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增强南疆维吾尔族八年级学生国家认同感教学方法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2 03:19: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增强南疆少数民族八年级学生国家认同感

教学方法初探 温宿县二中:刘旭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们新疆的经济和义务教育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然而分裂势力总是在和我们抢夺祖国的下一代,通过地下讲经点、观看和收听“圣战”音视频,对青少年进行蛊惑和渗透,从而达到制造暴力恐怖事件进而分裂祖国的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从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增强南疆少数民族中学生国家认同感对构建稳定和谐的新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中学生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中学生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并为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南疆少数民族中学生;国家认同感;教学方法

一、引言

我们南疆一般指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四地州,土地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其中少数民族(主要是维吾尔族)占75%以上,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发展较慢,文化相对落后。南疆少数民族青少年在语言交流上呈现出更倾向于使用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再加上青少年在初中阶段正是青春期,处于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追求个性和叛逆的他们更容易被极端分子、分裂分子、恐怖分子和敌对势力所利用。少数民族青少年既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又是少数民族内部的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年轻而富有活力,正是思维最活跃和接受外来事物最为迅速的一个群体,异族文化移入对他们的文化造成的影响也是最为显著的;另一方面,少数民族青少年群体实际上代表了未来的少数民族群体。[1] 所以,不断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预防和抵制极端分裂势力和恐怖分子的渗透和煽动活动,构建稳定和谐的新疆和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

一 1 一 实意义。

二、背景

近些年,我国北京、云南和新疆发生了多起严重影响我们社会稳定令人发指的暴力恐怖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少部分人受新疆“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在西方反华和境外势力的指使与支持下进行的,这不仅严重破坏了我们的社会秩序、社会稳定,也影响了我们新疆的声誉,也使得我们的国家认同感面临着新的挑战。令人担忧的是恐怖团伙成员年龄结构呈现出低龄化、文化素质较低等特点。据新疆自治区公安厅统计,自2009年以来,新疆每年打掉的危安现行组织团伙案均在百起以上,呈现高位徘徊态势,其中2012年新疆暴恐案件190余起,比2011年大幅增加,其中,“独狼式活动”的个体或小群体暴恐活动趋多,且参与人员基本都是“80后”、“90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95%左右。[2] 因此,培养少数民族青少年爱国主义和国家认同感,加强我们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增强南疆少数民族八年级学生国家认同感探索依据

八年级阶段正是青春期,在心理学上也叫“心理断乳期”,他们正处于向独立成人过渡的时期,心理发展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虽然不断丰富,但是八年级相比七年级又增加了一门物理科目,课程门类多、难度大,如果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很多学生会因此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外在表现是厌学。这都会使学生在接受正面的思想教育及国家认同感时有消极反应,对国家的认同感偏低。

西北师范大学的常宝宁在其2008年研究生毕业论文《新疆南疆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中对喀什与和田两地,分别在3个乡,每个乡选择3所学校,其中一所村小、一所乡镇中心小学、一所独立初中,共2599名学生的调查中指出,为了清晰描述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国家认同与其年级之一 2 一 间的变化趋势,把相关数据转换为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总体而言,国家认同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呈现递增趋势,但在初二年级也就是八年级的这一阶段会急剧的下降。[1]这反映出,八年级正值青春期的他们,容易产生片面性、表面性、往往较孤立和偏激看问题,很容易被极端分子、分裂分子、恐怖分子和敌对势力所利用。

四、增强南疆少数民族八年级学生国家认同感在学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充分利用讲台这个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班会是我们学校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载体。一节好的班会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创设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班会里来,不仅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进而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挫折,增强意志品质的坚韧性,而且可以从鲜活的体验中习得对社会、人生和自我的认识。

尤其是对于处在心理转型期的八年级学生,创设具体的关于青春、如何交友、如何处理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矛盾、民族团结是福、法律和道德讲堂等情景,通过讲授、视频、小品、辩论会等形式帮助他们渡过“心理断乳期”,逐步形成成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一 3 一 2.充分利用讲台这个阵地,进行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辞海》中公民的概念是:“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爱自己的国家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特别在我们新疆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如何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教育契机进行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课标里也要求我们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拿我的英语课堂来说,我们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应用英语来提高跨国际交流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只有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走出去介绍中华文化。

