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则评语背后的故事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0-03-02 06:41: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则评语背后的故事及启示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缪爱明

一、“组织纪律性不太强”——合适的用语吗?

前几天与一位省示范初中的校长聊天,谈及各自学生时代的人生理想时,得知他当年参加高考的成绩比重点大学的录取线还高20分,可是直到9月份才被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录取。新生报到的那一天,他就被中文科主任找去谈话了。那位主任严肃地对他说,你需要正确对待自己,重新面对新的生活。后来,他终于明白了当年差点儿上不了大学的原因,原来是中学的班主任在给他做毕业档案时,鉴定的评语上有这样一句话:“组织纪律性不太强,自我控制能力不太强。”

我大感意外,意外的是这位班主任跟这个当年的学生到底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意外的是这个评语在大学招生老师眼里真的是“问题很严重”吗?

原来,这位校长过去属于不很听从老师话的那种学生,比如上班主任的语文课,他常常偷着看小说,屡收屡看,屡教不改;比如,课间他不喜欢像其他同学一样,静静地坐在教室里休息,总喜欢跟其他同学嘻嘻哈哈的,有时还小搞小闹的。所以,在每学期结束前写自我小结时,他自己总是写有这样一句话:“组织纪律性不太强,自我控制能力不太强。”这是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也是老师找他谈话常用的口头禅。后来,做毕业鉴定时,老师像往常写期末评语一样,把这句话移植了过去。

“是不是老师跟你过不去呀?”我疑惑地问。这位校长笑着说:“没有呀,其实班主任挺欣赏我的灵气的。这些鉴定的评语当时是全部给考生本人看了的,我是认可和赞同的。不太强,毕竟还是强的嘛!我当时根本没有把它当回事。而且,我估计班主任也没有把偷看小说和小搞小闹看成什么大不了的缺点。”

既然这个评语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是那些高校招生的老师吗?我觉得也不尽然。

——我的启示:因为与当事者距离的近远关系,不同的人对同一则评语的解读会有不同的结果。撰写评语,应该是一件非常精细而严肃的工作。

故事中的考生和班主任是把“组织纪律性不太强,自我控制能力不太强”跟偷看小说、小搞小闹看成“等于号”的,因为在长期的相处中,师生就是这样理解的,还达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甚至觉得这个评语还比较客观,有较高的概括性。但是,这个评语的效用在高校招生老师眼里就不同了,因为他们对这个考生缺少背景知识的了解,他们会由这个概括性的评语去产生联想,去不断放大,去想到其他的种种不良行为,当然,是很难联想到偷看小说,小打小闹的,更不可能与之划成“等于号”。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位校长当年未能进入到如愿以偿的理想大学,是不能怪罪大学的招生老师的。

这个评语差点儿葬送了当年这位考生的前程。从另一方面来说,又可能是因为这则评语引起了师专老师的注意,促使他们对这个新生加强了个性化教育,也促使这位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引起反思和警觉,反而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但是,即便如后者,笔者还是认为这则评语的语言表述是不合适的。

那么,是不是学生有了错误和缺点(偷看小说、小搞小闹算不算缺点,另当别论),就是掩盖,就是一味地唱颂歌呢?显然,大家都这么做,就失去了毕业鉴定的意义,就失去了跟踪教育的效用,长此以往,也就有可能败坏社会风气。我不赞同有些老师提倡的“对学生的缺点可以不写”的观点。笔者认为,教育者或者鉴定者如果觉得学生这个缺点应该改掉,从对学生终身负责的角度出发,需要在评语中提醒当事人的话,可以采取就事论事的做法,不作概括性的提炼,以避免他人引起误解或歧义。

其实,高中时代的班主任和师专时代的老师,对这位学生的处理,表面上看是教育方式的不同,实质上是两种教育理念的迥异。班主任或许这样想,既然是对这个学生高中时代的鉴定,那么我的任务只是给他划一个句号,至于这个孩子将来的发展,就不属于我管的事情了。如果这位班主任意识到人永远是变化的,需要不断地接受教育,永远在改变着自己,那么他也许就会对这个学生充满着无限美好的希望,他的评语就可能是这样的:“痴迷小说,喜欢与同学嬉闹,如果适当控制一些,学习上将会取得更大进步。”也就是说,他的评语在指出缺点的同时,会给学生努力的方向和措施。这位校长师专时代的老师,则看到了学生发展的可塑性和潜力,所以,在他校不录取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他,又紧接着找他谈了心,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好笔力、好见地”——给学生写评语的着眼点?

“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慷慨

而谈,旁若无人,气势雄伟,笔锋锐利,正有王郎拔剑斫地之慨。”

这是小学老师给后来成为伟大文学家的茅盾所写的两篇作文上的总评(见《茅盾全集•第十四卷》附录《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论》和《文不爱钱武不爱死论》)。其时,茅盾十二三岁,就读于浙江桐乡乌青镇植材小学。在此,我们姑且不论小作者如何天资聪颖和老先生如何独具慧眼,单就文章本身质量而言,所写总评显然言过其实,夸饰褒扬溢于题外。老先生这样做的意图,不言而喻。

有史记载,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学校老师写给他的评语约500字。分操行、才能和勤勉、知识和成绩三大方面。具体评价如下:操行一一“对待师长和同学态度良好”。才能和勤勉一一“该生才能优异,古汉语、德语、历史课方面表现十分令人满意和勤勉”,而对数学和法语方面的评价为“令人满意”和“较为满意”。对于知识和成绩的评语则是更为详细。例如:“作文思想丰富,对论题有深刻见解,但有时过于冗长”,“日语方面相当流利”,“数学知识丰富,史地知识令人相当满意,物理则中等”。

