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空林子诗词(有人说她是当代李清照)

发布时间:2020-03-04 00:37: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鹧鸪天

奔走惶惶坐亦痴,东风如酒沁相思。 悠然心事沉舟寂,倏尔情怀野马驰。 常有恨,竟无辞,恼人不解怕人知。 空怜海上云千里,瘦作窗前雨一丝。

临江仙·雪后

走马长安终是梦,醒时寒气侵衣。小窗梅影尚依稀,纵能开遍野,早已误佳期。 天地浑然如一片,行来始觉高低。人间无处不堪疑。抱冰冰化泪,踏雪雪成泥。

虞美人

华灯变幻飞星灭,月色凉如雪。酒倾人散路迢迢,无乐无悲无语立尘嚣。 临风每恨秋来早,秋亦匆匆了。桃红柳绿在天涯,一点春心聊且比梅花。

五言排律?上元夜,恰逢西历贱诞,偶感乃作 风霜愁已尽,花月梦无涯。 月是当初月,花非去岁花。 霓虹张似幕,烟火淡如纱。 此夜三春近,平生百事差。 封心犹白雪,吹面只黄沙。 几度长街折,依稀去路叉。 斯人耽寂寞,何处避喧哗。 遥想千山外,江南亦我家。

七律?无题

(四) 呓语模糊梦亦残, 大悲大笑或无端。 一星烟火如春暖, 四壁灯光抵夜寒。 斜影弥茫天地仄, 离魂飘荡水云宽。 前尘未必堪回首, 只是今生已两难。

金缕曲?读《林北丽集》有感

书味犹沾指。

欲重翻,那些回忆,几时开始。 回望经年成噩梦,窗外长天暗紫。 更莫向,东南凝视。

海上华灯终似幻,况斯人已逐烟云逝。 篇且尽,泪难止。

平生只信诗言志。 未曾谙,应官辞赋,值钱文字。 岁岁独吟风雨夜,不过辛酸满纸。 说什么,孤单如此。

一卷心声何处售?料黄泉,大笑红尘事: “知我者,二三子。”

临江仙——中秋有感

千古一般寂寞,今宵几度追寻。月光如水亦如金,升沉皆幻象,圆缺是吾心。 心事已成故事,长吟渐作沉吟。人间万里有晴阴,浮云挥不去,来日化甘霖。

元宵感怀

盈盈月上九重天,人海冰凉世路艰。 灯火千家如白雪,烟花一瞬是红颜。 梅开荒野犹争艳,身在华城不敢闲。 料想闽江春已发,东风此夜到云间。

元宵咏月

团团兼皎皎,无彩亦无瑕。 幻影千江水,清辉百姓家。 引红争野外,催绿泛天涯。 不似中秋月,相偕只桂花。

临江仙.七夕

烟水茫茫风脉脉, 离魂何处飘零? 繁花凋落且聆听。 徘徊春已去, 辗转夜曾经。

一线飞光终碎裂, 银河点点残冰。 多愁未必只双星。 在天应不老, 入世岂无情?

浣溪沙

地广天高看不清, 今宵只看一流星。 余光随我到天明。

泥土层层花故事, 云霄片片水柔情。

2015.8.20.乙未七夕

远方应有故人行。

2015.8.12.和老妈、女儿等在昌平商务部官员培训基地度假

临江仙

江海流之不断, 云烟去也难留。

人间故事几曾休,

两行生死泪,

一样古今愁。

来岁花仍似火,

当时月已如钩。

浮生毕竟只孤舟。

漂于春烂漫,

沉入夜深幽。

注:2015年6月2日凌晨4点作于北京某医院

空林子补记2015.7.22.

春日听雨》空林子2015.5.9.

飞雨沾双目,流云变此身。

不知天下事,且忆梦中人。

沉睡仍嫌早,轻歌欲踏春。

山村虽甚迩,惟恐染泥尘。

与国真兄是多年的朋友,惊闻噩耗,唏嘘不已,重发多年前的一首七律,似一语成谶...

《致汪国真兄》空林子2010.10.

