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陪伴,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发布时间:2020-03-02 04:04:0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陪伴,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期中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

许昌市毓秀路小学 李海慧

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陪伴,成就孩子幸福人生!(课件出示) 2013年,由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成为毫无争议的收视“黑马”,这个节目为什么如此火呢?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节目形式“清新”,内容 “温情”,给平时很少有机会待在一起的父子创造了拉近距离的难忘时光。引发了社会对亲子关系的大讨论。其二,节目反映了现在的社会热点:很多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赚更多的钱,成就更大的事业’,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亲的陪伴,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通病。”

一、孩子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吗?

毋庸置疑,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家长会前,我从不同的年级抽取了360个孩子进行有关父母陪伴的问卷调查。请看,这是我随机拍下的几个孩子心里话:(课件出示一)爸爸妈妈,你们玩手机的时间就可以陪伴我,玩手机不好,手机是用来查资料、打电话的,不是用来玩的。你们多抽些时间陪陪我吧!(课件出示二)爸爸妈妈,你们每一次可以多些时间陪陪我,每次看到我的好朋友和她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我的心里就很难受。

其实,这并不仅仅是几个孩子的呼声,更是许多孩子的心声: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说:对于学生来讲,他的真正成才,教师或者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一,还有两个三分之一

(课件出示)可见,家长也是孩子的教育者。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阳光心态的培养,还是完整人格的塑造,家长的陪伴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可是一生中,我们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多吗?我们一起来分享美文《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课件出示: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 (附短文:3岁,他去上幼儿园了,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小小的心酸。离别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兴得奔跑过来,扑在你的怀里。跟你说:妈妈,我想你了。那一刻,抱着孩子就像抱着了整个世界。6岁,他上小学了,孩子终于走进校门,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孩子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却没想到,这也是孩子离开我们的第一步。他已经对与你分开一天习以为常了,而且他喜欢每天去学校,这是他更喜欢的生活。甚至,他有时还会说:妈妈,在家好无聊,没有小朋友和我玩。

12岁,他上初中了,甚至有的开始上寄宿学校,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回一次家,见上一次面。他们开始不再依赖你,甚至,他们喜欢和你对着干。你想帮他们做点事情,他们说:妈妈,我自己来吧。突然觉得这句话让我们觉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了?

18岁,他离开你去上大学,一年回来两次。回来的好几天前,家里的冰箱就装不下了,为他准备了各种各样他喜欢吃的东西。可是一回来打个照面,他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从此,你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妈妈,我不回家吃饭了,你们自己吃吧。

2 大学毕业后,孩子留在了远方工作,一年也难的回来一次了。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几天就走了。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电话,希望,孩子对你说一声:妈妈,我很好,你保重身体。这样就足够了。

孩子结婚了,回家的时间有一半匀给了你的亲家,孩子回来的更少了。你已经习惯就老两口在家了,但是,你最希望听到孩子对你说:妈妈,今年过年我回家过啊!

当孩子又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你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家庭成员了,他们的一家三口(或一家n口)里,已经不包括你们了。而我们也慢慢的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只是习惯在闲来无事的时候,经常翻翻相册,看看我们自己的一家三口,无论孩子身在何方,他却永远是我们家庭中无可取代的一员。

是啊,其实当孩子在身边的日子,我们是多么幸福。可是有时我们却还会抱怨。抱怨因为他,你做了太多的牺牲。抱怨他晚上老醒来,让你睡不好,抱怨他无理取闹,抱怨他爱撒娇长不大,抱怨他生病,让你操碎了心,抱怨为了培养他,花费了太多的精力与金钱„„可是,如果你想想,10多年后,就算你想要,也没有机会了。孩子会不停的长大,过了这个时期他就再没有这个时期的习性。你是不是常常在他断奶后怀念喂他吃奶的日子,可是那时你却觉得好累好辛苦好厌倦。是不是常常看他以前吃手的照片觉得好可爱,可是你曾经却为要不停的给他洗手而烦恼透了。是不是在他褪去童声后,特别想念他曾经奶声奶气的声音,可是他以前撒娇的时候你却很不受用。是不是当孩子去上学后你特别怀

3 念他黏在你身边的日子,可是以前你却总在想他要什么时候才能去上学啊„„

时间无法倒流,过去了就只能永远过去了。孩子能呆在身边的日子是多么难得与宝贵。因为这一点,我更加的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也让我无论遇到什么,都心存感恩。谢谢上天给我这么一个孩子,让我分享与见证他成长的每一刻。无论带给我多少困难,烦恼,甚至挫败,无论让我失去多少睡眠,时间,金钱,精力,我仍然豁达,因为,这都是上天的恩赐。