在八年级下第一单元《what’s the matter?》中讲到 traditional Chinese doctor(中医)和 yin yang Dangshen and Huangqi(阴、阳、党参和黄芪),可以不失时机的宣传中国的医学瑰宝,千年的文化积淀,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是由于中国的强大和孔子文化得到外国的认可,我们国家语言才被采纳。据调查,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了5%到20%,超过了任何其他来源。

还有八年级上第七单元《will people h ave robots?》中讲到了our world will peace(和平)这句话是,我们可以就新疆现在的形势讲到“民族团结是福,分裂*是祸”,“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并进行一个拓展,使学生们产生“呼唤和平,珍爱和平”的思想共鸣。

3.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墙,创建民族团结板块。班级文化墙看得见、摸得着,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并且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所以在班级内部设计一个民族团结的版块,把我们身边,民族团结的典型人物或者班里的民族互助案例挖掘出来,并且配上图片,会有意外的收获。例如,我在我们八(5)班《民族团结》这个版块中,把班长古丽给娜如何帮助她的徒弟蒋令学习的场景拍成照片并且一 4 一 配上文字展示了出来,班里同学一下惊呆了, 原来他们认为再不过平常的事情居然这么感人,于是这种正能量就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

4.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让少数民族的家长感受老师的魅力,增强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教育好家长。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共同施力的结果。在学校教育阶段,学校和家庭承担着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就是促进家校合作的最好时机。一次成功的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可使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有所了解,并加深对教师的理解,既可以消除家长和教师之间的隔阂,又让家长对我们学校、教师充满信心,同时家长也会按照学校的要求,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校外延伸教育。我班的家长会,我都会组织学生编排一些突出该年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的节目,如反映民汉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和生活的感人事迹、“展望未来 成就梦想”和“走出迷茫的我”等,让学生、家长在欣赏中反思。在家长开放日,多请些行为习惯有待提高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家长,一是在课堂上多向这些孩子提问,让他们在父母面前表现自己,增加自信心;二是让家长也看到自己的孩子与他人的差距,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实现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

5.充分利用座位,让维汉学生坐一起实施“师徒结对”,实现学习“一帮一”。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也为了让少数民族同学多讲国语,我让我们班21名少数民族学生和21名汉族学生,充分利用对方学科上的优势自由组合,结为师徒,坐在同一张桌子两个相邻的位置上,实施优势互补,相互学习。这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下课后师傅督促徒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课间师傅让徒弟背书,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上升了,以往学习习惯差的同学有进步了,同座位师徒相互尊重、理解增多了,民族关系融洽了。

6.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馆,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现在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到很多老师不能教授的知识,可是也有很多学生接触到社会不良风气。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取正能量,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我校每周

一 5 一 安排一个班在图书馆上一次阅读课,还可以借阅图书。但学校的图书馆藏书毕竟有限,我就让有条件的学生从家里带书,老师审查后再放入班级的图书角里。让他们看自己喜欢的书,例如,中学生必读丛书,六角丛书,作文书和人物传记等,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阅读量,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体现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7.充分利用学校的集体活动,增强集体意识,促进国家认同感。知识是认同感培养的基础,真正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必须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主人翁意识。[3] 一是我校团委在每年的“12.9”都要发展一批新团员,对八年级学生而言,就是第一批入团的学生,是最高的荣誉,是自身修养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我借此机会,将团员的标准具体细化成思想政治表现、热爱学习、遵守纪律、维护民族团结等6条,鼓励学生加强修炼自我约束,向善向美。并以新发展的团员为榜样,天天进步一点点,告诉他们“最终光荣是属于你们的”。这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包括日常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少队活动、年级组的拔河比赛、备课组的知识竞赛等集体活动等,他们都焕发出了新的朝气,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

二是充分利用3月份公民道德建设月,参加社会实践。为了加强青少年“感恩、自信、坚韧、担当、拼搏、奉献”的新疆青年时代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校每年的3月份以班级为单位,走进社区、政府单位等场所进行“学雷锋火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去一份温暖,这些活动虽不起眼,但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参与了社会实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这不仅让学生走出去体验生活,也是展现班级风貌,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三是充分利用5月份民族团结月,增进民族团结情感。张春贤在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动员会上说“民族团结,从我做起”,总书记强调指出“兄一 6 一 弟齐心,其利断金;家和万事兴”。 我们班有位杨俊同学,她才13岁,妈妈在她8岁的时候就不在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每个双休日基本上就她自己一人在家,吃饭非常简单,有时就是面条上撒些盐巴,就是在这种生活极端困难的环境下,杨俊刻苦学习从七年级的班级16名到八年级时已经是班里的前5名了,我把这个真实的故事在班会课上以“相信孩子、锻炼孩子的能力”为话题讲了之后,全班为之动容,我们班木拉迪力的爸爸听儿子讲述后找到我说,他是驻村干部,一年都不在家,家里只有儿子和爱人,每天木拉迪力的妈妈早上7点起床给他做早饭,不让他吃囊,就是想让他有营养,然后好好的学习,没想到他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还是这么差,他想让杨俊到他家住上一周,不仅可以了解少数民族的知识和风俗习惯,更能影响儿子的学习。虽然最后杨俊没有去,但杨俊成为木拉迪力的师傅了。她俩在互帮互学中有了显著的进步,也让其他同学多了份敬重,明白了“民族团结 从我做起”的道理。

