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口腔临床药物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发布时间:2020-03-02 10:45:0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口腔临床药物学内容总结

第一章

口腔临床药物学:是现代药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研究在口腔疾病预防、诊治和康复中应用药物的药理学、药剂学及治疗学的特点及规律,以便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并为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指导

药物:是指引入机体后能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影响病理过程,用以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增强机体及精神功能,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基本药物: 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百度) 合理用药的标准:

1、用药对象适当(无禁忌症)

2、用药指征适当

3、药物的疗效、安全性满意,价格适当

4、发放药物正确无误

5、剂量、用法、疗程妥当

6、调配无误(包括提供适宜的用药信息)

7、患者依从性好

第二章

首过消除:口服药物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减少进入体循环的药量,这一现象称为首关消除

生物转化:在体内酶系统或肠道菌从作用下,药物发生结构变化的过程成为代谢,也可以称为生物转化

肝药酶: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又称肝药酶

生物利用度:经血管外给药后,测得所给药物达血液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治疗药物监测:是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力学参数,应用药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排泄:是药物的原形及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排除体外的过程。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进入机体后,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溶剂量(以L或L/KG为单位),并非指药物在体内所实际占有的体液真正容积

影响药物吸收的主要因素有药物物理化学性质、剂型及给药途径等。

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最为重要。

舌下给药可经舌下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无首过消除。

挥发性药物及气体由肺随呼吸排出; 非挥发性药物主要由肾脏经尿液排出;

也有少部分药物可随胆汁经肠道排出,以及经乳汁、汗液、唾液、泪液等排出。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如重复给药经过3.32个半衰期,血药浓度趋于稳态;6.64个半衰期后,到达稳态。

进行个体化治疗的依据有哪些?血药浓度检测,书写药例 第三章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职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缓释制剂: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 控制制剂: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的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

处方的有效时间: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可由开处方的医术注明有效期限,但不得超过三天

处方内容: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区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可添列特殊要求的项目

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后记:医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

处方限量: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一般来说,制剂吸收的速率快慢顺序为静脉注射>吸收>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给药>贴皮给药。

第六章

抗生素:由细菌、真菌或者其他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药物

抗菌药: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生物合成所产生的抗生素及人工半合成、全合成,临床用于防治细菌性感染疾病的一类药物的总称

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分为天然与获得耐药性两种,前者是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一般不会改变;后者是指细菌在反复接触抗菌药物后,改变代谢途径,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抑制细胞膜功能

3、抑制或干扰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4、抑制DNA、RNA的合成

青霉素类抗生素均含有6-氨基青霉烷酸(6-APA)母核。 根据抗菌谱及抗菌作用特点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分类

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有氨苄西林、海他西林、阿莫西林等。

4、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

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青霉素G的临床合理应用:多种感染治疗的首选抗生素

1、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脓胸、脑膜炎等。

2、

A组或B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咽炎、猩红

热、蜂窝织炎等

3、敏感葡萄球菌所致感染,如化脓性脑膜脑炎

4、淋病双球菌及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的淋病、梅毒

5、G—杆菌感染所致的破伤风、白喉、炭疽病治疗时需与抗毒

素并用

6、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手术或操

作前,使用青霉素G可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主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毒性反应;赫氏反应以及二重感染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临床抗感染一般是两药联用,必要时三药或四药联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获得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4种效果。抗菌药物依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药,第二类静止期杀菌药,第三类为速效抑制药,第四类为慢效抑菌药。1和2合用常可获得协同作用;1和3合用可能出现拮抗作用;2和3合用可获得增强或相加作用;4和1合用可提高疗效。应避免毒性相同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共同特点:

1、抗菌谱广

2、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但对半合成四环素的耐药性较天然四环素轻

3、口服吸收良好,半合成四环素的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

4、胆汁中药物浓度较高,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半合成四环素在前列腺中可达有效浓度

5、主要经肾排泄,肾功能不全时,四环素易在体内积聚,半合成四环素则不受影响

6、四环素主要用于布普菌病、霍乱、回归热、衣原体感染和立克次体病,半合成四环素可用于一般细菌感染治疗

7、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及儿童牙齿黄染等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共同特点

