号和活动,活动开始之前,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铺天盖地,当年就实现了游客数量的激增,这一年也是沂水旅游深入人心的一年,张善久也被媒体称为“小活动大宣传”的典范。 莱芜景区中雪野农博园是莱芜旅游发展的一个亮点,突破了莱芜旅游景区传统的山水景区模式,与寿光生态农业观光园有类似也有差别,在莱芜市周边地区没有重叠的景观,因此雪野农博园具有差异化优势,但是雪野农博园相对比寿光生态农业观光园规模较小,知名度较小,因此观光园应该加强宣传,提高在周边客源地的知名度。 莱芜景区具有营销部门设置的景区屈指可数,仅有雪野农博园和吕祖泉景区两家。

雪野农博园由于餐饮会议设施,园区维护、工作人员较多,需要维持正常经营的开支较大,因此景区营销应该作为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否则景区面临的生存压力较大。

吕祖泉景区的营销开始的较早,但是没有持续的发展,浅尝辄止,之前由于景区营销方式不对路,在无大规模走访旅行社、无邀请各地市旅行社踩线的情况下景区在2008年左右单方面在周边地市地市投放的广告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吕祖泉景区管理层对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对景区宣传抱有很大成见(也有景区资金方面的原因),自2011重启市场营销以来,景区招聘的营销人员主要方向在自驾游市场方面,而且没有任何宣传计划,兼自驾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效果不大,如果不转变市场主攻方面,吕祖泉景区的营销也将是无法展开。

B、宣传策划较少,没有形成亮点和拳头产品

对外宣传面面俱到

某些景区在宣传方面面俱到,唯恐遗漏景区的一草一木一景,遗漏景区的各个季节,这样的宣传实质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是景区特色、亮点”,某景区负责人曾这样说,笔者认为,一个景区如果没有突出“景观或者季节”重点宣传,这样的景区其实没有亮点,即使有亮点也被淹没在其他的非主要亮点中,潜在客户看到这样的景区,脑海中形不成对景区的强烈的认识和旅游的欲望,很难说是景区策划的成功。

景区策划活动质次量少

缺少具有唯一性或者稀缺性的景区特色活动或节日,莱芜景区主要依靠清明节、五

一、端午节、十

一、中秋等假日的游客高潮,节日已过,有出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

吕祖泉景区“纯阳节”,缺少内涵和文化积淀,空洞不充实,宣传营销较少,知名度较低,没有形成有规模的客流量;

5、景区缺少联合沟通,缺少“二日游”行程

莱芜各个景区个体由于缺少营销部门,很少有联合推介,联合营销的现象,并且到莱芜旅游以一日游为主,过夜游客比例较低;莱芜旅游整体中也没有亮点景区,很难吸引游客在莱芜过夜 。

三、莱芜旅游景区发展对策

1、引进具有吸引力的水上游乐项目

对大部分景区,夏季是一个比较难以开发的季节,济南的红叶谷景区夏季开发的百合展吸引了一些小众旅游人群(婚纱摄影等),但是大众旅游没有能充分的调动起来,不能给景区带来人气,相反一些打山水、亲水项目牌的景区却能在夏季揽客,比如济南的九如山、水帘峡景区,甚至济南南部南区的大小门牙也因为有水和一些简单的水上项目在夏季客流很大。

例:济南的红叶谷景区自2001年开业到2007年一直没有水上项目,在2008年,红叶谷景区绚秋湖开始搞简单的水上双人船,在景区红叶节期间,由于异常火爆,游船从30元10分钟涨价到60元10分钟,游客还是络绎不绝。济南的世纪园和月亮湾推出的“快乐向前冲”水上项目加上电视 播出,成为济南旅游景区中的黑马。

以雪野农博园为例,在莱芜周边地市虽然有一些水上游乐项目,但是没有真正的竞争出有些,没有拳头项目和大规模项目,农博园景区毗邻雪野湖,水体资源较好,可以开发一些水上项目,对于夏季旅游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2、政府主导下的旅游景区资源整合、抱团推介

联系这几年旅游行业比较知名的“焦作现象”、“栾川模式”及在山东较知名的“沂水旅游现象”,政府主导旅游发展的身影无处不在,由政府牵头的各项旅游推介、旅游大篷车、旅游宣传等都具有个体景区或旅游机构无法达到的高度和效果。

用区域推介或大篷车的形式把景区组合在一起,多景点多线路多行程向旅游中介机构或消费者推介,使其对莱芜旅游有更加完整全面的认识,不至于管中窥豹,仅见一斑。

3、增加宣传手段,建设大众旅游项目,营造大众旅游

莱芜的雪野旅游度假区是在莱芜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建设起来的,建设了恒大金碧天下别墅区、七星级酒店、山东高速别墅区域、四星级酒店室内滑雪场、室内游泳场、27洞高尔夫球场、烟草公司投资的白马庄园、莱商银行投资的游艇俱乐部等一批重要居住及游乐设施,但是雪野旅游区的发展道路也仅仅是国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亚亚龙湾、大连金沙滩、昆明滇池)发展模式的翻版,雪野湖旅游度假区发展的脉搏在哪里,可能包括决策者都不一定摸得透。

雪野旅游区的宣传手法主要是以活动带动宣传,自2011年以来举办了中美划水明星对抗赛、雪野湖”杯山东·雪野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还有即将与7月举行的齐长城徒步赛,这些活动都属于小众活动,参加人群和观赏人群(现场和电视)都属于小众人群,对雪野旅游区的宣传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值得怀疑。

雪野旅游区现在的工作重点应以雪野旅游度假区为中心、以建设大众旅游项目宣传大众旅游和周边景区发展为重点,这样才能实现市委市政府的三年建设、三年大变样的宏伟目标。

本文仅是作者的浅见,行文时间较短,调查和分析不够充分,欢迎旅游行业的老师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朱建忠 80后旅游行业从业者,2004-2007年济南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学习,2007-2008在济南红叶谷景区从事市场营销工作,2009-2010年回到莱芜在山东泰丰纺织有限公司任市场督导,2011年就职于莱芜吕祖泉景区营销部

推荐第10篇:前童古镇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前童古镇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青藤白墙黑瓦,石头镂花窗户,雕梁画栋门楼。方圆2公里的土地上,卵石曲径,民居、老街、宗祠自成格局。这批古建筑群以祠堂、旧宅和老街为主体构成。最值得看的是童氏宗祠,建造于明初洪武18年,相传为方孝孺设计,其中阁楼吸取了明代皇城的建筑风格,至今犹保存完好。前童古镇作为宁海县旅游胜地,是如何发展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前童古镇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到一些真实情况并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前童古镇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分析

1、区位条件

前童镇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辖镇,距县城西南14千米,由原竹林、前童二乡合并而成,面积68.77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2.6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前童古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属宁波1小时交通圈。县城距宁波栎社国际机场64公里,离北仑港80公里,省道、34同三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宁海段有三个出入口(宁海北、宁海、宁海南),甬台温铁路穿境而过。优良的动车组不仅迅速而且舒适,大大地提高了景区对潜在顾客的吸引力。

2、政策扶持

前童古镇景区所在的宁海县县政府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号召,依托宁海县本身具有的良好的资源优势及客源优势,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提出了旅游兴县的目标,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扩大旅游产业的扩大与快速发展。

3、资源条件

前童古镇文化资源较丰富,儒家文化、历史文化、抗战文化、民俗文化齐备。它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明代大儒方孝孺曾两度在此教书育人、著书立说。近代辛亥革命时期,25岁的村民童保暄就担任浙江临时都督,是浙江废除帝制和反袁时的革命元勋;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一度是浙东行政公署所在地解放战争,宁海县工委在此建立,是宁海的革命摇篮。可供游览的有职寺其居、明经宅、上堂屋、五福临门、好义堂、名宗祠、等完好古宅和老街、民俗博物馆、鹿山、石镜山、孝

女湖、柴万婴柏、徐霞客古游道等景观。至今尚保存有明清时期完整的、多为四合院的民宅1300余间。

二、前童古镇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景区建设投入不足,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缺乏投入。具体的来说,前童古镇下的传统民居区、梁皇山风景区、石泄龙吟景区和福泉山景区四个景区之间目前只有普通的村级公路,十分狭窄,不方便大型旅游车辆的直接进入,而且由于道路使用时间较久经常会有道路损坏情况发生,从而重新维修进而影响交通。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景区内的公共设施、排水系统、通讯设备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时建设的,在当时缺乏整体规划的情况下没有考虑到景区的发展性,目前的设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客流量时的需求。公共设施中的垃圾桶,景区指示牌,厕所等数量少,设计不合理与景区整体氛围不合。景区内的排水系统尚未规划,一直沿用至今,古镇居民的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环绕景区的河内。景区通讯设备,电线缺乏规划,多是老旧的线路以及居民自身私拉乱接的,不仅影响景区的美观度而且存在着安全隐患。

2、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景区旅游产品单一化,缺乏独特性,新颖性。目前大多以旅游观光形式为主,对前童古镇景区的儒家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一些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并能引起游客共鸣的旅游产品。游客进入古镇后大都是看看古建筑,走走古街古巷,尝尝街边地摊小吃,逛逛散布在古镇内的几个纪念品小店等,这些活动虽然满足了游客的视觉刺激和直观感受,但停留时间短、重游率低、竞争力弱,无法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旅游体验。景区目前只停留在简单的依靠游客自身去游览的初级阶段中,没有一个有互动性,激发游客参与性的旅游产品。古镇富有浑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旅游者来说,未能欣赏到前童儒家文化深层次的旅游产品,像特色的竹雕产品,宁海的特色戏剧宁海平调等都没有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

3、服务质量需要提升

景区服务质量不高。景区没有专门的讲解的服务人员,景区管理委员会只有一些素质不高,管理意识不强的保安人员,售票人员。景区内的旅馆、饭店、商店等服务人员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升。比如说前童景区中的旅游咨询服务手段落后,目前只停留在人工服务,标志牌阶段,服务内容单一,除了提供景区景点旅游与咨询服务外,其他旅游服务信息,如交通票据、住宿设施的预订等基本没有,游客

在景区内进行浏览活动与旅行安排感到不便。

4、旅游市场秩序需进一步整顿

景区市场秩序混乱,景区内的商业行为不够规范。景区内的商店缺乏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商家诚信意识不高,存在着尾随兜售、欺客诈骗的现象。比如说前童景区中的各个商家(包括吃住行三方面),价格都是由各个商家自己决定,同样一种服务的价格相差很大,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景区内的商家缺乏规划,致使景区内的恶性竞争,从而影响了提供给游客的服务质量。

二、前童古镇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 制定严格的规划方案是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规划应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严格的古镇保护规划,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将景区按其价值、重要性、脆弱性程度规划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依次重要程度降低)等。对保护区进行分级管理,合理控制游人的数量,避免破坏古镇宁静古朴的整体环境;对古镇的商业活动严格控制,与古镇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和商业场地,如网吧、歌厅、美容院等规划在区域控制区;严格监督古镇维修的建筑材料,以保证古镇的原始古韵;二是古镇的旅游开发规划。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科学、专业性的规划,才能有效避免古镇资源遭受任何可能的破坏。古镇旅游开发规划不能盲目进行,一哄而上,要对旅游地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分期、分批地开展。旅游开发规划要兼顾旅游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2、明确的市场定位

