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科技集群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02 04:42: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科技集群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

生物医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关键特征是知识创新在集群中的核心地位,也就是生物医药产业可以在集群这种组织形式下使知识的产生、传递和知识的应用方面具有高效率。

科技集群的概念。科技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域内,在创新过程中由于群体技术的内在关联性和技术势差的存在,特定领域的科学技术资源(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科研活动等)相互关联、协同作用而组成的具有科技创新功能(有利于科技人才的交流、流动以及大量的科技信息的共享,从而促使科技创新)的系统,并与技术相关的社会各种要素反馈互动,形成以集群为特征的集合。科技集群的主体是一定区域内的科学技术资源,关键资源是科学家、研究人员,而这些富有创造力的科技精英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科研机构里,用什么途径、何种方式将同一领域、交叉领域的科研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科技集群是一大课题。上海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科技资源集中于几大高校和中科院系统,从所在地域和单位看具有一定的集聚性,这对该领域科技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在促进跨部门跨单位的合作方面还需要多方的努力,才能真正在科研资源之间建立长期、频繁的交流、合作网络,从而促使科技集群的形成。

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比较。与科技集群相比,产业集群是指一组在地理上靠近,处于同一个产业领域,在空间上集聚的大量相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支持机构(如金融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培训和咨询机构等)的集合,同时集群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协同产生具有很强的、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整体。具体地,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在集群主体、关键性资源、组织动力和面向领域等方面的不同特点。

1、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模式

世界各国的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尽管在领域上有所不同,产业组织的细节有所区别,但是几乎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产业组织模式和构架,事实上都可以抽象简化为一个模型,如图1所示,即整个区域的创新经济系统事实上是由两个不同性质的集群(科技集群和产业集群)在大量中介机构和平台的媒介和联系作用下密切互动形成。

1

(1)科技集群主导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科技集群居于整个区域经济系统的核心地位。往往是政府或大公司基于对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某一领域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从而形成了科技集群,然后由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而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在生物医药领域,由于知识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科技集群主导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普遍,比如波士顿、班加罗尔、剑桥、牛津等地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实际就是这种模式。

(2)产业集群发展下的科技集群配套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产业集群居于主导地位,产业集群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向科研集群提出科技创新的需求,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或由于竞争的压力而需要进行技术创新,这就会刺激科技的发展,进而形成配套的科技集群。在生物医药集群中,这种模式往往发生在厂商力量比较强大的传统制药中心,纽约、孟买的厂商主导的生物医药集群就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3)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产业集群与科技集群形成双向互动。这种情况下,科技集群提供的创新动力能较好地满足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集群所提供的创新环境又能满足科技集群发展的需要,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丹麦一瑞典的生物谷是这种模式的最好诠释,要实现这种模式对区域本身的资源要求比较高,既要有强大的研发力量,又要有较强的产业能力,当然,第一和第二种模式下的集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也有可能进展到第三种模。

2、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生物医药创新集群形成的途径 创新能力的存在只是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要把这种潜在的可能性产业化,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

2

发展。

(1)政府牵头,以多种形式发展跨部门的协作科研机构往往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相互问的独立性比较强,有着不同的部门利益,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整合研究资源方面处于主导的地位。具体的方式可以是政府制定科研工作规划,选定若干对本地区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项目,将区域内隶属于不同部门的相关科研机构组织起来,整合科研力量。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开展跨单位的研究,并由此促进不同单位之间科研联系和合作,建立起区域内的科研协作网络;还可以通过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的方式,为合作研究提供资金、设备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促进研究。法国罗纳一阿尔卑斯大区在推动该地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就采取了政府财政出资,通过聘请专家制定一段时期内的本地区关乎区域经济方向的重点研究项目,并由政府出面整合地区内的研发力量,组成项目组,共同攻关,逐渐形成地区性的研究网络,乃至研究集群。

改变传统的线性科研驱动思维,产业层面对科研活动的参与应提前到实验室阶段,建立科研一生产一销售的一体化模式。在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经验总结中。“科研一生产一销售”的一体化模式被认为是最有成效的。大量对成功的国外创新集群的案例研究表明,企业对科研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科研产业化的衔接点也大大提前,从原来的成果转化环节提前到实验室阶段,使产业化的产品创新从立项开始就成为科研开发的最终目的,从而大大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提高了科研成果的效率。