1、抗菌谱较窄,细菌对不同品种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2、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

3、除脂化物外可口服但不耐酸

4、组织浓度高于血药浓度,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5、主要经胆道排泄,毒性低 抗真菌类药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第七章 抗肿瘤药

烷化剂: 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对处于G1晚期、S期肿瘤细胞特别敏感,对G0期细胞也敏感,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 抗代谢药:是指与体内正常代谢物化学结构类似的抗肿瘤药,在体内可与相似代谢物竞争同一酶系,干扰正常代谢过程,或者直接参与生化反应过程,但其产物无生理活性。 化疗指数:

联合化疗:在联合使用具有不同抗肿瘤机制、且毒性也不叠加的化学药物时,对某种化学药物的肿瘤细胞可能对另外的药物敏感,可以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缓和防止耐药肿瘤细胞株的形成

诱导化疗:即在手术或放疗之前配合化疗

分子靶向治疗:应用分子靶向药物与致癌位点特异结合,诱使肿瘤细胞死亡,而不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毒性的治疗方法

抗肿瘤药物按作用机制分类:P64

1、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组织DNA合成,抑制细胞分裂增值

2、直接与DNA结合并影响其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如烷化剂氮芥

3、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长春新碱,三尖杉碱

4、改变激素平衡而抑制肿瘤的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

抗肿瘤药物按对各周期细胞的不同敏感性分类:P64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激素

2、细胞周期特异性:长春新碱,紫杉醇

简述烷化剂的作用特点:

1、烷化剂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烷化基团,可与大分子中含丰富电子的基团发生烷化反应,抑制DNA的合成,实习报告代谢和复制受阻,导致细胞死亡。

2、体内半衰期较短,较少产生耐药性,烷化剂间交叉耐药性少

3、对生长旺盛的正常细胞如骨髓、胃肠道上皮和生殖系统用较强的毒性,并没有可能诱导人体发生肿瘤。

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的各种方式特点

1、联合化疗: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减缓和防止耐药肿瘤细胞株的形成

2、诱导化疗:比使用单一药物疗效好

3、辅助化疗:减少局部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期

4、姑息性化疗:对晚期头颈部肿瘤,不能采用其他治疗手段者适用,可能延长病者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

5、动脉插管化疗:局部药物浓度比静脉途径大大提高。增强局部区域内化学药物的抗肿瘤效果,减少了对全身的毒性反应

6、分子靶向治疗:诱使肿瘤细胞死亡,而不对正常组织细胞产生毒性的治疗方法

第八章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指作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暂时性阻滞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从而产生神经末梢所在区域感觉麻痹或神经干支配区域感觉及运动麻痹而未对神经造成孙绍德一类药物

利多卡因 临床应用:迄今临床最广泛应用的局部麻醉药。

表面麻醉:4%溶液(幼儿2%)用于口、咽、气管黏膜麻醉,起效时间

5分钟,维持15~30分钟,每次量宜小于100mg

浸润麻醉:常用浓度0.5%~1%,起效时间1~3分钟,维持120分钟,加

上肾上腺素后可至400分钟。因毒性较大,易于吸收,应慎用,每次量不宜超过4.5mg/kg

阻滞麻醉:常用浓度1%~2%,起效时间5分钟,维持时间120~150分

钟,每次量不超过200mg(4mg/kg),加肾上腺素亦不宜超过400mg。

硬膜外麻醉:常用浓度与剂量为1%20~30ml或2%10~15ml,起效时间

8~16分钟,维持时间90~120分钟

不良反应:常规剂量下少见发生

剂量过大可引起中毒反应,轻者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如欣快感,烦躁,耳鸣,感觉异常,肌肉震颤乃至惊厥。静脉推注或滴注速度过快可引起心房传导速度减慢、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下降、低血压,剂量过大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昏迷、呼吸衰竭。严重者可迅速导致循环抑制、心脏骤停。

注意事项:

1、防止误入血管,因扩散性强,不宜用作蛛网膜下腔麻醉

2、有心、肝功能严重不全、癫痫大发作者慎用;

3、有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慎用或不用

4、因易透过胎盘,且与胎儿蛋白结合高于成人,故应慎用于孕妇

5、老年人用药应根据耐受程度调整剂量,>70岁患者剂量应减半;

6、全麻手术中使用利多卡因时,应减少吸入麻醉药浓度10%~30%,

并应减少肌松药用量

7、与西咪替丁以及B受体阻滞要合用时应减少剂量

8、忌与苯巴比妥钠、硫喷妥钠、甘露醇、两性霉素B、氨苄西林等

合用

阿替卡因 药理作用:酰胺类麻醉药,与利多卡因相比,易于在组织内扩散,局麻效能强,起效时间约4分钟,在局部浸润时持续时间约2.4h,毒性比利多卡因低,过敏反应少见。适用于浸润麻醉。制剂中含微量肾上腺素(1/10000)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适于拔牙、牙髓及牙周治疗的浸润麻醉,4%浓度每次注射量0.8~1.7ml,注射速度1.7ml/分钟。成人每日最大剂量7mg/kg,儿童每日最大剂量5mg/kg 局麻药的药理作用: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与可逆性地封闭钠通道从而抑制神经细胞膜除极有关。在神经接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微孔开大,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强,钠离子大量流入细胞内,出现除极,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产生动作电位,迅速蔓延。局部麻醉药脂溶性芳香环部分可透入神经细胞膜,与膜的钠通道内口某些位点形成可逆性的结合,使钠通道糖基蛋白质跨膜结构内侧的构想发生变化,影响钠离子流入细胞内,从而阻断除极,影响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口腔临床应用局麻药物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1、在具有抢救设施并准备好抢救药品的情况下使用局部麻醉药

2、用药前注意咨询过敏史、全身疾病史和用药尸,向病人解释使用局部麻醉药的风险,在病人志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

3、应熟悉所用局部麻醉药物的性能,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必要知识

4、组织内注药时要在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射。注射的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临床状况,一旦出现毒性反应,及时停止注射

5、坚持个体化用药原则,结合病人用药史及同时用药情况选择与所用药物无相互作用的局部麻醉剂,并在保证局麻效果的前提使用其最低有效浓度、最小用药剂量

6、出现不良反应时应严密观察病人,对危及循环、呼吸系统的重症患者,组织有效的抢救

第九章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NSAID):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除对乙酰氨基酚与非那西丁外,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NSAID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

镇痛药治疗的主要原则

1:口服给药,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给药

2:按时给药,止痛药应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不是只在疼痛时按需给药

3:按阶梯给药,止痛药的选择应由弱到强逐渐增加,用药应个体化,应注意病人的实际疗效,剂量由小到大,直至病人疼痛消失为止 阿片类镇痛药又称成瘾性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的三大作用:

1、镇痛作用:本类药物的镇痛作用属于中等强度,仅对头痛,牙痛,息肉痛,关节痛,神经痛等钝痛有效,长期服用极少成瘾。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中枢性镇痛作用

2、解热作用:可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低,对正常体温无明显影响

3、抗炎作用: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使炎症缓解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可以一直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广泛应用与头痛,神经痛,关节痛,风湿及类风湿痛的治疗,还被证明具有抗血小板凝固的作用,被用于预防心脑血管梗死。口服吸收好,需要浓度1~2小时达峰,在血浆中被酯酶水解为水杨酸,后者血浆蛋白结合率80~90%。小剂量时血浆t1/2 3~6小时,主要在肝脏中代谢,经肾脏排出。达到抗炎作用所需的血药浓度远高于达到镇痛作用血药浓度。

布洛芬又名异丁苯丙酸,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被认为是最安全的非甾体类抗炎症痛药。

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第十章抗焦虑药物

抗焦虑药物的作用机制:

苯二氮卓类:促进大脑中具有抑制功能的神经递质GABA的释放,并作用于GABA依赖性受体。GABA与其受体的结合促使氯离子通道开放,氯离子内流,神经细胞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效应

