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发布时间:2020-03-01 22:53: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相关名词解读

一、增长极:增长极理论最初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提出,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j.b.boudeville)、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john.frishman)、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schman)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增长极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

增长极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区位经济。区位经济是由于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若干企业或联系紧密的某几项经济活动集中于同一区位而产生的。例如,某一专业化生产的多个生产部门集中在某一区域,可以共同培养与利用当地熟练劳动力,加强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共同承担新产品开发的投资,可以形成较大的原材料等外购物资的市场需求和所生产产品的市场供给,从而使经济活动活跃,形成良性循环。区位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地理位臵的靠近而获得综合经济效益。第二,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增大而获得内部的节约。如可以提高分工程度、降低管理成本、减少分摊广告费和非生产性支出的份额,使边际成本降低,从而获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三,外部经济。外部经济效果是增长极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结果。经济活动在某一区域内的集聚往往使一些厂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获得某些产品和劳务,从而获得整体收益的增加。

为了促进增长极的形成,应致力于发展推进型企业和以推进型企

1 业为主导的产业综合体。推进型企业和产业综合体通过技术创新活动,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迅速增长。创新是产生极化效应的动力,创新活动不仅使单个企业获得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还通过创新对当地和周边地区产生重要影响。从技术方面看,增长极内的技术创新活动使企业产出增长率、投资回报率大大高于落后地区同类企业,从而引起周围其他企业的学习和效仿;从社会结构方面看,创新使现有的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组织结构更容易朝着变革方向转变,使之适应创新结果,并成为下一次创新活动的基础;从社会心理方面看,创新强化了社会群体的进取意识,同时推动了周边地区劳动力为改变自己进入增长中心的比较劣势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增长极理论提出以来,被许多国家用来解决不同的区域发展和规划问题,这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区域经济理论所无法比拟的优点:第一,增长极理论对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更加真实。新古典经济学者信奉均衡说,认为空间经济要素配臵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即使短期内出现偏离,长期内也会回到均衡位臵。佩鲁则主张非对称的支配关系,认为经济一旦偏离初始均衡,就会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运动,除非有外在的反方向力量推动才会回到均衡位臵。这一点非常符合地区差异存在的现实。第二,增长极概念非常重视创新和推进型企业的重要作用,鼓励技术革新,符合社会进步的动态趋势。第三,增长极概念形式简单明了,易于了解,对政策制定者很有吸引力。同时,增长极理论提出了一些便于操作的有效政策,使政策制定者容易接受。例如,佩鲁认为现代市场充满垄断和不完善,无法自行实现对推进型企业的理性选择和环境管理问题,因此,提出政府应对某些推进型企业进行补贴和规划。

然而,增长极理论也有其明显的缺陷。由于积累性因果循环的作

2 用,增长极的出现对周围地区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回波效应。即出现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不发达地区越来越落后,经济不平衡状态越来越突出,甚至形成一个国家内地理上的二元经济局面。二是扩散效应。即通过建立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逐步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如果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波效应,就会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共同发展。然而由于积累性因果循环的关系,回波效应往往大于扩散效应,导致增长极地区越来越发达,周边地区越来越落后,形成地理空间上的二元经济,使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甚至形成独立于周边地区的‚飞地‛。增长极的负效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增长极的发展导致外围地区资本筹集困难。增长极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厚的投资利润以及需求日益扩大的市场,这些因素吸引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将经济落后地区的储蓄转化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投资;而外围地区由于落后的经济基础和投资收益率低,资本外流,致使资本积累逐渐减少,资本日趋短缺和枯竭,任何现代化的产业都难于起步。第二,增长极的经济发展使外围地区人才缺乏,经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增长极在就业机会、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多样化需求的满足程度、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这些优势吸引着落后的外围地区的劳动者和各类专业人才通过各种途径纷纷流向那里,结果在增强增长极发展能力的同时,却对外围地区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第三,增长极的发展导致外围地区贸易状况恶化。由于地域邻近,增长极与外围地区势必发生区域贸易活动,前者以输出工业品、资本品为主,并从后者输入初级产品;而后者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输出为主。初级产品的价格低而不稳,且缺乏需求弹性,因而竞争形势和交易条件有利于前者而不利于后者。总之,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往往是以牺牲外围地区的发展为代价的。

