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历史训练科技创新,自主创新

发布时间:2020-03-03 09:13: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科技创新,自主创新

热点材料

2011年9月19日,据央视报道,农业部验收组刚刚公布,袁隆平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公斤,创我国大面积水稻亩产最高纪录。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曾荫权1日在国庆酒会上表示,中国各个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国家影响力不断提升,“天宫一号”成功发射证明国家航天科技达世界水平。

深度分析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根本国策,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因而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倡导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因此,本热点也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之一。在复习中应重点关注一下角度:

(1)古代中国科技的辉煌与落伍与新中国的科技创新(两弹一星、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飞船等)以及形成的航天精神。

(2)对近现代西方的科技发展与创新(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相对论和量子论、生物学的重大进展、现代信息技术等)的考查。

(3)创新型国家的建立需要政治制度改革创新、经济体制创新,注重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举措、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的考查。(4)理解中国古代、近代教育的发展及特色,梳理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及特征。

高效训练

1.宋人刑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家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家得到了广泛传播

解析:抓住“具经经疏者百不一二”和“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就能大致知道由于雕版印刷术的盛行,士庶之家都有藏书,进而感叹这才是儒者遇到好的时候的幸运。能理解到这层意思,就可以知道雕版印刷术盛行,导致书籍由以前“百不一二”走向大众化,人人有“书”可读,无疑对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答案:C

2.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解析:作者在材料中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究其原因是中国社会政治方面封建专制制度束缚科技继续发展。经济方面腐朽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科技的发展。文化教育方面儒家文化和封建奴化教育阻滞科技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导向方面反功利主义的传统价值观制约着中国近代科技发展。AD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材料不相关。

答案:B

3.“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指的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B.法拉第的电磁学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解析: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19世纪的理论,故A可以排除;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奠定基础的是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答案:C

4.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发展,说明了()

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②科学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③科学成就往往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④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牛顿经典力学④不符合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观点。牛顿力学体系研究的是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是客观规律的物理学成果是量子论。

答案:B

5.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曾说:“物理学已经无所作为,往后无非在已知规律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而已。”能证明这一说法错误的是

A.经典力学体系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相对论的提出D.两弹一星的问世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观点提出者的生活时代:牛顿力学体系时代,但在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解决了牛顿力学体系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只在物理学已知规律后加几个小数点的问题。

答案:C

6.2010年10月1日18时,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美联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根据所学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答案:B

7.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粮食人均不足400千克,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要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途径是()

A.开垦荒地,搞好国土开发和整治

B.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加强科技研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注意题干“首要途径”一次,ABD属于解决这一问题的补充。

答案:C

8.“*”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和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成果包括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项发生在1964年,②项发生在1965年,③项发生在1967年,④项发生在1970年,属于“*”时期的是③④。

答案为:C

9.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l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是()

A.专红结合的人才推荐制度 B.恢复高校招生高考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

解析:从材料中的“为国选拨人才”可以看出应该是高考制度,此制度在*时期中断。

答案:B

10.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

——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宋时期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对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史料内容的分析以及宋代指南针在航海领域的应用;第(2)问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说明洋务运动失败外部原因时应结合列强的态度和作法加以分析;第

(3)问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科技的发展情况,回答作用时注意从国防安全和国际地位的角度说明;第(4)问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即可;第(5)问本问属开放式设问,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为郑和船队的远祥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宋代航海普遍使用指南针。

(2)已能制造欧洲那样的螺轮蒸汽舰;造舰技术仍然落后。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顾问专业水平不高,并谋取私利。

(3)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仿制近程导弹、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

(4)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推动了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5)略

科技自主创新工作汇报

乡镇科技自主创新工作总结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

高中历史训练科技创新,自主创新
《高中历史训练科技创新,自主创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