当他在身边的每一天,我都会让他觉得幸福,也是让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回忆。我不会给他太多压力,束缚,更不会给他牵绊,阻扰,但是我会适时管教,也会做量力而行的投资,因为我有责任与义务教会他生活的本领,好让他来日自由快乐的飞翔。同时,我也会告诉他,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时,还有一条路你可以畅行,那就是回家的路„„)

正像文中所说那样,时间无法倒流,孩子能呆在身边的日子是难得而又宝贵。所以,我们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

陪伴孩子,能阅读到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分享成长的喜悦。有这样一篇文章《别缺席了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讲的是一位作家因为繁忙原打算不参加儿子小学毕业典礼,后来她意识到,坚决不能错过陪伴儿子跨过学业的第一个里程碑。于是,她放下工作决然地走向了儿子学校。会场上,校长请学生转过身向爸爸妈妈挥手致谢时,她看到,自己的儿子眼神黯淡,动作迟缓,因为他知道他的父母没有来。就在那一刻,这个作家意识到自己差点犯下的错:缺席孩子成长

4 过程中最需要分享的一刻!于是,她站起来,踮起脚尖,拼命伸长了手臂向儿子挥手。儿子看到他,眼中立即闪出了神采,微笑中露出了一对虎牙。尤其是当典礼接近尾声,校长宣布学校最重要的一个奖——学生领袖奖是由儿子获得时,让她惊喜的不知所措。她在文中写到:儿子给我上了一堂人生课,无论工作有多忙,无论生活有多琐碎,给孩子一点时间,他会带给你一份惊喜。孩子对荣誉的淡定坦然,对妈妈的真情依恋,对同伴的平等爱护,都在这短短的上午展露无遗。做父母的,还有什么大事小事不可暂放一边?我要是缺席了今天,就缺席了孩子人生中重要的一页。当孩子的人生翻过了许多页后,我还能读懂他的每一页吗?他还会让我阅读他的每一页吗?在小学阶段,我们的孩子也有许多重要的时刻,如:第一次佩戴红领巾,第一次当值日生、第一次当升旗手,第一次表演节目,第一次面对青春期的懵懂„„当孩子经历这些时,我们做爸爸妈妈的是否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和孩子分享了呢?

一位教育专家在他关于《90、00后为何难以管教》的调查中发现:今天中国人最大的迷失是忽视家人之间的亲情交往。仔细研究一些问题儿童会发现,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是缺失母爱就是缺失父爱。这里的缺失并不是失去,而是母亲或父亲不在场、不陪伴所导致的疏离。这种情感的缺失会带来很多影响,缺乏母爱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无安全感、自卑、内向、过分敏感、焦虑等问题,缺乏父爱则更容易让孩子胆小,不善于与人沟通,对未来产生恐惧,对户外生活缺乏热情。更有的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5 年7月2日上午,南京一中的黄侃老师,心里流着血和泪为家长分享了女儿的悲伤故事。伴随着《别哭我最爱的人》这首忧伤的旋律,8分44秒的视频播放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从可爱的婴儿到青涩的幼女,再到花样少女。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季时光,一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灵柩。黄老师的女儿远远在荷兰留学时采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远远从小喜欢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独自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可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怎么会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在远远的遗书中,她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她自己选择留学就是想改变环境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心思细密的她甚至在一张给警察的纸条上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作为母亲的黄侃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黄侃反思对女儿的教育,发现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忙,将她送去了寄宿学校。在女儿还在父母撒娇淘气的时候,却缺少父母的陪伴孤独地住在学校。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的太少,对孩子精神世界缺少了解。

不要忽略孩子的精神世界,不要因为忙而忽略对孩子的陪伴。当我们总在说忙,很忙的时候,孩子的教育有时间等着我们来弥补吗?知名商人李嘉诚曾说:“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教育子女的缺憾!”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认为:之所以现在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时间陪孩子,是因为很多人在家庭价值定位上出了问题,在生命传承与事业发展上本末倒置,等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才追悔莫及。所以,钱教授给家长的忠告是:家长要建立家庭至上的理念,重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钱将来可以再挣,但孩子不能等。

现在很多孩子一到放学,就走进了辅导班。早上和爸爸妈妈说个再见,直到晚上回家休息时才见到爸爸妈妈。他们缺失的是什么?辅导班能替代吗?虽然不否认有优秀的辅导班,但也有不少的辅导班因为缺少监管,以商业利益为重。在责任心和辅导经验方面欠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我的课堂上就常看到,有的孩子课堂上不听讲,就等着回到辅导班老师讲答案。作文课上不写,等待着辅导班的老师一句一句的教。这样的结果,我们是培养了孩子,还是扼杀了孩子?实际上小学生家长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主要是放学后到晚上的一点时间,如果这个时间缺少心灵和感情交流的陪伴,孩子难以感受到爱。尤其是孩子已经在学校集体里生活了一天,更需要的是安静的空间,安静地思考,安静地学习。这时,家就是最好的场所。

无人照顾、忙于工作等各种客观情况 ,而无暇陪伴孩子时,而对于孩子的成长、心理上的成长你是否都错过了太多呢?