击节何须忆汉唐,江湖无处挽流光。

尘霜不老吟诗客,波浪犹逢顾曲郎。

彩笔千秋甘寂寞,孤灯一夜作辉煌。

北风窗外云烟散,万里春花做梦乡。

《赠高占祥先生》

书房天地阔,病榻死生轻。

不得千年寿,惟留万古名。

归家如士子,在位岂公卿。

且发精神力,喑喑唱晚晴。

注:近日,高占祥先生喉部又作手术,几不能言。空林子2015.4.18.

贺文老于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书法展

当年击节唱离骚,

今日文章价更高。

一字千金休拍案,

几人百岁尚挥毫?

云何寂寞无朋辈,

秉此风流在我曹。

纵使韶光如流水,

雄心足以挽波涛。

临江仙·梅花

燕堂门下-空林子2015年4月7日

梦里八方飞雪,

醒来一抹残霞。

人间何处避喧哗?

幽香飘十里,

也不到天涯。

半老乃逢春燕,

平生每见寒鸦,

溪边柳已冒新芽,

今年虽甚好,

我是去年花。

2015.5.21.

为父母双寿撰联》携手花开,乃知此刻惟春日;回眸冰泮,不信今宵是暮年。空林子2015.3.7.

元宵有感

看尽繁花落,

回眸又是春。

灯光寒似雪,

月影黯如尘。 去路即归路,

今人亦古人。

蟾宫应不远,

或许住前身。

除夕有感

繁华看尽亦天真,

冰雪之间住此身。

落木欲燃心上火,

流光未扫梦中尘。

三生自许皆名士,

四海相知即故人。

不信朱颜容易老,

花开岁岁有青春。

立春有感兼示长女

看尽风光不返家,乙未上元节2015年2月18日恭祝大家新春如意、健康快乐!

小园闲坐望余霞。

逢春或曰梦无限,

向晚乃知生有涯。

天外燕非当日燕,

池边花似去年花。

悠然欲品愁滋味,

饮淡壶中冷暖茶。

注:长女陈春泥,立春生日,现就读于美国

临江仙

十载浮沉皆幻象,

流光淡了悲欢。

孤灯何必照青山?

每嫌春色闹,

只说夜风寒。

心上已无波浪涌,

此身仍在江川。

飘零不信别离难。

偶然词一阙,

且以报平安。

兴邦君子梦,

济世美人心。

正气开天地,

清声贯古今。

百年堪证道,

四海有知音。

国泰斯民乐,

如何不抚琴?

极相思?

卸妆休坐灯前,

倏尔改朱颜。

今宵最短,

当年最好,

只怕明天。?

百变生涯应看破,

三千载、一样人间。

山中冰雪,

2015.1.29

题李泽君“国泰琴”

2015.1.? 江心波浪,

仍是云烟。?

2015.1.15.

应黄尔焜先生之邀题“中华宝鼎”

宝鼎何须问?

文章耐抚摩。

一花开世界,

三兽镇山河。

力大狂夫尽,

心平寿者多。

神州终不老,

万载致祥和。

注:“中华宝鼎”的藏家是我的老友黄尔焜先生,由一块180斤重的端砚石料经名家雕刻而成,现正在申报世界吉尼斯。

应尹佃法师之邀题“洗尘”古琴

悟道惟尊者,

知音乃俗人。

七弦弹似幻,

五蕴笑非真。

未了梦中梦,

且留身外身。

只今闻一曲,

聊以洗凡尘。

2014.12.16.

望远行

冷月千秋照帝京,

天地渐如冰。

此生终究在飘零,

何必复前行。

双目合,一身轻,

倚栏驰荡魂灵。

旧歌听已不堪听,

挥手也难捉飞星。

放下少年我,

与汝更无情。

2014.12.2.晚5点作于东三环往金宝街途中

《贺新郎》

百岁终离别,到今宵、忽然又是,降霜时节。

琴瑟生尘轻拭去,却说知音难得。

风扫尽、心头微热。

寂寂高楼灯一点,见长空万里悬新月。

枫叶舞,若飘血。//

信知来日逢飞雪,只窗前、似还剩有,落花痕迹。

休说韶光留不住,我亦匆匆过客。

久看厌、缤纷事物。

欲读春秋人已倦,笑仲尼执笔如持钺。

天作画,也留白。

空林子.甲午孟冬

五律-雾霾夜有感

夜色迎来日,

春光在去年。

此生无困厄,

不死即神仙。

楼宇天涯岛,

尘霾山上烟。

京华堪逐梦,

奔走肯归田?