3 (摘自:百度百科:增长极理论http://baike.baidu.com/view/853623.htm)

二、一圈两翼:新华网重庆5月18日电(记者王金涛、刘鹏)重庆市决策层今年调整全市区域发展战略,确立了“一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

重庆1997年直辖后,确定了都市发达经济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南“三大经济发展区”,后来又确立了主城、渝西、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四大经济板块” 。此次调整区域发展战略,旨在使重庆尽快建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重庆市共有40个区县,“一小时经济圈”以重庆主城区特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区域,涵盖23个区县,2006年GDP为2710亿元,占全市78%,是重庆的经济主体和产业聚集区;渝东北是三峡重庆库区的大部分,有11个区县,以万州区为中心;渝东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6个区县,以黔江区为中心。

根据规划,重庆“一小时经济圈”要提前5年即到2015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带动全市在西部地区提前3年率先实现小康;到2020年,“一小时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在2005年基础上翻三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常住人口达到2200万,城镇化率提高到80%;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一圈”将把产业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加快构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同时,“一小时经济圈”将加快建设以重庆主城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尽快形成强大的集聚辐射功能。

重庆着力发展“一小时经济圈”,也是为了更好地带动“两翼”发展。据介绍,重庆市做强“一圈”后,可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反哺“一圈”,并吸纳“两翼”富余劳动力转移就

4 业和安居,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到2020年将带动“两翼”累计转移就业400万人。

(摘自:新华网2007年05月18日 19:19:15 http://news3.xinhuanet.com/)

三、直辖十年启示: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决破除影响重庆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始终保持开拓开放的锐气、创新创造的活力和求真务实的品格。二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善于抓住用好各种机遇推动新兴直辖市加快发展。三是必须把中央的战略意图与重庆的特殊市情结合起来,把全市“一盘棋”与区域分类指导统一起来,积极探索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四是必须充分发挥直辖市的体制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围绕大事难事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关系全局和长远的突出矛盾、关键问题。五是必须正确处理“富民”与“兴渝”的关系,把以人为本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千方百计解决好城乡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六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把科教兴渝、人才强市、文化兴市融入到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重庆的过程中,着力培育和提升“软实力”。七是必须始终高举团结的旗帜,巩固和发展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凝万众之心、聚全市之力推进发展。八是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与时俱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重庆建设发展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摘自:《在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5月23日)

四、劳务经济:重庆要把劳务经济打造为‚第一经济‛。‚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是破解‘三农’难题之策,必须进行大胆实践和探

5 索,走出一条新路。‛昨日(28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劳务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把劳务经济打造为‚第一经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市领导汪洋、王鸿举、马正其、翁杰明、吴政隆、赵公卿、谭栖伟、辜文兴出席会议。

市委书记汪洋主持会议,市长王鸿举在会上讲话。

汪洋指出,全市劳务经济工作会,是市第三次党代会闭幕后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它将在全市掀起劳务经济发展的热潮。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市第三次党代会描绘了重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蓝图,城乡面貌将发生深刻变化。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劳务经济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我市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认真贯彻落实。要努力不懈地帮助农民寻找新就业门路,让他们分享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

汪洋强调,要积极推进劳务经济的工作重心向提高劳务开发水平转移。各区县要搭建培训平台,整合培训资源,通过‚一圈两翼‛对口支援、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扩大输出途径,使劳动力由数量扩张向‚数‛‚质‛并重转变。要营造创业兴业的浓厚氛围,形成全民创业的新局面。通过为返乡创业的人士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创业的平台。鼓励他们放手一搏,引领乡亲致富。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劳务经济工作扎实开展。通过科学制定规划,把劳务经济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切实提高劳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王鸿举在报告中说,到去年末,全市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富裕劳动力706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1.6%。直辖10年来我市探索

