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4 06:49: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院 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工商管理 姓 名:邹婷 学 号:20141132 指导教师: 苏倩

2014年7月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Chinese

administration

摘 要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时代发展的必然,它和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的地位、作用、职能、权力、自主性及行政行为的灵活性等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应该向着更积极、更有力、更理性的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人类社会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产生的客观趋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贸易的扩大,资本流动的加速,生产和资源配置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进行。而科技的创新,交通的便利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又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必要条件。经济全球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给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带了深刻影响。

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关键词:中经济全球化

行政管理

影响

策略

I

Abstrac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objective neceity of the times, it is and national interests, national interests are closely related.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 the status of our government, the role, functions, powers, autonomy, flexibility and administrative acts also present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ward the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more active, more powerful and more rational direction.Recently, In order to activate the national automotive industry has introduced various favorable policies, domestic and foreig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in this situation once again focused the Chinese market, focusing on a variety of positive policies for a new round of car race.With the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n objectiv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overall productivity generated.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expand trade, accelerate capital flows, produc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in a broader range.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transport facilities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to create the neceary conditions for economic globalization.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changing people\'s lives, to the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with a profound impact..But it each country, are a double-edged sword,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Especially weak economic strength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backwardn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face of global competition, risks encountered, the challenges will be more severe.

Keywords:Globaliz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ouble-edged sword;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II

目 录

摘 要 ...............................................................ABSTRCAT..............................................................绪 论.................................................................(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特点及内容......................................1.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1.2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1.3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二)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状况和问题..............................2.1 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2.1.1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1.2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2.2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遇到的困难 ...............................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3.1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和问题......................................... 3.1.1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 3.1.2中国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3.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3.2.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3.2.2经济全球化使政府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3.2.3经济全球化使政府职能的内涵扩大..............................

(四)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行政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4.1 提高政府行政积极.................................................4.2 提高政府行政能力.................................................4.3 提高政府科学决策能力.............................................

结 论..................................................................致谢...................................................................参考文献 III

绪 论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另外,经济全球化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时代发展的必然,其特征是资本、技术、商品、信息、服务等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的规模和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将是全面的,其中,对政府行政管理的影响将是最深刻的.对于当代中国政府行政管理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提供了变革、发展的机遇,也提出了众多的挑战和考验.经济全球化冲击着传统的行政理念体系,要求行政理念体系实现新的转变。

由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现行行政体制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要不断完善行政组织,同时,经济全球化也要求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全面提升行政管理能力、提高行政行为的艺术性.因此,探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此时就变的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实现行政管理现代化,以解决旧有矛盾,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着重提出了对中国行政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1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特点及内容

1.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超越国界的世界经济活动。世界经济活动具体是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经济全球化是全球你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它事故挺过意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1.2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高度的流动性和高度的开放性.这主要体现在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和知识流在世界范围的涌动日益广泛,已不可逆转.高科技和信息网络化,也支持了经济全球化的这种高度流动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由闭关自守,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打开国门,汇入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不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乃至最落后的国家,势必都将被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席卷。

1.3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大体可从生产全球化、贸 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1)生产的全球化。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 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的加强,各国在生产上密切配合的趋势。不过早期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体系中的国际分工主要是所谓垂直分工,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事工业生产经济落后的 不发达国家从事农业和原材料、初级产品生产;战后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国际化程 度的提高,出现了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分工,并进而从过去的在世界范围内按部门实行专业化 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

(2)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活动虽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它的全球 2

化则是近几十年来 在工业和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尤其是近二三十年发展得更快。首先,新科技革命中出现 了很多新兴产业,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各国间产业分工的深化和产业在不同国家间的梯度 转移,即发达国家不断开拓新兴产业并把技术较为陈旧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及不同 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的产业在发展程度不同国家间的渐次转移,使得各国间交流产品和必要 性大大增加了。其次,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 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规模。第三,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普遍提高了,对 各国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这又从一个侧面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最后,新的更便捷更灵 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也都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贸易全球化。

(3)资本全球化。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近二三 十年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资本 全球化趋势。

