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读《影响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1-20 08:37:53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读《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读《课堂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读了《现代课堂教育艺术》,获益匪浅,使我对课堂教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课堂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让学生和教师都沉浸在艺术的境界之中,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追求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艺术,尤其是教师那循循善诱,独具一格的评价语言。”这是书中讲述的课堂教学方式给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读到其中谈的课堂评价语言魅力,再结合自己平时教学进行反思,感触颇深。

课堂是展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教学艺术的神圣殿堂。我认为,对于教师,不单单是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还理应是恒久的科研课题和执着的艺术追求。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改进做法的着力点,是改进教学方法。科学而又精妙的方法,是课堂教学艺术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历史,预测未来的课堂教学趋势,笔者在既重可操作性,更重可接受性的前提下,努力抓好以下几点:

1、注重课堂整体设计。课堂教学,从每个学科到这一学科的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多元复合的整体,只有进行整体设计,才有可能实现全程优化、整体优化的效果;才有可能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而整体设计的过程,就是艺术构思的过程。在整体设计中,坚持以“大纲”为纲,以课本为本,以教具为辅助,针对教学内容和多数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力求新、巧、精。新,就不能“炒剩饭”,老是“一道汤”。久闻芝兰不觉香。

2、创设氛围。营造语境。生龙活虎的学生渴望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是最怕“鸦雀无声”。人非鸦雀,焉能无声?连古人都懂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辩证法,怎能让现代的少年儿童个个成为泥塑、木雕,老是没有表情或只有一种表情呢?沉闷、呆滞、死寂的课堂气氛,只会令学生感到压抑、麻木、窒息。活教,才有活学;讲得传神,听得才有神,而不会走神。如何创设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效果,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

(1)设疑激趣,以趣生情。兴趣是一种愉快的情感。我采用迁移法、悬念法、游戏法等方法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对学习顿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了求知欲,让学生由疑生趣,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以趣激思,以思引探。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当学生进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状态时,教师要抓住时机,依据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概括的教学内容,发掘教材的兴趣因素。

(3)以知促趣,知趣交融。通过学生努力学习和老师的配合指导,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促使短暂的兴趣发展为持续性的求知欲。

3、讲究课堂语言技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力臻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的相互协调和相得益彰。

4、利用游戏教学,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不是教师的“一人堂”、“一言堂”。课堂教学也不是教师的“独唱”、“独角戏”和自言自语。师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翁和参与者。动员和激励学生参与,本来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况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课堂教学艺术就是师生合作的艺术。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自己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那么是自己不会使用这些丰富的评价语言吗?我想,是坚持给学生鼓励、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意识不强造成了平时课堂中语言的单调。在一节课中,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是有限的,他们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师对他们问题回答的打分。可老师在一堂课中面临着无数这样的“打分”,容易在意识上产生疲劳,于是,这种简单、随意的评价语言就产生了。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很重要,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学生那难得表现的机会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更活跃,氛围更轻松。书中还讲到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有时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在这样的一个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同学,宽容同学的错误,消除有些学生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在课堂中品尝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还要进行深入探索。寻求更多彩、更灵活的教学手段,促进新课改,营造课堂教学新模式,这一切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推荐第2篇:读《艺术哲学》心得体会

读《艺术哲学》心得体会

《艺术哲学》是法国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丹纳的名著。本书最初是丹纳在巴黎美术学习讲述美术史的讲义,包括艺术品的本质及产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尼德兰绘画和希腊雕塑。全书条分缕析,富有热情,内容丰富精彩,不是一般理论文章的枯索沉闷,更像是在读有趣历史,因为所学的是美术,对本书所讲述的西方艺术了解的并不多,书中所提到的大量画家并不认识,例举的大量例证也不了解,所以很多细节不能很好的记住,所以对整本书的理解不是很完整,然而读的过程中会联想到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联系,感受到书中所提及的意大利、希腊、尼德兰当时的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当时的绘画、雕塑、建筑等各种艺术形态都相互影响互有联系,比如现在流行的室内及家具风格中的“北欧风格”、“洛可可风格”、“巴洛克风格”、“地中海风格”等,都是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设计中的反映,这些艺术风格虽然过去多年但还在影响着现代的设计风格。设计应该不断的向前看,走在时代的前端,但是经过时间推敲的经典却永远不会退出潮流。这又让我想到在室内设计中,很多人对中国传统的设计风格的影响是“古板”、“老旧”,认为是年纪大的人才会用的设计风格,其实是在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没有对中国传统的东西进行创新,传统文化不光要“传承”,还要“创新”。丹纳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影响着艺术和艺术品,中国的设计在经历了模仿、抄袭的过程之后,也在思考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这样的环境和时代的影响下,带有中国元素的设计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散发出光芒,中国设计师在2012年米兰国际家具展上展出的“请坐,米兰”系列家具,这一系列家具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梅瓶、花鼓、万花筒等加以现代手法的设计,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度。

艺术是有共通性的,设计包含在艺术当中,只有看清楚艺术的本质,才能更了解了解艺术的重要。我们感觉到艺术的重要,但那只是处于本能而非根据思考。我们只重视艺术,对艺术感到敬意,但不能解释我们的重视和敬意。我知道很多设计风格,但不了解这些风格的起源和发展,如今我们能说出我们赞美的根据,指出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

艺术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把最美好最深处的内容传达给大众,而设计也是如此。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不同,因为不是所有人所处的环境都一样,个人的性格爱好不一样,审美也就不一样,所以我认为艺术本身很难有定论,每个人因为环境、身份、审美不同,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对事物的分析角度,欣赏思维。而丹纳认为“艺术品的目的是使一个显著的特征居于支配一切的地位”,因此,他所认为的对艺术的判断规则是:“一件作品越接近这个目的越完善;换句话说,作品把我们提出的条件完成得越正确越完全,占的地位就越高。”这条件是什么呢?丹纳在书中也列出了:“我们的条件有两个,就是特征必须是最显著的,并且是最有支配作用的。” 接下来丹纳进一步论述了“特征的重要程度”,用来说明作品的重要程度取决于特征的重要程度。之后在论及“特征的有益程度”,仍然同上文论述的部分相当,先从精神生活,再提文学作品,继而是肉体生活,最后才是造型艺术。 丹纳在序文中还提到了人们对于艺术品产生的想法:“我们很容易认为艺术品的产生是由于兴之所至,既无规则,亦无理由,全是碰巧的,不可预料的,随意的。”是的,也许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只凭个人的幻想、个人的经历、个人的情感,而群众赞美艺术品的时候也只凭一时的兴趣,也加入了自己的感受;艺术家的创造和群众的同情都是自发的,自由的,也许和一阵风一样变化莫测。虽然如此,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群众的艺术欣赏也像风一样有许多有依可循的条件和固定的规律:揭露这些条件和规律应当是有益的。” 在我看来,虽然我对书中所提到的人物、事物等还不是理解的很清晰,但是通过这本书,他给予了我有益的东西,开启了我的思维,例如各种门类艺术的有怎样的起源和发展,传承和进化,也许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傅雷先生对此作了较辩证且全面的分析:“有人批评他只采用有利于他理论的材料,抛弃一切抵触的材料。这是事实,而在一个建立某种学说的人尤其难于避免。要把正反双方的史实全部考虑到,把所有的例外和变格都解释清楚,决不是一个学者所能办到的,而有待于几个世代的人的努力,或者把研究的题目与范围缩减到最小限度,也许能少犯一些这一类的错误。”