四是充分利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促进民族融情。拜年是每个民族在重大节日期间增进感情的活动之一。少数民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在古尔邦节和肉孜节期间给他们拜年,是加强各民族的相互了解,消除偏见,增进团结的重要渠道。每年我会组织我的学生,到民族学生家中去拜年,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从小事中做起,做好民族团结教育这篇文章。

五是充分利用家访机会,增强家校联系。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地方,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所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指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4]通过家访,紧密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拉近了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家长对我们学校教育心里更踏实,同时也为孩子营造了一次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六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请县史志办同志进校园讲解地方史,把

一 7 一 学生带出去参观柯克牙博物馆和看图片展,以一件件史实、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向学生们讲解和揭示新疆的历史是各族群众携手共同创造的,新疆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聚集地,让学生了解新疆、了解历史,产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从而进一步筑牢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

七是充分利用爱国主义影视作品,进行感恩教育。优秀的影视作品是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的重要载体。它图文并茂,内涵丰富,特别是爱国主义和解放新疆的影视作品将老百姓的苦难人生与惊心动魄的时代风云紧紧糅合,以忠于历史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朴质准确的表演风格,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凝重的历史画卷。例如电影《东归英雄传》、《冰山上的来客》、《雪浴昆仑》《真心》《阿娜尔罕》《阿克苏的囊》等是最生动的教育资源。我让学生看电影,写影评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智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概括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进而增强国家认同感,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新疆。我们班的李学程在看了《阿克苏的囊》之后,写到“吐尼沙汗太伟大了,以前我觉得只有汉族收养汉族,没想到也有少数民族收养汉族的小孩。”

八是充分发挥好本班少数民族学生家长的作用。人的审美是会疲劳的,更何况老师给学生讲的时间长了,学生肯定会有所麻木。但如果把优秀的少数民族家长请到班上来,让他们给学生普及一下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谈谈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讲讲励志故事、“民族团结一家亲”等讲座。这不仅会使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感情上感到亲近,而且更容易接受,对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大有好处,也促进了他们的国家认同感。我们学校在今年的“做一名守法的中学生”的现场法庭上,请了一位在温宿县人民法院工作的少数民族学生家长,通过他讲述的一些中学生违法案例和对学生们一些真诚告诫,让一 8 一 学生体会到了知法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国家利益至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和历史使命。

五、结束语

温宿二中是一所初中和高中一体的汉言语中学,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8个班,每个班里有近65名学生,每个班里有近2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刚从小学升到七年级的时候,学生还是很听话。到了八年级,学生开始追求自己的个性了,不愿意听从老师教诲。不讲国语的现象很严重。到了九年级,学生更加成熟了,说话和做事情更加稳重了,但两级分化较明显。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增强中学生国家认同感对我们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重要作用,主任虽小,责任重大,且一丝一毫不敢懈怠!

参考文献

[1]常宝宁.新疆南疆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8.[2]卢国强,朱东阳.中国向“恐怖袭击”说不.《瞭望》新闻周刊.2013 [3]南京理工大学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国家认同情况的调查报告

[4]杨英.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以喀什市双语中学为例.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

一 9 一

维吾尔族舞蹈教学方法研究

南疆发展,首先在于促进维吾尔族自身发展(材料)

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思考与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要增强全体员工的认同感

增强“煤矿派遣工企业认同感”的方

南疆基层学生学习状况

浅谈八年级地理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吸引力讲座

论独立学院管理模式下如何增强新生的学校认同感

如何增强学生体质

增强南疆维吾尔族八年级学生国家认同感教学方法初探
《增强南疆维吾尔族八年级学生国家认同感教学方法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维吾尔学生 学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