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公务员申论必看热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06:01: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背景链接

2010年3月22日,河南X县一农民魏某找乡长蒋某反映问题时,拿起办公桌上一水杯欲喝水,被蒋某喝止。两人发生口角后出现肢体冲突,随后,蒋某喊来警察。魏某被拘留7日。据了解,事前该村民土地被非法征用,补偿三年未兑现,去找乡长反映此事。村民与乡长发生冲突而被拘留一事,引起了众多媒体和网民的关注。此间媒体又登出乡长蒋某“原计划把魏克兴关个三四天”、“事件被曝光后自己变得骑虎难下”等雷人之语,进一步招来板砖无数。

对此事X县县委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经调查,蒋某在接待群众过程中,工作方法简单,群众观念谈薄,处理问题草率,且有干预司法警务行为。3月28日,X县县委做出决定,免去蒋某乡长职务,并做出深刻检查;责成X县公安局免去城郊乡派出所张某所长职务。

群众本着对政府信任,到乡政府找乡长反映问题,本意不是寻衅滋事打架的。作为一乡之长,不仅没有认真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百姓呼声,而是失去诚意,一错再错,以致与人发生肢体冲突,上演了一场“茶杯门”事件,令人对于其素质产生怀疑;此事在网上传播甚广,令广大网民对当今打造和谐干群关系的迫切性产生越来越高的呼声。

二、背影深层次原因分析

《党章》规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接待群众上访是政府官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即使群众出现一些过激言行,作为政府官员应该多多理解和包容,而不是动辄动用警察等公权力加以干预,甚至打击报复群众。

分析必乡长蒋某的行为,至少存在以下几点失误:

一、脱离群众:群众有知情权和上访权。找乡长反映情况理应认真接待或安排专人接待,而该乡长见到群众时,表现出不够耐烦,当看到老农准备动用其茶杯喝水时,不是耐心做好解释和劝导,而是始终拒绝。

二、与人争执:即使老农动用了乡长的茶杯喝了水,乡长也不应该与老农发生争执和过激行为,也不至于发生肢体冲突,把事态扩大。

三、打击报复:乡长的举动无疑存在利用警察的公权力打击报复群众的嫌疑。

这位乡长的雷官雷语要批判,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其背后的农村基层利益博弈以及天平的失衡。如今农村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税费征收,大多数纠纷是因土地问题引发,尤其对于城中村和城郊村,由于利益巨大且空白点较多,征地和拆迁问题更是凸显。在这种城市化进程中,最基层的官、商、民被推到了时代浪潮以及矛盾的第一线,他们之间交叉式的利益博弈日显激烈。而转型期的中国,一些地方的基层权力也有待整顿,导致了游戏规则的失范和博弈的不公。具体表现为权力刁蛮——为了政绩或形形色色的“干股”,一些基层官员成为违法征地、野蛮拆迁的急先锋;资本通吃——各路商人以糖衣炮弹攻下基层官员,再假借公权之虎威,或建厂或炒地皮或盖楼,胡萝卜加大棒侵占村民利益;黑恶势力嚣张——权力的异化、几何倍增的利益,催生了农村基层的黑恶势力,他们或倚公权之威,或搭资本之车,横行乡里,欺行霸市。

与一些“更高级”的贪污受贿等相比,这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利益侵占和蚕食更加直观,也就更容易激起县乡基层民众的不满,触发农村社会的官民矛盾。而与此同时,利益诉求、申诉的表达渠道不畅甚至堵塞,使得一些农村地区的矛盾愈发积累。权力的滥用使基层群众告状无门、有冤难伸,在一些基层官员观念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等同于把矛盾“堵塞”、“隐瞒”在基层,从而让矛盾遭到挤压和发酵。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打破,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在农村地区存在,农村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干群之间,也积累了一些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都成为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隐患和阻碍,不可不察,不可不纠。

三、打造和谐干群关系

多发的群体事件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形象,给地方经济发展增添了不稳定因素,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大多与紧张的干群关系有关。因此,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干群关系,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树立民本意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强化党员干部的民本意识是打造和谐干群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放大自我,对人民群众根本地位认识不到位是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孟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足见人民群众地位的重要。在民众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的今天,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造和谐干群关系,这就更需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一切工作要围绕人民群众来开展。民本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思想基础。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化民本意识,推动干群关系和谐发展。

2.强化责任意识。民心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把维护群众的利益当作自己的责任,在工作中就不会失误、失职、渎职,才不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财产造成了损失。强化责任意识,就是要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党员干部必须在思想上强化责任意识,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固树立履责应该、尽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思想,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敢于直面困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做到事不避难,敢于担当,扎实推动工作。