根据形象差异化战略,在产品的核心部分与竞争者雷同的情况下塑造不同的产品形象以获取差别优势。根据景区内部的2011年度的客源分析调查,前童旅游者的来源比例集中,其中省内旅游者为主(43.7%);上海(19.4%);江苏(19.0%);福建(9.1%)以及其他(9.1%)。据此把省内客源市场定位为一级市场,华东地区的客源市场定位于二级市场,其他地区的客源市场定位于三级市场。在周边古镇景区竞争压力很大,景区旅游者又来源高度集中于省内市场,一级客源市场的游客带来的旅游消费比较高的现状下,应把景区的重点开发市场放在省内主要客源市场。

3、鲜明的主题形象定位

依托宁海旅游的“天下旅游 宁海开游”的定位,把景区形象定位成一个“古风古韵镇、霞客首发地”的形象。根据《徐霞客游记》对古镇的描写,坚持古镇特色化发展,

坚持原汁原味、本色化。文化旅游给予旅游者最美好的东西,是对异地文化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使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憧憬和追求的满足。

4、有效的宣传促销 依据景区特色主动出击,广拓客源。积极组团参与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开拓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等大城市旅游客源市场。相继在华东地区客源市场举办宁海旅游前童旅游推介会暨旅游文化宣传周活动等。加强旅游社团、旅游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服务、协调职能,联合进行旅游产品市场促销,向本地外地公众推介旅游产品旅游线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景区特色,制作宣传册、电子传媒:包括各种墙体广告,电视、电台、互联网等。

5、保障措施

(1)人才与服务保障。旅游体验是一项综合性的体验,既要抓好各项硬件设施的建设,又要抓好软件建设,所以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素质高低就显得很重要。具体的来说,我们应该利用景区所在地区的教育整体优势,有计划的引进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参与到景区的建设与发展中;比如说与宁波市著名的甬江职高进行合作,对旅游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人才进行合作培训,设立冠名班级以此降低人才招聘的难度并且还可以提高景区知名度。

(2)资源保护。要加强保护的宣传力度。要树立起景区原住民众的主人翁意识,自觉保护古镇文物与财产的损失,坚决抵制急功近利者对古镇遗迹建筑的破坏;要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力度,避免人为的破坏古镇古色古香面貌;还要加强景区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在景区内多立一些宣传牌,告示等,宣传并劝导游客的破坏行为,还有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做好景区布局。

结论

至此,文章对宁海县前童古镇景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对策进行了简单的报告。前童古镇有旅游开发的资源、经济、交通等优势,前童景区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条件与前景,但是也有对开发认识不够、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存在,并且制约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要做强做大前童古镇文化旅游产业,不仅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还需要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丰富旅游产品特色,以此提高景区的竞争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11篇:张北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报 告 材 料

张北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目的:深入乡村,体验乡村生活,切身感受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文化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张北正蓬勃发展的草原生态旅游业入手,体会张北经济的进步。 形式:(1)向广大农民发放调查问卷。

(2)考察张北草原旅游景点。 时间:2009 年 7 月 12 日 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张北镇 组织者: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院团委 主要内容:

一、发展情况

近几年,随着张北草原生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作为旅游产业合理延伸的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乡村旅游与富民强县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制定出台了《张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管理办法,并对乡村旅游经营服务标准做出了具体要求。2006年全县乡村旅游共计投入资金达230万元,接待游客达6万多人次,实现收入1200万元。到目前,全县已有三宝营盘、三台蒙古营、海子洼、大梁庄等7个村的500多户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其中,郝家营乡三宝营盘村已被评为河北省首批30处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

张北镇紧邻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草场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去年该村投入资金60多万元,新建了农家宾馆楼一栋和农家小院5处。截止06年底,全村旅游接待户发展至50多户,拥有马匹85匹,草原摩托35辆,卡丁车20辆,户均收入1.6万多元。经营突出的农户,被授予“星级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户”标牌。农户家家吃、住设施一应俱全,娱乐项目、针绣编织等农民自制旅游纪念商品特色鲜明。乡村旅游的兴起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拉动了乡村经济的有效增长,成为实现我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补充。

二、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散乱状态,缺乏科学规划来指导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二是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不够突出,文化内涵有待深入挖掘;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四是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规范,乡村旅游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科学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是成立张北县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合理制定工发展方案,把乡村旅游建设纳入政府的宏观调控当中。同时,在原有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桦皮岭、海子洼、马连滩生态园区、小二台农业示范区、错季蔬菜种植园区、奶牛小区、甜菜种植园区以及牡丹花山观林亭等区域内具有乡村旅游开发价值的村庄,积极确定第二批张北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设,把乡村旅游引向健康、持续、和谐的轨道上来。

(二)深挖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品牌。目前,该县乡村旅游还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强调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本地乡土文化内涵挖掘利用的现象。今后,一要将传统文化优势打造成乡村旅游产业优势,走文化品牌之路。要以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含金量。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体验经济,其特征是旅游者通过体验式消费获取愉悦感受。要在乡村旅游产品参与性方面大做文章,以乡土文化含量高、游客参与性强、满足个性化体验、民风淳朴的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项目来满足体验经济需求。三要避免千村一面,走饮食文、游牧文化、旅游商品文化之路。要开辟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乐趣。要注重搜集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资料,让游客边听故事、边赏原料和烹饪工艺、边品尝美味佳肴,重视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乡村餐饮的文化内涵,积极推进乡土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保持特色工艺品、民族服饰几传统工艺的乡土气息,从而增加乡村旅游的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三)多措并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出台扶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省、市农口、扶贫等部门的专项资金,重点改善道路、院墙、排水排污、医疗卫生、旅游厕所、通讯等基础服务设施。二是邀请河北地理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对三宝营盘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进行专业指导,注重在开发资源、兴办旅游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三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建设,加快乡村旅游示范村整体上档升级。

(四)强化管理,努力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旅游派出所和执法大队的职能,定期深入农家旅游接待户,对其餐饮质量、卫生环境、服务态度进行抽查,对不合格者责令限期整改。加强管理制度化,与各乡村旅游经营户签订安全、卫生责任书,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旅游环境,同时也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开展乡村旅游服务培训。制定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及乡村旅游教育培训计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组织人员深入农村示范点(户),送教上门,努力提高我县乡村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

面对草原畜牧业普遍遇到的现实状况,草原兴发为整个肉羊产业的持续发展,在项目区政府的支持之下,决定发展″饲草料基地项目″。根据内蒙古草原的现状,决定在不改变整个草原大气候即其天然洁净属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发展高产人工牧草,通过专业化、高效率的草业建设、饲草料加工和牧草供应,重点解决牧区冬季的牧草供应难题,逐年减小因白灾而导致的产业经营风险,使企业的主业经营更加稳健成熟。

牧草的特点是质量轻、体积大,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应对草原降雪后出现的运输困难,该项目除配置播种、收割设备外,还将相应配套混合饲料加工机组3套、自动青贮加工机组9套、牧草快速烘干加工机组3套、秸杆饲料草块机组9套„„项目完成后将形成年加工苜蓿块3万吨,苜蓿草粉8400(吨、普通饲草料27000吨、秸秆饲料块9000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全部供应项目区,稳定整个产业体系。与国际防健体系接轨

1999年,农业部颁发的《关于加快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意见》,把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第一条政策措施放在了首位。内蒙古自治区也提出″一线三防″战略,即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建成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开发区。在这个大背景下,草原兴发提出在三大草原上开发″羔羊基地服务保障工程建设″项目,旨在加强防疫病薄弱环节,与国际防健体系接轨。草原兴发肉羊生产加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产旺季主要集中到秋季,其余时间相对宽松,主要为生产旺季做准备,而利用这一时期开展以国际惯例为标准、通过各种手段指导牧户展开″防疫″工作,则是为旺季生产提供充足标准原材料的最好时机。此次投资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是:

---在项目区推广塑料棚式圈舍,指导牧户在充分考虑夏至和冬至太阳高射角度的基础上设计羊舍,以利于在冬季暴风雪天气中,羊群有一个良好的避风港,并为羔羊出生提供一个相对温暖的环境,提高羔羊的成活率。

---因地制宜地利用锡林郭勒、科尔沁、呼伦贝尔丰富的绿色植物和特色药物植物资源,开发纯天然的绿色饲料添加剂等,如保护性麻籽添加剂等功能型肉羊饲料添加剂,以提高妊娠期母羊的体质和羔羊母乳的质量;研究推广甘草浸膏副产品复方添加剂,维生素、酶制剂、生物活性肽等安全性添加剂、瓜果糖类添加剂、高级矿物添加剂,以提高过冬基础母羊和初生小羔羊的免疫能力,应对冬春季节由于草原气候恶劣,牧草相对缺乏等因素造成的肉羊体质相对较虚弱、易染疾病的可能性。同时,加强天然草原特有的沙葱属、沙参属植物的开发和利用,配制羊肉鲜味添加剂,进一步减少羊肉膻味,增加其特有的草原鲜香品质。

---在各级政府以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严密防疫体系下,重点建设三个研究室---传染病防治检测研究室、寄生虫预防研究室、普通代谢疾病防治研究室,组合羊病专家防疫系统,在技术和程序上向国际接轨。建立对地区内动物健康状况的动态监控和迅速反应能力,把动物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形成初期,并通过″采集病料→病原微生物分享培养→生化鉴定→提纯培养→药敏试验→确定治疗及预防方案″的传染病检测与预防技术体系确保畜群安全。与此同时,通过确认寄生虫的发病环境→提出预防方案及治疗方案→精选药物→确定投药时间,做好项目区寄生虫的防治工作,向牧民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严把最终进厂检测关,做到免疫到位、监测到位、宣传到位、消毒到位、人员到位和监督到位。(CIS)快速浏览窗:为了大幅度提高项目区抵抗冬季″白灾″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整个肉羊产业体系的稳健发展,草原兴发拟投资14,795.02万元,进行羔羊育肥基地服务保障工程建设项目,内容包括开发旱作人工草地、节水灌溉人工草地和饲料作物基地;建立畜牧兽医检测中心,进行饲草料加工、疫病防治、天然绿色添加剂开发、产品检测等全方位的专业保障服务。

作为中国肉羊行业的龙头企业,草原兴发始终把特质食品的″天然纯净″与″安全放心″放在第一位,即使在市场需求不断提升的卖方市场环境中,仍然视食品质量为生命,此次投资的″羔羊基地服务保障工程建设″项目无疑是在草与羊两个″源头″基础上注入了长远战略的汩汩″源泉″,无论对草原的生态保护还是对企业的效益增值都将产生直接利好。 背景扫描:

内蒙古大草原是一片远离工业污染的特殊环境,由于自古就以畜牧为主,至今还保留着绿色净土的美誉。由于特质资源的影响,这里生长的牛羊肉质鲜美,安全无污染。但作为以肉食品加工为主业的企业来说,必须在生产环节中把安全放在首位,从源头上时刻把好″防″这道关,才能使淳朴天然的草原羔羊等畜产品永远以其特有的绿色品质闻名中外。 背景扫描:

喜忧参半的自然气候位于我国北部边陲的内蒙古大草原,有着非常突出的草原气候特性:夏季水丰草盛,凉爽宜人,是洁净优美的避暑天堂;冬季,由于受西伯利亚寒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气候寒冷,经常受到暴风雪的袭击,有些地区一个冬季可能连降十几次大雪,气候十分恶劣。面对突发而至的气候灾害,分散经营的草原牧户基本处于无力应付状态,加之靠天养畜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心存侥幸等原因,使得这一突出问题难以得到合理解决。

四、实践收获:

经过这次实践学习我深深感受到张北乡村农民的朴实、纯朴。体会到任一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坚实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整个张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告诉我们“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才是致富的新道路,张北乡村旅游的兴起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拉动了乡村经济的有效增长,成为实现该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补充,张北的旅游业集多种旅游形式于一体,是经济学中“产业链”的真实体现,启示我们:任何一件事的顺利进行都有着它的一个流程。尽可能多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只对一方面的知识了解是不行的。我今后一定会好好学习,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对人民、国家有用的人。

报告人: 2009年7月12日

第12篇:旅游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旅游情况的调查问卷

六(6)班苏明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旅游上的消费变得越来越多,现在外出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小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小学生有相对于大人更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梦想,。

班上大约有95.8%的同学喜欢旅游,说明大家还是很热爱旅游的。在出游时间方面,通过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整理,大约36.6%的同学选择在暑假出游,25.9%的选择在寒假出游;15.2%的选择在五一出游;21.4%选择在十一出游。从中可以看出,闲暇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出游的范围:寒暑假的时间非常充足,因此选择在寒暑假出游的同学比重最大,他们一般会选择国内国外等远距离旅游,尤其是国内其他城市旅游;五

一、十一时间比较仓促,外出旅游的较少。

很多同学都对外出旅游持积极态度,认为在时间等条件均合适的情况下,多去外面看一看会有很多的收获。比如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了解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不少同学表示希望去有趣,好玩,风景美的国外旅游,比如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区旅游放松放松;也有部分同学希望到一些以人文景观著名的地方去旅游。

从同学们的角度出发,我们对旅游目的进行调查时围绕欣赏景观、休闲度假、文化和娱乐五个方面展开,同学们的出游目的主要有(51.3%)和休闲度假、散心(31.7%)两种,其他比重较小;对于目的地的选择又以水域景观(31.1%)为首选,自然景观(29.5%)次之。

一些同学选择自助游和自驾游,表示不喜欢跟团旅游,可能因为随团旅游受到很多限制,如在某些景点的参观时间有规定,游玩往往不能尽兴等;另外随团游客素质良莠不齐;而自主制定旅游线路在预定酒店、参观游览时价格又相对较高,既不方便操作又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我觉得跟团旅行其实也有很多好处,但是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如果在时间不充裕的时候,可以选择随团旅行。

大部分同学都很喜欢旅游,其实旅游也有很多好处,一点也不逊色于在家里学习。所以我觉得一年多出去旅游几次,放松放松心情,还能了解到风土人情,增长知识,不是一举两得吗?

第13篇:旅游调查报告

打造特色生态旅游构建和谐富强小镇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日益受到人们青睐,特别是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稳步增长、交通日益发达、带薪假期日益增多,旅游业将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产值达1.57万亿元,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国内旅游业总产值1.26万亿元,森林公园总产值225.9亿元,占全国旅游业总产值的1.44%。预计2011年旅游业仍将实现平稳健康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将达1.6万亿元,比2010年预计产值的1.44万亿元增长11%。越来越多的城市人们希望避开拥挤、污染、喧嚣,回归自然,享受宁静,调整身心,增强工作活力,提高生活质量,农村成为城市居民首选的最佳去处。森林旅游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

我局目前森林提供木材的功能逐步消退,这也是全国大部分林业局面临的现状,怎样利用好森林改善环境及为公众提供休憩的功能是我们现在首要思考的问题。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也将成为大势所趋,目前,森林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 1

将在全球兴起。据统计,我国现有2583处森林公园、145处国家湿地公园,这些区域现已成为人民群众旅游休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2007年全国森林公园接待游客2.47亿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达157.98亿元,带动社会综合旅游收入近1200亿元,2009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3.33亿人次,直接旅游收入225.9亿元。至2011年,全国森林公园年接待旅游人数近4亿人次,创社会综合产值达2000亿元。另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黑龙江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旅游总收入将超过950亿元,有望达到980亿元,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将在8.2%以上。仅10月1日至7日几天,哈市累计接待游客158.97万人次,同比增长17.04%,旅游总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24.76%,其中,过夜旅游者30.2万人次,同比增长12.42%,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20.57%,一日游游客128.76万人次,同比增长18.17%,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34.44%。森林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产业的重中之重。森林生态旅游强调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力求达到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旅游目的和旅游消费的持续发展。使森林旅游产业成为我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一、发展森林旅游对我局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一)、近年来,森林公园游客年轻化的趋势较明显,且以中低收入者为主,要求一次旅游花费在100-300元范围,旅游时间以1-2天为主。适应我局及周边地区大众消费水平,是培育旅游休闲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能调整林区产业结构,增加企业收入,发展带动第

二、三产业,同时,有利于林区职工就地兼业或转业,拓宽职工致富新门路,实现职工增收。以凤凰山为例, 门票价格为周五到周六125元;周日到周四115元,2011年仅门票一项收入就高达1800万元。游客流量由刚开园时的几千人上升至十几万人。旅游总收入达**万元,职工人均增收**元。增加就业人数**人次。

(三)、能促进名特优产品、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打开销售市场,发展区域经济。在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娱、购中,购物是旅游业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旅游发达国家,旅游购物的比例一般占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在中国香港更是高达70%。多数游客认为旅游中的购物是种快乐,不买点东西反而很遗憾。南京市旅游部门一项统计显示,2009年度全市国内旅游收入中,长途交通费收入占13.5%,住宿费用占17.1%,餐饮费占14.5%,景区游览占13.4%,娱乐花费占7%,市内交通占3.5%,邮电通信占1.6%,其他杂费占2.4%,购物收入占27%。发展旅游业将有效扩大我局山特产品及品牌产品的销售市场。增加企业及职工收入。

二、我局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优势:

(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一是以莲花湖为主的精品旅游路线。可形成以人文精神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环莲花湖风光旅游圈。莲花湖是国家

重点工程莲花水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被列为黑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东麓、牡丹江流域的中下游,是由国家投资兴建截流99.9公里的牡丹江而形成的狭长的水面景观,湖面13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米。莲花湖风景区以森林、湖泊、岛屿和峰崖石壁为主体景观。百里长湖犹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卧在崇山峻岭之间。莲花湖两岸峰峦叠嶂、石壁峻峭、林木森森。鹰嘴峰、神龟石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为景区增添了灵性与神韵。每当莲花盛开时节,游戏于湖上,仿佛至身于一幅山水画中。

二是以锅盔山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可推出登山看日出;天变观云海;风电观光游;森林生态游;登山观圣湖;桑树园、坚果林观光游;五花山观光游等多个旅游项目。锅盔山主峰海拔1184.5米,晴天早晨日出景观令人神往。气候变化多样,以云海景观闻名。锅盔山风景区次生林繁茂,五万亩针阔混交天然次生林,春夏郁郁葱葱,秋天五颜六色(俗称五花山),风景极为壮观。

三是以胜利葡萄山庄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举办一年一届的采摘节,同时推出如农家乐,垂钓等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感受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同时,也能感受收获的喜悦,亲自体验劳动的乐趣。增点留客,使之成为我局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强化

近几年来,我局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局址各林场基本达到白色路面覆盖率超过60%。改变了原来林区“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出门一脚泥”的面貌。一批道路、防洪、供排水、垃圾污水处理、沼气池等城镇设施建成并使用。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旅游管理体制日趋完善

我局已成立旅游局,强化对全局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决策和监督管理,对我局旅游业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执法、统一营销,并将在景区制定及严格执行旅游经营资格准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

二、我局发展森林生态游即将面临的问题

(一)、对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认识问题。“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比较流行,因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重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当旅游者把旅游资源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去消费时,其认识上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就会造成旅游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加剧甚至激化旅游与资源、环境的矛盾。

(二)、系统的生态旅游专业规划问题。高起点、高水平的规划,是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打造旅游精品的基础。然而,在开发中,许多地方重视旅游本身及相关产业的布

局规划,而忽视生态建设规划。在景观设计上,过份的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气氛不协调。

(三)、旅游服务设施完善问题。完善的硬件设施及优质的软件服务都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由其是宾馆和饭店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目前全省共有星级饭店307家,旅游家庭旅馆260家,快捷酒店500多家。而我局现有星级饭店数量为零,家庭旅馆数量不足百家,已经不能适应我局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以胜利山葡萄节为例,今年我局山葡萄采摘节当天接待游客300人次左右,如果这些游客留宿,将没有办法为其提供足够的旅馆及用餐地点。而凤凰山森林公园日可接待游客5000余人。此外,旅游服务人员多以中年职工为主,缺乏专业培训,不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将成为制约我局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四、加快我局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建议

(一)依托优良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强势品牌

充分利用好我局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以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八女投江红色旅游圣地、莲花百里雾松谷、莲花湖休闲度假山庄、莲花湖水上乐园、锅盔山顶观日出云海、鹰嘴峰观光、胜利山葡萄采摘节等一系列精品旅游项目。使之成为林口的一道亮丽的旅游名片。

(二)加快发展产业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化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生态产业,繁荣循环经济,并与创建生态省密切结合起来。我局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生态旅游必须逐步大众化,必须与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密切结合,科学地拓展其内涵,以便于实现生态旅游产业化。

(三)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发展产业生态旅游,加大旅游投资力度,2011年全省共开工投资旅游项目369项,总投资150.61亿元,其中大部分为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如小兴安岭森林旅游度假集合区、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区等。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成立招商引资小组及旅游景区考察小组,骋请旅游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工作,对我局旅游业做出详细可行的具体规划,增加客商投资的信心,加大我局招商引资规模,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第14篇:旅游调查报告

旅游调查报告

旅游>调查报告

(一)

在众多的学生中,他们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纷纷去各地、各处游览观光,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笔者来到省旅局,对我省假日旅游做了详细的调查报告:

(一)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人民币,日均近3亿元,比去年国庆增长12%。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厦门共接待海外游客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6亿;去年刚刚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市接待游客达到10.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五一”期间,适逢湄洲岛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七天时间上岛人数达12万人次。三明市有卖票的48个景点共接待26.8万人次,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币,比增215%。过去属温冷地区的连城冠豸山接待3万多人次。由于假日旅游的迅速升温,旅行社生意红火,各地宾馆饭店频频告急。

(二)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厦门机场进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6%;飞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武夷山机场起降航班达170架次。5月1日,进出福州长乐国际飞机乘飞机出游人数达4900人。从5月1日开始进出福建的各趟旅游专列整天持续高峰,日均到发客流量达4万余人,超过春运,全省增开了30多对旅游专列。福州、厦门、泉州始发的中短程旅游列车趟趟爆满,其中观光游客占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专列在原有基础上又加挂四节车厢,仍超员30%。节假日期间,厦门火车站发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7.85%。公路客运也不逊色,如厦门特运总公司节日客运量达113065人次。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厦门、泉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闽旅游的外地人。1999年全国的社会零售总额比1998年增长6%,但接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了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四)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数320万人次。这么多认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

(五)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参与人休闲娱乐。

虽然假日旅游火爆,但是由于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因此,假日旅游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通知放假时间太迟;

(2)受到旅游交通的制约;

(3)热点旅游区住宿床位供不应求;

(4)个别宣传媒体误导消费者。

旅游调查报告

(二)