6 出一条劳务输出的成功路子,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是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矛盾和问题。我市还面临劳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组织管理的触角不周延、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不健全、农民工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权益保障仍未完全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赖于在今后工作中认真探索解决。

王鸿举指出,把劳务经济打造为‚第一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发展劳务经济是城镇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第一‚富矿‛,必须加速转化为人力资本。这样,就可以实现‚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的发展目标,为城镇化的发展加力提速。

发展劳务经济是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润滑剂‛。重庆要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劳务经济的发展,促使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推动了劳动力、耕地、农机等生产要素的重组,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实现了以工补农、工业反哺农业。同时,农民通过外出务工,感受到城市现代生活,接受了现代文明,促进了农村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农村在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逐步向城市靠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最终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直辖十年来,我市一直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抓手,而且已经探索出了一条有重庆特色的劳务经济的路子,打造出了像‚巴南石龙技工‛、‚开县拆房团‛、‚江津足浴保健‛等劳务品牌。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第一资源、第一经济、第一要务来抓,以实际行动学习好贯彻好胡锦涛总书记的 ‚314‛总体部署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开放的思想,全新的姿态,努力工作,使全市劳务经济发展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记者 廖雪梅 陈

7 钧)

(摘自:2007年05月29日《重庆日报》)

五、零就业家庭: 人民网重庆视窗5月30日电 记者张袆报道:截至昨日,重庆15个库区区县和6个移民接收区县的7097户三峡移民‚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就业。其中,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 2963户,农村移民‚零就业家庭‛4134户。至此,重庆市三峡移民‚零就业家庭‛全面消除。

所谓‚零就业家庭‛,就是指移民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中,无一人就业的家庭。他们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技能缺乏、观念落后等问题,以致于参与就业竞争能力弱、就业难度大。据调查,三峡移民‚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中,31岁以上的占71.4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56%,无劳动技能的占32.67%。

解决移民就业,是库区繁荣稳定的基础。为切实帮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2006年9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就消除移民‚零就业家庭‛作出部署:到2007年6月底,每个城镇移民家庭中至少1人有工作岗位,每个农村移民家庭至少有1人在非农产业上实现就业。

为实现‚零‛的突破, 重庆市将移民局、经委、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10多个部门的力量整合起来,建立起‚三峡移民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农业局组织移民开展劳务对接;公安局出台户政管理新政策;地税、国税、工商部门相继出台了税费减免文件;经委组织市内企业赴库区举办现场招聘会……

在推动移民‚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的过程中,重庆市坚持移民就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异地与本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打造劳务品牌与发展劳务经济相结合的原则。采

8 取了城镇移民以本地就业和市内吸纳为主,农村移民以市外劳务输出为主;年龄偏大的以本地就业为主,年纪较轻的以异地就业为主等灵活的就业方式。通过‚发展经济安臵一批、落实政策扶持一批、就业服务帮助一批、职业培训输出一批‛,有力地推进了‚零就业家庭‛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在具体操作时,全市采取多种途径,促进移民就业。市移民局拿出300万专项资金,用于‚零就业家庭‛移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出公益性、低门槛的岗位,推动安臵就业;提供小额贷款、落实税费减免,鼓励移民自主创业;依托劳务基地,向外输送就业,目前已形成‚广东服装、上海拆房、北京餐饮、新疆农场‛4大劳务基地;同时,还通过鼓励能人带动就业、指导中介推荐就业、对口支援帮助就业、结对帮扶落实就业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移民家庭‚零就业‛的问题。

各区县也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了许多好办法。万州区实行了送岗上门、送人上岗和领导包社区、干部包人头的‚两包两送‛责任制;璧山县移民局组织县内最好的企业,拿出最好的岗位提供给移民;巴南区推行了‚六个统一‛的机制;铜梁县实行‚四级联动‛;开县采取‚九个一批‛,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保姆式‛服务和‚量身选岗‛的措施。

