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09.21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指导

发布时间:2020-03-01 19:22: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攻略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综合素质》

2015年教师资格证将正式实行国家统一命题考试。教师资格证实行国考,使得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很多同学在复习的时候难免有压力,但是大家知道学习是一种能力,考试却需要技巧,不知道童鞋们发现没有,其实有很多题答案就隐藏在题目里,只要你善于发现,那么选择题是绝对不会丢分的。接下来京佳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做选择题的技巧。

解题技巧1:认真读题,根据所给的语句,找出关键词,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例1】( )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A.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B.爱岗敬业 D.关心集体

这道题的关键词很明显有两个,一个是“爱”,一个是“学生”,那么在四个答案里面最能概括这两个关键词意思的就是选项A,毋庸置疑,答案就是A。面对这样的题,没必要去死记硬背,在考场上反复回忆自己的记忆内容不但浪费时间还降低做题的正确率。

【例2】 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 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根据题干的解释,这段话可以翻译如下:“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糊涂,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危险”,这道题是选非题,很明显,选项C很本意相反。排除A、B、D,故选C。

课下练习题:

1.( )是教育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A.爱国守法

C.教书育人

A.顺序性

C.互补性

B.爱岗敬业 D.关心集体

2.“十个手指有长短”这句话表明,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 )。

B.阶段性 D.个体差异性

3.学生李某因在上课时嬉戏打闹,被班主任罚打手心30下。班主任的这种做法( )。

A.正确,有利于维护课堂教学秩序 B.错误,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C.正确,这是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 D.错误,对学生的体罚应当适度

4.小宇上课时经常插话,老师生气地说:“管住你的嘴,不然我就封住你的嘴!”老师的做法( )。

A.错误,应该杜绝当堂批评 B.正确,应该严格要求学识 C.错误,应该尊重学生人格 D.正确,应该加强课堂管理 答案:B D B C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备考指导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必考的内容,所占分值在30分左右,考试题型有两种,一个是单选题,一个是材料分析题,其中单选题在3道——6道之间;材料分析题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道,该题是让同学们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去分析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这一部分该如何复习,那么京佳教育郭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一种快速的方法。

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2008年重新修订的,一共六条,在历年的单选题当中,考察最多的就是“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 比如以下这几道真题:

1.( )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 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A.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B.爱岗敬业

D.关心集体

2.有的班主任教师用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次,并把它作为安排、调整座位和评优推先的唯一标准,这违 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A.爱国守法

C.关爱学生

B.教书育人 D.爱岗敬业

B.错误,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D.错误,对学生的体罚应当适度 3.学生李某因在上课时嬉戏打闹,被班主任罚打手心30下。班主任的这种做法( )。

A.正确,有利于维护课堂教学秩序 C.正确,这是教师惩戒学生的权利

这几道题都是对“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的考查。此类单选题并不难,只要考生稍微浏览一下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能凭借印象选出答案。

而对于材料分析题,同学们则需要多加重视,那么根据理念的真题,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多集中在“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这三个知识点上,那么在具体阐述的时候,大家需要结合材料中教师的行为进行一一分析的,分析

的时候,大家必须能把这几条内容能够熟背下来,否则,单单写上这几个词语的话,会使答题的内容显得空洞,所以,要求大家在课下,需要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进行记忆。

比如下面这道真题:

赵丽老师经常以班级的名义从个体书店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各科课程学习辅导资料,然后以全价卖给同学,几乎是人手一套。同时,他向学生家长暗示或明要礼物、礼金或礼品。特别是在各种节日的时候。此外,他还私下到本市“光华家教辅导中心”等处兼课。在学校讲课时她会“留有一手”,只讲基本内容,对课程的重点也往往一带而过,并直接或间接介绍同学去“光华家教辅导中心”等民办课外辅导机构或家教中心接受辅导或参加“补课”。当然,同学接受辅导或参加“补课”是要交高额学费的,“光华家教辅导中心”等处给赵丽老师很多讲课费和介绍费。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材料中教师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

那么在分析的时候,同学们需要展开,不能单单说赵丽老师违反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中有关“廉洁从教”的要求。大家需要展开论述。 单选题参考答案: 1. A 2. B 3. B 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1. 赵老师行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等规定中有关“廉洁从教”等要求。