空林子2014.10.30

劝酒

举酒堪寻乐,

吟诗欲忘尘。

相逢无正事,

自顾是凡人。

思久终须惑,

言多未必真。

不妨皆一醉,

一醉到青春。

2014.10.12.于青岛

空林子访谈录

一、爱君笔底有烟霞腹有诗书气自华

记者:第一个问题我想请空林子老师谈谈传统诗歌的继承问题

空林子:首先,我并不认可诗歌存在传统与非传统之差异。有人以为白话无韵诗是新诗,而律诗、绝句则是旧诗,其实这是受到了近百年来西学东渐的误导。“新诗”起源于西方,英文称之为“poem”,而所谓“poem”与古中国所谓的“诗”存在着极大的差别。由于中国最早的翻译家多半都是西方文化的崇信者,因此他们在翻译时往往以西方文化为本位,不惜削足适履,对大量中国名词进行了“改造”,从而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譬如,“圣诞”应指帝王、孔子之诞辰,现在却成为了耶稣生日的专用名称。又譬如,“龙”本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现在却与西方神话中的某种妖兽“Gragon”互相混淆。至于“诗歌”,那也一样。汉语词汇中的“诗歌”,只应指《诗经》、乐府,以及与之一脉相承的律诗、绝句、古风、长短句,而不应包括徐志摩、闻一多、顾城、海子等人的名作——他们的作品只不过是用中文写就的“poem”而已。我时常运用几千年来逐渐形成、日益完善的一种文学形式,表达了我自身的感受。这种文学形式的名字叫作“诗歌”,而不必在之前加上“传统”二字。

记者:请问您从那些饱含情感的诗词中获得的感动?

空林子:每一个成熟的诗人,必然最感动于自身所创作的诗词。因为诗词源于生活、发乎心灵,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声,才会更感动自己。当然,他人的作品,若是十分优秀,也能令我获得颇为强烈的共鸣。譬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又譬如蒋捷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记者:请空林子老师谈谈对新国学的感悟

空林子:在我看来,国学有“真国学“(如《十三经》),有”伪国学“(如《弟子规》);有“高雅国学“(如古琴),有”世俗国学“(如中医),有”活着的国学“(如诗词),有”死了的国学“(如谶纬学)。至于何谓”新国学“,何谓“旧国学”,我却是不甚了了。《大雅》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国学自然要融入时代,才能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并且创造出应有的价值。但融入时代不等于随意变革,“功不十,不易器;利不百,不变法”,据我了解,当今那些主张“新国学”之辈,多半都是不学无术、欺世盗名之徒罢了!我支持诗词界的新国风运动,然而,新国风并非创新,而是复古。其中的“新”字,仅指时代之“新”,却无“革新”之意。

二、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记者:请谈谈与文老的师徒之情

空林子:我是文怀沙先生的亲传弟子。文老的学生很多,但正式被其收入门下者却寥寥无几。多年以来,我一直追随文老,并与师母徐迎春、师兄庞中华、文斯(文老之子)等人也建立了极其深厚的感情。几年前,师母去世,在文斯的极力邀请下,我开始主持文老的工作室“燕堂文化”,从此,我便成为了文氏学派的当家人。这种情分、这种信任,我相信——是无须、也无法用言辞表达的。

