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发布时间:2020-03-01 16:43: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四单元 面积

单元知识架构:

学生在第上册已经认识了周长,并学习计算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本单元是这方面知识的递升。包括有: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的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体会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3、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4、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

2、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划分:5课时

面积…………………………………………1 认识面积单位………………………………1 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1 探索面积公式………………………………1 铺地面………………………………………1

第一课时 面积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的概念模糊容易和周长混淆。 内容:第42页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的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的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法:讲授法,图形练习法,归纳法 学法:图形练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图形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 教学过程:

1、感受面积,形成对面积的感性认识。

(1)利用学生现有的物品,让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 如:书、桌子、硬币、手掌、课前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面。 (2)认识面有大小之分。

活动:比一比老师的手掌与某学生的手掌谁大。比一比数学课本与数学练习本的大小。比一比长方形与正方形、三角形之间的大小。

(3)引出面积的概念。

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用数学语言说一说:我们可以说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比数学本封面的面积大……

2、数学活动,比一比谁的面积大。

P42,比较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准备用具:5角硬币、尺子、剪刀。让学生分组活动,讨论比较的办法。 (1) 用硬币摆一摆。正方形摆了9枚,长方形摆了10个。 (2) 把2个图形重合,再比较重合以外的部分。

(3) 在两个图形上“打方格”,比一比哪个图形的方格多。

3、进一步感受面积。

画一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是7个方格的图形。 通过画图,让学生体验一个数学事实,就是: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是可以不同的。

4、通过练习,渗透利用方格比较面积大小的便利。(P44练习

1、

2、

3、4) 做P44练一练。

作业:摸摸生活中的实体,感受面积的大小 附板书

面积

比面积的大小

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面积单位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的概念模糊容易和周长混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点:体会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体会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面积单位 教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公式练习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公式练习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图形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 教学过程:

1、利用上节课“比较面积”的活动,将学生画的“格子”图展示。(有的学生打的是2厘米×2厘米的方格,有的同学打的是1厘米×1厘米的方格)让学生再说说昨天比较的方法和理由。

2、提出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方格的格子数目的大小比较出面积的大小。现在老师的信封里也有2张纸,一个上面有10个方格,一个上面有40个方格,哪张纸大呢?

让学生充分讨论,体会到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3、讨论如何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小。什么样的测量结果才是有意义的。

师:假如我们不规定方格的大小,那么想想,测量结果会有几种呢? 师:应该规定用多大的方格量比较好呢?

4、介绍、认识1平方厘米。

我们把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规定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5、动手量一量。

准备A4白纸,将书本外框画于其上。打边长是1厘米的方格,进行测量。 作业:同步

附板书: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换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时容易出错。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 教学重点: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 教学难点:体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 教法:直观教学法,图形练习法 学法:图形练习法,强记法

教具准备:直尺,长方形、正方形图形。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 教学过程:

复习一下P44页第3题,说明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用“数格子”来表示。

1、利用直尺,来打一打格子,测一测上节课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汇报。

2、提出活动目标:让学生量一量课桌的面积。

重点讨论:在量比较大的面积时,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测量方便吗?用多大的正方形比较合适呢?

3、在学生讨论得到共识后,提出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来测量。让学生画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体会它的大小。说一说,生活中看到的什么物体它们的面积也接近1平方分米。

4、介绍1平方分米的读法、写法。

5、以小组为单位,动手量一量课桌的面积。

6、利用教室现成的1平方米的方砖,让学生认识1平方米的大小。

为增强1平方米的大小是多少,安排下面的活动,在黑板上画出1平方米。估计教室门的面积。(可以利用米尺帮助估计) 作业:同步 附板书:

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计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的单位时容易出错。不能根据题意灵活地选择正确单位。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运用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2、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图形教学法,讲授法 学法:图形练习法,公式法

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图形。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 教学过程:

1、估一估。

在估计书中三个长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说一说学则哪个面积单位估计比较合适。让学生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感觉。

2、摆一摆、填一填:

让学生都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亲手摆一摆,数一数上面三个长方形分别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把结果填入书中的表格;观察填好的表格,让学生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并鼓励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试一试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建立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可以向学生指出正方形也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样适用于正方形。

4、习题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容易忘记书写单位,或单位与长度单位混淆。在作业中要注意强调面积与周长的区别。面积的计算公式与周长的计算公式的不同。

5、介绍、认识1平方厘米。

我们把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规定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6、动手量一量。

准备A4白纸,将书本外框画于其上。打边长是1厘米的方格,进行测量。 作业:同步

附板书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铺地面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运用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时容易忘写面积单位。 内容:第50页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法:图形教学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 学法:图形练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具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的平面图形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书、尺。 教学过程:

1、出示问题:

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让学生先对“地面”的大小有个正确的认识。可以在黑板上先画一个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让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一个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讨论,怎么算出需要多少块砖。

当学生逐个摆放后,提出,假如手上的小正方形有限,能不能用少量的小正方形预测出需要几块砖?

引导学生把问题特殊化:先解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需要几块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让学生可以用手上的纸张来完成解决这道题目。

2、填一填:

结合上面的探究活动,将P50的填一填完成。使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3、探究1平方米=?平方分米

利用教室现成的素材-----低砖,先让学生测量一下地砖的大小。然后探究1平方米的地砖上可以摆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4、1公顷、1平方千米。

利用周边的环境,如足球场,广场对1公顷、1平方千米有所感受。

作业:同步 附板书:

铺地面

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

三年级下册英语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