3.保持学习意识。干群关系是个大课堂,群众才是高明的老师。党员干部只有深入群众,虚心向民众学习,倾听民众的呼声,才能体察民情,做出的决策才能合乎民意。当前,少数党员干部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政策和决策违背民意,是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是深入基层、虚心向群众学习,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这是衡量领导干部群众观是否端正的试金石,也是体现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鲜明标志。发展要依靠群众,就是要承认并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现实中,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认为群众素质低,自己见多识广,自恃高明,好为人师,漠视群众意见,擅自决策。这样的政策和决策必然偏离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必然与民意想背离,必须在实践中改正。党员干部要熟悉民情民意就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就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就要走上田间地头,下到社区民居,调查情况,听取民声,研究实际,破解难题,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根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强化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真正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落到实处是打造和谐干群关系的根本。当前,部分党员干部群众观淡漠、主仆错位,缺乏服务意识,对群众安危冷暖重视不够,甚至以权谋私。这是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至关重要。要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员干部必须强化以上四种意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员干部一定要克服父母官的思想,在干群关系中摆正位置,以公仆意识,做为民官。要深刻认识到,权力来自于人民群众,要用好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急群众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谋利益,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构建服务型政府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十七大报告继续完善与发展了这一思想。

随着和谐社会与民生问题的深入化,构建服务型政府也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因此,备考申论必须对此问题有一个透彻明晰的了解。

第一、服务型政府须包括四个层面: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政府的行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条件。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到保障民权、尊重民意、关注民生、开发民智。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明确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应成为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核心职能。

形成有效制度安排。没有制度保证,“服务”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政府应成为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精明的导航员”、“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第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意义

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如马克思本人就提出“公仆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实现人民主权的工具,其一切活动都围绕为人民服务而进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对我国政府改革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国政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在党的领导下履行国家政务职能的组织,必须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建立服务型政府,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才能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在当今充满竞争的世界中,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更大的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各项承诺,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随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 “补位”,从以行政审批、指令计划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手段中解脱出来,建立起新的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管理体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如果政府在市场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很难保证市场活动的公平、公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应通过发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强社会管理,不断优化社会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满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需要的质优价廉的公共产品,促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下政府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组织结构日益扁平化,中间层级政府的信息传递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冗余。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面对新的形势,政府应当具有灵活的管理体制,以对公民需求及环境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回应。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受传统行政体制的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行政审批程序烦琐,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办事缺乏透明度,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要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改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树立人民政府良好形象。

第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方针策略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的审批事项。

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执政之要在于为民,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坚持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要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公正、有效运行。要强化政府机关问责制,树立责任政府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三、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基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资助体制,提高政府资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机制。

四、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进行政质量,是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使其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贯穿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重塑政府业务流程,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要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继续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基层建立“政务超市”。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更加重视行政规划、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新途径。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申论万能八条终极总结版

申论万能八条之(1)法律手段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来检验有关行为的正确与错误,衡量其是否合法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来处理有关问题

通过有关法律程序(例如民事、刑事、行政诉讼、调解)来解决有关矛盾、争端

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执法主体、依据、程序合法

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处理好法、理、情的关系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有关方面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加快有关方面的立法步伐

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树立全民法治意识

深化司法制度改革

申论万能八条之(2)行政手段

制定机关政策、贯彻执行政策

实施职能管理,例如城市管理、规划管理、市场管理、人事管理、文化管理

改革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切实转变职能

推进行政民主化进程,实行透明管理

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

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督办、查办,强调落实,提高执行力

加强信息工作,加速推进电子政务

重视调查研究,充分体察民意

重视可行性研究,重大决策出台前举行听证会,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社会环境

各级领导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心为民想,事为民办,利为民谋”

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正之风

遏止行政腐败,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建立预警机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实行政务公开,推进民主化进程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节约政府

构建和谐社会

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科学的发展观

正确的政绩观

科学的人才观

正确的群众观

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申论万能八条之(3)经济手段

制定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政策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治理经济环境,政治经济秩序

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深化改革开放

运用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杠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培育规范各种经济要素市场,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

熟悉WTO规则及有关经济法规,妥善应对经济纠纷

从实际出发,发展地方经济、特色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引入和建立全新的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分配机制

加强工商管理,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地区差距

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

建立诚实守信的经济道德、社会道德

按规定对有关方面实施经济处罚、经济赔偿

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

实行政府采购制,公开招投标制

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预算

厉行解决,建设节约型社会

申论万能八条之(4)管理手段

掌握管理规律,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探索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管理规章(规章制度)(建章立制),做到照章办事