推荐第3篇:读艺术百科心得体会

读艺术百科心得体会

巩振华

开卷有益,这是我对自己读书多年来的最深、最明了的体会。 从古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人的“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无不看出读书的良好作用。读书好处和重要之大的道理人所共知,再加上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会经常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于是人人都想读书,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至理名言,可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许多人只体会到读书的无比之苦,我却更多地感悟到读书的无限之乐。我不是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也不是把读书单纯的当成一种无所事事时候的消遣,而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心灵之旅,当成一种和古之先贤、智者名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当成一种消除疲惫,洗去烦恼的精神生化的过程。

书,是良师,更是益友。

好读书,是年轻时候养成的习惯,但是不得不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量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增多,年少时候那种单纯的安心的读书的心境难以追回,再加上每天的各种事务踏至纷来,每天可以有一段长的读书时间就显的弥足珍贵,所以,我这样的年纪和工作的特点使我在读书上不得不养成自己的特点,一是要读书首先是选书。虽说是开卷有益,但是时间有限,所以必须有选择的读书,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好的,适合的书籍上。在选书上,不看庸俗无聊,不求高深专业,但要切实有用;不过于专一,而追求广博,读书如交友,只是呆在一个小圈子里,很容易自我封闭,自我限制,所以要广交朋友,经史子集,古今中外,各种书都要尽可能涉猎一。二是随时备书,“见缝插针”。没有大片的时间可用来读书,只能是把片刻的闲暇时间利用起来。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上两页,享受一下。就算是一本大部头的书籍,只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搞定;三是有计划,虽说读书的时间少,但是,不能找借口,不能放任,每天必须要挤出一段时间读书,我把这个称之为:每天多走一点路,意思是在每天要停下来休息的地方,要再坚持一下,多看一会儿书,在多走一点路。四是要用脑读书,多做批注,常写心得体会。用眼读书,获得一种简单的快乐,用心读书,赢得一片安宁,一种丰润,

用脑读书,在思考中完成和作者的对话,那么收获的除了快乐,安宁,更是一种洗礼和升华的过程。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和独立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优化的效果。五是读书以致用。有人说,现代人读书很功利。我倒是觉得,读书是不能过于功利,那样读书读不好,读不深,读不出快乐。但是读书也要有目的性,那就是读书必然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我们工作,生活服务的,这就是读书的目的性。读书是要用的。读书不能像是在沙漠中下注水,浇灌了很多,但是长不出娇艳的玫瑰。读书可以死读,但千万不能读死,所以读书应该是要结合自己有选择的读,有目的的读。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前进的阶梯。

大家都在读书,但是,每个人读书的方法、感受和收获是不一样的。说了我的读书的方法,在说说我读书的各种体会和收获。总结起来,应该是“三开”。

开心养气。我在读书之中,收获的开心,快乐分四个层次。一是最为简单直接的快乐,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一个精采绝伦的比喻,一个构思精妙,哑然失笑的结尾„„这些都会让我怡然自乐,欣然发笑。二是读书让心灵安宁,抛开烦恼的快乐。这时候读书已经深入其中,忘记身边的种种事情,溶入到书的世界里。这时候读书,因为书的世界不同,会有激情如火,也会有沉静似水,也会有百般无奈,感慨叹气。这种在书的世界中畅游,与书的内容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就是读书的第二层快乐。三是独立思考,对话交流的快乐。这时候读书不是读了,而是和好友知己聚在一起,或茶香四溢,或青梅煮酒,或踏雪寻梅„„总之是在契合两欢的氛围下的对话、交流、碰撞、引申。四是读书有用。这种快乐就不在读书之中了,而是在读书之后的一种反馈。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书到用时不恨少”,能够信手拈来,娓娓道来,能够自信大方,举止得体。这样,快乐自然而来了。

修身养性,怡悦身心,几乎是众多读书人对读书作用的一致性的评价。许多人把读书弄墨说成是附庸风雅,这句含有贬义的话却道出了一个事实,读书对一个人的修养,气质有很大的塑造力,这种塑造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但又是实实在在,明显改观的,古代不就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吗。当然这个“三日”不是指三天,而是代指一段时间的

意思。总之,腑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的人总会给给人们一种感觉,那是从举止言谈中流露出来的。

开阔视野。书籍是向上的台阶和平台,是望远镜也是显微镜。因为书籍我们能够摆脱地域的限制,视野的狭隘,从而站的更高看的更广,看的更远,看的更深。有句说:视野决定事业。我们要走出大山,跳出峡谷,目的就是为了开阔视野,学习外面先进的科技,成功的经验和高效的方法。而我认为,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读书无疑是最为便捷,最为经济,最为高效的方法。从《世界是平的》,我们一下子打开了视野,模糊遥远的地方被拉成了“一马平川”,让我们如此清晰的感受到了全球化的脚步如此接近,一下子把我们也拉入了在太阳升起后,一起奔跑的动物行列之中,危机就在眼前,可是,机遇和希望也同样的实实在在,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用力加速向前跑,必须“率先”冲在前,不是大吃小,而是快赢慢。

开拓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以科学和发展观念指导,解放思想,革新观念,是我们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读书学习是我们真正掌握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思路,革新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书是先贤们智慧的浓缩,是其他人其他地方的先进、成功经验的总结,是“大补”之品,需要认真研读,反复推敲,不断咀嚼。我看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其中许多的话语短小精炼却意深旨远,比喻通俗恰当,却引入深思。有许多的警示之语,也有许多的谆谆教导,总能让我玩味其中,收获颇丰。

推荐第4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利用业余时间仔细研读了鲁宏飞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这本书介绍了教学艺术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书的最后一页有这样一段话,说出了我对课堂教学的憧憬。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尽可能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本书内容谈一下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一直以来,我对课堂教学有一些偏见。课堂上,应该严肃、庄重。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只要让孩子学会知识就可以了。于是,我的课堂枯燥,乏味。对孩子没有吸引力。鲁老师有着不同得看法,他提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课堂教学能给予老师自由创作的余地,使老师可以像音乐家、美术家以及文学家那样进行艺术创作。教学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

