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模拟试卷zzz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9:4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开放专科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

一、填空

1、闽文化具有__________、难融性__________、、不平衡性和易移性等特点。

2、北宋仁宗时期“闽中四先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周希孟。

3、北宋末南宋初“南剑三先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李绸。

4、福建史学家和著名史学著作有:袁枢的__________,郑樵的__________。

5、福建寺庙兼有几种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流通渠道、经书功能。

6、福建道教传入于东汉初年,最盛于__________、衰微于清代。

7、福建最古老的方志是梁克家主修的__________,明万历年间_________编纂的福建省志是《闽书》。

8、福建民间最信仰的神是天上圣母、临水夫人和_________。

9、泉州的洛阳桥是_______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著作是宋慈的____________。

10、福建最著名的石雕是惠安石雕和_________。

11、宋代福建诗歌理论著作最有代表性的是_______的《沧浪诗话》和魏庆之的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建白:元明间德化窑的白釉器俗称“建白”,滋润明亮,滑腻坚实,洁白中微见淡黄,纯净无瑕,光洁如绢。胎、釉浑然一体,温润晶明,无需任何色彩和装饰,却典雅隽永,饶有余韵,美如脂玉,又似奶油、象牙。在光线映照下,通体呈乳典或牙红半透明,故又被称为“奶油白”、“象牙白”、“中国白”,为当时中国白瓷的代表作品。

2、天上圣母:天上圣母也称妈祖海神,原名林默,是五代闽督林愿的第六个女儿。相传她逝世后经常显灵护佑过往船只,救助海难,因此被渔民视为航海保护神,在民间被称为妈祖、娘妈。从宋元到明清多次被统治者褒称升级,直到被尊为天上圣母。李贽:字卓吾,号宏甫,泉州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其思想具有极大的叛逆性和顽强的战斗性。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强调“自然”与“发情”,并重视戏曲小说,对后人影响巨大。著有《焚书》、《李氏文集》,及诗话《骚坛千金绝》等。

3、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内由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起建于西晋晚期,是中国历史文化古城中坊制典型代表和中国南方现存较为完整的古街区之一。

4、寿山石雕:寿山石雕因所用石材产于福州市郊寿山而得名。寿山石石质脂润,斑斓多姿态,颜色有朱、紫、青、黄、黑、白等,也有一块石上五彩皆有。寿山石雕在1500年前就已问世。寿山石雕分为圆雕、浮雕、镂雕、薄意和印钮五大类,有花果、人物、动物、古兽、山水等陈列品,也有印章、文具、烟具、花瓶等用品,品种近千种。其中以具有闽南特色的荔枝、雪藕、佛手、蟹篓、葡萄等为题材的装饰品最为有名。

5、闽书

6、李贽

7、土楼

三、简答

1、闽学特点

2、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3、福建民间舞蹈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4、福建地方戏的主要特点

5、简述福建文学的特点

6、福建佛教独特的出家形式的表现及特点?

7、谈谈福建教育兴盛的原因

8、谈谈苏颂对我国科技的贡献

四、论述题

1、结合教材上的有关知识,谈谈你所熟悉的福建某个区域的文化特色?并进行评述。

2、举一个你熟悉的福建民间故事,并说说他产生的背景及与福建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关系。

3、请你谈谈闽文化和台湾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

一填空

4、多元性、双向性、

5、陈寰、郑穆、陈烈

6、杨时、罗从彦

7、《通鉴纪事本末》《通志》。

8、官驿功能、书院功能、

9、宋代

二、简答

1、闽学特点(1)始终是动态、不断发展的(2)包容性(3)注重节义,勤政爱民(4)勤于著述,轻训诂重义理(5)注重收徒讲

学,热衷于教育。

2、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1)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2)体例上突破创新,开一代风气(3)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

出卓越的史识。

3、福建民间舞蹈产生和形成的原因(1)产生于本地的劳动生活中(2)外地传入(3)脱胎于戏曲(4)宗教的影响(5)多方面的

影响

4、福建地方戏的主要特点:(1)保存了全国最多的南戏剧目和中原古剧,被称为“南戏遗响”和中原古剧的“活化石”(2)剧种

的形成过程复杂,汲取营养丰富(3)保留不少稀有剧种(4)赴东南亚演出频繁(5)演出习俗多

佛教对福建经济文化的影响 (李正光)

(一)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 寺院经济在福建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

(二) 寺院承担了种种徭役和较多的社会公益事业;

(三) 对福建士大夫在思想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四) 寺院成为读书讲学之处推动了教育的普及;

(五) 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

(六) 保存了许多稀世石雕佛像;

(七) 留下许多与佛教有关的诗词楹联;

(八) 建造了许多有特色的寺庙和佛塔;

(九) 对福建的音乐、舞蹈、戏曲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 推动了福建刻书业的发展。 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闽文化研究的现状:

(一)召开了各种与闽文化有关的研讨会,从不同方面对闽文化进行了研究,开掘了闽文化研究的深度,丰富了闽文化研究的领域。

(二)陆续发现了一些对研究闽文化极为重要的文物和资料,为进一步研究闽文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一些与闽文化有关的社团和科研机构的纷纷成立,并积极开展与闽文化有关的科研活动,使闽文化的研究具有较为广泛的基础,也进一步拓展了闽文化研究的范围。