明确职责、权利,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管理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搞好有关工作

强化社会管理、社区管理、属地管理、行业管理

树立“人本”意识,加强人性管理、柔性管理

加强协调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社会环境、人际环境、上下级环境、劳资环境

加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管理

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

节约管理成本

申论万能八条之(5)教育手段

继续实施普法教育,树立全民“法治”意识,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推行社会主义全民道德教育,提高全民公德水准

加强对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扫盲教育,提高全民素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教育

加强有关适应性、针对性短期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 努力培养选拔科技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和管理者队伍 深化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改革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申论万能八条之(6)监督手段 党纪国法监督 司法监督 新闻监督 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 内部监督

审计监督(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申论万能八条之(7)协调手段 树立协调意识

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利他观念 注意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互相尊重、理解、支持、帮助

统筹兼顾,注重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注意利益协调,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双赢多赢 注意协调方法与技巧 选择适当的协调方式

注意上下级协调、干群关系协调、矛盾各方协调,有关方面的协调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申论万能八条之(8)自律手段 建立有关机关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

有关方面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调节、自我修正 领导干部要加强“四自”,即“自重、自省、自励” 领导干部要接受监督,更要加强自律 要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官德修养 自觉树立诚信观念

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严于律己,“慎独”

1、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1)历史原因造成的道路狭窄,布局不合理;(2)城市交通管理手段滞后,管理水平低;(3)公共交通满足不了城市大众的乘车需要;(4)市民自觉维护城市交通的法制意识差,违规占道,违规穿行现象较为普遍。

2、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

(1)建议市政府增加城市交通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也可通过引进外资共建共享的办法,进行城市主干道的改建、扩建、新建。(2)引进先进管理模式,科学管理城市交通。扩建市交通指挥中心,引进国外先进城市的交通管理办法,制定出台“xx市车辆停放管理条例”。扩建停车场地、增加地下停车空间,缓解地面压力。(3)强化市民素质教育,动员全市人民维护城市交通秩序。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全市有关部门开展一次全市人民关心交通、维护交通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宣传栏等媒体,开展专题讲座、交通知识竞赛,“当一天交通警察”(协勤)等活动,对全市人民进行一次深入的城市交通管理教育。(4)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

1.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

(1)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

(3)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

(5)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

2.解决我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方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七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要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

(3)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4)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

(5)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6)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7)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

(2)对策: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4.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

(1)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2)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①继续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②深化农村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③加快农村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④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3)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4)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5.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2)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4)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5)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6)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8)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6.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具体来说,就是:(1)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2)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3)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4)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7.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1)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①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②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③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④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⑤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⑥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⑦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七个“既要、又要”)

(2)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几点要求: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②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③必须深入实际,察实情,讲实话,不虚报浮夸,不作表面文章;④必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四个“必须”)

二、和谐社会

1.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城乡之间不和谐。社会结构存在两种独立的体系,一个是由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另一个则是由农民构成的农村生活,这是目前中国社会最大的不和谐。

(2)区域之间不和谐。近年来,中国的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这表现在:①经济总量的差距越拉越大。②人均GDP的差距越拉越大。

(3)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和谐。这主要表现为不同利益群体的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由社会根源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 2.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1)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近20年来,在改革过程中中国社会的不同阶层出现了分化和组合。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阶级阶层的分布,从富少穷多地“洋葱头型”变为富少穷少、中等收入很多的“橄榄型”,是比较和谐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还在制度。

(2)要运用社会组织实现和谐社会。社会组织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环境,更是全社会和谐的基本单元。要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社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建设和谐社会。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结构中最典型,也是最突出的问题。要打碎这种双重结构,从制度上入手是关键之所在。

(4)关键在于制度创新。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不和谐是正常的。要消除这些不和谐,关键还是要从制度入手。在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的同时,要着力建立健全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三、能源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

1.我国能源问题的表现:

(1)供需紧张,我国能源工业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2)能源发展和能源保护的矛盾;

(3)能源效率低制约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能源紧张的原因:(1)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即重化工业阶段,机械、汽车、钢铁等重化工业快速发展,而重化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明显高于轻工业;(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步改变,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而城镇人口平均消耗能源是农村的3.5倍;(3)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进入新的阶段,住房面积增大,家电和轿车的拥有水平提高,使得人均能源消费增长;(4)在新一轮的产业布局中,一些加工制造业特别是高耗能制造业向我国转移;(5)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结构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严重背离。投资增长最快的竟是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产业,而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集约型产业,如电子信息、转北制造业、第三产业、农业等,则明显投资不足,规模偏小;(6)我国人均常规能源可采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搞好节能工作的措施:

(1)要有节能规划、总体目标和具体的技术指标、节约指标;

(2)要有具体的技术指标、节约指标;

(3)要制定有关法规,《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要加快制定或进一步修改完善;

(4)要依靠技术进步,通过产业升级换代来节能;

(5)加强管理与监督检查;

(6)推行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7)要大力宣传,倡导节能型社会。

四、食品安全(“菜篮子工程”)

1、“菜篮子”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但由于滥用农药、不合理施肥、重金属污染、滥用食物添加剂等原因,我国食品安全隐患增多,这些不安全食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治理“菜篮子”污染刻不容缓。

2、防止农副产品污染的措施

(1)对“菜篮子工程”做战略性调整,将工作重点由保障“菜篮子”数量向保障质量转变,实现“菜篮子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保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无污染的食品。

(2)加强“菜篮子工程”基地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制定有关的环境管理标准,向广大菜农普及科学施肥和施用农药的知识,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做好污水灌溉农田的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减少后遗症。(3)加大防治“菜篮子”污染项目的科研投入。大力发展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的食品,尽快开发实用型农副产品污染物的快速检验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研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4)我国尚未针对不同类食品规定不同农药的残留标准,不利于减少食品中农药及其他有毒物质残留。因此,要制定、完善并严格执行食品中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标准。

六、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的原因

(1)企业追求高利润、环保意识薄弱;(2)环保部门对企业的环境污染管理不够及时和完善,对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处罚力度不够;(3)地方官员为追求政绩,采取地方保护主义;(4)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薄弱。

2、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1)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引进先进设备,保证排放的污染物达标。(2)组织监督各类污染源治理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对于违反规定不达标的企业及其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罚款、停业直至给予法律制裁。(3)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组织、指导和协调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5)对保护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6)对于罚款等处罚力度不够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来加以健全。(7)完善监督机制,包括政府对各地环境的定期考察监督制度,还包括群众和媒体对违章生产的企业及其领导者的监督。

七、农民工问题

1.进城务工人员存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

(1)一些地方在农民工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等方面,设置了许多不合理限制;(2)企业用工和劳动管理很不规范;(3)劳动岗位极不稳定,报酬难以有效保证;(4)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5)社会基本保险普遍缺失。 2.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受侵害的主要原因

(1)许多人观念上有错误,以农民来定位“进城务工人员”;(2)社会保障不完善。 3.对策

(1)解决好雇佣者对进城务工人员随意克扣工钱和拖欠工资等问题;(2)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3)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4)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5)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办法;(6)帮助建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组织。

八、就业

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和劳动部门正通过不懈的努力,积极促进就业。其举措主要是: (1)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岗位补贴所需资金; (2)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3)以加大再就业投入为保障,切实落实好各项资金;

(4)以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

(5)在重点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同时,统筹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九、安全生产

1.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原因

(1)存在安全隐患; (2)出于各种动机制造事端,人为造成伤亡事故的社会敌对分子的活动; (3)工矿企业领导机构监督不到位; (4)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 (5)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保障措施未完善或执行不力。

2.解决安全事故问题的建议

(1)国家生产安全部门抽调生产、交通、矿业等领域的技术专家20至30名,组成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科研小组,制定以上各领域内的安全标准实施细则,并总结出这些事故的发生原因和教训。

(2)依据此细则,各地政府在15至20天之内展开各领域,主要是交通和各生产行业的全国性彻底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检查中实行层层领导责任制,各地要按实际情况实行定期检查制度。

(3)建立安全法规和技术细则的实施保障机制,对违反上述法律法规的业主,依法采取严厉惩罚措施,如罚款和查封等,重者追究法律责任;对玩忽职守、隐瞒事故的领导,采取降职、撤职等惩罚措施,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4)建立完备的监督体制,又包括群众和媒体对违规生产状况和领导者漠视、不作为行为的监督。

(5)通过电视、图片展览及各单位安全教育等办法,对安全保障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和干部珍视生产财产安全的意识。鼓励群众和工厂员工举报有可疑行为的人;设立生产安全热线,及时处理安全隐情。 (6)要求各地政府做好已发生事故的善后事宜。

十、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1、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产生的原因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2)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政策,使生产要素的拥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3)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

2、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对策

(1)充分利用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2)深入贯彻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征收管理,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加强社会保险费(3)十