第三代抗焦虑药物:主要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的5-羟色胺1A(5-HT1A)受体,为5-HT受体的激动剂,也被称为5-HT能抗焦虑药

安定(地西泮)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焦虑性失眠抗癫痫和抗惊厥,缓解骨骼

肌痉挛,亦可麻醉前给药作为全身麻醉的辅助药。在口腔科常用于缓解灼口综合征等患者的精神紧张、焦虑症状。 口服给药用于抗焦虑、催眠、抗惊厥。 抗焦虑:每次2.5~10mg,每日三次; 催眠:每次5~10mg,睡前服;

抗惊厥:成人每次2.5~10mg,每日2~4次,6个月以上儿童,每次0.1mg每日3次。控制癫痫持续状态可肌内或缓慢静脉注射:每次10~20mg必要时4小时重复1次,或按需增加剂量。

笑气 药理作用:氧化亚氮有很强的镇静作用,麻醉性则相对较弱。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冲动的传导及改变离子通道的通透性而产生药理作用。氧化亚氮与血红蛋白不结合,显效快,吸入30~40秒即出现镇静作用,可控性强,半衰期短,停吸后氧化亚氮很快经肺排出,1分钟左右患者完全清醒,

临床应用:与氧气混合后吸入。可用于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作为为麻醉引导剂,常与氟烷、甲氧氟烷、乙醚或静脉全麻药合用。口腔科科可使用低流量笑气起到镇静镇痛作用,具有安全起效快、苏醒快、镇静时间可以延长等优点,适量使用对心肝肾脏无不良影响,且对呼吸道无刺激但需特殊设备。

苯巴比妥又名鲁米那。

第十一章促凝血药

促凝血药作用机制:

1、通过促进凝血因子活性促进或恢复凝血过程而止血,如维生素K、

凝血质、酚磺乙胺。主要用于手术前后的预防出血和止血。

2、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止血,称抗纤溶药,如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等。主要用于手术创伤、体外循环、肝脏疾病肿瘤等引起的纤溶亢进或原发性纤溶活性过强所引起的出血。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壁抵抗性,如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主要用于毛细血管出血。

4、凝血因子替代或补充疗法,如凝血因子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冻干人纤维蛋白原等或药品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及类凝血激酶样作用,促进凝血如巴曲酶、凝血酶。主要用于防治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5、物理化学的凝固促进剂用于局部创面,能吸收血液而呈现止血作用,如吸收性明胶海绵氧化纤维素、醛基纤维素等。仅用于外伤或手术后渗血的局部止血。

6、其他止血药,如云南白药、独一味等。

肝硬化或晚期肝病患者出血、外伤性出血使用维生素K无效。

维生素K 药理作用:维生素K为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因子Ⅱ)的必需物质,还参与Ⅶ、IX、X因子的合成,维生素K缺乏或环氧化物还原受阻,凝血因子合成受阻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并引起出血。

维生素K还能促进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对能量及合成代谢也有良好的影响。

临床应用:①用于维生素K缺乏症引起的出血

②因胆汁分泌不足导致维生素K吸收障碍 ③香豆素类或水杨酸过量引起的出血:

用法用量:维生素K1注射液:每次10mg,每日10~20mg,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注射时给药速度为每分钟1mg 维生素K3注射液:每次2~4mg每日2次,肌内注射。防止新生儿出血,可在产前1周孕妇肌内注射,每日2~4mg维生素K4片:口服,每次2~4mg,每日2~3次

氨基己酸

不良反应:随着剂量增大,不良反应增多症状加重。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结膜充血、鼻塞、眩晕、瘙痒、皮疹;有血栓形成倾向,可引起急性横纹肌溶解;快速静注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脏或肝脏损害、尿多肌红蛋白尿,甚至肾衰竭等,停药后可缓解恢复

注意事项:

1、本品排泄较快,须持续给药,否则其血浆有效浓度迅速降低

2、不能阻止小动脉出血,术中如有活动性动脉出血,须结扎止血;