专家表示,缺少父母陪伴,长此以往容易对孩子造成情感缺失、精神忽略,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容易让孩子变得厌学、人际关系紧张,容易存在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还容易出现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等现象,在生活中表现为好面子、自尊心强、有事闷在心里、容易冲动等。了解了这些,你觉得陪伴孩子重要吗?

二、如何陪伴孩子?

“陪伴”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随同作伴。但是对于孩子,陪伴并不是机械地看管,也不是简单地陪同。家长和孩子的相处,要建立有效的互动,才是有意义的陪伴。

(一)陪孩子时,你做到了足够的专注吗?

一个五年级学生在《给父母的心里话》作文里,就提到这样的现象,妈妈为孩子听写词语,一边念词语,一边看微信,结果孩子已经写完了,妈妈还没有发现,还玩的津津有味。试想:这样的陪伴,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呢?

孩子会认为妈妈对他的学习根本不重视。说一套做一套。这个孩子在文中就写道:“妈妈,您这样陪着我听写,还怎么说让我学习时要专心呢?”

(二)当孩子需要的时候,你在他(她)身边吗?

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作文课老师让分享“感动的一件事”。其中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自己的腿前段时间受伤了,爸爸竟然送她上学时把她抱到了车上,还呵斥哭闹的妹妹要安静别吵着姐姐。这个平时内向的孩子被爸爸感动的在课堂上讲着哭着。她说:“我没想到平时很少陪我的爸爸,在我腿受伤的时候,能抱我。还为了安慰我,竟然吵妹妹。虽然他平时那么喜欢妹妹。”

各位家长,听了孩子的话,我们来想一想,感动这个孩子的是什么呢?这一瞬间给孩子一生留下的是什么呢?

当我们无助的时候,我们渴望爱我们的人陪伴着我们;我们烦恼的时候,我们希望喝着香茶朋友陪我们倾诉;我们伤心的时候,我们期望有一个肩膀陪我们流泪。

以后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当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我们在他(她)的身边吗?

(三)孩子在你的陪伴下,是否感受到了爱的快乐?

1、当你陪伴孩子时,让他感受到的是恐惧?烦躁?还是开心?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大。面对孩子时缺乏耐心。一个孩子曾经向我倾诉:爸爸太忙,从来不陪他,偶尔回来也是拿起数学作业,严肃地说:“我来测测你学的怎样?”数学题刚念完,不到一分钟就朝我吼:“怎么还没算出来,上课咋听了?真笨啊!”这个孩子说:“我一看见爸爸回来就害怕的全身哆嗦。”陪伴孩子学习,本是源于对孩子的爱,可是这样呵斥的爱带给孩子的除了恐惧就是紧张。

9、孩子的成长,父爱、母爱是否缺失?

陪伴孩子,父爱、母爱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李玫瑾教授研究发现:家教最佳期是12岁以前,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12—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12岁前母亲不要离开孩子,如果在早年没有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又缺乏正确的性格培养,这类孩子到了18岁心理就可能会出现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等问题。6岁到12岁,父母要同时发挥作用。12岁之后,父亲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她认为,孩子开始青春期走向社会的时候,更需要父亲的影响。而对父亲的依恋,主要体现在尊重上,父亲要在孩子心中有权威感。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主要扮演三个角色: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和做人的引导。研究发现,与父亲在一起时间越长、做的游戏越多,孩子有大智慧的可能性越高。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人格往往更健康——脸上有笑容、抬头挺胸、精神振作、内心阳光,他们做事更果断,思想更活跃,抗挫折能力也较强,人际关系良好。父亲还扮演着纪律教育、情感控制、做人监督等角色,引领孩子形成良好品性。一个普通的父亲,不在于有多少文化,有多高的学识,有多大的本事,而在于用自己的榜样和影响,教会孩子堂堂正正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具备了这一点,孩子就会走好自己的路。

