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广开源、重服务、惠民生——油田一心一意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0-03-02 19:52: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广开源、重服务、惠民生 ——油田一心一意促发展

中共油田镇委员会

油田镇人民政府

油田镇位于九龙山脉南麓,距吉安县城70余公里,北临新余、分宜,东连峡江、吉水,西接安福,大广高速穿镜而过。总面积234平方公里,辖23个村委会,人口2.4万人。根据吉安市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2012年1-3月份的统计数据,油田财政总收入5656万元,位列全市第

四、全县第二位,占到了全县财政总收入的13%。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油田镇依托区位优势及丰富的铁矿资源,按照“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建亮点”的工作思路,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全力建设“工业强镇、边贸重镇、生态靓镇、和谐新镇”。

一、广开源:做大经济总量,确保持续发展

一是扩大铁矿产业规模。多年来,油田镇立足铁矿资源,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探索发展途径,扶优扶强铁矿企业,不断壮大铁矿产业规模、增强发展后劲,使铁矿产业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同时,以铁矿产业为支撑,大力构建采矿、选矿、运输、机械维修、餐饮等一系列产业链,在全镇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族群。二是招商招工硕果累累。跟踪联系的联志集团、酷池手机进展顺利,新引进琪鑫钢化玻璃厂、吉安市龙安鞋业公司、鸿兴达塑胶等项目落户工业园西区。组织各村以校企联合的方式,招工633名学员到我县工业园区就业,占全年总任务的195%,超额完成任务。大力支持江西省地勘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加快勘探进度。三是特色农业初显规模。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结合油田草场、山地等资源优势,在丁田片区引导农户养殖良种牛,现已发展农户28户,养殖良种牛400余头。

随着铁矿业的不断发展,镇党委政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整合本地资源,积极引导赣闽铁矿加大投入,开设分厂,推动矿业规模逐步扩大。目前累计开设采矿厂12个,铁精粉年产量达120万吨,是2002年百万倍,财税由当年的200多万提升到2.3个亿,实现了财税收入突飞猛进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镇党委政府立足长远,引进国内有资质的地质勘探公司,在矿区范围内,提前进行了大量精确的铁矿选矿探矿工作。目前,北京益民润德矿业咨询有限公司和江西省地勘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两支勘探队伍,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开挖探矿井30余个,探测出了板陂、盐田等多个铁矿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库,有望在2013年对资源库完成挂牌拍卖,为铁矿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先决条件。

二、重服务:夯实为民形象,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五民”实践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干群座谈、难点治理、民情记录等方式,积极创建“五民”班子。推进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执行力。积极构建镇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推进社会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为全镇人民创造一个祥和的社会环境。二是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服务大提升”主题教育,通过开展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切实解决当前干部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为政不廉的“私、奢、贪”等突出问题,实现机关效能显著改进、干部作风明显改进,行政服务质量有力提升。创优诚信开明的政策环境、方便快捷的办事环境、大气宽容的社会环境、平安宜居的人居环境。三是深入开展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活动,切实增强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有效地强化了党员群众的监督与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民主的发展,监督的加强,工作透明度的增强。

在牢固树立政府为民服务的形象的同时,油田镇积极做好发展环境的优化工作。首先是强化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铁矿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的生命。为确保企业平安和稳定发展,镇里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立足超前防范,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部,主要帮助铁矿协调上级安监部门有关事宜,督促铁矿按照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主抓责任、教育、保障,积极落实一月一小查、一季一大查的安全检查制度,让企业平安生产,让员工工作安心,实现镇、村、矿共赢、同安。多年来,铁矿业未发生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尾砂库每年都安全渡汛。其次是协调部门帮扶。部门协同合作是推进铁矿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铁矿开采水平的“垫脚石”。对此,镇党委、政府按照„依法、安全、科学、规范‟的办矿原则,积极主动协调安监、国土、电力等职能部门,加大为铁矿发展的服务力度,解决铁矿生产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全方位提高铁矿办矿水平,做大做强铁矿支柱产业。最后是化解矛盾建和谐。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油田镇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反映出矿群矛盾沉积、蔓延甚至激化等不和谐因素。为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镇党委政府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从解决矿群矛盾纠纷这一突出问题入手,推进“和谐新镇”建设。