每年的暑假对于广小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诱惑,长长的两个月时间我们通常会做精心的计划,包括学习、旅游、访亲等。而对于我们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旅游更是重点中的重点,不仅仅是出于喜爱,更是原于其与自身专业息息相关。社会上的众多相关单位对于暑假这一档期所推出的活动也是精彩纷呈。在面对众多诱惑的同时,我们也不禁多了份冷静与思考,究竟什么样形式的旅游是我们所热衷的?而它的内容又包含了哪些?届此,我们对学院四个系的大一,大二乃至大三的近100位学生作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100份,实收98份,其中大一有55份,大二30份,大三8份(由于毕业实习原因不能填写),教师5份。

经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对假期旅游充满期待。有90%以上的人都有假期出游的打算,近70%的同学会选择与自己的同窗好友或昔日老友一起外出。特别是部分从城镇上来的同学,很多好友都在高中升大学时选择弃学从业,故导致两好友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暑期正好弥补了这一遗憾,而且同学之间因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便于沟通与交流,若与父母出游则可能在某些方面受到压制。

近80%的同学会选择自己组织游玩,这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心理上,老师们也如此。如今更多的旅行社推出优惠政策、黄金套餐,但仍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当代大学生开拓创新的组织能力在进一步加强。尽管今年是红色旅游年,但同学们普遍选择了采摘游。这种接近大自然、最纯朴、最直接的旅游仍是大众所爱。有近50%的同学选择了三日游,20.8%的同学说若在金钱条件允许下会进行为期一周的旅行,29.2%的同学出于考虑家庭等多方面因素会出游1—2天,以短线居多,主要围绕附近省市。一般价位在500元左右,不包括自己的零花钱在内,基本上升幅度控制在1000元以内。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其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年龄阶段,很多同学看到父母劳累工作后很难开口向其要钱。于是有近30%的同学是利用平常的周末等时间外出兼职,赚钱后用于平常乃至暑期的消费。有将近50.6%的同学选择了山水,看来中国的风景如画仍是大家欣赏的一个重点。其余近30%选择了海滨,甚至包括众多出生在海边的同学,这种安逸休闲、身心放松的度假方式在暑期将得到最好的体现。19.4%的人选择了人文类,“红色之旅”一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特别是今年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代,众多同学的选择还是让大家看到了“红色”所带来的震撼力。对于看小说式旅游同学们表示概念有点模糊,但很大一批表示不赞同。游玩在于一种心境,只有全身心投入了,才能真正体会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厚赐。

在对5位老师所作的抽样调查中,令我们深感为人父母的不易。一部分老师在孩子刚经历“黑色高考”后,均希望能陪同孩子去各大高校参观,为填报志愿做个参考,目的能获取相关方面的信息;另一部分则会选择让孩子与同学出游,更多的体现了家长那份包容之心,有极强的指向性思想。希望孩子在一个更宽松的环境下生长,接受更多的挑战,独自承担生命的重量,从小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在大学生身上还是看到了那种质朴的、接近大自然的、纯然一色的希望。旅游不仅仅能起到身心放松的效果,更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多了一个与自然接触,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充分享受千年文化所带给我们的震撼!

旅游调查报告

(三)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成功运作,我乡旅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一、旅游现状

20**年,我乡开始实施“旅游兴乡”战略,几年来,通过内部挖潜和招商引资,使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浏河人家”,“浏阳河第一湾”,“湘东第一洞”等带有农业休闲气息的旅游品牌。目前,共有以“浏河人家”为品牌的农家休闲山庄56家,每日可接待游客4000多人,日营业额可达2万多元,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近400人,并有效地促进了种养业和招商引资地发展。

二、存在不足

××农家休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表现为客源不稳定,外地游客少,经营方式单一等。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没有形成特色,不论是老式土砖瓦房,还是红砖楼房,都没有经过造型,没有农家特色,缺乏景区建筑风格。没有菜园、果园、花园、池塘等,不象农家,而象农村的都市,游客来过、吃过、玩过、住过以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农家乐”。

2、服务质量不高。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项目单一,不能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健身运动、商务会议等方面的服务。大多数来农家休闲的游客主要停留在吃一餐饭,打一阵牌。同时,大多服务人员受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3、缺乏统一规划。大多农家休闲项目是当地群众利用自有的住屋,自发兴办的,都没有进行统一规划,随意性较大。加上政府投入小,部门介入少,调控乏力,对农家乐的数量控制、质量把关、地域分布、配套功能设施、层次类型、宣传筹划等没有一个整体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品牌,产生整体效应。

4、相关服务缺乏。一是缺乏交通工具,沿线没有公共汽车,附近也没有出租车,游客乘车不方便,游客有急事需到浏阳租车,耗时费力,极不方便。二是缺乏医疗条件,游客身体偶有不适,求医、购药困难,健康缺乏保障。三是居住条件不优。多数农家乐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厕所卫生、居住条件都存在较大差距,

三、发展优势

我乡位于风景秀丽的浏阳河中上游,面积256.8平方公里,人口3.5万,距离浏阳市区22公里,现有森林26万亩,其中国家生态效益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绿化率90以上,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揭开她迷人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有湘东第一溶洞—古风洞、浏阳河第一湾漂流、浏阳湖等蓍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地下迷宫”空岗山,峭壁千仞的天岩寨等尚待开发的景点,今年年底,双江电站将建成蓄水,形成“浏阳河第一湖”的美景。不久,华南虎将放归××,将使××闻名海内外,极大的促进××发展,除自然景观外,××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有李志民、张凯和叶子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也有江大仙人庙等道教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庙观。近年来,我乡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公害蔬菜、绿色水果、栀子花、黑山羊、科学试验田等产业已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观光带。游客来到××,浏阳河沿岸风光和风味独特的浏阳河农家休闲可以怡情,可以忘情,让人留连忘返。

四、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我乡农业旅游的投入,实现“旅游兴乡”。

(二)工作目标

1、我乡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生产的观赏性,合理规划,形成农业观光带,同时加大对农业观光带配套设施的投入,由政府对“浏河人家”农家休闲品牌统一规划设计,重新定位,实现农业观光游与农家休闲共同开发,让旅游与农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2、招商引资4—5千万元,对我乡两个较大的旅游项目“古风山庄”,“天人绿谷”进行“二次开发”,将它们建成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娱乐休闲,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服务项目。

3、双江电站建成后,招商引资2—4千万元,利用电站库区近郊,交通方便的优势,将双江电站库区建成我市最大的“水上乐园”,为都市休闲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将双江水上乐园与浏阳河第一漂联合,丰富浏阳河第一漂的内涵,对大溪河和小溪河沿线进行全方位立体开发。

4、借助世界濒危种—华南虎即将落户我乡这一全世瞩目事件,以及长沙引水工程即将启动,进一步向外推介“绿色××、生态××、清新××”。以此为核心,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农业休闲观光区”,使××农业观光旅游融入浏阳市域经济,服务“长株潭”。

五、工作措施

(一)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乡旅游开发,由乡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牵头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发展思想观念方面做好对群众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由市领导牵头,会集旅游、国土、规划、建设、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打造“××旅游区”发展模式,对我乡旅游项目的规范、设计、管理、分布、档次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布局科学合理,整体呈现农家特色。农业观光带与农家休闲要整体开发,小型农家休闲按照笼中有禽,栏中有畜,塘中有鱼,园中有菜的庭院经济进行布置,中、大型农业休闲项目可以考虑采用庄园开发的模式进行整体布置。

(二)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制定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管理细则,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顿、检查、验收,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符合要求方准挂牌营业,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整改。对新办的要求经过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审批后方能挂牌营业。

为加强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由政府牵头,成立××农业观光旅游协会,让旅游景点、公司、种养专业户与休闲农庄建立联系网,加快我乡其它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进度。为做好接待,加强对外联络,更好的推介××旅游,以村为单位成立接待中心,负责对外来信来访,协调处理有关事项,以便改进服务,让游客满意。

对挂牌营业的,制订行业标准,开展“星级评比授牌”和“共产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对违章经营者进行处理打击。

(三)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一是在农家乐外界环境做文章,通过建立“农家展览馆”、“土特产专卖店”,在浏阳市区,杨高、荷石公路入口,浏永公路设立大型广告宣传牌。二是建筑设计凸显农家特色,或装饰农家特色建筑等多种形式来营造浓厚的农家特色文化,让人一入××就觉得有农家味。二是与旅行社联姻,依托浏阳旅游资源,打造“××农家乐一日游”精品路线。三是定期开展策划活动,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策划的同时,政府将定期组织新闻记者、旅行社到××考察,帮我乡从游客的角度发现卖点,进行策划。四是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辅之以广告和专题活动的策划运作,扩大去我乡农农业观光旅游的知名度,把××农家乐打造为知名休闲品牌。

要搞好我乡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当前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是做好制定实施细则和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当前工作困难重重,最困难的是缺少人才与资金,因此,要加快发展,我们在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同时,请求上级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我们更大的支持。

第15篇:旅游调查报告

每年的暑假对于广小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诱惑,长长的两个月时间我们通常会做精心的计划,包括学习、旅游、访亲等。而对于我们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旅游更是重点中的重点,不仅仅是出于喜爱,更是原于其与自身专业息息相关。社会上的众多相关单位对于暑假这一档期所推出的活动也是精彩纷呈。在面对众多诱惑的同时,我们也不禁多了份冷静与思考,究竟什么样形式的旅游是我们所热衷的?而它的内容又包含了哪些?届此,我们对学院四个系的大一,大二乃至大三的近100位学生作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100份,实收98份,其中大一有55份,大二30份,大三8份(由于毕业实习原因不能填写),教师5份。

经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对假期旅游充满期待。有90%以上的人都有假期出游的打算,近70%的同学会选择与自己的同窗好友或昔日老友一起外出。特别是部分从城镇上来的同学,很多好友都在高中升大学时选择弃学从业,故导致两好友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暑期正好弥补了这一遗憾,而且同学之间因年龄相仿,志趣相投便于沟通与交流,若与父母出游则可能在某些方面受到压制。

近80%的同学会选择自己组织游玩,这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心理上,老师们也如此。如今更多的旅行社推出优惠政策、黄金套餐,但仍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当代大学生开拓创新的组织能力在进一步加强。尽管今年是红色旅游年,但同学们普遍选择了采摘游。这种接近大自然、最纯朴、最直接的旅游仍是大众所爱。有近50%的同学选择了三日游,20.8%的同学说若在金钱条件允许下会进行为期一周的旅行,29.2%的同学出于考虑家庭等多方面因素会出游1—2天,以短线居多,主要围绕附近省市。一般价位在500元左右,不包括自己的零花钱在内,基本上升幅度控制在1000元以内。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其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年龄阶段,很多同学看到父母劳累工作后很难开口向其要钱。于是有近30%的同学是利用平常的周末等时间外出兼职,赚钱后用于平常乃至暑期的消费。有将近50.6%的同学选择了山水,看来中国的风景如画仍是大家欣赏的一个重点。其余近30%选择了海滨,甚至包括众多出生在海边的同学,这种安逸休闲、身心放松的度假方式在暑期将得到最好的体现。19.4%的人选择了人文类,“红色之旅”一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特别是今年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代,众多同学的选择还是让大家看到了“红色”所带来的震撼力。对于看小说式旅游同学们表示概念有点模糊,但很大一批表示不赞同。游玩在于一种心境,只有全身心投入了,才能真正体会大自然所给予我们的厚赐。

在对5位老师所作的抽样调查中,令我们深感为人父母的不易。一部分老师在孩子刚经历“黑色高考”后,均希望能陪同孩子去各大高校参观,为填报志愿做个参考,目的能获取相关方面的信息;另一部分则会选择让孩子与同学出游,更多的体现了家长那份包容之心,有极强的指向性思想。希望孩子在一个更宽松的环境下生长,接受更多的挑战,独自承担生命的重量,从小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在大学生身上还是看到了那种质朴的、接近大自然的、纯然一色的希望。旅游不仅仅能起到身心放松的效果,更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多了一个与自然接触,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充分享受千年文化所带给我们的震撼!