这种做法在上海的生物医药领域开始尝试推广,比如上海医药集团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上海医药集团中央研究院,对新药进行研发。中央研究院发挥产学研平台和桥梁作用,直接参与并推动科技成果走向市场:一方面,从科研院所选取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创新药物苗子,到中央研究院进行系统、规范地开发,主要包括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和改造、临床前研究以及后期的l临床研究,通过技术再创造赋予其新的价值并使其具备顺利产业化的技术潜力;另一方面,根据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品质提升的需求,选择疗效确切、市场潜力大的品种在中央研究院进行技术创新,补充、更新和完善企业的产品链。

(2)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换中介和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对接提供可能中介组织既是科技集群与企业互动的重要媒介和平台,又是催生大量创新型创业企业的孵化器,它在整个地区的经济集群中处于核心的位置。

3

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中介队伍和平台包括孵化器、风险投资公司、各类中介(比如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律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和合同研究组织等等。这些专业服务中介的工作有助于保障技术人员的利益,促进科技成果的转换的规范化、科学化,从长远看有助于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队伍可以为科研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管理经验、政策咨询、合作机会和联系客户,使集群内的成员比单一的企业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服务平台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如,1981年成立的北卡罗来纳州生物技术中心是全美第一个由州创建的生物技术产业机构,这一机构的诞生对北卡罗来纳州带来了生物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马萨诸塞州政府则在1985年出资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并设立了第一个生物技术孵化器。

对于具有高风险性的生物医药产业而言,孵化器能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帮助初创阶段或刚成立的相对幼弱的企业成为能够独立运作、健康成长的企业。如,美国麻省生命科技囝为企业提供其需要的一流的实验室和办公场所,包括提供医学试验设备和材料等必需品,办公设施和便利的生活娱乐设施。据美国企业孵化器协会统计,小企业在建立5年之内,不经孵化器培育的将有80%破产,而经过企业孵化器培育的小企业在5年内破产的只占14%一20%。进驻企业孵化器的企业中有75%在初期的年营业额小于10万美元,而经过3年左右孵化,有24%的企业营业额可接近100万美元。世界上大多数企业孵化器是非营利性机构,既来自于政府、社会非营利机构、大学的资助,也来自大公司、私人机构和个人的支持,孵化器是科技与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创业者个人进入经济生活、走向成功的桥梁。

合同研究组织(简称CRO)则是生物医药产业中的一种特殊服务机构,它是以合同的方式为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机构。由于生物制药对专业人才、操作程序等有高技术性的要求,使得生物医药企业往往通过与CRO合作实现开发过程,使CRO成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中的重要机构。CRO于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成为制药行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CRO的专业化服务范围广。服务内容针对性强,可以满足药品研发和生产企业的不同需求,降低制药企业的研究成本。不同的CRO根据其技术特长和能力提供不同的专业化服务,如药物的研发、临床前研究、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药物基因组学、药物经济学、临

4

床试验、试验设计、研究者和试验单位的选择,监查、稽查、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等服务领域。

(3)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激励机制

由于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开发相比其他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专利保护的依赖程度更大,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更有利于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先进技术成果扩散,是生物技术创新、新药研制的重要保障。首先,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和竞争武器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市场,保护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方面的积极作用,要从企事业单位科研、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和看待知识产权问题;其次,进一步完善通过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将专利制度作为激励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机制。在美国,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帮助科研人员申请专利,转让专利,寻找创业伙伴、风险资金。一方面努力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另一方面以非常专业的法律服务,保证了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和利益,从而保护了科研人员从事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4)珍视科技集群的价值,保持科技集群的稳定性,创造有利于合作、创新的环境和氛围研究人员之间经常性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协同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一些针对国外生物科技集群的调查案例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MIT的下午茶和其他非正式场合的日常聚会,被波士顿的生物技术集群中心的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交流平台和获取信息途径。

5

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发展

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初探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玻璃制品产业集群发展

集群doc

产业集群

传统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

科技集群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
《科技集群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模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