记者:谈谈与好友张贤亮、赵忠祥等人的忘年之交以及在文学上的共鸣

空林子:张贤亮是我的至交好友,我与他不仅是文字之交,平常无事也经常畅谈心事。他曾戏言,我的相貌与他的亡母颇为相似,这或许也是他对我格外垂青的原因之一吧。他临终前,曾托他的夫人、幼女在他死后给我打一个电话。我还记得他的幼女问过我,“阿姨,爸爸说从此之后我只能和妈妈两人相依为命了,相依为命是什么意思啊?”此言,至今想起仍令我唏嘘不已。至于赵忠祥,则是我颇为欣赏的一位诗友。我欣赏他,不仅是因为他的才情,更是因为他的毅力。记得最初相识时,他对于诗词格律只是一知半解,甚至,由于作诗出律,他还曾遭到了不少小文人的抨击、谩骂。不过,这并不曾使他放弃自己的兴趣。多年来,他一直努力学诗、作诗,时至今日,他的诗词水平已不在某些专家之下了。他的这种精神,实在是值得敬佩、值得学习的。

记者:其它有代表性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交往获得的感悟,对文学的态度?

空林子:多年以前,我向老师文怀沙求教如何作诗,文老告诉我:“认真读完《杜甫全集》,以及《古文观止》。“之后,许多年间,我的诗词水平的确在逐渐进步,但始终未能登上大雅之堂。我曾经一度怀疑自己天分太低,以致于无法成为一流的诗人。直到有一天,我认识了一个名叫赵缺的诗人,他告诉我,作诗其实是一门技术活,只要先将技术练习纯熟,从而轻松驾驭文字,便能够融合自身的感悟,发出自我的心声,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佳作。至于思想、意境,则可以后一步再论,而古人的旧作,更不必强记,因为背诵太多古人的句子则容易陷入无意的抄袭。由于赵缺的诗作冠绝当代,我便相信了他的说法。此后我将心力沉浸于文字技巧之中,两年之后,我的诗词水平便突飞猛进,乃至今日文老也不由惊叹道:“空林子之词,整体超越了李清照的《漱玉词》。”

三、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记者:下面几个问题请简单谈谈,在外多年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空林子:我不知是谁发明了“北漂“一词,毫无疑问,我也属于北漂一族。所谓”漂“蕴含的意象便是跌宕浮沉、身不由己。这些年来,我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也获得了一些成功、一点美誉。无论在什么处境,只须知道:“我还是我”,那就足够了。至于过去种种酸甜苦辣,其实也不必再提。于此,权且引用赵缺的几句词吧:“半生名利半生情,几番加减后,得失等于零。”

记者:怀念故乡,落叶归根,对霞浦的情怀

空林子:虽然在京多年,我依旧无法适应北京干燥的气候,更不曾爱上那漫天飞舞,容易令人过敏的柳絮。我时常会怀念霞浦那种湿润而略带腥味儿的空气。在交际场合,我也乐意与福建同乡,以及江浙沪粤等地的人来往,只因为——南方人较少夸夸其谈,言而无信。故乡是我的根,只不过,有时回乡,见到某些故人,我却会感到有些失望。这么多年了,他们依然沉浸于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幻想之中,总觉得三五文人在县城里互相吹嘘,便能睥睨天下了。于此,我只想说,霞浦虽小,却面向海洋。我们霞浦人理应是大海的儿女,而不能闭目塞听,沦为井底之蛙。

刘金标

2014.12.25.

2008年1月,国学大师文怀沙在九十八岁大寿当天,收到了一份特别的贺礼——一首长达十六韵的五言排律:

文翁何物也,天下叹雄奇。

百炼灵均骨,一张顽石皮。

才多堪共赏,痴绝倩谁医。

自小浑无赖,迩来尤不羁。

登堂声赫赫,踞座色嬉嬉。

漫惹佳人顾,休言儒者仪。

往来如酒醉,谈笑忘身疲。

入世常添趣,归家复养怡。

已然登岱岳,岂必隐东篱。

秃笔兼三教,嘉宾遍四夷。

抚髯迎雪落,骋目看星移。

且喜新春近,唯怜故友离。

清风消暮蔼,碧海托晨曦。

寿大频烦我,诗成永祝伊。

吕公安足道,彭祖定能期。

再度千千岁,吟之或解颐。

这首诗格律严谨而气脉灵动,对仗工整而章法井然,作者先以轻松谐趣的笔调刻画了一位满腹经纶却又痴狂不羁的老才子形象,既而又在流年易逝的感叹中,忽尔发出永恒真挚的祝福。文怀沙读完这首诗之后,不禁失声赞道:“尤胜杜甫当年名作!”