二、课堂教学讲究方法、策略。

这本书主要涵盖了课堂导入艺术、语言艺术、讲授艺术、节奏艺术、提问艺术、举例艺术、启发艺术、应变艺术、幽默艺术、结课艺术和评价艺术等几方面。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方法的指导。比如,课堂导入就有8种方法:

1、直接导入法,

2、审题导入法,

3、悬念导入法,

4、情境导入法,

5、演示实验法,

6、典故导入法,

7、衔接导入法

8、实例导入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为一节课的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教学,教的是知识,教的对象是学生。知识是死的,学生是活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仅在于对课本的深入研究,更在于对学生的深入研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的重要性。一切为了学生开心、快乐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即使设计好一节课。但是在课堂上仍会出现偶发事件,失误,甚至是山穷水尽的地步,需要教师急中生智的化险为夷,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课堂教学艺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做后盾,还要学会自我调控,实事求是,客观的处理。因此,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书中提到在学生发言时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这一点对学生发言特别重要,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开始发言时语言不清,但经过停顿,也许讲的很好,老师要把握好时机,给学生时间,并且老师要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教育行为和教育方式,倾听的方式表现出教育的质,尊重,信任,虚心。倾听中迸出教师的智慧。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在这方面更应当注意,学生发言时,学生稍有停顿,便叫其它学生,这种做法很不妥当。

书中谈到了幽默艺术,这一点对学生也很重要。有时上课,学生回答不出来了,课堂上容易出现沉闷的气氛,或者学生讲错了,课堂上哄堂大笑,在这个时候应当做出适当的艺术调节,促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一下,老师想办法幽默幽默,有时老师适当加入一些调皮话,加入一些歇后语都会起到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讲不出来的尴尬,同时为引入下一个问题作好准备。假设学生讲的离题了,或者错了,这就要求教师用一点幽默艺术把方向回到正题上来,还让学生觉不出尴尬。

书中多次谈到无论什么艺术,最重要的还是精心备课。每个老师上课前都要备课,可是真正能做到“精心”两字的恐怕就有难度了。对让学生讲课来讲,这更重要了,要把讲课过程中所要发生的可能性都要有所准备。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因为如果不仔细想,所发生的问题你是根本想不到的。有些东西一些参考资料上也是没有的。要在细微处下工夫,研究教材充分,让学生上课时才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所以要想使学生上课发挥出最大效能,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不然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你如果心中无数,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

书中还谈到举例艺术,这一点我也很感触,数学是一门生活科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让学生讲课时,可以适时提示一些问题让学生讲,这样学生讲起来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讲究不讲究,追求不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结果大不一样。追求了,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可以说,得法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就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所以,要做就做一个刻苦钻研业务的教师,做一个课堂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

推荐第5篇:读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研究的心得体会

统计工作原来如此有趣

得到李副局长写的《鲁甸县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论文的电子版,我将其打印出来,多次阅读。也是第一次阅读这种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全面分析鲁甸县服务业发展的论文,觉得论文新颖、独特、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生动和有趣,实用性强,对鲁甸县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全县经济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论文以2008年鲁甸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及数据为依据,首先,鞭辟入里地分析了鲁甸县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别从服务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及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分析,以表格数字及文字说明鲁甸县服务业中的各行各业除房地产业外总体发展较快的现状特点,但比起鲁甸县的工业发展及其它地方的发展还是相对较慢。其次,阐明发展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即服务业对鲁甸县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能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的发展质量,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及经济效率,特别是在中国当前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和高校扩招的情况下,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了收入水平,显得更加重要。再次,找出鲁甸县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鲁甸县服务业存在总体发展较慢、内部结构不合理、从业人员偏少等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进程缓慢,缺乏服务业的发展的基础,人 - 1 -

口素质总体不高,缺乏发展服务业的人才,投资力度不足,缺乏推动服务业发展的资本投入,工业化水平较低,服务业发展缺乏动力。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有效的措施,以促进鲁甸县服务业加快发展,如推进产业互动,放宽市场准入、广泛动员、大力投资服务业,注重规划引导,完善行业规制等。

读完后,收获颇丰,对鲁甸县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行文的方格、言辞的运用、写作的方法、分析的思路、文章的结构及排版进行分析和学习,是一篇很好的统计经济分析论文范文,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写作中借鉴和参考。

作为一名乡镇统计员,从中也读到一份骄傲、一份自信、一个乡镇统计员的意义及奋斗的目标。首先能依靠我们计工作的成果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找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加快经济发展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国家领导人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参考,使我们国家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及质量,这是我们统计工作的骄傲和自信,也是我作为一名乡镇统计员的骄傲和自信。在乡镇统计站工作,一直都只是面对一些表格和相关数据,觉得很是无趣,有时候也在问自己,我所干的工作到底有什么用,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吗,对自己所填报的数据,觉得用处不是很大。读完这篇文章后,使我醍醐灌顶,我找到了意义,原来我们的数据也很有用,以后要认真工作,确保我们上报的数据更加准确,同时,要向李副局长学习,对自己

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我们统计工作的作用,这才是我们统计工作的意义所在。原来统计工作也是如此有趣和有价值。

推荐第6篇:读《班主任工作艺术》心得体会

如何做好班主任

通过读《班主任工作艺术》我认为要做好一位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班主任工作要以正面强化学生的优点以克服其缺点,要以正面“塑造型”教育为主,少用“改造型”教育,即多教育学生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要充分肯定学生长处及优点,积极扶植;少批评学生,更不能惩罚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时期,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并且对教师的态度非常敏感。一旦受挫折,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失去上进心。甚至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如果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就会伤害学生的感情,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班主任要热爱、尊重学生,要全力以赴倾注心血来培育人才,要有爱才之心,惜才之情,识才之眼,护才之胆,用才之脑,育才之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要让学生理解教师的爱,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也就能克服困难去实现教师提出的要求和任务。

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关制度规定,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班主任要真正把管理延伸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各个方面,要把思想教育和规章制度跟上去,从严要求,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大事小情,层出不穷。作为班主任勤劳是基础,时间的付出是保证。我坚持深入到班级,紧跟学生,这样才能了解学生,摸清学生思想脉膊,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从实际出发,有效地组织教育过程,实现班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达到预期目的。在自习课或其他空余时间里,我总是及时到班组织,从不使班级处于无序无管理的状态。力争在新的学期里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推荐第7篇:读《少年儿童研究》心得体会

读《少年儿童研究》心得

李霞

少年儿童研究是一本教育杂志,这本杂志既有家庭教育,也有学校教育部分。我看完以后很受感动,因为孩子的教育不能单纯依靠学校或者依靠家庭,我记得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人生的第一个老师是环境,第二个老师是父母,第三个老师才是学校的老师。

在这里我只想讨论的话题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个很适合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这里的惩罚是什么,这个讨论用了六篇 文章告诉我们,惩罚是什么,如何是有智慧的惩罚。看完以后,我总结一下