第16篇:旅游调查报告

2002年中国大陆被世界旅游组织(WTO/OMT)评为世界第五大旅游目的地。根据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WTTC)《旅游与旅行行业对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报告预测,2004年中国的总体旅游直接或间接将创造5405.17万份工作,12736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总GDP的10.2%。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现。这些成绩都是在旅游体制不断改革和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 是否景区不交给企业管理就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护? 景区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核心部分,具有双重属性。从景区的旅游属性来说,它是一种商品,需要进入市场,体现价值,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从景点的自然属性来看,它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种宝贵资源,不可再生,容易遭到破坏,需要得到较好的保护,尤其是世界遗产地的景区。因此,处理好旅游开发与景区保护便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关于泰山索道的争议、张家界百丈崖观光电梯的叫停、曲阜的水洗孔庙以及武当山遇真宫的失火等无不引起理论界和高级管理层的严重关注。 去年1月7日结束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风景名胜区不能交给企业管理,不能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将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和资源保护监管的职责交给企业承担。是否景区不交给企业管理就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护?这是一个耐人寻思的问题。 难道泰山索道、张家界百丈崖观光梯的建设不需要经过政府的权力部门批准?仅仅是企业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告诉我们:结果是由制度产生出来的。要处理好景区的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好的管理经营体制。 风景名胜区管理经营体制三种模式孰优? 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经营体制可归纳为三种模式: 第

一、政府专营的管理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成立的机构对景区进行经营管理。实行财政统收统支。这种模式可能产生的弊病是:

1、政府可能将景区作为摇钱树。特别是一些落后的地区,景区是政府的吃饭财政来源,根本不可能有余钱用来对景区的保护和开发。

2、经营管理上,由于所有者缺位,没有人对景区的经营效益负责。导致人浮于事,效益低下,或内部人吃光,或成为接待景区。笔者曾到某省一个著名的风景区,据介绍该风景区当年接待游客20万人,可真正收到门票的才2万人。 第

二、租赁、承包或卖断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用租赁或承包模式,政府可能不需要通过太多努力就可以收到比自己经营还要多的收入。卖断模式则可以一次性收到比较多的钱用予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但这种模式将带来以下问题:

1、可能导致国有资源价格低估。风景区的价值是通过经营者的努力来实现的,经营好了可以价值无限,经营不善可能贬值甚至导致经营者亏损。因此,在租赁或卖断时,以什么标准做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容易导致灰箱操作使国有资产流失。

2、名胜区经营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管理的继承性。而承包经营者或者买断者可能不懂经营管理规律,缺少经营管理人才,缺少对景区历史的了解和对发展的前瞻性。对景区进行掠夺性的经营开发,经营效益上的短期行为,导致对景区的严重破坏。

3、景区的经营管理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才能进行。有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景点所在地居民,旅游产业链中的其它企业,如旅行社、酒店、车队等。只要有一个方面关系没有协调好,都可能导致经营失败。因此,承包或买断者作为个体的经营者协调能力有限,成功的例子很少。 第

三、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模式。这种模式的做法是:景区以经营性资产做价,吸收其它经营成份,组成多元化经济成份的股份公司。用现代企业制度对景区进行经营。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

1、将景区的经营与管理分开。所谓景区的管理是指制订景区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审批和资源保护监管三项职能。而景区的经营是指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景区经营行为。包括游客服务、景点维护和市场营销。作为政府派出部门的景区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局,只负责制订景区的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审批和资源保护监督实施的管理职能。而景区的游客服务、景点维护和市场营销则交由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公司来负责。这样一来,管理者职责清楚,执行有效,经营者以市场为导,效益更好。这种模式为旅游开发和景区保护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制度保证。

2、以专营权有偿出让的形式,有效地避免国有资源的流失。特许经营对一些具有垄断性质

的行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景区经营需要专营,否则就会出现混乱而无法管理。政府通过有偿出让专营权,既可以保证国家收入,又可以通过专营权的收回或出让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保证政府对景区的绝对控制。 以武夷山为例,1999年武夷山景区以国有的经营性资产作价入股,占总股本的51%。吸收民营资本和内部职工以现金入股占总股本的49%。发起设立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景区管委会以营业收入的50%上缴政府作为景区特许经营权费,将景区的经营权交给公司。以下是公司营业收入以及上缴专营权费情况: 年度 营业额 上缴专营权费 1999年 4000万元 未上缴 2000年 7000万元 3500万元 2001年 8500万元 4250万元 2002年 11000万元 5500万元 2003年(非典影响) 9000万元 4500万元 以上说明,随公司营业额增加,政府的专营权收入也按比例增加。如果加上税收,政府的财政收入比原来自己经营高出几倍。

3、这种模式有利于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将景区管理与经营职能分开,作为专司管理职能的管委会,将不必为经营效益操心,因而可以实行严格的管理。作为经营者,必须严格按规划建设,在保护的前提下经营。 武夷山景区经营管理可供借鉴 仍以武夷山景区为例来说明: 公司成立后将所募资金四千多万元用于保护和开发闽北古窑遗址——遇林亭窑址。完成了景区因资金问题一直未能实施的规划,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公司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经营效益良好,为景区进一步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2003年公司拆资3个亿,进行武夷山世界遗产二期保护工程。包括:拆迁安置居民800多户、修环景区公路35公里、购买欧Ⅲ标准的环保观光车60部。项目建成后将根本上解除主景区内居民居住和过境车辆横穿主景区造成的污染问题。既提高了景区的安全性和旅游舒适度,也提高了景区的经营效益。 从以上三种经营管理模式,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可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强调保护,不考虑旅游发展,保护也将变成无源之水;而过渡开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必将对景区资源造成破坏,不可持续发展。要实现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关键在于体制的创新,任何企图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经营管理模式的做法,将注定要失败的。

奉化溪口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

尝试

浙江宁波奉化溪口旅游区的管理体制是一种党政合一的体制,具有行政职能,

属副市(县)级别,命名为溪口风景区党的工作委员会、溪口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溪口蕴藏着高品位的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天下五山十刹”之一的雪窦

资圣禅寺、“日月挂天柱”的妙高台等,但由于过去旅游区管理体制的不顺,严

重影响景区管理力度和开发建设力度,使溪口潜在的资源优势未能及时转为现实 的产业优势,旅游业综合效应的发挥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在由溪口、雪窦山、亭下湖三个景系组成的风景区内,过去有溪口镇政府、

风景区旅游管理局、奉化水管局这三个行政机构共同参与管理,风景点也由宗教、文化、林业等部门各自经营。难免产生“看到好处都想得,遇到问题互相推”的

现象。由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风景区规划与城镇规划实施发生矛盾,难以 协调;治安、交通、卫生管理不善,服务态度差等,这些正在损害溪口雪窦山作 为旅游胜地的形象。

为了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路子,溪口景区的管理体制也曾作了几次

尝试,如1991年前,溪口旅游局长曾兼任过溪口区委副书记,乡镇撤、扩、并后 (即撤区、扩镇、并乡,现溪口镇由原三乡―镇撤并而成),溪口镇党委书记又 兼任旅游局局长,但运行的情况表明仍不理想,仍然无法统管风景区的旅游开发, 社会经济发展事务,仍存在诸多弊端,或只有管理权,没有行政权,或多头管理, 多头决策,容易产生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

溪口雪窦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区后,人们对旅游环境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溪口风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更迫在眉睫。奉化市委、市府立即组织 调研组,反复比较各地各种管理体制,结合溪口风景区实际,在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奉化市委领导的多次亲自过问下,于去年 7月经宁波市委决定,在溪 口设立风景区党工委、风景区管理委员会,集中行使景区规划开发建设及其他经 济、社会发展事务职能,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奉化市委一名常委专职担任,原一镇 两局负责人在管理委员会任副职,其他干部和工作人员也根据新的运行机制作了 相应的调整。

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组建伊始,在理顺体制方面,大胆细致、慎重, 以形成合力为中心,在短短的45天中,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基本理顺溪口风 景区错综复杂的管理体制。

在领导班子成员配备上,努力要求紧密合作。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行 政级别是副县(市)级,溪口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二职都由一名市委 派的常委担任,另设四个副主任,即原一镇两局的负责人在党工委、管委会任副 职并兼下职,还有一名副主任分管景区的规划、开发、建设,做到集中在一个地 方办公,齐心协力,强化溪口风景区整体观念。风景区内的溪口公安分局局长, 任风景区党工委政法委员,溪口台胞服务中心主任任风景区的党工委统战委员, 这样,既减少原镇领导职位,又顺利解决台胞服务中心等部门的领导统一问题。在中层机构设置上,努力要求统一。把原工作中容易发生摩擦、扯皮的部门 合并,如原溪口镇的城建办、原旅游局的风景管理科合并为风景区规划开发办公 室;原溪口镇政法办、联防队、溪口公安分局归口于党工委政法委员管理,把原 隶属于溪口镇党政办的财政办机构升格为管委会财政办。目前,以原溪口镇党委、政府班子为基础,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下设八个办公室(党政办、工办、规划开发办、党群办、财政办、农办、文卫办、政法办)。管委会授权管理溪口 镇政府、旅游局、亭下水管局、台胞接待站、工业开发区。管委会系统中的市管 干部任免,奉化市尽可能多听风景区党工委意见,原组织部管理干部委托由党工 委管理,奉化市委、市府明确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管理整个景区的旅游、工业、农业等一切事务,并让风景区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

在工作职责明确上,努力形成合力。如现党工委党群书记,又兼亭下湖水管 局局长,现党工委政法委员、政法办主任兼任市公安局副局长、溪口公安分局局 长,现党工委统战委员兼任市台办副主任、溪口台胞服务中心主任,这样,在领 导岗位的职数配备上,既紧凑,又形成合力。

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大胆、慎重、快速理顺体制同时,又紧紧抓住 这次体制转换的难得契机,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自我加压,提出一系列切合风 景区实际的工作目标、要求。

新组建的溪口风景区党工会、管委会在理顺体制之际,又适时提出“一年一 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创一流”的工作要求,确定分二步走的奋斗目标,2000年把溪口建成具有江南特色全国一流的旅游城镇,2010年建成新兴旅游城市,并 紧紧围绕“兴游、强工、重农、美区、富民”的十字工作方针,以只争朝夕的精

神,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

在立足“兴游”方面,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首先着力于向全区人民灌 输旅游兴区思想。许多同志片面认为旅游就是“吃喝玩乐”,对风景区的工作把 旅游放在首位,个别领导班子成员也有疑问。为此,首先在思想上让全区广大干 部群众确立旅游业是我市特色、优势支柱产业意识,旅游业收益关键是综合效应, 能带来人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使全区形成了重视旅游、发展旅游的良好 氛围;其次,加大了宣传力度,着手打好四张牌,第一张牌是:请进来研究溪口, 针对“溪口景点应如何开发及溪口是否具备两日游条件”等问题,风景区管委会