文怀沙一生致力于传统诗词的研究,对于诗圣杜甫更是推崇备至。早年,文怀沙与柳亚子、聂绀弩等诗坛名家交往时,都不曾说过“尤胜杜甫”之类的话。现在,他居然对着一首排律发出如此盛赞,而这首排律的作者,就是文怀沙的得意弟子空林子。

二十年前,当文怀沙第一次在鲁迅文学院见到空林子的时候,就被空林子的美貌所倾倒,不禁大呼“此女妖媚,平生罕见!”只不过,当时的文怀沙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位风华绝代的女学生,竟然能成为他门下最为卓越的女诗人。

身世坎坷的文怀沙,在八十岁以后,也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由于他性格孤傲,举止乖张,曾屡次在文化界引起质疑乃至非难。然而,无论文怀沙的境遇如何,空林子始终追随在他的身边,做他最为忠实的弟子。十年前,当文怀沙的夫人徐迎春病重之时,一些居心不良的小人纷纷落井下石、趁火打劫,这时,空林子却主动担任起管家的角色,为他们夫妻分担烦恼。然而,更令文怀沙感动的,不是空林子患难与共的行为,而是内心世界的相知、共鸣。

“八千年一回首,只剩下你一人,卓立不群于天宇,孤独如碑。”这是空林子赠予文怀沙的短句。文怀沙,一位名震宇内、门庭若市的国学大师,空林子居然说他“孤独如碑”!然而,文怀沙读到这几句赠语之后,不禁击节而叹,称空林子为“平生知己”,并将自己的书斋从此题名为“云何孤寂斋”。

浸淫诗道,雏凤清于老凤声

传统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不过,要学好诗词却非一日之功。空林子自幼秉承家学,年方花信,诗才便已显露。譬如她纪念祖父的诗句“生无媚骨堪偕俗,死有清名可告天。”气节昂扬,堪称佳句。然而,精研诗词的文怀沙对于这个得意弟子,却毫不袒护。由于空林子当时的诗词水平不甚稳定,偶尔写出不合格律,或意韵不佳的句子,文怀沙就会对她大加斥责,称之为“狗刨式”。

文怀沙的批评,并没有令空林子气馁。她明白,想让恩师欣赏自己的才华,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水平。于是,她秉着“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刻苦学诗。2006年,文怀沙的挚友林北丽因病去世,空林子在读到文怀沙写给林北丽的悼词后,非常感动,便写了一首七律呈与文怀沙:

秋风几度菊花栽,总角欢娱老大哀。

生死如初真有幸,沧桑至此更无猜。

眼前苦雨缤纷下,胸次闲云坦荡开。

漫想诸朋先羽化,因传絮语到蓬莱。

文怀沙读到这首七律之后,不禁感叹道:“想不到你十年磨一剑,终于有所成就了,不过,第七句我有些意见,建议你改成‘漫想诸朋归大化’,你看如何?”

空林子的反馈,出乎了文怀沙的意料。她当场答道:“我还是觉得‘先羽化’比较好些,因为‘羽化’是成仙的意思,和结句的‘蓬莱’形成呼应,在章法上更为绵密。”

文怀沙是一代国学大师,他的意见很少有人敢提出异议,更何况是门下一名弟子呢?然而,对于空林子的这种“狂态”,文怀沙非但没有批评,而且还非常欣赏。因为她继承了他骨子里那种“实事求是、不畏权威”的治学精神。

空林子的“狂态”,在恩师的纵容之下,日益张扬。有一次,文怀沙问空林子:“你知不知道南社诗人杨圻?”空林子微微一笑,当场写了一首绝句回复恩师:

南社文章只效颦,三唐风物亦成尘。

当今自有真才子,何必斤斤话死人。

文怀沙读完之后抚髯大笑,这时,空林子却又说出了一句更令恩师绝倒的话:“照着我的意思,还想把第三句改成‘当今自有真才女’呢!”