惩罚的时机:其实,当一个人,年幼的孩子,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回想我们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因为内疚和不安使她急于求助,而此时因势利导,以处罚晓之以理让她枯骨铭心。

惩罚的方式:这里说的是惩罚也自主

惩罚,不是打骂孩子、体罚孩子。可以让孩子选择惩罚的方式,制定惩罚的规则,感悟生活的道路等都可以。这里举了一个例子,一个英国亚皮丹博物馆里,有两副引人注目的藏画,一副事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他就一个小学生的作品。,有一天,她忽然想亲眼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和几个同学套住一条狗,宰杀后把内脏一件一件分割观察,谁知道狗是校长家的。校长知道后很伤心,也非常恼火,想要惩罚打狗者麦可劳德。怎么样惩罚他们呢,校长了解到打狗的原因,做出了惩罚决定:要她画两幅画:一副事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

麦可劳德知道自己错了,非常愿意接受惩罚,他研究了狗的内部结构,非常认真画了两幅画。由此对动物的组织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解剖学专家。

和孩子一起接受惩罚:

一个家长介绍,孩子打球打碎电子钟后,她认为自己没有看管好孩子,也有责任,说愿意和孩子一起接受惩罚,和孩子一起接受惩罚。

闪耀智慧的惩罚

智慧的惩罚一文介绍了老师在课堂发生的一幕,一个孩子干扰老师上课,老师智慧对他进行了惩罚,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成《黄鹤楼送徐浩然之广陵》班级一个同学的名字,结果引起哄堂大笑,老师宣布鉴于他有丰富的想象力,让他写一篇穿越时空的文章,孩子通过想象和查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结果这个孩子不仅懂了写幻想文章的要领,也得到惩罚。明白什么事情都要承担后果。

作者最后专访北京一个心理咨询师吴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她指出《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作者说“让孩子不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让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都是惩罚。

总之,看完这本杂志,收获很大,最主要是从心理学角度介绍我们应该如何去研究孩子,如何去教育孩子。这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

推荐第8篇:读《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建新小学夏淑雨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从教几年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俗话说得好,“要得公道,打个巅倒”,几年来,我常觉得教师在地位上就是与学生不一样,教师就要高一层,就是权威,所以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不得顶撞和不满,如有违反,那就是对老师的无理,就是不听话。所以师生平等很难在现实中体现,殊不知,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推荐第9篇:读魏书生教学艺术有感

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在教育战线工作已经有27年了,二十七年来,我先后在5所学校任过教。记得我从教的第一个学校是铁炉坝小学,当时学校民办教师比较多,自己是5个公办教师之一。

那时的心态是这样的:自己是科班出身,比民办教师知识要渊博的多,随便使出5成的气力,超过民办教师是非常容易的事。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在泰山区铁炉坝小学呆了3年。三年中教学成绩基本上处于全区的最后两名,根本不及本校的几个民办教师。就是这样的心态,使我在教育战线的初级阶段摔了第一个跟头。

摔了跟头后,学校领导批评我,学生家长对我也很不满意,师生情感距离也就越来越大,学生没有心思学我教的课,自己也没信心认真钻研教学,没有办法,只好被动地调到泰山区的第二所学校任教。

也就是调到第二所学校任教的时候,学校的领导雷子林老师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起了很大的指示明灯作用。他向我推荐了一本书,书名叫《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买到书的当天,我就认真地拜读了起来。

我先看了魏书生个人资料基本介绍,才知道魏书生原来只是一个初中文凭的青年教师。虽然他的文化水平比起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教师要逊色一些,但是他只用了三年的从教时间,就让一个全校各方面都处于最落后的班级,变成了一个全校最优秀的班级,让全盘锦市的教师刮目相看。六年后被评为辽宁省特级教师,并当上了学校校长,9年后,身兼盘锦市教育

局长,同时还兼教两个毕业班的语文课。在身处公务繁忙的同时,每年的教育教学成绩都名列全市最前面,不禁令全国的教育同行都非常惊叹。

读到这本书的最深处,自己才感到有点羞愧了。是呀,一个科班出身的教师,却比不上一个没有受过任何专业教育的非从教人员。这是什么原因。我认真地反思着。一是自己过于自信,只看了自己的长处,却没想到自己的短处,毕竟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二是只是想到自己把知识讲清楚就行了,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应该怎样学;三是没有钻研精神,不知道如何教好每一个学生,只知道成天与学生到处跑着玩;四是没有工作责任心,工作上缺乏吃苦奉献精神。就这样,我一天天仔细地拜读着这本书,反复深思魏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

实事求是地讲,我的确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师范生。但是,在求学的三年中,我并没有打好坚实的文化底子,安师三年成绩基本上都处于全班的末尾几名。记得那时我教四年级语文,自己连文章段落都分不清,写起教学计划来狗屁不通,每年的年终总结前,都要提前买好礼物,请别人代写,为此、常常受到学校同行或家长的讥讽与奚落。也就是从调到长坪小学的那刻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改变自己,再不能让别人瞧不起自己。

我把改变自己的方向首先放在了怎么能勉强坚持把一节语文课上完这个标准上。于是,教学前,自己先从阅读课文,学习分段做起。每节课前,自己都反复钻研教材,不会的就向本校语文基础比较扎实的老师请教。通过三年的坚持学习,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记得在长评教了5年的语文,我带的一个乱班,到六年级毕业时,县教研室到我校去检查工

作,我班学生的习作深受县教研室的好评。

从此我更加坚定了信心,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现在,我非常爱读有关教育专家的一些教育专注,尤其是哪些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随笔,教育心路历程,我都特别认真拜读,吸取其教育精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

现在,我不再是那个教书时连文章段落都分不清的懵懂青年了;也不再是写起文章来前言不搭后语的十几岁的年轻教师了;更不是刚教书时什么都要向别人问,什么都要靠别人的无知青年了。现在不敢说自己什么都优秀,最起码自己写起文章来语言比过去丰富多彩了,至少不在网上下载,而且都是凭借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管理班级不再是大吵大嚷了,而是基本上能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科学式的进行管理。通过自己的努力,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以及义务阶段的其他学科,我都能独立地完成教学任务,不再向领导说好话或者看领导脸色来行事了。

近十年来,我无论是写教学工作总结,教学论文,还是备课教案,我都能在较短的时间按内一气呵成,、。教学论文多篇获得安康市的一二等奖。记得刚调到贾营小学任教时,自己连用电脑心里都非常紧张。通过近三年来的自身坚持不懈地努力,我能独立制作课件了,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上课已不再是我的一大短板了。

我自己能有上述的变化,这都是深受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的启发和一个良师益友的帮助。二十多年来的从教经历,给我最深的体会是:一:任何时候不能太过于高看自己。二:不能以为干什么都是那么简单,而根本