三、惠民生: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民生

一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我镇以县级示范镇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小城镇、新农村、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的好势头,主要体现 “三个亮点”:规范化建设出亮点。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制度、人员、办公设备全部配齐,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便能办好相关业务的服务目标,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多次接受各级部门的参观考察。小城镇建设出亮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要求,在万白线上,新开拓总面积1.3平方公里的新圩镇,2011年整理土方3000立方米,修路2.1公里,三期路管网建设基本完成,投资50余万元新建了一个日供100吨的自来水机井,完成生态广场征地20亩,清理场地5000余平方米,绿化各种树种1500余株,累计投入资金4千余万元,形成“三纵四横”的公路网络格局,地上、地下各项设施基本完善,新区自来水厂、车站、集贸市场、文化综合大楼、电信所、生态休闲广场等基本竣工,镇政府、财政所、派出所、中学单位已迁至新区,吸纳居民100余户。新农村建设出亮点。2011年,有4个自然村开展了以 “六改四普及”、“三清三改”和 “三绿化一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近200余万元,投劳1.2万个工日,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15个村开展了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工作,下发“两桶”596套、垃圾运输车15辆、垃圾桶60个,门前三包责任牌596个。

二是妥善安排矿区群众出路、解决矿区环境问题。镇党委政府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引导被征地的群众积极投身到服务铁矿生产的队伍中来,让群众找到一条致富道路。目前,矿区现有各种运输车辆200多部,涉及800多农户;在矿上务工的群众超1000人,从事过磅、机修、下料等工作,人均月工资超过2000元。为了让矿区的群众有个好的住所,镇党委政府通过市场运作,让矿区内的农户实行整体搬迁,目前大园井头、圩镇新区安臵搬迁农户100余户。另外,镇党委政府抓住铁矿产业这个主导产业,积极鼓励本地村民和引导外地客商兴办运输、餐饮、商贸等服务业,为铁矿快速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购买社会养老保险,至2011年底,矿区涉及到的几个村委会群众参保率均达100%。就业、居住和养老等问题的解决,为矿区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

针对铁矿生产建设过程中,采矿、剥岩、排土、修路、建选厂、排尾等会破坏地表植被情况,防止陷入“环境难以承载,发展难以持续,企业难以做强”的困境。镇党委政府联合环保、林业等部门,引导铁矿采取以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的工作思路,遵循“开发一片、绿化一片、美化一片”的原则,坚持边开发、边治理,制定了矿山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植被恢复计划,近年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恢复植被1万余亩,其中本县范围内异地恢复8950亩,在开采地通过覆土回填撒播湿地松籽、植树造林2530亩。

三是社会事业齐头并进。近年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统筹兼顾推进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由镇党委政府牵头,油盘铁矿、赣闽铁矿出资成立的公益事业、养老、教育奖励三项基金下拨资金80多万元,实施项目30余个,奖励优秀教师10名、学生35名,惠及老人1260余名,奖补资金预计可下拨近百万;全镇新增低保人数200多人,发放低保金50余万元;投入100万元的敬老院改造工作已完成设计,明年初竣工投入使用。医疗保险制度更加健全。新农合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全镇参合率达93%以上,累计为群众报销医药费400多万元,受益群众0.8万人次;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上缴保险资金156万余元,参保率达98%以上;计生工作服务到位,办公条件和服务质量比以往大大提高,“四术”到位率达95%以上,符合政策生育率84.15%,自然增长率3.61‰,出生率13.12‰,出生性别比控制在100:116,优质服务到位率100%,“三查”达95%,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为进一步融洽矿群众关系,让发展成果与广大群众共享。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铁矿积极投入公益事业,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纯朴的山区群众。2004年,油盘铁矿资助42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直至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新油田中学兴建,铁矿出资50万元建综合大楼;2007年出资100万元捐建井头希望小学,解决工人及周边村农民子女入学难题。2008年起,镇党委政府牵头,由油盘铁矿、赣闽铁矿出资设立养老基金、奖学基金和公益事业基金3项基金,几年来共下拨资金200多万元,实施项目62个,惠及学子、教师和老人等8000余人,大大改善了干群关系,化解了历史遗留纠纷。

在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将围绕“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建亮点”的工作思路,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全力建设“工业强镇、边贸重镇、生态靓镇、和谐新镇”。将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做大经济总量,确保持续发展;夯实为民形象,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民生;力争在十二五未实现财税收入4亿元。为吉安县全市领先、全市争先、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县作出更大的贡献。

强党建 促发展 惠民生

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惠民生

渭城区转作风、强服务、促发展、惠民生

转作风 强服务 促发展 惠民生(优秀)

金融服务惠民生

转作风、强服务、促发展、惠民生”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转作风、强服务、促发展、惠民生”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聚集总目标服务惠民生

“严纪律、转作风、惠民生、促发展”

“解难题、惠民生、促发展”活动汇报

广开源、重服务、惠民生——油田一心一意促发展
《广开源、重服务、惠民生——油田一心一意促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