分别邀请了林业大学、国家建设部、国家旅游局等20余家单位的教授专家和各大 风景区负责人、新闻记者分批到溪口进行实地勘察考查。他们一致认为溪口不仅 是名人的故里,而且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潜力很大,很有开发的价值和发展前 途。第二张牌是:搞活动展示溪口,积极配合市政府举办的’95奉化溪口民俗风 情游暨经贸交流活动,向中外游客再次展示了溪口的秀丽景色,浓郁的风土人情, 丰富的寺庙文化及良好的社会风尚,与会的领导和中外游客无不称赞奉化办大事 的能力、整洁的环境卫生和良好的市民素质。第三张牌是:走出去推销溪口,自 去年10月开始,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先后在南京、杭州、北京等地举办了溪口 旅游风情及投资环境说明会。推出了回归自然游、蒋氏遗迹游等富有特色的旅游 专线和项目,签订投资总额近亿元的旅游和工业合作项目。中央电视台1―4套新 闻节目中连续一星期报道了有关溪口风景区情况;江苏电视台在风情说明会后, 立即组织6位同志到溪口拍摄15 分钟的专题片、新华社、人民日报及东南亚的世 界日报、大公报、商报等新闻单位纷纷刊登文章,详细介绍溪口的旅游风情和新 的旅游开发项目。党和国家领导人王光英、洪学智对旅游促销的举措给予了高度 的评价。第四张牌是:征集风景区区歌,以歌为媒,以歌传景。辛勤的劳动,终 于收到了累累硕果,通过旅游促销,不少外地旅行社纷纷组团来溪口,游客人数 大幅度增长,旅游招商引资的势头也看好,今年已有千丈岩至亭下湖索道等四个 在建旅游项目。

在倡导“美区”方面,溪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注重“虚”、“实”结合。

溪口的山是迷人的,水是醉人的,但溪口景区的市民文明素质、交通秩序、环境 卫生、服务态度,还存在令人遗憾的一面。为此,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开展“ 我为风景区添光彩”系列整活动,整个活动分教育、治理、规范三步行,并以教 育为重点,治理为手段,规范为目的。活动伊始,就有8000余位个体工商户,摊 贩业主参加了动员大会,之后,旅游局、公安分局、工商所等部门分批分线对景 点从业人员、三轮车师傅、中巴车司机及个体工商户进行职业道德、法规法纪、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系列教育,中小学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把6000多份宣传资料 分发到家家户户。可以这么说,这次教育规模之大,发动之广,效果之好是近十 年来所没有的,于是许多老同志闲不住了,自觉承担了财神北路的环境卫生清理 保洁工作。与此同时,党工委、管委会还推出了“我为景区添光彩大家谈”、“ 献一策”、“我说溪口征文比赛”、“灯迷元宵晚会”等一系列活动;出台了“

溪口城镇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市民文明守则》及“十不准”等规定。同时组

建了风景区综合执法大队,加大治理力度。有这样两件事,令人感触颇深,一是 ’95民俗风情游暨经贸交流活动的圆满成功,及在活动的十余天时间中,整个风 景区秩序井然,没有发生过一起治安纠纷案,也没有出现过一件盗窃案;二是华 东旅游报两名记者匆忙中把一件牛皮纸文件包忘在三轮车上,第二天却原封不动 地被三轮车主送回到记者手中。在“我为景区添光彩”整个活动中,多少充满深

情与爱心的人,用他们的双手辛勤地揩拭着任何可能玷污明珠的点滴尘埃,他们 的共同心愿是溪口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风景区管委会在着力于软件建设同时,还实施“明珠”工程,委托省规划设

计院开始着手调整溪口城镇总体规划,投入大量财力,加快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兴建并初步形成中兴路霓虹灯一条街,经堂路夜市一条街、武岭路卫生一条街, 溪南园林路,溪口镇容镇貌得到明显改观,在首次宁波市环境综合整治、市政公 用事业目标管理考核中名列第二,并被批准为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经过近一年的运转,我们认为,溪口风景区这种管理体制有以下优势:

一是从管理效应上看,有利于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经济效应,使旅游业本身 应有的效应得到充分体现。旅游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属混合型经 济。新的溪口旅游管理体制把旅游业综合效应与风景区的工业、农业等方面工作 互相渗透,互通信息,在发展旅游同时,也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 金流,如通过旅游促销会,通过与台胞等游客接触,引进许多工业合资项目,溪 口的旅游有力促进

一、二产业发展。

二是从体制上看,实行风景区统管,有利于摆脱多头管理带来的扯皮、推诿 现象;有利于机构精简,大大提高办事效率。新的体制在最高决策层中只有工委 和管委,党工委领导又下兼职务,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领导职数和科室机构。三是风景区的旅游工作重心既得到突出,又兼顾工、农等其他方面工作。溪 口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把“兴游”放在工作首位,不搞平衡推进,风景区党工 委主要领导都直接关注、过问旅游,着力于发挥旅游对其他产业的辐射效应,使 得风景区的其它工作更锦上添花。

四是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党风、民风。新管理体制班子提出一整套发展思路, 风景区的维护、宣传等方面又产生很大变化,风景区干部、群众的向心力、凝聚 力大大增强。五是从体制看,本身也是风景区管理体制的探索。在不断摸索 中,能不断总结出一种理想的风景区管理体制模式。

第17篇:旅游发展

临沂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市旅游资源开发行为,提高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区(点)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全市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山东省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包括已开发的各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地质、森林、风景名胜、水利、文物、城市公园、科教、工农业、湿地、温泉、湖泊、河流等各类旅游资源,也包括未开发的具有旅游开发利用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本办法所称旅游项目是指围绕旅游资源开发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配套设施,包括食宿、交通、游乐设施、商业网点,以及其他必要的旅游区(点)服务设施。

本办法所称旅游区(点)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空间或地域。

第三条 凡在本市范围内从事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区(点)经营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县(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本辖区内旅游资源保护、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和旅游区(点)经营服务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协助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做好辖区内旅游资源保护、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和旅游区(点)经营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具有旅游前景的乡镇所在地人民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旅游管理工作人员。

发改、国土资源、水利、环保、规划、建设、林业、民族宗教、文化、公安、工商、税务、卫生、物价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旅游资源保护、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和旅游区(点)经营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循“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有序开发、体现特色、科学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以规划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第六条 政府鼓励合法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市、县(区)人民政府对在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文明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资源保护

第七条 旅游资源保护坚持严格保护、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实现协调监管、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目标。

第八条 利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利用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保持其特有的历史风貌,不得擅自重建、改建、迁移、拆除。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建筑规模和风格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未经市、县(区)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在旅游资源地开山、采石、开矿,禁止在旅游资源地开荒、挖砂、取土、填塘、排污、砍伐树木、修坟立碑等。

第九条 旅游资源普查是旅游资源保护的基础,县(区)人民政府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辖区内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向社会公布,并适时补充、更新相关信息,作为开展旅游资源保护、制定旅游规划的基础数据库。

第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旅游经营者、民众和游客的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应对各类各项旅游资源划定保护范围,实行挂牌保护。

第十一条 任何社会团体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依法从事旅游资源保护工作。对于发现的旅游资源破坏事件,任何团体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向当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第十二条 开发建设旅游项目,施工建设单位应具备有关施工建设许可证和相应的资质条件,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保护建设地周围的景物、植被、水体和地貌,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不得在旅游资源地及外围保护地带内倾倒建筑废弃物。

第十三条 旅游资源外围保护地带内的建设应与旅游资源的主题景观环境相协调;建筑设计应当贯彻适用、美观、安全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节约资源、抗御灾害等规定。 第十四条 旅游者在旅游资源地游览,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景物、设施上刻划、涂污或者攀折树木和采摘花卉等损毁景物、林木植被和公用设施等行为;

(二)乱扔垃圾、污物等;

(三)从事封建迷信活动,行乞、酗酒滋事;

(四)燃烧树叶、荒草、垃圾,在禁火区内吸烟、动用明火;

(五)未经批准在旅游资源地内采集物种标本;

(六)私埋乱葬;

(七)捕猎野生动物;

(八)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章 开发建设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建设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增加旅游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鼓励和扶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第十六条 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必须编制旅游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旅游规划”),其规划应当符合市、县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旅游规划的编制实行“事先立项”制度。编制旅游规划的委托单位在与规划编制单位签订编制合同前7个工作日内,逐级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规划编制立项,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立项申请、编制合同、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等进行事先审查,对未经立项审查而委托编制的旅游规划,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将不予支持对该规划的评审、审查工作。

旅游规划的编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要遵守国家关于旅游规划技术标准要求。旅游规划的编制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的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合理利用,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提高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县区域旅游规划以及旅游区(点)开发建设规划之前,必须事先征求市、县(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规划编制结束后,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旅游规划评审工作;旅游规划通过评审后,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审查意见后,经县(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对未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审而申请报批的旅游规划,县(区)人民政府不予批复实施。对未经县(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复的旅游规划一律不准实施。

旅游规划经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因特殊情况需调整、变更旅游规划的,必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各县区、各旅游区(点)编制的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服从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与之相互衔接,相互协调,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第十七条 旅游规划应当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其他有关规划相协调,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对相关规划提出改进要求。编制其他有关规划应当统筹考虑旅游功能,为旅游业预留发展空间。旅游规划应当遵守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有关规定,旅游规划所确定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十八条 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必须逐级征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未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对新建、改建、扩建旅游项目的规划选址、项目立项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应依据批准的旅游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报请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凭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初审意见书”到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有关部门审批新建、改建、扩建旅游项目及旅游配套设施,应当进行充分论证,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和旅游活动的规模,不得超过旅游资源地的环境容量,其性质、布局、规模、体量、高度、造型、质感、色调等应当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第十九条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对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依据有关政策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旅游开发项目建设需要占用增量土地的,国土资源部门要适当安排用地指标,优先办理用地手续。国内外大企业来我市投资兴建大型旅游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下,按有关政策要求供地。对列入省、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旅游业聚集区、重点项目要合理安排用地指标。

第二十条 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按年度缴纳。旅游企业有形场所因城市建设需要依法拆迁时,须按国家规定进行补偿。

第二十一条 各旅游资源地现有的非旅游项目,不再批准扩大生产规模;有污染的企业要限期迁出旅游资源地。旅游资源地内的土地、山地、林地、水面等资源的出租和转让,需经旅游等相关部门的批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和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鼓励以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吸引各类资本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 开发和利用古遗址、名人遗迹、历史纪念地、寺庙建筑、园林、特色建筑等人文资源作为旅游项目,应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不得改变其特有的历史风貌。对危及人文资源保存的行为,责令建设、经营单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直到责令其停止开发和组织游览活动。

第二十三条 国家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市级旅游度假区按有关规定批准设立。未经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国家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或市级旅游度假区的称谓从事开发和经营活动。

第二十四条 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项目,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损害旅游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地风貌;

(二)兴建宣扬封建迷信、淫秽和有害公民身心健康的项目;

(三)在旅游资源地内进行开山、开荒、采石、开矿、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

(四)盲目、重复建设,或者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开发建设旅游资源项目及配套设施;

(五)在核心旅游资源地内建设宾馆、饭店、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旅游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

第二十五条 项目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将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情况按规定逐级报送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 取得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自工商登记之日起,两年内未按合同规定和旅游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建设的,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有权收回其资源开发使用权。

第四章 经营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旅游区(点)的监督管理,规范旅游景区管理制度,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受理并妥善处理旅游者投诉,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旅游区(点)营业前(含试营业)的综合验收管理,经综合验收符合要求的,方可营业。必要时可牵头建设、安监、环保、质监、消防等部门实施联合验收。对验收中存在问题和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准营业(含试营业)。旅游区(点)经营涉及公众安全的特种旅游项目,其设施、设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有关法定机构检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投入运营。 第二十九条 旅游区(点)经营者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编制、实施旅游区(点)旅游规划;