不把小事放在心上。三:不能有骄傲膨胀的心理,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四:一个人要健康地成长,需要不断地学习,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地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从而不被时代所淘汰。五:教育是一门实践的艺术,知识只有活用与实践,才有价值意义。六:一个人起点低,并不可怕,怕的是无所是从,不知道学习,不知道上进。七:交友要慎重,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弹弓跳假绳。八:做人一定要谦虚,心里一定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多想想自己的不足。

总之,只要心有目标,时刻不忘自身素质的提高,并且坚持不断地学习,你只要踏踏实实地努力了,老天爷是不会把你忘了的,迟早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回报。

贾营小学 张先平2013年5月6日

推荐第10篇:现代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教师研修平台赵精兵老师《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的讲课,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真的是受益匪浅。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够灵活机智、得心应手地组织好教学。同时教师的教学功力,也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启迪并引发学生强大的美感,使之沉浸并陶醉于其中。所以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

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个学生。只有对学生倾注无限的爱,才能把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老师的爱就像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田里,滋润他们健康成长。

教学是展现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方面。教学上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最能感召学生。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和教法的灵活性。敢于创新,巧于设计,善于调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出色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必须积极探索和掌握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艺术;必须树立创新精神,增强改革意识,勇敢地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

1充实知识,提高水平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使自己博学多才。同时要注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业务进修。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一个现代教师仅仅满足于学校里所学到的一点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知识像一股清泉,不断更新,永不枯竭。“学有所用”,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兴趣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硕果累累。

2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在学生眼里,最值得尊敬的人莫过于教师,即便某些下意识动作,学生也会盲目仿效。教师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有时自己可能不在意,却会引起学生的很大兴趣,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以至多年不忘。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内在的学识品德和外在的言表风纪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一个教师,不但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同时以自己优雅的言行,去影响塑造学生的品行,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身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在教育和教学中,对学生平易近人,以诚相待。即使是学生犯了错误,需要批评教育,也总是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使学生既佩服我的学识,又佩服我的为人。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是什么呢?那就是热爱学生。只有教师热爱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真心实意地尊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教师对学生的爱,会把智慧和光明送进学生的心坎,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也照亮了学生人生的道路。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热爱学生能搭起一座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使教师能把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学生的心田,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教师爱学生本身就是教育的手段。也就是说,教师爱学生,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产生强烈的上进心,自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教过的学生形形色色。有的学生家里生活困难,我就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有的学生学习吃力,我就在业余时间单独辅导;有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我就会找他谈心,帮助他树立自信;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就给他讲道理,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4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有的人不愿做教师,是因为教师工作太辛苦了。诚然,教师付出的劳动与他所受的待遇不成正比,可是,作为教师,就要自觉地培养献身精神。教师的乐趣就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就在教师的劳动成果之中。当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当自己的学生走上社会做出贡献的时候,当桃李满天下的时候,教师的喜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一个教师能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他就会给学生留下终身的印象,他的学生就会永远尊敬他﹑感激他﹑爱戴他。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象爱自己的亲人、子女一样地爱自己的学生。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指教师工作的全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生的一切”指教师的工作要为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了一切学生”指教师的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宋玉玲

假期,我认真研读了《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真的是受益匪浅。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就意味着掌握了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够灵活机智、得心应手地组织好教学。同时教师的教学功力,也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启迪并引发学生强大的美感,使之沉浸并陶醉于其中。所以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艺术的能力。

教师,首先应该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每个学生。只有对学生倾注无限的爱,才能把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老师的爱就像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田里,滋润他们健康成长。

教学是展现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方面。教学上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最能感召学生。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和教法的灵活性。敢于创新,巧于设计,善于调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教师要出色完成这项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掌握渊博的知识,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必须积极探索和掌握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艺术;必须树立创新精神,增强改革意识,勇敢地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实践。

1充实知识,提高水平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使自己博学多才。同时要注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业务进修。只有这样,才能全方位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一个现代教师仅仅满足于学校里所学到的一点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知识像一股清泉,不断更新,永不枯竭。“学有所用”,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兴趣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硕果累累。

2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在学生眼里,最值得尊敬的人莫过于教师,即便某些下意识动作,学生也会盲目仿效。教师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有时自己可能不在意,却会引起学生的很大兴趣,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以至多年不忘。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内在的学识品德和外在的言表风纪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一个教师,不但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同时以自己优雅的言行,去影响塑造学生的品行,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身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使学生耳濡目染,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在教育和教学中,对学生平易近人,以诚相待。即使是学生犯了错误,需要批评教育,也总是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使学生既佩服我的学识,又佩服我的为人。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是什么呢?那就是热爱学生。只有教师热爱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真心实意地尊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教师对学生的爱,会把智慧和光明送进学生的心坎,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也照亮了学生人生的道路。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热爱学生能搭起一座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使教师能把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学生的心田,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教师爱学生本身就是教育的手段。也就是说,教师爱学生,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产生强烈的上进心,自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教过的学生形形色色。有的学生家里生活困难,我就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有的学生学习吃力,我就在业余时间单独辅导;有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我就会找他谈心,帮助他树立自信;有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就给他讲道理,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4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有的人不愿做教师,是因为教师工作太辛苦了。诚然,教师付出的劳动与他所受的待遇不成正比,可是,作为教师,就要自觉地培养献身精神。教师的乐趣就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就在教师的劳动成果之中。当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当自己的学生走上社会做出贡献的时候,当桃李满天下的时候,教师的喜悦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一个教师能尽心尽力地教育学生,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他就会给学生留下终身的印象,他的学生就会永远尊敬他﹑感激他﹑爱戴他。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象爱自己的亲人、子女一样地爱自己的学生。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指教师工作的全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生的一切”指教师的工作要为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了一切学生”指教师的工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第11篇:教师教学艺术心得体会

国培——《教育的艺术》心得体会

新一期的国培终于开始了,作为新晋教师,我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全省组织的网络“国培”计划。通过观看裴纯礼老师的视频讲座,我从中得到许多体会与有效教学实践经验,受益匪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教师要确立“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

教学效益问题是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和无法回避的。作为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我深有体会: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师轻松不起来,是现今教育的普遍现象,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建立“有效教学”这一先进理念,认真学习人家的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掌握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并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并认真贯彻教育局的“三维互动、五步导学”的教学法。

二、教师必须掌握并在实践中娴熟地运用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统一,才相得益彰,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心理品质才能胜任某学科的教学。但如何把教材内容很好教给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就必须有娴熟的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善于随机应变,挖掘课本中的情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三、教师教学技能的掌握

教师掌握教学技能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反思中构建,〈1〉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认真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学操作经验上升为个人的内在素养。〈2〉教师要主动构建经验的意义,教师发挥主体能动性去提升经验,提高技能应用的自觉性,其对教学技能的独到理解与创造