2. 教师应当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 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4. 案例中赵老师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收取课程学习辅导资料的差价,挣取不义之财;向学生家长暗示或明要礼物、礼品或礼金;校内教学工作“敷衍塞责”,讲课“留有一手”,有意私下挣取“光华家教辅导中心”等处的高额兼课酬金和介绍费等行为,都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应对其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案例分析题答题技巧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案例分析题一直占有一定的比重,案例分析题也是区分学生学习水平和拉开成绩差距的题目。案例分析题是综合性题目,考察的是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它不仅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程度,而且能考察考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考察考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

决胜案例分析题的四字法宝: 读:读案例,细审题,全面把握信息; 找:根据案例,找相关理论支撑;

析:结合案例,分析到位,将案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写:组织答案,语言流畅、准确。 例子:

冬季的一天,大雪纷飞,刘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同学还穿着单鞋。下课后,她就把这几个同学叫在一起,询问了同学们的鞋码。中午,她顾不上吃饭,骑上自行车到镇上给这几个同学一人买了一双棉鞋。四年来,刘老师资助了26个学生,这些学生都亲切的叫她“刘妈妈”。农村重男轻女现象仍然存在,在刘老师教的班里就有几个女孩因家长不支持而将要辍学。刘老师知道后,就主动到这几个学生家中,多次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明白受教育是每一个适龄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家庭应当承担的责任。最终留住了这几个学生。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答案要点】(1)体现了关爱学生。案例中刘老师顾不上吃饭,骑上自行车到镇上给这几个同学一人买了一双棉鞋。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符合教师职业道德。

(2)体现了爱岗敬业。案例中的刘老师能够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资助学生,不让学生辍学,甚至还去学生家里做思想工作,使学生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符合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道德。

(3)体现了为人师表。刘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无私奉献,为同学们作出了表率,是学习的榜样,符合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

(4)体现了爱国守法。案例中刘老师多次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家长明白受教育是每一个适龄儿童和少年的权利和义务,是依法履行自己教师职责的体现,遵守了爱国守法的教师职业道德。

通过阅读案例和问题大家了解题眼是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脑子里应迅速调取相关理论找到理论支撑;其次结合案例看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具体内容和案例内容相符合,最后条理清晰的组织好语言。

练习题:

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性格开朗,在体育课上表现得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儿,评点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造句不贴切。”学生乙狐疑地坐了下了。

请根据这个材料利用新课程改革理念来分析。

【参考答案】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个性发展,而案例中的教师却对学生的个性发言给予打击,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新课程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只是简单地照搬书本知识,而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学生用“活泼”来形容水,说明学生认真思考,思维活跃。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批评、指责。

(2)新课程强调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性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成为真正的课程建设者。

(3)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教会学生是什么,还教会学生为什么。该教师对学生的拟人化的造句以批评,说明该老师思维死板,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注重教学的结果,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新课改强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应该对学生“活泼的水”这样别出心裁的造句进行表扬和肯定,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

总之,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个性的回答给予鼓励和积极引导,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成性的课程中,全面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潜力。

三、教育学主观题答题技巧(辨析题、简答题)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学知识的考查一直是重头戏,教育学知识的考查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备考客观题时,考生会利用题意、排除法等方式作答,并且难度相对来说小一些;而主观题隐含信息很少,分值却很大一直是很多考生的软肋,接下来京佳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些主观题的答题技巧,给各位考生助力加油!

主观题的题型一般包含: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一、辨析题

辨析题的设计出发点不仅是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突出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往往是教育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容易发生歧义的问题。辨析题的语句往往是正误混杂需要学生认真辨别。考生在做题时要先说正、误,然后分析前半句其次后半句,最后作出结论。

技巧:

一、审题。明确考查的概念具体是什么?注意相似名词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

二、表述准确,做解析时要简练,把概念理论解释清楚即可不用过分赘述。

是非判断题,比辨析题更简单些只需判断正误就可。大家认真辨别,分析即可。 例子:

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 )

×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它为近代教育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此题关键点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记忆过教育学发展的脉络就可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不是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最早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由任职学校依法聘任的。(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题要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 思路:

C

本题考查的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题干中钱冰推门而入,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他,在这种情况下,注意的引起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故选C。

(二)人格

1.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复杂性、功能性。

2.认知方式分类:冲动型与沉思型、系列型与同时型、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3.性格差异: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3.气质差异: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比较常考的是人格的特征,认知方式中的冲动型与沉思型、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以及气质差异。一般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认知方式和气质也有可能出现在主观题中。