(二)制定、落实旅游区(点)管理制度;

(三)设置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和受理投诉的游客中心;

(四)完善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标识;

(五)公开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亮照经营、明码标价;

(六)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七)有效保护和管理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址,落实保护责任;

(八)加强旅游区(点)环境卫生管理;

(九)向社会公布投诉、咨询电话和电子信箱;

(十)旅游区(点)经营者应遵守的其他规定。

第三十条 实行旅游区(点)等级评定制度。旅游区(点)等级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未被评定等级的旅游景区,不得使用等级称谓从事经营活动。未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旅游规划评审的不再受理国家A级旅游区申报。

第三十一条 旅游区(点)经营者应当健全旅游区(点)档案,对旅游区(点)的历史沿革、资源状况、生态环境、服务设施、经营及建设活动的基本情况和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妥善保管。

第三十二条 旅游区(点)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配备与安全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人员和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场所和旅游项目设置显著的警示标志,划定警戒范围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制定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迅速合理处置突发事件,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旅游、公安、安监等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三条 旅游区(点)经营者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单一门票和联票,供旅游者自主选择。禁止向旅游者强行出售联票,禁止擅自设置景中景门票。

门票价格应当公开。调整门票价格应当提前三个月进行公示。价格主管部门在确定或调整国家等级旅游区(点)门票价格时,应征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必要时应当依法举行听证会。

旅游区(点)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对象减免门票费。 第三十四条 旅游区(点)经营者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国家规定应当具备岗位资格或职业资格的,必须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第三十五条 旅游区(点)经营者应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旅游信息发布、查询、预订和结算,促进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第三十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旅游区(点)及其周围摆摊、设点和出租景观,不得尾随、纠缠、胁迫、欺骗旅游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有偿服务。在旅游区(点)管理范围内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单位及个人,须经旅游区(点)经营者同意,按照核定的营业地点、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并接受工商、税务、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旅游区(点)经营者应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区(点)从事商业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主要经营特色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特色副食品、土特产品、照相摄影器材、医疗服务及游客生活必需品等项目。

第三十八条 在旅游区(点)从事经营和服务,不得有下列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旅游合同或约定;

(二)不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供服务;

(三)强迫旅游者接受服务,尾追游客强行推销,哄抬物价、欺诈游客等行为;

(四)对服务范围、内容、标准等做虚假或者容易产生误解的宣传;

(五)提供质次价高的服务;

(六)出售假冒伪劣商品;

(七)侵害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八)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和旅游行政执法程序,公布旅游投诉电话和其他联系方式,严格履行职责,秉公执法。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旅游区(点)服务质量降低或者不符合相应等级标准的,由评定机构降低其等级或者取消其等级称谓。未被评定等级或者已被取消等级的旅游区(点)使用等级称谓以及等级旅游区(点)使用不真实等级称谓从事经营活动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旅游条例》第51条,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3 千元以上、3 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对未经批准,擅自以国家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或者市级旅游度假区称谓从事开发经营活动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山东省旅游条例》第50条,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予以处理。

第四十三条 拒绝、阻碍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阻碍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依法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四十五条 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不履行法定职责,致使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旅游资源涉及宗教场所的,对宗教场所的管理按照宗教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18篇:景德镇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景德镇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01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围绕建设旅游产业大省,进一步打响“红色摇篮、绿色农庄、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品牌,加快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度假休闲旅游。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日前签署了共同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协议,已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支撑点,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促进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作为“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工作重点加以推进。休闲旅游农业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好发展机遇。作为刚刚接手主管全市休闲旅游农业的职能部门,今年上半年,我局组织人力对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摸底调查,调查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广泛走访农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休闲农场等休闲旅游场所,初步了解摸清了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指(引)导休闲旅游农业工作打下了基础。现将调查情况整理汇报如下。

一、景德镇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我市城镇郊区和旅游景点周边就出现了一些依托农村和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以吃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和休闲农庄,并且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以旅强农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市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

据初步摸底调查,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园区1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500万元)园区或企业24家,从业人员1.7万人,其中农民工1.65万人以上,2009年全市各类休闲农庄接待总人数超过200万人次,营业收入过1亿元。

我市各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条件,基本形成富有特色的各功能类型的休闲农业格局。

观光观赏型:景德镇农业特色明显,浮梁的茶叶、乐平的蔬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还有瑶里的油菜花、三龙的绿化苗木、西湖和瑶里的山珍、德宇生态园的继树、根雕等,为开发观光观赏型休闲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是景德镇观光园艺、观光特种农业、观光林业等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建设中的德宇龙头山庄、生态路休闲农业观光长廊、乐平镇桥特种蔬菜基地、浮梁优质茶基地,都是景德镇观光观赏型休闲农业的典型。

参与体验型:我市参与体验型休闲农业的发展始于城郊周边,主要以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乐”为主体,“茶乡农家乐”、“菜乡农家乐”、“水乡农家乐”、“瓷文化农家乐”等一系列产品现已初具规模。据调查,参与型采摘项目普遍受到旅游休闲者的欢迎,如湘湖、三龙的草莓,王港、历居山的杨梅、早熟梨、葡萄,镇桥的大棚蔬菜,浮梁的有机茶叶,乐平的特色蔬菜等名优特果蔬生产基地,以及遍布各地的水上垂钓基地等均已经或准备开发这类旅游项目。

休闲度假型:我市森林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如汪湖原始森林、高岭古矿遗址、金竹山寨、冷水尖风景区、洪源仙境、历居山等地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天然“氧吧”。不少地方已经或正在利用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建立各式各样的度假村。市郊则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建立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给人提供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田园风光、乡村休闲度假、农业公园等场所。

民俗节庆型:我市地域风俗、节庆活动特色浓、类型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民间传统节庆活动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让人陶醉享受其中。一年一度的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浮梁茶文化节、浮梁农民艺术节、瑶里原始森林音乐节、乐平农民趣味体育运动会、元宵龙灯会、瑞午龙舟赛等节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让人流连忘返。

二、景德镇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成效

1、省、市各项政策的出台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基础 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绿色家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旅游业产业大省建设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全省旅游产业大省建设工作任务分工方案》、《江西省乡村旅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等,以及景德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景德镇市旅游业总体规划(十一五)》和市委、市政府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系列规划、决策、意见的相继出台,2009年3月我省还启动了“江西省居民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标志着省、市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的高度认识及信心和决心,力求打造“生态瓷都、绿色家园”品牌,明确了全市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2、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全市涌现出以浮梁瑶里、金竹山寒、王港、湘湖,乐平的历居山、洪源仙境、文山,昌江区的荷塘等为代表的依托旅游景区和特色农业产业等条件而建设的休闲观光农庄、观光示范园、果蔬采摘园、科普教育基地和具有乡村特色的农(渔)家乐休闲旅(餐)馆。开发了以景德镇瓷文化游、浮梁茶文化游、乡村风光山水游、特色产品采摘游、古村落游、油菜花游等为主题的精品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村风文明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了休闲旅游带来的实惠。

3、休闲旅游农业的示范效应有效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和旅游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休闲旅游农业作为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带动了第

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休闲旅游农业不仅带动了餐饮、旅馆等服务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种养和加工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的转型。例如,浮梁瑶里的瑶园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与旅游景点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当地的竹笋、香菇、苦槠果、农家土猪肉和粮食等农业自然资源,相继开发出了笋尖、花菇、苦槠豆腐、农家腊猪手、碱水粑等有机休闲观光食品供应游客。还有乐平高家庄食品有限公司、江西盘圣食品有限公司、浮梁景瑶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江西赣森食品有限公司、景德镇市西湖珍芝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老曹土特产、景德镇市桃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无不是立足本地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出系列旅游食品供应游客和全国各地。

4、农业休闲观光已经成为主要节庆活动的主角,有效推动了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瓷文化旅游节、浮梁茶文化节、浮梁农民艺术节、瑶里原始森林音乐节、历居山杨梅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大力打造文化山水游、度假休闲游、绿色生态游、陶瓷艺术游、乡风民俗游、科普修学游、果蔬采摘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充分展现出我市旅游市场和休闲旅游农业的喜人局面,推动了我市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5、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促进了农民工创(就)业,实现农民的就业增收。省委、省政府去年7月下发了《关于印发江西省乡村旅游十万人创(就)业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件,旨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旅游开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工作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吸纳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返乡农业工纷纷当起了导游、厨师、农家乐老板或服务员、民俗演员等,有的到景区做起了小生意甚至做成了老板。例如浮梁瑶里镇的瑶园食品加工厂老板张顺标、西湖珍芝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的老总丁来保、乐平高家庄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焕春等就是返乡农民工回景区创业的典型代表。返乡农民工在家乡就业后,有了较稳定的收入,对促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景德镇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能交叉,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休闲旅游农业涉及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行业,管理部门多,职能交叉,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从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的注册登记、农业生产、总体规划、旅游管理、监督检查、环境保护和治安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和培育规范的消费市场。

2、产业规划布局不合理,发展不规范。目前我市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仍处于自由发展状态,缺乏统一规划,一些休闲旅游农业项目未经过规划和论证,存在建设随意、项目雷同、低水平重复开发、特色不突出、效益低下等问题。

3、企业资产产权不明晰,导致企业融资困难。由于休闲农业企业大多是租赁农村集体或从农民手中通过流转方式使用的土地,存在土地使用权证手续不够完备、地面建筑物产权证办理困难、种植的果林没有果(林)权证、养殖的水域办理不了养殖证等问题,企业资产产权不明晰,企业不敢扩大投资规模。当企业需要扩大发展规模需要融资时,其土地、房产、林产、养殖等资产不能进行资产抵押登记,给企业造成融资困难,制约了企业发展。

4、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政策相对滞后。目前我市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投资主体相对单一,大都是由民间或工商私人资本投入,政府在财政上缺乏专项支持。当前我市各级政府尚未制定专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政策措施,规划审批、登记管理、市场监管、标准体系、行业管理等重要的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建立,政府部门也没有落实专项管理经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改善。

5、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的农民,存在知识层缺失、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管理和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的需求,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6、休闲旅游农业普遍层次不高,品味较低。我市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迅速,但大多数局限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采摘体验、垂钓、打麻将等休闲观光项目,对功能性、高品味的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开发不足,特别是休闲旅游食品加工、销售产业链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市场未得到有效开发,其附加值没有得到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四、进一步推进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建议

休闲旅游农业无疑是一项朝阳产业,要推进休闲旅游农业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就必须要强化对休闲旅游农业的政策引导,积极推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具有鲜明瓷都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休闲旅游农业纳入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进行推进。市政府应成立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统一负责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工作,及时解决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有关政策的实施和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各涉农涉旅部门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加强协作,优化服务,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市、区)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机制。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所需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市级(包括市级)以上的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建设,主要用于休闲旅游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补助、休闲旅游农业示范企业的认定与奖励、休闲旅游农业行业协会建设、休闲旅游农业整体宣传推介等。各县(市、区)政府都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休闲旅游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3、着力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旅游农业发展。鼓励各经营主体通过对废弃园地、林地、荒地、荒山等进行开发整理,盘活集体存量土地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妥善解决休闲农业发展的用地问题,对其涉及的非农建设用地,在其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同时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精心包装、策划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旅游企业投资开发休闲旅游农业,通过资本嫁接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发展一批主题突出、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的品牌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和产业,进而带动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4、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结合本地实际,着手制定休闲旅游农业相关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重点要在经营规模、从业资格、经营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经营项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标准和要求,适当放宽休闲旅游农业项目市场准入条件。加强休闲旅游农业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休闲旅游行业协会、休闲旅游农业专业合作社及中介服务组织,促进行业间合作与交流。积极组织开展市场拓展、人员培训、行业交流等活动,促进休闲旅游农业有序健康发展。