——我的启示:我们从德、智、能、勤、绩等方面衡量学生的水平时,千万不能把眼光着落在与成人要求相同的标准上。以交流、希望和赞赏为主撰写评语,乃是对孩子个性和特点发展的尊重,这也正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寻找终身受益的财富。

先请记住,这是学生学写的作文,这是孩子们与师长、同学交流的方式,这是孩子所掌握的“史地知识”,不是教科书上的经典范文,不是成人成熟的人际交往情态,不是史地学家的知识结构;站在我们面前的是本应该幼稚的青少年,而不是老态龙钟的师长或已经成熟的成年者。如果我们把评语撰写的眼光着落在未成年人身上,你就会发现每个学生在学习成绩、性格爱好、道德品质等方面都有突出的闪光点,你就能够死心塌地地把眼光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上,不遗余力地用浓浓的爱意温暖着每个学生。

对于第一个“组织纪律性不太强”的故事,我个人觉得,如果说过去在我们一些老师眼中 “喜欢与同学嬉闹导致学习不专心”是属于缺点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则可以把它看成是难得的优点了,因为现在的高中生“学习专心有余、人际交往严重不足”,能够做到主动与同伴交往的学生真是凤毛麟角。学生应该是天性活泼的,时代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写评语不能只用成年人的要求和静止的眼光来衡量生活在新时代的个性迥异的学生哪!给学生写评语,教师不应仅仅看成是完成例行性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应该把它当做自我增强新教育理念、净化美好心灵、提高教育能力、改进常规性工作的过程。

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满腔热情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绝对尊重每一个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导向性、激励性、艺术性的评语,也许就是学生将来人生、事业上的亮点所在。

三、“手脚勤快”——可以这样隐恶扬善吗?

二十多年前,我一个同事家的小孩初中毕业了,没有考上高中,因为户口属于全民性质的,可以分配工作。县城一家机械厂来校调查这个孩子的思想品德。这个孩子刚刚被校长找了谈话,原来他把学校的一台录音机偷去卖了300元钱。现在人家来调查他的思想品德,校长为难了。实话实说吧,这个孩子就有可能不被这家工厂录取,而且孩子的父亲就是本校的一位相当敬业的老师,将来怎么面对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和一心想望子成龙的父亲呢?不说明这个情况吧,从事了几十年教育工作的老校长又觉得对孩子不是抱着终身负责的态度,这个孩子本质并不坏,如果今后工厂能够加以引导,他觉得还是可以改变好的。

后来,这家工厂喜滋滋地把这个初中毕业生录取了,因为他们听到校长给这个孩子评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孩子喜欢动手,手脚勤快。”调查人员一听,心中乐开了花,说:“我们是机械厂,主要是招收操作工,正需要这样的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看到人家这样高兴,校长也就不再往下深入说明情况了,从情理上看,说了似乎就是节外生枝了。

几年后,这个孩子在这家工厂犯事了,他把工厂的产品偷去买,越偷越频繁,越偷数量越多,越偷胆子越大,最后一下子被判了五年徒刑。刚谈的女朋友吹了,父亲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亮相了,调离了原来的单位。

再后来,据说,这个孩子刑期满后,流落他乡,沉默寡言。现在快40岁的人了,靠打零工度日,至今仍孑然一身。

这个故事很令人伤心,当年20出头的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孩子会是今天这样的结果。我当时,也从内心里为这个孩子能找到工作感到非常高兴,也为校长巧妙灵活地运用丰富多彩的汉语感到佩服。如果校长当时把这个孩子的实情告诉了人家而影响了孩子的就业,我一定对老校长是有看法的。总之,当时,我觉得老校长给孩子下这样的评语,是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因为成全了人家的美事嘛!

现在分析一下,这个孩子第二次走上歧途,最后导致人生不成功,是与校长当时评语的模棱两可及其家庭教育的失误紧密相连的。校长是从善意的角度掩盖了学生的错误行为,导致当事人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可能加深了当事人对“小偷小摸无所谓”的误解。如果这个孩子的父亲在孩子被工厂录取后,对孩子进一步加强沟通和教育,或者开诚布公地跟孩子的师傅说一说孩子过去的不良行为,希望师傅或者领导加以正确的引导和防控,也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了。当然,如果这位校长能够像孩子的父亲一样,也来个跟踪疏导和长期教育,也许这个孩子就不会是现在的命运了。

——我的启示:对学生的评语和鉴定不应只是诊断机,更应该是孩子未来人生路上的引发器和加油站。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要时时记住教书育人的永恒天职。

我们常常习惯于从向善的角度、从发展的角度、从未来的角度评价学生优缺点,给学生留下会意、愉悦、惊喜和沉思,这理念本身很对!每个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性格、气质、心理素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都是不同的,这需要我们或鼓励,或鞭策,或责备。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在把握分寸的同时,都需要使评语成为与学生沟通心灵和增进理解的渠道,成为引导学生奋发向上的重要教育因素。因为学生毕竟是孩子,可塑性很强!

为此,当我们在给学生撰写评语时,千万不要忘记今后对眼前活生生的人进行的“维修保养”等售后优质服务,乃至进行一些补救性的工作。不懂得教育科学,不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使用教育艺术,不运用语言艺术,固然写不好评语;但是,仅仅局限于以上数条,笔者认为还是很难写好学生的评语。给学生写评语,不仅仅属于操作层面的事情。请千万记住教师教书育人的永恒天职!

(本文原载2009年第11期《教育理论与实践》和2009年第8期《班主任之友》)

环卫招工难背后启示

哲理小故事及启示

纳兰背后的故事

背后的故事作文

晚会背后的故事

千字文背后的故事

《长征》背后的故事

酒干倘卖无背后的故事

老板背后的故事

《酒干倘卖无》背后的故事

三则评语背后的故事及启示
《三则评语背后的故事及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