示例如下:

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 A.多血质 C.粘液质 B.胆汁质 D.抑郁质

A

本题考查了多血质的特点。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故选A。

(三)情绪情感

1.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2.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情绪情感的出题方向一般是选择题,通过例子考查情绪情感的分类。 示例如下:

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比赛 1.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2.想象的分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示例如下:

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无意记忆

C.再造想象 B.有意记忆

D.创造想象

C

本题考查的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头脑中并呈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是一种再造想象。故选C。

五、常见的易混淆心理学术语辨析

纵观历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选择题是必考的题型之一。一般来说,选择题考查的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考生如果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话,在选择题中一般失分较少。出题人为了增加这类题目的难度,往往会在选择题的选项设置上增加障碍,最常见的就是设置一些与答案容易混淆的选项。这时候,考生如果对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的话,就很容易在这些相似的选项中踌躇不前。不仅会浪费考试时间,而且也会增加失分的可能性。

下面,我将列举几对在历年的考试中经常出现,且容易混淆的心理学术语,为考生对类似知识的备考提供一些参考。

一、正强化与负强化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强化是指当一种行为发生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时,那么,这种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就增加。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在环境中呈现引起满意结果的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负强化是指通过撤消一个厌恶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从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可以看出,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只不过正强化是呈现一个满意刺激,而负强化是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二者可谓是“殊途同归”。 下面通过两道例题来具体分析二者的区别。

1.某同学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学习成绩得到很大提高。该教师采用的手段是( )。 A.负强化 C.惩罚

B.正强化

D.消退

在这道例题当中,C、D选项明显不对。教师通过向学生呈现愉快刺激——积极鼓励,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可见,教师采用的是正强化。

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A.正强化 C.负强化 B.惩罚

D.消退

按照 一个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因此父母规定他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这种做法属于( )。 A.正强化 C.惩罚

B.消退

D.负强化

在这道题目中,父母通过呈现厌恶刺激——一个月不准吃肯德基,来减少孩子打人行为发生的频率,这种做法属于惩罚。同样是这道题,我们不妨换个说法,“一个孩子慢慢地改正了打人的行为,父母取消了一个月不准他吃肯德基的规定”,这时父母的做法属于负强化。 区分负强化和惩罚,可以从手段和结果两方面来分析。负强化是通过撤消厌恶刺激增加预期行为发生的概率,惩罚是施加厌恶刺激(取消愉快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考生如果能区分二者的不同之处,在遇到此类题目时,就不容易失分。

三、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心理定势是指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功能固着则是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心理定势强调的是方法、思路的迁移,比较抽象、概括。例如,一个桌子有4个角,砍去1个角,一般人会认为还剩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

三个角,其实还有四个角;而功能固着则是物体的具体功能,比较具体。比如,叉子一般用来吃面,很少有人想到它还可以用来切水果。

在心理学中,易混淆的心理学术语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通过上述三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很多平常容易混淆的心理学术语,只要我们对它们的概念了解得足够透彻,即使它们作为选项同时出现时,我们也能比较容易区分。

六、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考试热点

在教育心理学的备考过程中,细心的考生会发现,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的真题和模拟题的简答题部分,会经常看到一些熟悉的题目。这是因为有些知识点在简答题中出现的概率比较高。下面,京佳小编将汇总一些简答题中经常出现的热点知识,为考生的备考提供参考。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借助于视、听、嗅等感觉及身体动作来认识和适应外界环境,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逐渐应用表象符号来代表外界事物,具有表象思维。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典型的特点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具有抽象概念,并且获得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主义。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该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思维具有可逆性和补偿性;思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真题示例:

1.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包括哪些内容? 2.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哪些主要特征?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矛盾和发展任务。这八个阶段分别是: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怯感、怀疑感(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真题示例:

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真题示例:

教师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两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真题示例:

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方面: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与功能固着。 真题示例: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上面所列举的是教育心理学考试简答题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需要考生牢固识记。而且,通过真题示例,可以看出,考查这些知识点的简答题问法都比较直白,考生只需回答理论要点即可。简答题在试卷中的比例一般是20%—30%,所占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因此,牢固掌握这些出题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对考生考取高分是非常必要的。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摘要

如何有效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

云南文山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化学教学论备考指导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全国统考备考专题热点问题解答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

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导

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考试

.09.21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指导
《.09.21 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