万州区沙河街道近50岁的张道萍与丈夫都没有工作,靠打短工度日。去年底,街道通过努力把她安排到一家客运公司的中巴车上当监票员,每月有350元的稳定收入。‚虽然钱不多,但很稳定,而且每天只上半天班。像我这把年纪的人还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

接下来,重庆还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峡移民‚零就业家庭‛动

9 态消除机制,开启‚零就业家庭‛再就业快速通道,做到随时出现、随时援助、随时消除,以不断巩固三峡移民‚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成果。

(摘自:人民网重庆视窗5月30日电)

六、城乡统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世界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普遍遵循的规律。对我国来说,城乡统筹又有着特殊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农业大国和小农大国的国情决定了须坚持城乡统筹。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我国又是小农大国,绝大多数农民是分散经营。这就决定了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把重点放在农村;决定了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必然建立在自身产业比较齐全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而且各大部类之间、各产业之间、城乡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这两个特殊性,要求我国必须确立工农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我国目前出现的低水平的买方市场和内需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农村消费不旺。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减少农民与发展现代农业须坚持城乡统筹。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必须在‚三农‛之外做文章,着眼于减少农民,促进农民向城镇

二、三产业转移。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又要加速工业化特别是城镇化进程,逐步把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上、从农村中永久性地转移出去。而二者的结合,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解决人为形成的城乡差别须坚持城乡统筹。我国城乡差距有两个特征:一是城乡差距不是城乡之间在自由竞争基础上形成的梯度差距,而是通过城乡差别发展人为形成的,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的结果;

10 二是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市场失灵。2002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为3.11∶1,而且农民收入中相当一部分要用于再生产,加上社会福利及文教事业等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际上达到4∶1左右。合理的差距有助于刺激、拉动梯度发展和产业升级,但过大的差距却会导致城乡资源和市场的正常梯级传递链条断裂,产业间互相支持的效应丧失,市场作用失灵。弥合差距已不能单靠市场自发的力量,而必须通过政府强有力的人为统筹,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须坚持城乡统筹。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低水平主要是农村小康建设的低水平,不全面主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全面,不平衡主要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言而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这就要求城乡统筹,特别是加大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加速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涉及整个社会管理构架的重组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核心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改变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战略性调整,建立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具体包括:统筹城乡资源配臵,重点是打通城乡市场梗阻,建立统一有序的城乡市场,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城乡互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重点是打破城乡产业分割,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增强城乡产业关联度,促进城乡产业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国民收入分配,重点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统筹农民、市民待遇,重点是逐步使农民拥有

11 与城市人口平等的发展机会和享受同等的权利;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重点是发挥农村对城市化和启动市场的促进作用。

(摘自:《人民日报》2003.10.28第九版)

七、产业空虚: 中新网2月27日电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王鸿举坦言,三峡工程库区确实至今还存在产业空虚的问题。

2月27日,国新办就重庆直辖十年发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王鸿举是在会上回答提问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王鸿举说,三峡工程库区确实至今还存在产业空虚的问题,正在向好的方向演进,但是这个问题依然存在。一个实际的数据,调查失业率,前年这个区域高达12.8%,去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下降到11.5%,向好的方向演进有数据来支持。

王鸿举同时表示,在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之下,去年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在今后五年当中要投入550亿加强这个区域的工作。

一是发挥体制的优势,对口支援。沿海的发达省份,每一个都对口支援我们库区的一个县,比如说广东对口我们的巫山县、上海对口我们的万州区。重庆一共有九个区,除了现在的渝北区本身有移民外,其余的八个区分别对口我们库区的重点县、困难县。