5、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出台认定办法和验收标准,开展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园和示范点的创建活动。每年评出若干个示范园区(或企业),对被确定为市级及市级以上的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单位的园区和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扶持。近期工作重点: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将市生态路打造成为一条集市民休闲观光、现代农业展示、生态高效农业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路;二是依托现有资源,利用政策引导,将“景瑶线”培育成一条集度假休闲、采摘体验、科普教育、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瓷源茶乡休闲游”精品旅游线路。

6、开发旅游食品新品种,开拓旅游食品新市场。建立休闲旅游农业及旅游食品销售产业链,以旅游市场人气带动旅游食品销售。以茶叶、蔬菜(山野菜)、食用菌、绿色水果、油茶等名牌农产品观光、采摘等形式,吸引旅客,促进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扩大旅游食品宣传,塑造景德镇休闲旅游农业及旅游食品的整体形象,推动分散的旅游食品走向集约化的旅游市场。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绿色健康的旅游食品新品种,打造名牌,培育精品,以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休闲度假游客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活动,如茶文化节、杨梅节、草莓节、菜博会,品果观花,不断促进休闲观光旅游,拓宽旅游食品销售渠道。

7、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制订休闲旅游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计划,保障培训所需经费开支,培养一批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讲诚信的高级管理人才,保证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促进一批经营水平高、经济实力强、市场信誉好、发展后劲足的休闲旅游农业及旅游食品龙头企业的良性发展。

8、建立农村农业金融支持和融资担保机制。我市休闲旅游农业正处在发展上升期,需要大批的建设资金,由于抵押贷款金额有限,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建立融资和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为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简化审批手续,适当扩大担保物范围,满足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需求。组织开展休闲观光农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

9、科学编制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强化规划的调控和指导作用,精心组织编制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规划,并做好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和延续性。休闲旅游农业园区建设起点要高,要充分挖掘农业内涵,体现以农为本的理念,讲求区域特色,准确功能定位,优化分区布局和景观设计,实行规模经营,促使生态、生产、科研和市场相融合,实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和谐统一。

10、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重视休闲旅游农业的宣传推介工作,搞好旅游旅游农业的策划、组织、包装,创新营销方式,广泛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各类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大型会展,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宣传推介。精心筹划和举办各类农事节庆、节会活动,扩大休闲旅游农业的知名度。同时要总结一批先进典型,加强休闲旅游农业品牌建设,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进而全面提升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水平。

第19篇:青海旅游调查报告

关于青海旅游业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我省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成为我省最具潜力的特色产业。为了解2007年全省旅游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对西宁市、海东地区等5个州(地、市)及互助县、贵德县等6个旅游业发展较快的重点县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取得国内旅游总人数及构成、国内旅游总收入和游客的花费情况等数据。

一、旅游总体调查情况

(一)国内旅游总人数

通过对5个州(地、市)及6个重点县的景点、旅游休闲茶园及民族风情园接待人数调查,全省国内旅游总人数为641万人次。其中:过夜人数217万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33%,一日游人数423万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66%。在过夜人数中,省外游客为111万人次、占51%,省内游客有105万人次、占48%。因各地区的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建设和接待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旅游发展很不平衡。

(二)国内旅游总收入

在对5个州(地、市)及6个重点旅游县的景点、宾馆、旅游休闲园(农家乐、民族风情园)的游客进行调查,游客花费情况的调查资料综合推断,全省国内旅游总收入为27亿元。其中:过夜游客的收入23亿元,一日游游客的收入4亿元,对调查资料的推断分析来看,全年旅游收入取得了新的突破。

二、旅游调查

旅游调查,其目的就是进一步了解国内外游客对青海旅游的认知度,了解游客对青海的感观认识及旅游开发建设的看法和意见及对客源市场的进一步调研。通过对来青游客的调查,取得旅游各方面的意见和评价,找出青海旅游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为建设旅游名省提供发展依据。

(一)国内游客省外主要来源地

在调查中,来青旅游省外游客居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甘肃、北京、陕西、四川、广东,甘肃、四川与青海山水相连、交通较为便利,因此来青的游客较多。北京、广东等地虽然距离青海很远,但由于青海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文化、宗教、民族风情等极具吸引力,以及青藏铁路开通和民航事业的发展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来观光的游客与日俱增。

(二)国内游客的职业构成和旅游目的构成

被调查游客中,企业管理人员为调查人数的22%,占第一位,公务员为调查人数的16%,占第二位, 专业/文教科技人员为调查人数的12%,占第三位,依次是其他人员、离退休人员、服务销售人员、学生、工人。来我省国内游客中,以纯旅游为目的的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的人数居多,占调查总数的64%,列第一,探亲访友9%,列第二,商务活动8%,列第三,其他依次是会议活动、宗教/朝拜、文化/体育/科技交流、健康/疗养。

(三)国内旅游者对青海旅游业的评价

通过调查,国内游客对青海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景点建设及旅游服务接待等方面进行了评价,从总体上来看国内游客对我省旅游业的评价好的占15%,评价较好的占37%,评价一般的占36%,评价较差的占9%,评价差的占3%。说明这几年来我省加大旅游景点和接待方面的配套建设,极大的改善了旅游环境,游客的评价有所提高。

(四)国内游客花费情况

据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国内游客在我省平均花费为425元,全年平均达到450元以上。今年省外过夜游客的人均花费为1410元,省内过夜游客的人均花费为692元,一日游游客的人均花费为100元。从花费支出来看,交通费占第一,住宿费占第二,餐饮费占第三,其次为购物、其他、景区游览、娱乐、市内交通等。

(五)国内游客在青停留天数

据调查显示,游客人均过夜3.8天。按职业来看,公务员平均停留3.6天,企业管理人员停留4.2天,专业/文教科技人员3.2天,服务销售人员为3.6天,学生4.26天、离退休人员4.2天等。停留天数最多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其次分别是学生、离退休人员、公务员、服务销售人员、专业/文教科技人员等。游客总体平均停留天数比上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旅游总人数中省内游客占的比重大,省外游客比重小,省内游客主要是一日游为主,因而使平均停留天数下降。

三、调查基本结论

通过对2007年我省旅游发展情况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到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信息,总体上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高原旅游名省,为我省旅游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旅游业是青海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特色产业,全省上下已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旅游业、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重要意义。

(二)通过几年来的建设,改变了青海旅游业交通不便、通讯落后、接待能力差的局面。省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旅游景点的配套建设,逐步改善了景点设施简陋、旅游环境差等状况,形成了以青海湖、鸟岛、坎布拉等为主的高原自然风光景区;以互助土族、循化撒拉族民俗、传统文化为主的民族风情园景区;以西宁、贵德的文化、休闲旅游景区;以塔尔寺等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景区;以黄南热贡艺术为主的藏族绘画艺术景点;以“三江源”生态风光和藏族文化、风情旅游景区;以及青藏铁路沿线旅游景区已成为我省的重要旅游景区。各地区一批新的旅游宾馆等设施投入使用,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为今后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三)积极拓展客源市场。旅游部门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了青海旅游的知名度、扩大了客源市场。特别对北京等大城市、重点客源地持续推介旅游线路、品牌,到国外进行宣传、促销,并与媒体合作加强宣传和推介,树立起了青海的旅游形象,“青

藏高原”、“夏都西宁”的品牌在全国打响,青海湖、鸟岛、塔尔寺、原子城等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景点。

(四)通过举办各种经济、文化、体育活动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今年通过举办“郁金香节”、“青洽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国际黄河极限挑战赛”、“世界杯攀岩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等重大活动,以及各地区举办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节庆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我省的旅游知名度,也为我省旅游季节增添了亮点和色彩,吸引了众多的海外和国内游客。

(五)“十五”以来我省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在改变、消费趋向多元化,旅游休闲消费兴起,特别是节假日举家外出旅游活动的越来越多,促进了我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不足,如我省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显落后。我省航空直达、旅客列车直达的城市相对较少,卫生环境、旅游环境、的建设仍显滞后,在游客评价中景点秩序与卫生、导游服务、旅游购物等方面评价较差。由于文化娱乐设施少、服务不到位等方面的原因,游客在青海平均停留天数较少。但总的来看,青海的旅游以省内游客为主,也说明我省的旅游产品在国内的知名度还不够高,对省外游客的吸引力不够强,今后要完善景点、环境和设施的配套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适应我省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需要。

第20篇:假日旅游调查报告

在众多的学生中,他们为了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纷纷去各地、各处游览观光,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拓宽自己的眼界。因此,笔者来到省旅局,对我省假日旅游做了详细的调查报告:

(一)假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人民币,日均近3亿元,比去年国庆增长12%。全省各地的热点旅游区再度火爆,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厦门共接待海外游客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6亿;去年刚刚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市接待游客达到10.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5000多万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五一”期间,适逢湄洲岛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七天时间上岛人数达12万人次。三明市有卖票的48个景点共接待26.8万人次,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币,比增215%。过去属温冷地区的连城冠豸山接待3万多人次。由于假日旅游的迅速升温,旅行社生意红火,各地宾馆饭店频频告急。

(二)假日旅游带动民航交通业的发展。“五一”期间,厦门机场进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6%;飞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武夷山机场起降航班达170架次。5月1日,进出福州长乐国际飞机乘飞机出游人数达4900人。从5月1日开始进出福建的各趟旅游专列整天持续高峰,日均到发客流量达4万余人,超过春运,全省增开了30多对旅游专列。福州、厦门、泉州始发的中短程旅游列车趟趟爆满,其中观光游客占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专列在原有基础上又加挂四节车厢,仍超员30%。节假日期间,厦门火车站发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7.85%。公路客运也不逊色,如厦门特运总公司节日客运量达113065人次。据测算,交通费在旅游花费中所占比例最高可以达到70%以上,铁路、民航、公路以及水运已成为假日旅游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游带动零售业的发展。厦门、泉州等地大型商场销售平均增幅约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长,其中一半顾客是来闽旅游的外地人。1999年全国的社会零售总额比1998年增长6%,但接节假日的销售却增长了70%。这就表明,假日旅游带动旅游消费已趋明朗化,消费者正在逐渐形成假日消费的习惯。因此,假日商场的火爆可以说是假日旅游推动零售业追上国际潮流的表现。

(四)假日旅游带动餐饮的发展。“五一”到我省旅游的人数320万人次。这么多认得吃喝必然给饮食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假如按40元/人天的标准计算,这将是一笔可观的数目。无论是“五一”、“十一”,还是元旦春节,许多城市、许多景点,出现人流如潮、、疯狂热卖的火爆场面,不少洒楼、餐馆、快餐店要排队预约。而且,游人在饮食过程中,还可领略全省各地的饮食文化。

(五)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参与人休闲娱乐。

虽然假日旅游火爆,但是由于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因此,假日旅游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通知放假时间太迟;

(2)受到旅游交通的制约;

(3)热点旅游区住宿床位供不应求;

(4)个别宣传媒体误导消费者。

旅游发展调查报告范文
《旅游发展调查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