(二)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状况和问题

2.1 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在管理体制、宏观环境、开放程度、分配格局、区域战略以及国际竞争关系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特点。此时的我们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必须以创造性的思维和更具创新性的作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在我看来,中国经济究竟怎么样,具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以及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我试对这些问题作一些研究和分析。

2.1.1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第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实现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2008 年达到30.067 万亿元, 年均增长率为8.3%,

3 尤其是1978年以后30年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9.83%, 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2010年的数据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方面, 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6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三位, 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104倍。另外,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 2008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95万亿美元, 居世界第一位。

图1 195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

图2 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二、人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建国初期,人民生活积弱积贫,挣扎在贫困线上。到1978年,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处在温饱不足状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走向小康,到2020年完成实现小康,人民的文化生活也有了显著改善。

第三、经济结构实现由低级到高级、不均衡到相对均衡的巨大调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所有制结构单一,分配绝对平均主义,城镇化水平很低,地区发展不协调。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在逐步改善中趋向合理和优化。(1)产业结构基本实现由农业为主,向

一、

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2)工业结构实现了从门类简单到齐全,从以轻工业为主到轻、重工业共同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导,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共同发展的转变。(3)所有制结构经历了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性转变。(4)分配结构实现从绝对平均主义到以按劳分配为主、资本和技术等收入为辅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5)城乡结构经历了以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6)区域结构实现了由低水平不协调到各具优势、协调发展的转变。

第四、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实现由薄弱到明显增强的巨大飞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建国初期,我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极其薄弱,生产和生活均受到较大影响。建国以后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尽管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依然比较滞后,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经过前期工业化的积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并逐步由发展瓶颈转变为促进发展的推进器。(1)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终结了“贫油”、“缺电”

5 历史。(3)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和管道组成的综合运输网基本形成。(4)覆盖全国、通达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全面的国家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初步建成。

2.1.2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济的发展已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就长期来看,我国的综合经济发展还需承受诸多的考验。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难发现,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城市化过程中乱占耕地的现象严重, 导致城市占地扩张过快对农用耕地的破坏和侵占; 城市化改造拆迁过程中来自政府的控制软弱无力, 导致不少城市出现私搭乱建, 套取国家补偿款项的事件极为普遍。好的环境和制度可以约束坏人变成好人, 恶劣的环境和制度可以诱使好人变成坏人。因此设计好的管理制度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能源消耗严重,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煤炭资源开采方式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还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始终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依赖进口的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第三、人均GDP 处于较低水平。如前所述, 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 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居于落后位置。

第四、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2)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3)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扩大(4)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第五、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表现便是农业基础薄弱,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 6

产业带动的格局没有根本性转变,特别是工业。

第六、就业问题依然严峻。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多而素质不高,尽管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但仍难以满足充分就业的要求。一方面是劳动力资源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在逐渐减少。

综上所述,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不少,以肯定的是, 中国经济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然而, 只要我们抓住战略机遇, 应对各种挑战, 坚持改革开放,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走科学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必定能在新的世纪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2.2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遇到的困难

对于我过来说,经济全球化浪潮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流观点。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的经济来说,会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快。但是也承受着全球背景的巨大压力,毕竟中国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后来者。下面试分析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一、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安全带来挑战。经济安全是国家经济主权在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机制进程中的合理延伸。国际经济秩序的游戏规则总体上是由西方的发达国家制定的,主要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比如说,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当今世界经济体制中的“三大支柱”也是由发达国家所控制。在经济领域,虽说中国的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的宝座,其主导地位远远不能撼动美国的主导地位,对“三大支柱”的影响远远不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若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拥有平等的权利,获得较好的国际环境,在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当中拥有一席之地需要不断作出努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开放程度也在加大,并不断引进外国资本致使

7 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这将会在客观上对我国的经济产生潜在的威胁。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生产要素的流动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来控制我国的国内产业,这有可能威胁到我国国内市场的安全。因此我国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避免或减少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我国经济安全带来的不利因素。