第二,建立了相应的基金,对进入这个区的新办企业,包括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都给予政策的支持,比如说贴息、资本金的补充。我们还和国家开发银行联手,重庆市政府投资10亿,开发银行投资10亿,作为资本金搞了一个担保公司,对于民办企业中没有资产可以抵押的单位,我们提供担保。在土地配给、人员供应这些方面,我们也在重庆把整个库区放在第一保障区来对待。

第三,人的素质,事实上我们已经在移民的下一代当中开始普及十二年制的教育。我们的职业教育、职业介绍是合二为一的。(据中国

12 网文字直播整理) (摘自:王鸿举:三峡工程库区确实还存在产业空虚的问题 2007年02月27日 11: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八、大会主题: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摘自:(摘自:《在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5月23日)

九、314战略:314总体部署为新重庆导航。会议强调,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点就新阶段重庆发展勾画蓝图、导航定向。概括起来就是:明确了三大定位——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提出了一大目标——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交办了四大任务——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这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和四大任务,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称之为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

(摘自:http://news.QQ.com

2007年03月20日02:19 )

十、二环八射:‚五年内,重庆高速路不仅能直通所有相邻省市,更重要的是,重庆二环八射路网全部囊括在国家路网之中。‛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祖伟在解读重庆高速公路网的意义时说:‚这意味着二环八射路网的作用因为与国家路网的对接而被大大提升了。‛就此,重庆高发司工程管理部负责人首次对重庆二环八射高速公

13 路与国家‚7918‛高速公路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解读。

已建成的成渝高速公路重庆—内江段,进入了国家高速路网第9条纵线(重庆—昆明线)。由重庆经内江、宜宾、昭通抵达昆明,并可经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公路通道进入东南亚贸易区。

已建成的渝黔高速公路和即将通车的渝武(重庆—武胜)高速公路,共同进入国家第8条纵线高速公路(兰州—海口线)。从重庆出发,经渝武高速公路北上,过武胜、南充、广元,可以抵达甘肃省省会兰州;经渝黔线南下,则可沿遵义、贵阳、都匀、南宁、湛江抵达海口。

已建成的渝邻(重庆—邻水)高速公路和在建的渝湘高速公路,一起进入了国家第7条纵线高速公路(包头—茂名线)。由渝邻高速北上,过达州、安康、西安,可抵达内蒙古的包头市;由渝湘高速南下,经黔江、吉首、怀化、桂林,可抵达茂名。

在建的垫恩(垫江—恩施)高速公路和渝宜(重庆—宜昌)高速公路,位列国家第10条横线(上海—成都)和第11条横线(上海—重庆)。经垫恩高速公路西进,可经南充抵达成都;而垫恩高速公路取道恩施、渝宜高速公路取道宜昌,均可抵达武汉、上海。

在建的渝泸(重庆—泸州)高速公路和渝遂(重庆—遂宁)高速公路,则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成渝环线的组成路段。该环线路径为重庆-泸州-宜宾-乐山-雅安-成都-绵阳-遂宁-重庆。

外环将成国家干线过境通道

多条国家高速公路干线在重庆交汇,它们将通过正在建设中的重庆外环高速进行过境转换。据高发司工程管理部负责人透露,为了给过境车辆提供一条最快速的转换通道,正在建设中的外环高速将成为我市唯一设计速度超过100公里/小时的高速路。

据了解,外环高速全长180多公里,其中北碚经走马至江津段共

14 68公里长的路段设计车速高达120公里/小时,其余120公里设计车速则为100公里/小时。高发司工程管理部负责人表示,‚这样一来,取道重庆的过境车辆,都可以经由外环高速公路快速转换到其余线路上。

(摘自:2006年10月11日 16:47:08 来源: 重庆商报)

十一、听证制度: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公民的参政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要求直接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体现在行政法领域即要求行政民主化,让相对人更多地参与行政行为过程。在行政参与中,相对人必然要通过一定的程序途径最大限度地避免自己的权益遭受侵犯,而听证制度作为行政程序制度的核心部分充分提供了这样的保障。

