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玄子 的 舍与得的处世哲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22:37: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玄子 的 舍与得的处世哲学

舍弃没有意义的抱怨,让自己快乐起来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快乐的,有一些人是不快乐的。其实并不是快乐的人总有高兴的事,更不是不快乐的人总是那么倒霉。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有些人总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想着该如何去解决,于是他们快乐了;而有些人却沉浸在苦难中,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所以他们不快乐。因此,想要获得快乐的一个办法就是舍弃没有意义的抱怨。

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你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要知道,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所以,不管现实怎样,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是快乐的,但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别人要比自己快乐。一个国际研究组织曾对25个经济发达国家所进行的一项“你是否每天都感到快乐”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其中20%的人认为自己“每天都不快乐”,60%的人常常生活在抱怨中。 为什么抱怨的人会说生活得这么累,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没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会埋怨生活,因为他知道,失去与得到总是同在的。一想到自己获得了那么多,他就会感到高兴。

没有一种生活是完美的,也没有一种生活会让一个人完全满意。我们做不到从不抱怨,但我们应该让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去努力进取。因为如果抱怨成了一个人的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人无益,于己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笼一般,事事不顺,处处不满;反之,我们则会明白,自由的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哪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呢?

有些人总是在不断地抱怨生活,于是他们总是不快乐;而有些人一天到晚总是非常的开心,其中的原因非常的简单:后者对他们现有的生活感到很满足,于是他们快乐,他们属于知足常乐的人,而前者却永远生活在抱怨中。合去毫无意义的抱怨,快乐地享受眼前的生活,你会觉得原来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可以快乐。

放下悲喜,解脱自己

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关门不跟人说话,嘟着嘴生闷气,锁着眉头胡思乱想,结果心情更坏、更难过。所以,人要学习放下心情,拒绝让它折磨才行。

我们想拥有好心情,就得从原有的坏心情中解脱,从烦恼的死胡同中走出来。请注意,放下心情的包袱,好好审视清楚,看看哪些是事实,把它留下来,设法解决。哪些是垃圾,是给自己制造困扰的想法,要狠下心来,把它抛开,这就能应付自如,带来好心情和清醒的头脑。因此,人人都应该学会放下和割舍。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佛前,一手拿了一个花瓶,前来献佛。佛对黑指婆罗门说: “放下!”婆罗门先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佛陀又说: “放下!”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花瓶放下。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 “放下!”这时黑指婆罗门说: “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佛陀说: “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黑指婆罗门才了解佛陀所指的放下的道理。

我们肩上的重担、心理上的压力使我们的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必要的时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为一条幸福的解脱之道。

我们常说: “拿得起,放得下”,其实,所谓“拿得起”,指的是人在踌躇满志时的心态;而“放得下”,则是指人在遭受挫折或者遇到困难或者办事不顺畅以及无奈之时应采取的态度。一个人来到世间,总是会遇到顺逆之境、迁调之遇、进退之间的各种情形与变故的。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了这样一种心境,就能对大喜大悲,厚名重利看得很轻很淡,自然也就容易“放得下”了。

传说苏东坡谪居黄州,临水而居,与对岸寺中老僧学佛参禅。忽一日心中似有所悟,遂提笔展纸得佛偈句: “端坐紫金莲,佛光照大干,心定如止水,八风吹不翻。”苏东坡反复吟诵,越觉高兴,便唤书童携书驾船,过河送给老僧观看。老僧接过看完也不说话,提笔在下面批了两字:放屁。然后递给书童说道:“回吧。”

那书童将老僧的批复交给苏东坡,苏东坡看后心想, “我将学佛心得告诉你,你不赞同我也就罢了,怎么竟骂人放屁。他越想越气,最后命书童备船,要亲自过河找老僧理论。当他怒气冲冲驾船将要到对岸时,见那老僧已带领一班弟子在岸上迎接,老僧双手合十面带微笑,朗声问道: “苏施主,

你不是大风吹不翻吗?怎么我一个屁竟把你吹过河来啦?”苏东坡闻言细想,转怒而愧。在船上拱手施礼,竟不下船而回。

一个人活着,只需安宁度日,悲也可以放下,喜也可以放下,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如果你总是沉迷于愁喜之间,你就永远无法获得一份平和,你也就无法看到内心之外的精彩世界。

有一位旅者,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掉落山谷,情急之下抓住崖壁下的树枝,上下不得,祈求佛陀慈悲营救。这时佛陀真的出现了,伸出手过来接他,并说:“好!现在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但是旅者执迷不松手,他说: “把手一放,势必掉到万丈深渊,粉身碎骨。”

旅者这时反而更抓紧树枝,不肯放下。这样一位执迷不悟的人,佛陀也救不了他。坏心情就是紧抓住某个念头,死死握紧,不肯松手去寻找新的机会,发现新的思考空间,所以陷入愁云惨雾中。 其实,人只要肯换个想法,调整一下态度,或者移动一下视角,就能让自己有新的心境。只要我们肯稍做改变,就能抛开坏心情,迎接新的处境。

玄子 的 舍与得的处世哲学

舍与得

舍与得

舍与得

舍与得

舍 与 得

舍与得

《舍与得》读后感

舍与得,得与失!

舍与得作文

玄子 的 舍与得的处世哲学
《玄子 的 舍与得的处世哲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