性的应用凝聚着教师的理性的思考和对规律的尊重。

四、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往往对学生影响很大,尤其是正处在模仿能力极强的小学,教师的言行将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都有着着重要的影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而且是放在第一位的,可见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多大。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如果教师把自己不良道德的一面显露在学生面前,不但致使自己的“苦口婆心”变的十分苍白,而且会在学生心灵深处打下烙印。

第12篇:读《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心得体会

当在图书馆徘徊选书时,根据自己的职业选择的了李怀源著的《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回家后认真看完,感遭到了语文专家对语文教学方法熟悉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本书包括四部份。第一部份是教育随笔,是关于教育题目的思考。作者提出关于如何进行整本书的浏览讨论、习作千篇一概的症结和对策,在关于习作上做罗列了小学阶段所有情势和题材的作文,进行具体的分析,读完后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很多都做错了,我心里也有了如何上作文的谱。第二部份是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和感情。作者写了课标解读,小学课内语文实践研究阶段性报告,提出要让语文动起来。第三部份是课堂实践。集中了近年来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实录,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角度聚焦课堂,定位课堂,展现了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的经历。第四部份是儿童浏览和习作的指导,讲整本书的浏览指导的想法、设计和案例写出来。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小学教学简史,记载着新课程改革和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七八年的历程,不但写到了几年前教育上的症结和题目,也提到了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记录着作者在一线课堂上的真实体会,有苦恼也有快乐。作者用韵味十足,山溪流水,浪花朵朵的语言忽而视角宏大,纵论教育,忽而又手持放大镜搬对准课堂精细察思。如枕着落叶交谈通过《落叶》这节课让读者们知道课堂应当是情感体验的课堂,语文实践的课堂,***共振的课堂。触摸文字的温度则一系列的细节:让学生品读语言感受爱的温度。

作者是纸质教育媒体的常客,也是教育网站的大侠,这使得我们经常能够分享他的所思所行,通过李怀源的评析和思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走在语文路上的年轻人教育人生的丰富与充实。我们年轻教师也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多思多想,积累经验,积淀理论。在教育路上走得更远。

第13篇:读鲁迅的教子艺术心得体会

读《鲁迅的教子艺术》心得体会

夜深了,女儿已进入梦乡。我却没有一点困意,此时的我正在读一本好书《父母课堂》,书中的文章每篇都那么精彩,教育理念更是新颖独特,他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家长在正确的教子之路上前进。

在读《鲁迅的教子艺术》一文时,才发现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人民称为“民族魂”的鲁迅先生,在教子方面还有独创之处呢!鲁迅晚年得子,自然百般的疼爱,可他却不溺爱,正是因为他教子有方,才得以孩子最终成材。

在现实中,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开阔视野的机会,投出时间领他们多转转、多看看,使孩子对外界的事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脑海里有一个概念,分清是非曲直、真善美丑,进而对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打好基础,比如多到大自然走走,到科技馆看看,让孩子从小热爱自然,崇尚科学。

鲁迅曾经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竭力反对两种错误的教育方法,一种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打、骂,使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父母却美其名日听话”。另一种是娇生惯养,放任不管,便如失去了网的蜘蛛一般,毫无能力。在这两点上我们应像鲁迅先生学习,顺其自然的教育,对孩子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懂得她们的兴趣和爱好。鲁迅是文学家,但他对自己的孩子,不是硬性的要求继承父业,并告诫孩子:“万不可去做空头的文学家或美术家。”他发现儿子从小对理工知识感兴趣。鲁迅就卖车,本工玩具,让儿子组成各种模型,因为培养了儿子的这种兴趣爱好,为儿子的日后考入兆大,成为无线电行业专家创造了基础。

我平时也很注意儿女的兴趣爱好,女儿从小活泼好动,于是我在少年宫给孩子报了舞蹈班,今年就考八级了,她还参加了区里的“小白鸽”合唱团,去年合唱团还获得金团一等奖的好成绩呢!对于学习,我们要打破枯燥的学习方式,要把学习乐趣化,故事化,这样效果更加,女儿不但没有厌烦学习,而且更容易接受到许多知识,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因为孩子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她不觉得辛苦,而且感到这是一种快乐。

作为家长我们都是爱孩子的,正如鲁迅所倡导的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懂得她们的兴趣和爱好,顺其自然的教育,这也是我在读这篇文章中得到最宝贵的经验。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消极的一面,正确培养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让孩子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我们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期望了。

第14篇: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心得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油坊小学

王青

时间过得飞快,工作几年了。送走的学生也不少了,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曾几何时渐渐和潇洒自如越离越远,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前不久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读罢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回顾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生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

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

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2015.9

第15篇: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诸暨市草塔镇南山学校:赵秀娜

从教几年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得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这成了长时间来的不解之迷。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

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俗话说得好,“要得公道,打个巅倒”,几年来,我常觉得教师在地位上就是与学生不一样,教师就要高一层,就是权威,所以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不得顶撞和不满,如有违反,那就是对老师的无理,就是不听话。所以师生平等很难在现实中体现,殊不知,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魏书生老师特别强调 “松、静、匀、乐” 四个字:

“松”即身心放松,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智力、体能等都是处于最佳状态,无论干什么,取得的成效也是最大的。由此我想到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同事都要怀有一颗宽容之心,不要给他们太大的压力,工作效率是不高的。同时也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工作时候要注意放松,有张有弛才有利于更好的工作。

“ 静”即要守住自己心灵的宁静,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式下,外在的诱惑太多,信息很杂,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阵地,不管周围多么喧嚣,只要我们坚守,我们就可以做好,在闹中求静,只有心静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匀”即呼吸要匀,时时处处都应满怀感恩之心,来珍惜自己的呼吸,无论何时都要对自己说:“活着真好”。

“乐”即每个人都要快乐的生活,都能成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魏老师要求师生学习时要“松、静、匀、乐”,工作时要“松、静、匀、乐”休息时“松、静、匀、乐”,讲课时要“松、静、匀、乐。总之就是要大家平心静气地对待一切事和人,以平常心对待,每天保持好心情。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就单从魏书生“育人先知人”这一节的收获来看已是受益匪浅,经过在教学上的应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读完魏书生的书,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第16篇: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心得

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心得

刘兴起

从教几年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这成了长时间来的不解之迷。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俗话说得好,“要得公道,打个巅倒”,几年来,我常觉得教师在地位上就是与学生不一样,教师就要高一层,就是权威,所以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不得顶撞和不满,如有违反,那就是对老师的无理,就是不听话。所以师生平等很难在现实中体现,殊不知,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就单从魏书生“育人先知人”这一节的收获来看已是受益匪浅,经过在教学上的应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读完魏书生的书,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1、魏书生的七个观念: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多互助,少互斗;多吸收,少批判;多自信,少自卑;工作多研究,少重复;多开放,少封闭。

2、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

3、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客观条件的改变上,不如将希望寄托在挖掘自身潜能上。

4、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http://www.daodoc.com转载请保留出处。

5、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6、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

7、人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

8、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若对着镜子哭,它当然也对着你哭。

9、把学生培养成目光远大的人,是现代教育的任务之一。

10、教师劳动有三层收获: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的感情,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

11、做教师的要善于调整自己的需要。只有善于调整自己的需要,才能善于调整学生的需要。只有善于调整学生的需要,才算是抓到了教育的关键,抓到了根本。

12、教师应善于比,也应该教会学生善于比。机遇和差的比,干劲要和足的比,待遇和低的比,生活和过去比,道德和高尚的比,将来和强的比,目前和接近的比,需要和入党时比。

13、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

14、我们的心灵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让自己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这常常决定自己的心灵世界是阴暗还是晴朗。

15、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若喊我恨你——人家的回音能是我爱你吗?