1、行政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

‚如果有很多作为公民而积极行动的实际权利,也就是说,当公民享有一系列允许他们要求民主参与并把民主参与视为一种权利的时候,民主才是名副其实的民主。‛ [1]而在行政法领域,民主化行政,参与式行政,合作式行政正成为未来行政的发展趋势,这其中行政参与是行政民主化的重要的直接表现。而且现在行政民主化的实质就是大力发展直接民主,让公民(相对人)直接参与到行政行为中来,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权益,防范公权力的恣意与滥用。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最终将影响到相对人的实体权利义务,而只有通过一定的行政程序制度的设立,才能切实保障相对人的权益,同时也保障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这样在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平衡点。而行政听证制度作为行政程序制度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为相对人表达自己的意愿,平等、有效参与行政行为最大可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也为行政机关弄清事实,规范行政行为运作,作出合理行政行为,提

15 供了充分的程序保障。

听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程序法律制度,其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一般认为,英美法上‚自然公正原则‛(the doctrine of natural justice)是听证制度赖以依存的法理基础,它包括两个最基本的程序规则:第一,任何人不能成为与自己有关的案件的法官;第二,任何人或任何团体在行使权力可能使别人受到不利影响时,必须听取对方的意见,每个人都有为自己辩护和防卫的权利。[2]第二个规则‚听取另一方的意见‛是现代听证制度的直接的法理基础。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公民在合理时间内得到通知的权利;2.公民有了解有权机关所作决定的论点和根据的权利;3.公民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2、行政听证制度的意义

听证制度体现了行政民主化的要求,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对社会一般公众或具体利害关系人而言,听证制度的实施是公民参政权在行政领域的体现,使其意志在行政领域得到充分地表达、体现,这样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民主权利意识,弱化对行政权的疏远、恐惧的情感,从而也会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和参与水平。其二,从经济学角度讲,有助于行政主体提高行使行政权的效率。虽然有人提出让社会一般公众或具体利害关系人参与行政行为进行听证会影响到效率的提高,但据成本分析、最终结果看,听证反而从程序上保障了行政决定的易被接受性,易完成行政事务,最终提高行政效率。[3]其三,从政治学角度讲,听证制度符合公共行政的民主取向。根据人民授权理论,人民对政府直接式或间接式的授权,不仅是现代政府及公共行政合法性的唯一来源,而且是公共行政运作前提,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政府行使公共权力必须要遵行、体现民主原则、宪政原则。让相对人参与行政行为体现了这样的本原宗旨。其四,听证制度有利于树立‚公

16 开行政‛的理念,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化接轨的需要。世贸组织是高度透明的国际组织,其规则主要就是行政法规则,其基本原则之一就是透明度原则,需要建立公正、透明的市场制度,排除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保证自由竞争。让公众通过听证参与行政过程有利于构建这样的公开透明政府,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其五,从整个社会角度讲,社会一般公众或具体利害关系人通过听证程序参与行政行为,使其直接与行政主体对话、协商解决利益冲突,使行政行为公开化,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促进社会的进步、和谐。

3、行政听证制度的法律文本分析

顺应行政民主化的时代要求,立足本土环境、借鉴外国经验,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了听证制度。1996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开先河,在第五章‚行政处罚的决定‛第三节中专门规定了听证程序,弥补了我国听证法律制度的空白。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首次在中国将听证制度引入行政决策领域,其第二十三条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用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随后原国家计委相继发布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关于公布价格听证目录的通知》、《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将政策价格决策的听证规则得以具体化。2000年3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又将行政听证制度引入我国行政立法领域,其第五条、第五十八条就有相关规定。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其后,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