3、经肾脏排泄,且能抑制尿激酶,可引起血凝块而形成尿路阻塞故泌尿道手术后、血尿、肾功功能不全的病人慎用;

4、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速度不宜太快,以防止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或其他心律失常

5、应用过量可能形成血栓,因此使用剂量不宜过大。

6、使用避孕药或雌激素的妇女服用氨基己酸时,可有增加血栓形成的倾向,孕妇慎用。

酚磺乙胺又名止血敏

酚磺乙胺 临床应用:用于外科手术前、后出血的防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如脑出血、胃肠道出血。常可与氨甲苯酸、维生素K并用。

预防手术出血;治疗出血 药理作用:可增加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增强其聚集性和黏附性,促进凝血活性物质释放,锁暖凝血时间,加速血块收缩。亦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口服易吸收。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少量从胆汁随粪便排出

氨基己酸 药理作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能抑制纤溶酶原的激活因子,阻断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阻抑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

临床应用:适用于预防及治疗血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各种出血。

吸收性明胶海绵 药理作用:局部止血剂:将本品贴敷于创面时,可吸入大量的血液,从而

促使血小板破裂、聚集释放大量凝血因子而促进血液凝固 支架作用,使血块不易脱落以达到止血目的

临床应用:用于创面毛细血管渗血。 主要应用于口腔、腹部及比尿道等部

位。在拔牙、扁桃体切除等手术中,还可以暂时性填塞创面,以防止继发性出血。

第十二章

H1受体主要介导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H2受体主要介导胃腺分泌酸和胃蛋白酶。 组胺受体有哪些分型,其生物效应是什么?

答:分型:H1受体:主要介导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

H2受体:主要介导胃腺分泌酸和胃蛋白酶

第十三章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合成,盐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合成的。

糖皮质激素 药理作用:A抗炎作用 B免疫抑制作用 C抗毒作用 D 抗休克作用

E 对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调控 F 对淋巴组织的调控

G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H 对消化系统的调控

I 对生长和细胞分裂的调控

适应症:

1、替代疗法

2、严重感染

3、自身免疫性疾病

4、过敏性疾病

5、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6、血液系统疾病

禁忌证:

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库欣征)

2、有严重精神病史和癫痫

3、病毒感染如水痘、麻疹真菌感染等不宜使用

4、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

5、新近胃肠吻合术、骨折及创伤修复期。

6、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7、严重骨质疏松症、角膜溃疡及接种牛痘。

8、严重高血压、动脉硬化、中度以以上糖尿病、心与肾功能不全者

9、妊娠早期(怀孕15天~3个月)和产褥期;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应尽量避免长期大量用药;强调个体化用药随

时调整剂量。对对有精神病家族史结核病、真菌感染等患者慎用:

2、长期大量使用时,为防止骨质疏松及肌萎缩等,应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减少糖摄入,补充钙剂、钾盐及维生素D,必要时应用同化激素

3、用于严重感染引起的毒血症,一定要与足量有效抗生素合用。

4、长期大量使用、特别是眼局部应用时应定期监护眼内压的变化。

5、长期大量用药拟停药时应缓慢减量;

6、严重肝功能不良者不宜使用可的松或泼尼松,因其要在肝内转化为有活性的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

7、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8、高血压患者,慎用大剂量或不宜长期使用糖皮质质激素,因为糖皮质激素可以升高血压

曲安奈德又名曲安缩松,常用于口腔黏膜充血、糜烂面、溃疡、肉芽肿性唇炎、口腔黏膜慢性感染性疾病。

地塞米松 临床应用

1重症感染合并休克或中毒症状 2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

3高血压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治疗 4协助库欣综合征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 5抗炎、抗过敏

6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第十四章

免疫调节药:是指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和免疫病理反应而增强或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免疫抑制药+免疫增强药

列举三种可以用于治疗口腔粘膜病的免疫增强药,其药理作用有何特点 环孢素,他克莫司,硫唑嘌呤

第十五章

维生素:是一类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和功能所必需的微量低分子有机化合物,除少量在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外,绝大部分从食物获得