空林子的诗词不但能博文怀沙一笑,而且还融入了文怀沙的生活之中。当文怀沙小病康复时,空林子赋诗曰:

山外云何孤寂身,长安大隐戏风尘。

星纷闪处终非昼,花尽凋时转作春。

戟指每书新梦幻,抚髯不改老天真。

圣朝岂有苍生泪,且把痴情报美人。

当文怀沙的《四部文明》附梓时,空林子又赋诗曰:

编修未必帝王功,此际长安老子雄。

横笔怒摧文字狱,开篇1振汉唐风。

九州水绿兼山绿,千载花红复叶红。

他日谁堪增补者,收吾诗集到书中。

空林子的这些诗,令文怀沙大为赞赏。内举不避亲,从此,文怀沙一有机会,就向人宣传空林子的诗才,于是,空林子声名日著,逐渐成为了文怀沙门下最受关注的诗人。

以诗会友,不信吾无万古名

空林子的诗词,不仅歌吟着文怀沙本人,也歌吟着文怀沙的亲人、朋友。文怀沙的夫人徐迎春是一位日籍人士,在丈夫的盛名笼罩之下,很少有人会与她作文字上的交流。空林子与徐迎春相交多年,感情深厚,2007年底,她写了一首七律送给了这位并不精通诗词的师母:

回首浮云荡九垓,扶桑一梦只堪哀。 沧桑变后红颜在,风雨当时青眼开。 艺苑皆夸谙妇道,商坛谁忆使雄才?

他年春满斜阳下,莫问樱花绝代师生何处栽。

和空林子的其他作品一样,这首诗意味隽永,但文字却比较浅白,基本没有使用任何典故。这样的作品,读者即使不能完全了悟诗的内涵,却也能感受到其中一片深情。

文怀沙的幼女文都都长期旅居海外,为了送爱女一份特别的礼物,文怀沙邀请了很多政界、文化界的名人在一本册子上题字,预备将来赠予女儿。空林子想不到文老竟会让她在这本册子上“涂一回鸦”,于是,她凝神敛气地写上了这么一首七律:

闲居何必怯寒冬,气似扶摇笔似龙。

九死生涯东海浪,百年归处泰山松。

风云事竟如烟淡,儿女情犹胜血浓。

不信他乡明月好,西窗一夜问游踪。

今年3月中空林子作一首五言排律参加全国诗赛,请文老过目。文老读过赵首诗后想改动两个字,但到了最后定稿,文老截然删去他的修改,说还是你原来的好,并在诗稿上写下评语:“咏风雨家国,出之排律,贵在大气,切忌脂粉味,宜乎此章,愧煞须眉!”

在文怀沙的教导之下,空林子将诗词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与众多传统文化热爱者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原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在收到空林子的赠诗后,不禁欣然题为书法,并准备用作新书的序言;青海省省长吉狄马加则声称,要将空林子的诗请名家题字,并悬挂于书斋之中,旦夕赏读;文化名人张贤亮、赵忠祥、周宏兴等人,更与空林子和诗相酬;来自四川的民工诗人杜斌,在与空林子会晤后,当即写下了一篇古风相赠。

„„闻道都门空林子,绝世姿容旷古诗。

不见不知人言陋,吴宫无笔画西施„„

这些人,或者通过文怀沙结识了空林子,或者通过空林子了解了文怀沙。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对这一对绝代师生充满了景仰与羡慕之情。

近年来,空林子的诗词,逐渐成为了文怀沙生活的一部分,而文怀沙的生活,也成为了空林子诗词永远的主题。师生二人的感情,因诗词而醇厚,因诗词而升华。文怀沙与空林子的故事,必将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段流传千载的佳话。 以上部分内容摘自《书画世家》

作者.赵缺

2008年3月29日

有人说

有人说

有人说

有人说

有人说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

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

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研究

空林子诗词(有人说她是当代李清照)
《空林子诗词(有人说她是当代李清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