16、榜样、楷模是人生的一种需要„„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这种需要和追求,那么,他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作为本质意义上的人,也将是残缺的。

17、人在精神上不使自己倒下,那谁也没有办法使他倒下。人在心理上不紧张,谁也没有办法使他紧张。

18、要想工作轻松,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全心全意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19、人的能力、本事,谁也抢不去。青年人多干事,抢干事,就能得到锻炼,提高能力,得到真本事。这能说多干事就吃亏吗?

第17篇:读《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近日,我有幸读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对于其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变味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据专家统计,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只不过是

二、三流的,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来源自于学生时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据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应。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第

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打破课堂教学如死水般的寂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第

四、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但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这些都需要靠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导才能完成。

教师要怎样来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例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内容引进语文课堂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学习,在思考中慢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实施以下的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

1、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不必把课文分成大小不等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而是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

2、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应因人而异,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课文是由老师翻译,还是学生自己翻译?我让学生来选择,然而学生选用了小组合作翻译,那样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只是在学生不懂的地方要我帮忙的地方,我就去引导。同学们在自主、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这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引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习一篇课文,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精析、研读——归纳、总结”这样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学习模式是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六步法”学习法就收到很好的实效,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

4、拓展自学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学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自做读书笔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18篇:比较文学影响研究

比较文学影响研究

11级文教系汉本班 张灿松 51103010017 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传统研究方法之一。

影响研究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那些被接受的“异域”文学的影响,即侧重在对域外文学的借鉴、模仿,以及素材源泉等事实联系的梳理,研究视点集中在作品上

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为中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步。此期以法国学者维耶曼、梵·第根、基亚等为代表。1931年梵·第根出版《比较文学论》,这是一部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著作,被誉为法国学派的集大成之作,多年来被当成是比较文学入门的必读书。他明确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目的及经过路线,强调“精细和准确考据”的研究方法,而忽视审美批评和赏鉴赏在比较文学中的作用。该书出色地总结了法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成绩和经验,建构了比较文学的理论体系,不失为一部重要的比较文学著作。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史来研究,注重各国作家及作品之间确实存在的事实联系;以影响研究为主要特征的法国学派以其丰硕的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并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从而也确立了它在学术界的地位。

一、何谓影响

(一)定义和特征

影响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成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

外来性: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的各种因素作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

隐含性:这是指影响的存在不是一种显在的形态,而应是融入到现有的作品之中的。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于作家的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

二、何谓“影响研究” 定义:

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影响的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涉及到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等内容。

影响研究的传播方式:

直接和间接影响 。所谓直接影响,是指作家直接接触和吸收外国作家或作品中的影响;所谓间接影响,是指作家通过一个或数个中介吸收外国作家作品的营养。

影响研究传播过程:

还可以从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径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放送端可以研究作家作品如何对外民族文学产生影响,某件作品在国外流传和演变的情况等。

接受端则可研究作家借鉴、模仿、改编外民族作家的情况及作品的外民族渊源等。影响研究的传播途径:

有翻译、评论、外国文学的译介者、评论者及传递影响的旅人、书刊、社团、沙龙等多种媒介的研究。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进行研究,都应该以事实为核心,但仅仅停留在事实的考证、筛选上的研究,只能是影响研究中的初级阶段。将重点放在对作家的创造性研究上,力图作出理论上的分析。

第19篇:第一章影响研究

第一章影响研究

一、流传学

二、渊源学

三、媒介学

四、形象学

1.钱林森:《法国作家与中国》,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季羡林:《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北京:三联出版社1982年版

3.赵毅衡:《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4.郜元宝:《尼采在中国》,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5.张启成:《孙悟空形象原型探源》,载《文史杂志》2004年第1期

6.姚锡佩:《从藏书看鲁迅与屠格涅夫的文学渊源》,载《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3期

7.李志斌:《论二十世纪欧美小说中的流浪汉形象及其艺术渊源》,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8.吴金涛:《一与多——博尔赫斯小说艺术的哲学渊源》,载《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9.谢天振:《译介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0.王向远:《翻译文学研究》,银川:宁夏出版社2007年版

11.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载《中国翻译》2002年第1期

12.赵小琪:《互文性:鲁迅的与》,载《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4期

13.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美]哈罗德·伊罗生:《美国的中国形象》,于殿利、陆日宇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16.[美]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孙志民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7.姜智芹:《欲望化他者: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载《国外文学》2004年第1期

第二章平行研究

一、主题学

二、文类学

三、阐发研究

1.陈鹏翔:《主题学研究论文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版

2.刘守华:《比较故事学论考》,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王立:《中国文学主题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4.刘洪一:《‘父与子’:文化母题与文学主题——论美国犹太文学的一种主题模式》,载《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第3期

5.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饶芃子:《中西戏剧比较教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7.饶芃子等:《中西小说比较》,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

8.何辉斌:《戏剧性戏剧与抒情性戏剧——中西戏剧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4年版

9.杨宪益:《试论欧洲十四行诗及波斯诗人莪默凯延的鲁拜体与我国唐代诗歌的可能联

系》,载《文艺研究》1983年第4期

10.李万均:《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11.李达

三、刘介民主编:《现代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2.张隆溪:《诗无达诂》,载《文艺研究》1983年第4期

13.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插图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4.李明:《关于中小标题的阐发研究》,载《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第三章跨学科研究

一、文学与哲学

二、文学与历史

三、文学与心理学

四、文学与艺术

五、文学与传播学

六、文学与病理学

七、文学与计算机

1.罗素:《西方哲学史》,马远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2.周国平:《诗人哲学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徐真华、黄建华:《20世纪法国文学回顾:文学与哲学的双重品格》,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吴秀明:《文学中的历史世界》,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洪子诚:《文学与历史叙述》,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胡日佳:《中西历史小说观念比较——试论中国历史小说的叙事走向》,载《贵州大学学