17 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具体规定了听证制度的内容,这其中充分体现了贯彻民主精神的行政立法要求。2002年10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将听证制度引入环境影响评价,为行政机关依法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2003年8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第四章‚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中规定‚听证‛一节,进一步扩大了行政听证制度的适用范围。2005年8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其第九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二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法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虽然我国上述法律规定了听证制度,但其中不同的听证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不相同,有必要将其区分对待。按听证程序是否正式,可以分为正式听证和非正式听证。正式听证指行政机关在制定法规时和作出行政决定时,举行正式的听证会,使当事人得以提出证据、质证、询问证人,行政机关基于听证记录作出决定的程序。非正式听证指行政机关在制定法规时和作出行政决定时,只须给予当事人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的机会,以供行政机关参考,行政机关无须基于记录作出决定的程序。[4]按此种定义区分,我国目前属于正式听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听证制度属非正式听证。

按听证相对人是否特定,可以分为具体行政行为听证和抽象行政行为听证。听证的相对人是特定的时候,为具体行政行为听证,目前

18 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听证制度属于此类。听证的相对人不特定时,为抽象行政行为听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的听证制度属于此类。

4、目前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主要缺陷

行政听证制度在我国设立已经十年时间,但结合我国行政法治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现行行政听证制度存在以下主要缺陷:

(1)、听证适用范围过于狭窄且不合理。行政听证只限于行政立法、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对于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给付以及除行政立法以外的行政决定的制定的其他抽象性行政行为等没有规定听证程序。另外还存在不合理之处,如《行政处罚法》只规定了听证仅限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吊销许可证以及处二千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可以听证,其他的具体行政行为被排除在听证程序外。

(2)、对听证程序规则未作出规定或规定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目前我国《价格法》、《立法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可以采取召开听证会形式听取意见,未规定任何程序规则[5];对于《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作为特别法,其听证程序可适用《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虽规定一定的程序规则,但过于笼统,没有对听证主持人的资格、地位和权力、听证程序中举证责任、听证笔录的内容和效力、回避的具体情形进行规范,进而也影响了听证制度运行的效果。同时还存在地区、部门制定的部分听证程序规则,不统

一、相互矛盾的操作性问题。

5、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思考

行政听证制度作为行政程序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运作来看由于现存的许多缺陷之处,其重要的程序价值意义在行政行为运作中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目前的行政听证制度以充分表现其应有的价值魅力是大势所趋。

(1)、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应遵循的相关原则。注重公正与保证效率原则,是完善听证制度必须认真把握的,需要既要注重公正,又要保证效率,不能偏废其一。职能分离原则,行政听证必须确立听证主持人的相对独立与公正超然的法律地位,不能从事与听证和裁决不相容的活动。案卷排他性原则,既然法律规定了听证程序,就要落实它具有的作用,凡按照正式程序作出的决定只能以案卷为根据,不能以案卷以外,以当事人未知悉和未论证的事实为依据。举证阶段限制原则,要求当事人将所掌握的和案件有关的证据在听证阶段时提出,以保证当事人在正式听证中及时举证,防止事后证据出现。

(2)、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具体规范。逐步扩大行政行为听证的适用范围,一方面对现有的可听证的行政行为,其可听证的种类应扩展,另一方面对现有法律不可听证的行政行为也应逐步扩展。树立听证主持人相对独立和公正超然的地位,使听证主持人具有准司法者的中立地位,切实保障听证制度的实效。合理分配举证责任,为避免调查人员或相对人在听证后举证的现象,从而听证的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的发生,应当建立一套合理配臵双方权利义务的举证责任机制。建立听证笔录应作为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决定的唯一依据的制度,凡经过听证程序的,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必须依照听证中提出、经过对质的具有证明力的证据而作出,不得考虑听证记录以外的材料。

注释:

20 [1](英国)戴维〃赫尔顿:《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398页。

[2]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52页。

[3]参见习站鹏、刘海红:《浅论行政听证程序的意义》,山东法制报,2005年11月4日,第3版。

[4]应松年:《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518页。

[5]参见周清亮:《行政听证的理性检思及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刘莘:《行政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2003版。 [3]董炯:《国家、公民与行政法——一个国家-社会的角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1999年版。