第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体制带来风险。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很不健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在市场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的情况下,适应不熟悉甚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显然是困难的。我国在对国内市场的保护与市场的开放、短期后果和长期效应等一系 列问题的处理上都存在困难。不是说存在困难就不参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而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安全产生的影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金融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规模日渐扩大,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投资和转移产业及技术时,逼迫发展中国家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开放金融市场。亚洲金融危机是这些投机资本破坏全球经济稳步发展的最明显例证。由国际投机资本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危害了亚洲国家的经济,而且也危及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我国金融系统产生问题就会导致国民经济体系的混乱,甚至会引发政治经济危机。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民族经济发展带来冲击。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我国民族企业在规模、技术人才、经营管理和市场占有率等多个方面都处于弱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 8

验。由于跨国资本“无国籍”和“无民族”的认同感,它不可能完全取代民族资本的功能。但是,外资的过度进入有可能挤垮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因而可能损害经济的长远发展。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带来一定影响。所谓国际竞争力主要是指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并能提高本国人民生活质量的能力,它包括经济实力、管理水平和人才质量等方面。在这几个方面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优势。而在经济全球化当中运行的国际经济秩序主要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控制,主要体现和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一国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属,社会环境中的经济环境还对行政系统起着决定作用。显而易见,经济市场化推动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中国的行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在行政学的视角中,这种变迁必将对中国的行政管理产生广泛而深刻、持久而复杂的影响。

3.1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和问题

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行政问题日益复杂,对行政变革的呼声日益强烈,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行政管理学的理论来配合研究,特别是中国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独特条件,决定中国特殊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国行政管理来应对。因此,我总结了一下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3.1.1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

9 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其科学内涵、主要 内容和实现形式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确立和实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规范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又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为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着符合客观要求的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作为党领导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实践中以与时 俱进的鲜明品质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同时又以这一理论为 指导在实践中创新着自身的内容和方式。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灵魂,也是区别于西方行政管理体制 的根本所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核心,人民当家作主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本质,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 理体制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充分实现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坚持党的领导,根据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需求不断 调整和改进行政资源的配置方式,从而切实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 导核心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我们 党治国理政的一贯思想和根本宗旨,使各项行政行为体现人民意志,符合人民要 求,维护人民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坚持依法治国这一党和政府 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基本方略,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依法 行政,合理行政,诚实守信,高效便民,建设法治政府。

3.体现着更强的公共性、服务性和公正性。

公共性、服务性、公正性是现代公共行政的主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 政管理体制融这三性于一身,促使政府成为维护人民利益的、10

让人民群众满意的 服务型政府;促使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节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公共服务的 提供者和社会公正的保障者,注重公共服务,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以形 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促使政府公正办事,公平行事,诚实守信,政务公开。所有这些, 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更加具有现代公共行政的特征。

3.1.1中国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

几十年来的行政改革虽然似乎总在追求行政效率,但实则总在不断探索行政 职能科学化。由于行政职能问题太复杂而实际太急需,所以行政职能调整是看见 什么就改什么,着急什么就改什么,而现实中很多新问题又不断出现,让人眼花 缭乱,无暇应付。这样,各种问题日积月累,而无法得到科学、深入、全面的诊 断和治理,造成了当前行政体制问题的基本现状。

1.基本行政管理未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第一,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两项职能发展不协调。这在全国经济管理战略上是高明、成功的一招。但从整个行政系统看,其中只有“市场监管”才是各级政府 都能做到的事,而“宏观调控”则只适合中央政府来承担和实施。因为许多地方政府在落实核心经济职能时不仅没有成为宏观调控主体,相反却 变成了宏观调控对象;个别地方政府甚至与中央政府捉迷藏,千方百计去钻政策的空子,去打擦边球,甚至公开实行“先上车,后买票”的办法来冲破或化 解自己面前的宏观调控。 第二,危机应急事务受重视较晚,行政管理较缓慢。目前,我们的危机观念还比较淡薄,危机预防及管理措施还很有限。目前的危机管理还存在重大软肋,主要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含混不清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危机管理职能的 确立、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切实防范各种危机的实际成效。