微量元素:是指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微量但又必不可少的某些因素

维生素C

药理作用:在体内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形成可逆氧化还原烯烃,对生物氧化还原和细胞呼吸起到重要作用

维生素C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口腔粘膜溃疡,口腔粘膜感染,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维生素C缺乏时的口腔表现:龈炎 龈出血 龈肿胀

贝尔氏面瘫常用维生素B1和B12作为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2常用于治疗口角炎、口腔溃疡等,维生素B2缺乏症都同时伴有其他B族维生素不足,故推荐应用复合维生素B。 长将叶酸作为营养不良性口炎及大多数舌部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怀孕早期服用补充叶酸可用于预防子女患唇腭裂的风险。

维生素B12 临床应用:A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B 可作为营养不良性口角炎或大多数舌部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维生素A可作为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口腔念珠菌病的辅助治疗药物。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在口腔临床常用于黏膜炎症、口腔溃疡、糜烂型扁平苔藓、牙周炎等的辅助治疗。

锌制剂可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地图舌、味觉减退等的辅助治疗。 氟

防龋机制:适量的氟易被釉质中羟磷灰石吸附,形成坚硬致密耐酸氟磷灰石表面保护层,具有防龋作用

临床应用:防治龋病

第十六章

消毒防腐药:是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一类药物

消毒防腐药的作用机制:

1、使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

2、与微生物酶系统结合,干扰其功能

3、降低细菌表面张力,增加其细胞膜通透性造成溃破或溶解

消毒防腐药的药效学分类及举例 A 高效:甲醛、戊二醛、次氯酸钠 B 中效:酚类清毒剂、含碘消毒剂 C 低效:地喹氯胺、西吡氯铵

消毒防腐药物的口腔临床应用 牙髓及根管的消毒、牙髓失活、牙周病和口腔黏膜局部用药、感染部位及软组织创面的清洁;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消毒、不耐热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以及武平表面的消毒,以降低病原体向患者和医务人员传播的风险

在口腔治疗的临床应用 苯酚:窝洞及根管的消毒 甲酚:根管消毒

麝香草酚:窝洞消毒、根管消毒、牙髓安抚

丁香酚:

1、与氧化锌调和硬糊剂用于安抚治疗深龋衬底和窝洞暂封剂,稀糊剂根管充填

2、~氧化锌+松香,牙周手术后创面保护

3、急性牙髓开随后,放置丁香油棉球可迅速止痛根管止痛

4、化学性和机械刺激所致根尖周炎,用丁香油棉球捻入根管止痛

5、硝酸银脱敏牙本质时用~使银离子沉淀

表面活性剂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

1、预防和减少牙菌斑的形成

2、义齿性口炎(辅助)

3、复发性口腔溃疡发作期局部应用

4、菌血症

5、牙周袋冲洗

6、口腔创伤感染

氢氧化钙药理作用:

抗菌活性、扩散作用、生物活性、赋形剂的影响

—遇水可释放OH和Ca2+,可促进牙髓细胞的表达和激活碱性磷酸酶,诱导压碎细胞分化出成牙本质细胞,并促进牙本质机制的形成

氢氧化钙糊剂临床应用:根尖孔未完全形成的死髓牙(或不完全换四)可在充分的根管预备和消毒后充填根管,有一些牙的根尖可继续发育完成,即“根尖诱导形成术”

次氯酸钠 药理作用:杀菌、漂白、腐蚀作用

临床应用:

1、水溶液常做外用消毒机使用

2、5.25%溶液作根管冲洗剂使用

碘仿 药理作用:杀菌、除臭作用,促进肉芽组织新生和创面愈合

临床应用:

1、根尖区组织有大量渗出物,将碘仿糊剂蘸于药棉捻封入根管

2、干槽症、脓腔以及术后的死腔填塞

3、砷制剂引起的牙龈和根尖区组织坏死,可在坏死组织敷碘仿糊剂

4、根尖周围化学性坏死

聚维酮碘 药理作用:

1、光谱强效杀菌药

2、对细菌、病毒、真菌、原虫和芽孢都有效

3、大多数微生物不会对碘耐药

临床应用:

1、0.5%手术前皮肤和手消毒

2、外用 1%

3、含漱:治疗口腔溃疡、冠周炎、牙周炎、口腔真菌感染 3%

4、牙周袋冲洗:1%

5、浸泡:0.05%浸泡义齿

过氧化氢溶液 药理作用:

1、具有杀菌、消毒、仿佛、除臭和除污的作用

2、对组织和伤口的穿透力差,且作用时间短暂,抗菌作用随氧气

的挥散而消失

3、对G+和某些螺旋体有效,特别是专性厌氧菌对其敏感

4、止血和减轻充血

临床应用:

1、口腔抗感染:坏死性龈口炎、牙周炎、冠周炎、干槽症

2、根管冲洗

3、超声波洁牙前含漱

4、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术后

5、牙齿漂白

6、顽固性龈缘充血、反复牙周基础治疗后消炎效果不佳着 第十七章

抗牙本质敏感药:指能减轻或消除牙本质敏感症所引起的疼痛,并对牙髓不造成损伤的药物

盖髓剂:

用于覆盖牙髓保存其活力的药物

牙齿漂白术根据牙髓情况分为活髓牙漂白术和无髓牙漂白术。 防龋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牙的抗龋能力

氟化钠 药理作用

1、降低釉质溶解度

2、促进釉质再矿化

3、改变口腔环境,不利细菌生长

第十八章

牙周局部用药方式包括含漱剂、局部冲洗、牙周袋内缓释和控释放制剂。 药物治疗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

1、克服牙周机械治疗的局限性

2、缓释控制释剂有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减少给药剂量和频率,治疗效果佳

3、某些药物还具有抗炎,抑制胶原酶活性等作用

4、中药制剂还可以调节宿主免疫系统

5、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减少复发

牙周病药物治疗中局部用药的药物分类和每个分类的典型药物 A 含漱药:氯已定溶液

B 牙周袋用药 过氧化氢溶液

C 牙周袋内缓释和控制制剂 盐酸米诺环素 D 根面处理药物 枸缘酸溶液 E 牙周塞治剂 含丁香油的塞治剂

第十九章

抗真菌药用于治疗口腔感染应遵循的原则:

1、病情较轻者以局部治疗为主,较严重者则采用局部和全身联合用药

2、遵循用药个体化原则;

3、注意药物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避免滥用药物;

4、注意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

5、注意合理停药;

6、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心理治疗的作用

可用于口腔溃疡性损害的局部制剂有哪些类?其药理作用有何特点? A 含漱剂 消毒防腐 B 糊剂 抗菌消炎

C 气雾剂 加速上皮细胞增殖,缩短愈合时间 D 膜剂 抗菌消炎止痛,长时间作用

E 贴剂 保护创面,药物浓度维持较长时间 抗炎、抗过敏、止痛 F 软膏剂 抗炎、抗过敏、止痛 G 注射剂 免疫抑制,抗炎、止痛 强的松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 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天疱疮基本原则:早期应用、足量控制、逐渐减量、小量维持

2、类天疱疮

3、贝赫切特病

4、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疗程一般不超过4周

5、口腔扁平苔藓 小剂量、短疗程 15~30mg/日 疗程1~3周

6、盘状红斑狼疮

7、药物过敏性口炎、光化性唇炎

8、血管神经性水肿同时合用肾上腺素

9、多形性红

10、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免疫抑制药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

较少单独使用,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已达到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机体对药物敏感性等目的。

碳酸氢钠含漱液在口腔黏膜病治疗中的应用

1、口腔念珠病

2、辅助治疗久治难愈的口腔黏膜病损如天疱疮、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

3、预防由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引起的口腔黏膜损害

口腔药物学消毒防腐药物总结

口腔非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

口腔执业医师知识点总结

临床口腔实习心得

研究生临床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临床医师三基知识点总结

美容药物学学习心得

美容药物学学习心得

美容药物学论文

临床执业医师易错知识点总结

口腔临床药物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口腔临床药物学知识点总结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