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发布时间:2020-03-01 19:57: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讲授:敬飞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晓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教师讲述概念。

2.观看人际交往的有关礼仪片段。

三、教学准备

1.查找人际交往的概念及方法。

2.准备有关礼仪方面的录像。

四、教学步骤

(一)介绍什么是人际交往

人是需要交往的动物,人际交往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心理学家也曾经做过很多相关誓言,比如将一只猴子置于不锈钢的房子里,温度、空气流通、清洗和喂养等一切工作都是自动化的,即隔绝了猴子的一切交往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剥夺研究发现,被隔绝交往的猴子远比正常交往的猴子恐惧反应强烈,它们在情绪和交往行为上受到了损害,精神是不健全的。交往的缺失会直接影响个体的情绪发展。有人研究生活在孤儿院的儿童,他们平静孤单的生活,得不到正常儿童应得的爱抚刺激,更缺乏良好的社会交往,所以不仅在智力(尤其是语言)的发展上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而且社会交往能力更差。他们或是对人冷漠,缺乏交往愿望和能力,或是有另一种极端反应,即表现为情感饥饿,狂热地需要得到他人的爱抚。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交往是人维持精神健康的基本需要。

(二)学习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初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印象往往很深刻,而且对以后的人际知觉会起很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一个人的态度、行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其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继续交往的积极性就高,于是就有可能“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朋友”例如一见钟情„„为什么会有首因效应?因为任何最先出现的因素都会产生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定势将影

响着人们对于后来出现的信息的知觉。首因效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偏差。

2.晕轮效应

也叫光环效应或月晕效应;是指由知觉对象的有关特征推及到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形象的心理倾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的实验:他给受试的中学生看一张列有五中品质的表格(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要求被试想象一个具有者五种品质的人。中学生普遍把这个人想象为一个理想的友善的人。然后,他把这张表格中的“热情”换成“冷酷”,在要求受试的中学生想象,结果发现,这些中学生普遍推翻了原来的想象,而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这表明“热情”和“冷酷”这两种品质产生了晕轮效应,影响了一个人总体的评价。

3.近因效应

指最近的信息对人的认知具有较大的影响。

4.刻板印象

指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有些人一见面就马上把人归类,并把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给他。如:对方介绍自己是上海人,你马上就把对方与精明、能干而带有点小气联系在一起。

5.互酬效应

生活中那些相互帮忙的人,其关系总是比较密切,这是互酬效应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互酬效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能力互酬。在人际交往中,能力比较强的人一般总是比较容易成为人们交往的对象。

B 性格互酬:那些乐观、幽默、豁达大度、热情、乐于助人的人总是受欢迎。因为他们给人们带来快乐,提供帮助。

C 感情互酬:同情他人、关心他人、能够听别人倾诉,善于安慰别人,往往朋友比较多,因为他们能给别人带来感情上的满足和补偿。

D 兴趣互酬:兴趣相似会增强彼此交往的欲望。

E 信息互酬:在人际交往中那些见识广,知识面宽,掌握信息多的人往往成为人们喜欢交往的对象,因为他能让人觉得跟他交往有收获,能开阔眼界。当然,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性的信息、感情传导过程,单方面的酬,只能表现为单方面的受欢迎;只有双方面的“互酬”,人际关系才能在密切的互动中逐渐深化。

6.期待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源自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古希腊有一位年轻的国王叫皮格马利翁,擅长雕塑。有一次,他雕塑了一尊美丽少女的雕像,并把它当作有生命的人那样和她说话,爱它。结果发生了奇迹:雕像活了!变成了一位真正的美丽少女,并与他结为伉俪。如果说皮格马利翁的传说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那么,就让我来讲一个真正的故事。有一位男士,他的前妻总怨他不懂感情又没有本事而最终与他分手。他因不打算再“浪费”另一个女人的一生而不想在结婚了。后来经不住朋友的热情撮合,与一位在文化馆工作的女子结了婚。没想到婚后两人感情缱绻,而且他自己也事业有成。他告诉朋友:“前妻老嫌我这也不是那也不行,我对自己也有点失望了。既然我无法使她幸福,就让她找自己的幸福去吧。可现在的妻子却对我挺满意的,使我愿意为她的幸福而付出。其实我还是我呀!”后来听说,他与前妻偶遇,前妻幽怨地说:假如你当初就像现在这样,我也不至于„„!而他则幽默地说:假如你当初就这样看我,我也不至于„„!你们说妙不妙?