第三,公共服务职能还很薄弱。有的地方和部门还存在认识和导向上

11 的严重欠缺与偏差,在推行上还要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深入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职能配置和事权财权划分作为基本行政职能。另外,公共服务还是一个首先要以公共财政为基础、要由政府提供公共资金保障而后才能履行的公共职能,而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大部分地方也还很穷,要推行公共服务谈何容易,因而,亦诚可谓条件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并实施公共服务职能不仅直接存在物质上的困 难,而且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事务划分、责任划分和权力划 分的问题,而这实际上就是以确立公共服务职能为主体内容的中央地方职能再调整。

2.基本行政管理未能完全适应文化事业发展需求。

在文化事业方面,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 方面的协调都不够有效。在很长的时间里,教育的主题词是“普及”“跨越式发 展”“重点建设”“争创世界一流”,以及高校“扩招”“合并”“大学城”等。这些“发展”的 光环不仅冲淡了教育改革的本质,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教育不公的状况。日益 拉大的学校差距、不断升级的“择校热”、高昂的教育收费加剧了业已存在的阶层 差距,享受“优质教育”越来越成为金钱和权力的较量,成为富裕人和有钱人的专 利。权学交易、钱学交易、招生腐败、学术腐败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教育的公益性 和公正性,对人的发展造成许多思想障碍和心理挫折。

3.运行性职能交叉重叠、缝隙空白严重等问题还很突出。 典型情况之一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从地头到称头,从农场到工厂,从市场 到餐桌,分段切块,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系统各自负责履行。表面上看, 每段都有监管主体,实际上这只是基于对农产品转变为食品的正常过程在整个食 品安全链条上的一种合理假设。然而,这种假设在实际的生产和管理环节上仍然 还有许多无法监管到位的缝 12

隙。此外,这种假设根本没有覆盖到食品及其来源和 生产过程的多样性,于是又为食品安全监管留下了更多更广的空白,很明显,所 有这些缝隙和空白都直接埋下了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都可能直接重创食品安全 监管。其实,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如药品安全监管、玩具安全监管等等。总之, 加强无缝隙管理、填空白管理的任务和压力还非常巨大。

3.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一国行政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属,社会环境中的经济环境还对行政系统起着决定作用。显而易见,经济市场化推动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中国的行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迁。在行政学的视角中,这种变迁必将对中国的行政管理产生广泛而深刻、持久而复杂的影响。

3.2.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许多跨国公司选择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从 客观上讲,这些跨国公司的投资确实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福音”。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贸易自由化迅速发展,各国相继降低关 税,通讯的交通运输费用也不断下降。于是,资本家纷纷开始将自己 的行业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用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吸引 国外投资的同时,也将自己生产的产品迅速推向发达国家市场。开始 时这些地区的工作条件艰苦、工资低,但随着出口导向经济的发展, 某些行业先富裕起来。国外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所带来的结果使 得很多人脱离了贫困。这与发展中国家选择的开放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有关。

发展中国家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 忽视的。外国资本不是无节制的,外国资本家更不是慈善家。不强调 发展自身能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外资不是万能的、有利而无弊的。

13 面对全球化的大趋势,发展中国家必须谨慎小心,在试图利用这些外 国资本之前须三思而后行,避免因对外国资本的过分依赖而导致的本 国经济崩溃现象。

3.2.2经济全球化使政府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剧烈,各国竞争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技术、管理等许多方面处于落后地位,而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等手段合法谋取资本的最大利益和有限的资源。这一矛盾,必须通过政府进一步加强管理加以调节,使得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开发利用,更好的参与全球化竞争。另一方面,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借助先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资本的全球流动,企图用符合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支配世界,而世界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竞争具有无政府性和“有规则、无裁判”的特点,而且外部性(如战争、世界经济动荡等)、分配不公等世界性的“市场失灵”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世界性“市场失灵”的治理基本都是靠军事或外交手段等强权手段加以解决的,世界市场经济秩序的规则和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由那个占支配地位的国家所控制,这是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这一基本性质决定的”。因此,政府作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工具,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来参与这场竞争,保护和实规自己的利益。