(四)各地市、县的区域文化研究日趋活跃,且各有特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从总体上研究闽文化创造了条件。

(五)出版了一批有价值的资料、方志。各县、市政协编写的文史资料,发掘了许多与本地有关的史料,这为全方位研究闽文化提供了条件,特别是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和见闻,更是弥足珍贵。地方志的陆续整理出版,也为研究带来方便。

(六)出版了一批填补空白的著作。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如:《永定土楼》、《惠安石雕》、《漳浦古堡》、《福建石林》省外出版社出版的如: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福建民俗研究》、在台湾出版的如:台湾“闽台方言史资料研究丛刊”(自印本),香港出版的如:汉学出版社的《福建双方言研究》, 用英文发表的与闽文化有关的著作如;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福建通向台湾》

闽文化研究的意义:

研究闽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发掘闽地的文化遗产,抢救一些濒于失传的文化现象,由此推进学术研究,丰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由于福建远离政治文化中心,所以历代受兵祸焚烧之害较轻,保留的文化遗产也较为完整,比如一些古本和古曲在全国其它剧种中早已绝响,而唯独在福建能听到它的遗音。在元代,与北杂剧一起兴盛的南戏,由于不像北杂剧那样“案上场上两全齐美”,只能演而无法写成本子看,所以至今难以考证。福建是当时南戏盛行的地方,福建遗存的南戏剧目也最多,就是在现存不多的南戏戏文如《张协状元》中,有时一支曲子全用“福清歌”、“福州歌”等地方民歌,可见与福建关系极为密切。有人称福建的莆仙戏、梨园戏等地方戏是南戏的活化石,这是很有道理的。对这些古剧的发掘和整理,对于研究中国戏曲史是有益。被为戏曲“少数民族”的稀有剧种、唐宋遗音——闽南竹马戏经过1000多年兴衰,至解放前夕已濒临绝迹,为了对其进行抢救,漳浦县文化部门近年来采取系列措施,一是把竹马戏编入《中国戏曲志》,二是把竹马戏《跑四喜》、《唐二别妻》等传统剧目拍成资料录像得以保存;三是把竹马戏的艺术嫁接在漳浦等剧团中,有效地避免了竹马戏绝迹的厄运。再如一般人只知道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为中国四大名绣,其实闽绣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福建的刺绣在五代就开始出名,宋、元、明一直技压天下,福州文绣局招募绣工人数多达3000人,直至清代闽绣才开始衰败。从南宋福州黄升墓中出土的许多绣花珍品看,运用了茎锁绣、蕊打子绣、贴绣、钉金、钉线、敷彩、花叶多铺针绣等多种技法,这些技法在今天的苏绣中仍然使用。可见,宋代的闽绣并不亚于今日苏绣。发掘这一工艺,让其重新焕发出青春,对于促进福建民间工艺的推陈出新,是大有好处的。研究闽文化对于今天学习和工作,在某些方面也是有推动的。比如闽南方言与日本语的音读汉音一样,保持了我国河南中州一带的轻微舌上音,因此日语音读汉音的词语和闽南话的同义词语相比较,读音十分相似的举不胜举,所以闽南人讲日语,发音特别准确,记音读单词也容易。研究其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闽文化中的一些世界性珍宝,如果不及时加以发掘研究,又要形成国宝研究“外转内”的事。如对福建土楼,已有美国、日本、比利时、法国、秘鲁等国派出十几个代表团考察过,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出版过一本精美的《客家土楼》专集,而我们全面研究土楼的成果还不是很多。外国朋友把福建优秀文化遗产传播出去当然好,但闽人如果无动于衷地把挖掘整理闽地宝贝的责任拱手让给外人也是不妥的。“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令人痛心的悲剧不能再重演。继武夷山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后,南靖的土楼也在着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省政府己决定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拟提请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选清单。相信这些举措,将进一步使土楼得到保护。如果我们不是全力以赴,不仅今后在闽文化的某些领域难以与国外学术界对话,恐怕有些方面还要参考国外的研究成果。这种尴尬局面的出现,有些是出自无奈。如美国学者高居翰对明代莆田画家吴彬的研究是个权威,而我们对吴彬的研究显然还极为肤浅,主要是吴彬有许多画流传海外,这还情有可原。但如果在闽地的珍宝一再由国外学术界来指三道四,闽地的文史工作者是于心不安的。能否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与地方政府的重视分不分开。如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从1993年至今,已多渠道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修缮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和整体文物环境。如始建于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73年)的泉州府文庙,在市领导的重视下,克服重重困难,已整修一新。对清源山上的文物和洛阳桥等,也分别投入650多万元和600多万元进行抢救和维修。

zzz自我介绍

模拟试卷

模拟试卷 A

模拟试卷

模拟试卷

建筑装饰构造教学大纲ZZZ

调解维稳党支部zzz

《儿童文学》模拟试卷A

模拟试卷(八)

刑事诉讼法模拟试卷

模拟试卷zzz
《模拟试卷zzz.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