三、公共安全问题

1、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原因

(1)由于没有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帝惩罚人类,自然灾害造成严重的后果;

(2)由于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由社会根源引发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有增多的趋势;

(3)由于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干部工作的失误,没有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也引发某些突发性公共事件。

2、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措施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协调好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群体性事件”,要采取妥善协调方式解决,不是矛盾激化。 (2)提高政府常设机构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正常的官员晋升机制,把最有能力的干部放在岗位上。

(3)领导重视,加强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4)建立预警机制和长态性预防机制。

(5)组织分工,协调工作。国家投入和社会机制相结合,包括自愿的团体,或非盈利的机构参与,都予以鼓励。 (6)做好财力和物资储备。

(7)搞好宣传教育。把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纳入普及型常识教育,通过媒体、展览等形式,增强人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法律法规建设。对造成突发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和相关领导干部,要根据情节追究其责任。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是防止社会根源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最根本措施。 十

五、房价上涨过快问题

1、房价“高烧”的病根

商品房作为一种普通商品,其价格走向取决于供求双方的关系。

(1)从需求一端来看,房价上涨的推动因素包括:

①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带动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住房需求的档次随之提高,改善性需求增加;

②城镇化加速,城镇人口每年超过1000万人的增长,是支撑商品房销售量持续的重要动力;

③房价的连续攀升,刺激了投资和投机性需求;

④外商在我国的购房需求量增大,加上境外投机资本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这对一些热点城市的房价上涨有一定的影响。

(2)从供给一端来看,房价上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供应量增幅放缓;

②房地产开发成本增加;

③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不合理。商品住宅供应中,中低价位住宅比例偏低,非住宅、高价位住宅供应增长快于中低价位住宅供应增长,因此带动了房价的上涨。

2、平抑房价的根本之道

(1)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需求。有专家认为,要抑制房价快速上涨,商品房供应量应保持10%的增幅,否则还将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形。

(2)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最重要的是降低土地成本。现在政府一次性把土地卖给开发商,今后应该为政府每年向土地开发上收取土地使用税,这样土地每年就可以增值,也可以降低土地成本。

(3)为10亿元的银行储蓄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使平抑房价的根本出路之一。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被证监会正式批准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单位。这样一来,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这类证券来投资房地产。1.答案提示

为尽快缓解北京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各部门都在探索根源所在和有效的措施。其中,交通参与者的素质低下也是造成堵车现象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一在于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抢道、违章驾驶而致事故频发,造成交通堵塞;其二是交通管理不得力,一些交通管理人员对违章现象熟视无睹,不纠正不制止;其三是行人文明交通意识淡薄,横穿马路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车辆行驶不畅通。

治理交通拥堵是一项民心工程,加强广大群众的规则意识教育,提高公共道德素质势在必行。它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加强管理,各部门齐抓共管,树立市民的规则意识,共同提高国民素质。 2.答题要点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2)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3)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4)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服务人民,创建便捷安全的交通

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放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置,既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安全监管,又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适用性,让人民群众出行放心;既不断增加交通有效供给能力,又不断提高运输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出行满意。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加强安全监管和能力建设,交通安全形势稳中趋好。今后,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建立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继续落实道路安全监管职责,建立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道路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估,监督道路运输企业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好挂靠车辆的安全管理。继续组织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及公铁立交安全整治,确保道路运输安全畅通。继续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建立车辆超限超载治理长效机制。

二是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工作,强化各级交通质量监督机构的作用,落实《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针对高风险施工,继续开展建设安全专项整治,完善应急反应机制,规范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程序,提高应急反应水平。

三是加强交通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加快编制《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完善公路水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事故预防、处置和救助能力。深入开展公路水路交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普查和监控,加快交通应急平台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大公共安全设施建设投入。

四是完善和创新便民服务措施。继续完善运输网络,逐步实现高速公路长途客运网络化、中途客运直达化、短途客运公交化、出租车客运规范化;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有效衔接和优化城乡客运网络;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开展特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换乘系统规划建设试点;加快水路客运旅游化、高速化。不断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出行信息,提高交通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完善交通应急保障机制,继续提高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快速疏导滞留旅客的能力。

交通是支撑经济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沟通城乡、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它面向国民经济所有部门,贯穿于社会生产、流通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交通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好“三个服务”,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公务员申论热点

公务员申论热点

公务员申论热点

公务员申论热点

公务员申论热点

公务员考试必看五:申论写作(20个热点分析)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总结

公务员申论热点 电子书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公务员考试 申论热点

公务员申论必看热点总结
《公务员申论必看热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