总之,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民族国家行政管理作用的淡化,恰恰相反,它“使得政府的作用更为重要,它不仅体现在应付这些冲击(如金融危机等),而且体现在帮助人民和企业抓住全球市场的机遇上,从而更突出了政府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日本学者正村公宏深刻提出:全球化“与其说是削弱了经济性国家主权,还不如说是加强了各国政府的责任,即在充分理解本国经济政策的国际影响的基础上,采取适当手段,有效地行使经济性国家主权”。

3.2.3经济全球化使政府职能的内涵扩大

经济全球化下,政府职能由传统的参与国内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扩大为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管理(如通过国际合作共同承担全球性环境保护职能、人口控制职能、打击毒品犯罪和利用国际互联网络犯罪等职能),并且这一职能日益强化。这不仅是政府职能内涵的扩大而且需要力度的加强。一方面,我国的国家主权问题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发达国家企图干涉我国内政问题(如钓鱼岛争端)或通过经济手段侵害我国国家利益问题(如经济制裁、经济渗透、经济封锁、禁运)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我国的主权意识和民族观念由于挑战不断加强,国家利益观念不断加强。这表现在从以前仅仅强调领土和政治主权,到现在扩大到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全面保障国家利益。此外,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场失灵、市场缺损(市场主体不发育、缺少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残缺等)问题,我国政府职能必须有新的发展,“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法律手段,替代一部分尚不发育的、残缺的或运行失效的市场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迅速地发育和扩张市场,推动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帮助经济的各部分首先站起来,然后学会走路,再放手让他们自己走”。

(四)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应该在行政管理方面做的工作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挑战和机遇,我国需要坚持改革开放,制定新的行政管理策略以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4.1提高政府行政积极

我国政府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和理解自己在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并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我国政府要强化经济参与意识,不能消极行政。政府应积极参与全球化,坚持改革开放,运用其对公共权力的垄断地位,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市场化带来的效应进行扬弃,制定明确的“赶超型发展战略”,确定“增长极”,发动资本积累和制度创新,积极利用国际、国内市场来促进本国的发展战略的达成,

15 如参加WTO。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应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要有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坚持四项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善于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分析,稳定推进改革开放事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2 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政府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积极姿态如无充裕能力作为保障,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1997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指出:“全球化是对能力不足或没有规范化管理政府的威胁。因此,参与全球化需要政府提高行政能力。首先,我国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公务员选拔制度,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经济、文化、政治素质,提高依法办事、依法执政的水平;其次,我国政府应优化管理机制,各部门分工合作,避免权责不明或行政重复,切实减少政府行为的中间流转过程,是管理高效;最后,我国政府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坚持反腐倡廉,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加强行政落实度,避免阳奉阴违。

4.3 提高政府科学决策能力

在全球化影响下,我国政府应将市场调控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长远和近期结合,进行科学决策。一方面,我国政府对自己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中承担职能的时机、领域、方式应该有着清醒、理智的认知,能在治理国内市场失灵和世界市场失灵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克服自身的“政府失灵”,能最大限度的兴利除弊。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保持政策的连贯性,不能朝令夕改。政府政策出台后,应能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保持相对稳定,适应发展要求。

结 论

全球化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是人类的生产、经济乃至社会文化活动的必然归宿。全球化的基本推动力源自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必然伴随区域化和民族化的过程。在某种条件下全球化是通过区域化来加以体的。

17

致 谢

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张老师一直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老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四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等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唐光斌.浅论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1)

[2]李哲.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及我国的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1) [3]冯静.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管理创新的要求及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02(12) [4]李琮.论经济全球化.中国社会科学,1995.1.[5]辛琪,世界经济全球的动力,世界经济研究,2002.1, [6]冯芸,吴冲锋.经济全球化测度理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李慎之.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美国研究,1994(4) [9]张幼文.20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学术月刊,1996年4月 [10]刘靖华.霸权的兴衰,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19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税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推荐)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及对策

论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