[5]应松年:《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法院)中国法院网〃曹锐

(摘自:中国法学资源网2007-3-23)

十二、四小时重庆:2005年1月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该规划给重庆未来五年的公路建设提出了“四小时重庆”的建设目标,即到2010年,重庆主城区通过高速公路到其辖下的任何一个区县都只需要四个小时左右。这意味着重庆的公路建设将大大提速。查阅最全面的金融信息和最有价值的金融资源请登陆中国金融资源总库据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

21 任丁纯介绍,重庆市为“四小时重庆”目标规划的“二环八射”骨架公路网络,除江津至合江段外,其余全部通过国家交通部批复。目前已经建成的714公里高速公路,初步形成了“一环五射”高速公路体系,正在建设的7个工程涉及716公里。其余工程将于2005年内全部开工。

据了解,届时重庆市将实现40个区县全部都通高速公路,最远区县政府所在地到重庆主城只需4小时;对外高速公路通道将达到19个,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每万人拥有1公里高速公里里程。根据新的规划,高速公路将在原有“二环八射”的基础上,到2020年形成总规模3600公里,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形成“三环、十射、三联线”的布局。按照这一规划,到2010年,重庆公路建设约需要资金1060亿元,而到2020年,重庆市投资高速公路的资金总计将达1990亿元。

突破融资瓶颈

这一新规划使重庆公路交通的资金缺口进一步扩大。按照原来的规划,重庆公路建设到2010年的资金缺口是797亿元,现在需要增加263亿,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投资市场。

这一规划无疑使重庆再次成为投资的热土。目前全国已经有数十家公司展开了对重庆高速公路建设这近2000亿元大蛋糕的争夺。但是想要投资的企业普遍都担心一件事情,那就是参与投资后,资金能不能按时到位。在他们看来,重庆的高速公路投资的确是一个大市场,但是相当于2004年重庆地方财政收入81.2%的资金落实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但在实现“八小时重庆”目标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重庆高等级公路建设投资公司(下称重庆高投),已经摸索出银行贷款、土地储备、旅游开发等融资手段,为重庆市公路建设融资问题的解决提

22 供了有效的办法。

重庆高投董事长李健表示,在过去的两年中,重庆高投已经获得了135亿元的银行贷款授信。

“集中信用,诚信为本”是重庆高投在融资方面坚持的理念,用重庆高投自己的话说“一个企业连最基本的诚信都没有了,哪有客户?企业只有丧失生存本领”。

一方面,重庆高投积极落实项目资本金,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交通部补助、养路费等政府性投入,争取市政府和市交通委员会给予重庆高投公路辗选⑺胺寻.重庆高投的融资绝非停留在银行贷款上。除了贷款,重庆高投还采用了多种融资手段。1600亩、4000亩、7300亩„„通过公路、桥梁项目换取土地储备升值不断巩固原始资本的积累,这也是重庆高投在融资手段上的全国首创。2004年2月,重庆高投与重庆市北碚区政府签下协议,以土地置换的方式修建北碚嘉陵江碚东大桥。就在12月12日,碚东大桥正式开工,运营38年的嘉陵江朝阳大桥即将“退休”。

碚东大桥是重庆高投全额投资2亿元,北碚区政府以每亩10万元共4000亩土地进行置换的。建成后,将与绕城高速公路(拟建)、渝合高速公路、国道212线、省道204线相通,届时将成为北碚的重要交通枢纽。

除此之外,总投资3亿元的长寿长江大桥也将于近期动工,重庆高投将从长寿长江大桥处获得5000亩土地。目前重庆高投正在大胆尝试“你给我土地,我给你修桥修路”这种新型的公路融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缓解区县财政压力,还能解决投资方的资金难题,实现项目滚动开发,达成“四小时重庆”的目标也指日可待。

(摘自:2005-01-17 中国金融网 )

23

24

0831学习解读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

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巴中市第三次党代会主要精神

学习吕梁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兵团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认真学习贯彻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

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解读
《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