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8: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现行教材更新了传统内容的讲法和部份数学语言,教材设计也更具形象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数学形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先导,在获得知识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象思维是形成表征(表象)的重要思维方式。实现形象思维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主要有直观演示、形象表述、数学模型化等方法。下面主要谈谈直观演示。

直观演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作为数学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数学形象载体中,有相当一部份都是几何图形、图象、图表等直观材料,如在对函数图象平移、放缩、翻折等运动的教学时,可以设计动画课件,让学生在动感中感受数学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形象的动态思维,加深学生感性印象。“活动的、具体的对象比静止的、抽象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与接受。”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障碍很多是由于缺乏具体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真正实现“数形结合”,再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与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前数学教师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通常感到很头痛,现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其优越性不言而喻。 再如在讲解椭圆的第一定义和椭圆、双曲线的离心率对曲线的形状变化等问题时,也可以类似地运用《几何画板》软件来演示更直观。只要数学教师平时稍加留心,在数学课本中其实有很多内容都是可以借助于《几何画板》来演示,变抽象的、繁琐的教学内容达到形象的、简单、明了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行教材的编写中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尽量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实际例子讲述抽象内容,介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第二章中专门安排了\"函数的应用举例\"一节和\"实习作业\",通过例题介绍了函数在几何问题、复利计算和大气压测量等方面的应用。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数学模型方法,并结合自由落体运动介绍了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第三章安排了分期付款等联系实际的例题,以及建筑规划、测定长度等实际应用味道较浓的习题。对于这些联系实际的内容,应予以充分重视,虽然它们与真正的实际问题还有一定距离,但是对于高中数学联系实际还是有重大作用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加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引导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生产的实际中去,切实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提出、分析和解决在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另外,高中课程是一个整体,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在本书三角函数一章,由于正弦曲线与物理中正弦电流、简谐振动的联系,因此我在讲解正弦函数时,联系一些它在物理中的背景材料以及它在物理中的应用。

三.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后的总结与反思。

数和形是初中数学的两大支柱,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与形(以数解形,以形助数)处理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中,诸如函数图象的形成、图形的变换、方程解的几何意义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演示功能,运用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内容重放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变化有序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计算机具有极其强大的运算功能和图形处理能力。利用“几何画板”中的测量功能,构造动态数学模型和数据图表,可以动态的保持给定的几何关系,便于学生自行动手在变化的图形中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规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真切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做数学”中发现数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创新意识。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多元联系表示”得到充分发挥,它为学生提供了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许多计算机软件不仅是一种多媒体的演示工具,而且也是一种帮助学生探索和理解的工具,它丰富和扩展了数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测量和计算,提出假设并予以证明或否定,从数学模型的建立到演示、从性能预测到规律的探求,从而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

三、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的介入应体现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而不只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知识发生、发展的播种者及浇灌者,更应是学生处事的模范。灵活的应变能力,严谨的求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这些都要靠师生之间的心灵感应,靠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互融,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们不应让 “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键盘手。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极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发展个性。

课件的运用应整合于课堂教学内容之中,针对以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为培养目的的数学教学,课件中存储内容要精练,画面要简洁,讲解和推导应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完成。为帮助解决数学中数形结合的难点,理解抽象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数学思想,我们认为,应根据数学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将课件设计成一些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让老师能按自己组织教材需要,针对各自不同教学思路,灵活调用各模块里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因此,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而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向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作为教育工作者,身处教育教学法改革的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接受挑战,真正从数学教学规律自身特点出发,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实施有机整合,以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又激发思维、体现自主建构的课堂氛围,使信息技术成为黑板、粉笔、三角板、模型一样得心应手的工具,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的美,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做好新课程改革。这样数学乃至整个教育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策略探究

信息技术背景下数学教学

网络化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论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下的数学教学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