报》1992年第3期

7.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冯川、苏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

8.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美]霍尔:《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包华富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年版

10.李辰民:《契诃夫小说中的变态心理学》,载《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4期

11.[美]雷翁·吉沙尔:《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与文学》,温永红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

社2005年版

12.[苏]罗姆:《文学与电影》,富澜等译,北京:艺术出版社1954年版

13.赵凤翔、徐舫州:《文学与电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14.文言:《文学传播学引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赵小琪:《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传播与接受形态》,载《社会科学辑刊》2008

年第6期

16.王富仁:《传播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载《读书》2004年第5期

17.[美]卡伦·荷妮:《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18.[奥]弗洛伊德:《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彭丽新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年版

19.罗田:《女作家的精神痛苦与小说的‘病态美’》,载《文艺评论》1989年第4期

20.高飞:《鲁迅小说中的疾病隐喻策略》,时代文学,2008年第2期

21.袁伟平:《女性情爱世界的‘疯癫’症候与病理——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中女性疯癫形

象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

23.秦宇慧:《试论网络传媒中的武侠小说》,载《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24.江冰:《网络文学的传播优势与发展障碍》,载《文艺争鸣》2007年第12期

第四章诗学比较研究

一、诗学范畴比较

二、诗学精神比较

三、诗学文化体系比较

1.[奥]施塔格尔:《诗学的具体概念》,胡其鼎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2.汪涌豪:《范畴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钱钟书:《管锥篇》,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4.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5.朱光潜:《诗论》,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

6.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7.卢善庆:《近代中西美学比较》,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

8.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9.陈跃红:《比较诗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叶维廉:《比较诗学》,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版

11.[美]厄尔·迈纳:《比较诗学》,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12.汪涛:《中西诗学本体论比较研究》,载《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13.余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14.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五章比较文学与其它文化批评和理论

一、比较文学与原型批评

二、比较文学与叙事学

三、比较文学与阐释学

四、比较文学与结构主义

五、比较文学与女性主义

1.叶舒宪:《原型与跨文化阐释》,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程金城:《中国文学原型论》,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3.傅道彬:《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赵小琪、吴冰:《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新世纪新加坡华文文学》,载《华文文学》2008年

第1期

5.[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6.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杨义:《杨义文存:第一卷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8.[美]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美]戴维·霍伊:《阐释学与文学》,张弘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0.艾柯等著,柯里尼编:《诠释与过度诠释》,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11.高宣扬:《解释学简论》,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版

12.陈跃红:《阐释的权利——当代文艺研究格局中的比较诗学》,载《北京大学学报》1994

年第1期

13.徐敏、舒奇志:《从阐释学角度透视庞德中国诗歌翻译中的误读》,载《社会科学辑刊》

2008年第4期

14.[美]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盛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5.[美]肖尔斯:《结构主义与文学》,孙秋秋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16.周英雄:《结构主义与中国文学》,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3年版

17.[法]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18.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严明:《比较文学视野中的东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载《中国比较文学》1997年第2

20.李亚萍:《美国华文文学中的大陆女性形象》,载《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1期

21.粟多贵:《东南亚华文女性文学的传统意蕴与嬗变》,载《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5年

第2期

1.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乐黛云、王向远:《比较文学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1988年版

6.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孙景尧:《简明比较文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

8.周英雄:《比较文学与小说诠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9.刘介民:《比较文学方法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0.温儒敏、李细尧编:《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1.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12.于永昌等:《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3.[法]基亚:《比较文学》,颜保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1983年版

14.[法]提格亨(又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戴望舒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15.[法]艾田伯:《比较文学之道:艾田伯文论选集》,胡玉龙译,北京: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16.[法]布吕奈尔著:《什么是比较文学》,葛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7.[法]理马克(又译雷马克):《比较文学理论集》,王润华译,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

司,1979年版

第20篇:读《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心得体会

读《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心得体会

符建壮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根据学校交代的工作。我利用将近两个月的暑假时间来给自己冲电,我看了一些关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新课程标准》和《所教年级教材提纲》等书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艺术》这本书,受益匪浅。真正的感受到正如这本书的题目一样,班级管理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在班主任老师的智慧凝结下,熔炼成一种艺术,下面谈谈读了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两点:关于“管理制度的确立”

班主任工作不久,但是我自己觉得也可谓是尽职尽责、日理万机、呕心沥血了,每天忙忙碌碌的,很累,然而孩子们依然如故,不是如我想象在后面跟着我走,于是,我就想: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一天天长大,为什么总不见他们自觉。而我却一天比一天更加的忙碌,更加的累!疲惫的我一抬眼就看到了前面座位上潇洒、轻松地谢老师,不见她每天像我跑上跑下的忙碌、不见她黑着脸训斥学生、烦躁,可是,她的班里总是协调有序,而且特别的有规矩,认识了这本书,才明白这就是班主任的管理艺术!人人常说一个好班应当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和纪律。一个国家需要“以法治国”,一个班级也应该是一个小群体,同样要以“法制管理”,正所谓“无规矩无以成方圆”,“法制”比“人治”更能体现班级的民主。

然而,“法制”的管理需要有落实,落实是“奖惩”制度的落实,一般情况下,我只重视惩罚的力度,以为通过一系列的惩罚条例,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这本书提倡“多做加法,少做减法”,让我反思我不少。一次“加法”增加的是学生的闪光点,一份转变的自信;与之相反,滥用“减法”往往就会减少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谴责的内心空间,剪掉了学生重塑自我的愿望和信心,强化了个人的短处缺陷,削减了自我教育勇气。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又能强烈地激发学生去创造更多的成就和价值。

所以,这个“多做加法,少做减法”的原则,是一种理性的智慧和艺术。

然而,如何制定适合的惩罚方式,总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本书又帮我解决了一个难题:那就是“以人为本”,班级的各项管理制度与学生共同制定,如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要求他。”这样就是主动、民主的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老师也可以从“保姆”的世界脱离出来,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

二.关于教师威信的确立

不管是老师还是其他职业,只要作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莫过于对于大家心中是否具有“威信”,因为管理的好坏与在集体中拥有的威信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班主任只有建立了一定的威信,为学生欢迎、尊敬、信任和拥护,才能真正有效发挥其作用。然而,对于“威信”的误区却根深蒂固,以为只要单纯的让孩子惧怕,殊不知,这样确立一个人的威信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切不可只会口头说教,只会许诺,却缺乏实际的指导和管理能力,这必须导致威信尽失。教师如果还能有一些让学生钦佩的才华,更容易建立威信,这方才可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由钦佩,转为信服,成为真正具备”威信“的教师。

读了这本书,我渴望能够在才能、品德上更好的完善自己,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了,才能把我的孩子们教育的更好,多么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影响在孩子们身上永远留下美好的痕迹!

读《影响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
《读《影响教学艺术研究》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