国外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重新组合,随意地抽取学生分为甲乙两组。当然每组中都有成绩不等的学生。然后老师暗示甲组学生,让他们认为自己是经过智商测定而被选出的优等生并被学校寄予厚望。而对乙组学生却作相反的暗示。结果令人吃惊:甲组中原先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其努力程度均比乙组中的优等生为高,而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相反,乙组中的优等生大多数不如实验前那样刻苦,成绩徘徊不前,而中等差生的成绩则较明显地呈下降趋势。心理学家把这种因高期望值带来的积极性反馈,以皮格马利翁的名字命名,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由此我们可以这样通俗地诠释人际关系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当你努力发现某人的优点和长处并且由衷地赞美他时,你就会看到他表现得越来越符合你所赞美的那种形象;而你若将某人视为小人或恶棍的话,那么这个人就的确会以你所给他“画”的嘴脸来对待你。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人会被不同的群体作出各异甚至相反的评价的道理。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有正负的。就像心理学家对学生做的实验;也像那位男士与他两任妻子的关系;还像老祖母告诉同山谷回声吵架的孙女那样:“你对它友好,它也会对你友好的!”

7.投射效应

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会不知不觉把自身的缺点或优点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认为他们也是这样。 比如善良的人较容易相信周围的人都是善良的,有害人之心的人整天提心吊胆,怀疑他们要害他。

三.教给学生使人悦纳的艺术

在社交中,希望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受人尊重,被人悦纳,是人们普遍的心理,也是人们的一种多层次的追求。以下几方面,也许能让你如愿以偿。

1.尊重别人

有个哲人说过,一个尊重别人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尊重人首先是尊重人格,包括尊重别人的习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等。如在别人发表意见时,切不能随意打断话头,即使别人的见解一般,也要让别人把话讲完。其次是,尊重别人的财产权,借了别人(哪怕是好朋友)的东西,要如期归还。再次是尊重别人的隐私权,对于他人不愿公开的内心秘密,不应打听和传播。

2.重诺守言

重诺守言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体现人格的魅力。俗话说“一诺千金”,在人际交往中,许诺的事,应该是自己能够做到而且有必要做到的事;一经许诺,应设法兑现;有些诺言因条件所限一时难以兑现,则应向对方解释。

3.善于发现人际交往中的自我视觉“盲点”

自我视觉“盲点”是指在社交中那些为当事人不易察觉的有损社交形象的不足之处,如讲话中“口头禅”的高频率出现,社交场合中一些不雅的“习惯动作”等。克服视觉“盲点”要从信息的反馈着手,善于从别人的异样反应中觉察自己的不当之处,随时予以修正。

4.讲究分寸

分寸是指社交中的适度性。社交的分寸感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与对方只是一般性的工作关系,相互志趣不一,则不妨保持一般的工作关系,素昧平生初次见面,应以礼相待,一般不宜马上称兄道弟,打得火热,无话不说;开玩笑要看对象和场合等。一般说来,说话的随意性与关系的亲疏成正比,关系越亲密,说话越随便。实践证明,有分寸感的人,往往被认为是信得过的人。

四.学生观看录像片段。(网络附件)

五.讨论

以前自己与人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后如何改进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

中学生人际交往教案

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

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测验

中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浅谈中学生的人际交往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研究

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情况调查报告

法制教育讲稿:中学生人际交往与犯罪

中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中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
《中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