10 造性的阳刚之气,母亲是内倾、依恋、包容、接纳、柔顺、谦卑、静态的、稳妥的阴柔之风;父亲强调变化、创新和挑战,母亲强调稳定、一致和安全;父亲经常抓大放小,母亲习惯对孩子事事关心;完整的父爱和母爱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和支撑,父爱与母爱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身为母亲应该做到无论丈夫有多忙,无论丈夫离孩子有多远,都要积极创造父亲与孩子相互了解、彼此沟通的条件。比如鼓励孩子把自己高兴的事、烦恼的事通过各种方式告诉爸爸;在彼此的生日或其他重要的日子,提醒他们相互祝愿;在丈夫的节假日安排一家人共同休闲娱乐,一起承担家务,尽可能把孩子的事“让权”给丈夫,保障孩子和父亲有更多的共同时间。

3、爱孩子,就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夫妻间要相爱,相互尊重,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有人曾说,一个父亲,如果爱孩子,就好好的爱他的母亲。其实,这句话,应该再追加一句:一个母亲,如果爱孩子,就好好的爱他的父亲。(课件出示)在夫妻和睦、亲子融洽的家庭环境里,在真心相爱的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孩子会轻松、愉悦地生活,会充满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的面对一切。

(课件演示)请看,这是讲座前我做问卷调查中一个六年级孩子写到:有句话说过:“一百个好老师不如一个好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父亲有着如此高的地位,一定要加油啊!

孩子起床前——“薄荷时间”。 所谓“薄荷时间”就是要让孩子起床前的时间如薄荷般清新和令人愉快。不要在父母呵斥和威胁中起床。从外面回到家时——“奶油时间”“奶油时间”指的是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从外面赶回家后都需要一段时间用来放松和调整,这段时间就应该像奶油那样松松软软,令人舒适自在。孩子入睡前——“蜜糖时间”如果让入睡前成为一天中的一个特殊时段,在这个时候,孩子可以和妈妈或爸爸“单独在一起”,说些亲密无间的话,利用孩子入睡前的时间和孩子说说心里话,让亲密的感觉成为调和亲子关系的“蜜糖”。和孩子的约会——“黄金时间”,这个约会主要指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喜欢的活动,尽可能列出父母与孩子喜欢一起做的事情,越多越好。这些活动必须能够在30~40分钟内做完,而且不需要花多少钱。由孩子挑选出其中他最喜欢的10~12项。比如:去公园散步、一起骑车去兜风(爸爸妈妈骑自行车,孩子骑童车)、放风筝、拼图、下棋、玩电脑游戏、做蛋糕等等。然后双方预约好每次“黄金时间”的日子、时间(每周应有1次以上),在日历上标示清楚。家长要认真对待和孩子的约会,不可随意失约。当然如有紧急情况,可以向孩子说明,改期进行。在每周一两次的“黄金时间”里,我们不妨要求自己尽量做到100分——多肯定和赞美孩子:“我看得出你很细心”“呵,你的腿越来越有劲了”“你真会动脑筋”。多保持身体的亲近,拥抱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握住孩子的手、亲吻孩子的脸。亲子关系亮红灯时——“太空时间”, “太空时间”利用的

12 是心理学中的一种“抽离法”,让家长和孩子在这段时间里把所有不愉快的记忆或情绪都抛开,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可以毫无拘束地说出心里的话。在“太空时间”里,亲子双方都要遵守一些规则:不说气人的话、不翻老帐,而要坦诚地说出内心的情感需要,说说大家在一起时的快乐,一起做过的开心事,这个时间魔法在挽救亲子危机关系时很有效。

不管我们陪伴孩子干什么?今天的“陪”都是为了明天的“不陪”,因为我们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今天,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下,懂得爱学会了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打造了豁达的胸怀、阳光的心态。明天,无论孩子飞翔到哪里,我们都可以放心的“不陪”。

家长朋友,陪伴孩子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科学的方法和技巧,你能做到不断的认真学习吗?陪伴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率先垂范,要求孩子做到的你能首先做到吗?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耐心、恒心,你能坚持吗?只要你行动,只要你坚持,你一定欣喜地看到坚持的结果:给孩子带来的是健康!快乐!给家庭带来的是幸福!美满!

培养“八大习惯”,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坚守初心 成就幸福人生

阳光心态成就幸福人生

师生共同发展 成就幸福人生

阳光心态成就幸福人生

陪伴的幸福

幸福的陪伴

用生命成就教育 用教育幸福人生

追求教育理想,成就幸福人生

陪伴,成就孩子幸福人生
《陪伴,成就孩子幸福人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