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发布时间:2020-03-03 05:18: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令第41号《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按厦卫医(2006)241号“厦门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收治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仙岳医院预检分诊点,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分诊、排查工作,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控制传染病疫情蔓延。

1、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同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读物。

2、预检分诊点接诊人员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预检。

3、预检分诊点负责对发热病人、腹泻病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各种慢性肝炎病人进行预检分诊、排查。如发热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腹泻病人分诊至肠道门诊就诊。初步排除传染病后,分诊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4、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按不明原因肺炎预警病例报告、诊断、处理工作流程执行。

5、疑似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禽流感病人、炭疽等传染病应由市相关专家组会诊确定。

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1、建立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部门或设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岗位责任。

2、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和解决有关医源性感染方面的问题。

3、制订医源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4、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耐药菌的监测管理。

5、对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病例,组织流行病学分析及讨论,提出控制措施,防范医源性感染的暴发、流行,并及时上报。

6、加强全员的医源性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控制医源性感染的能力。

7、根据预防医源性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机构的建筑设计、科室布局进行功能划分,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医院传染病转诊制度

1、门诊、临床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严格执行归口管理,将病人转到定点医院传染病科,不得截留病人。

2、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当发现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例、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肺炎等,经本院→市传染病专家会诊确诊后,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转送病人到定点医院传染病科。

3、发现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按本院结核病归口管理转诊工作程序执行。

4、在转诊中认真做好三级安全防护工作,终未消毒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严防扩散。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

1、为防止传染病在医院感染或医源性感染,遵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按传染病管理办法执行。

2、各诊室、病房、化验室以及各技能科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终未消毒制度。

3、严格执行操作常规,尤其是实验室操作规程,防止病原体在实验室传播或扩散。

4、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无害化管理,禁止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并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和灭菌工作。

5、认真落实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6、不认真执行医院有关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造成传染病传播、扩散或医院感染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和医院规定,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惩罚。

传染病消毒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更好地控制疫情,消毒是切断传染病途径的重要措施,为此特制定本制度。

1、认真学习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立即就地隔离、消毒。

3、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须经过消毒或净化后再排入下水道。

4、工作人员进病房或门诊前,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口罩,接触病员后应立即洗手。

5、传染病员离开或死亡后,室内床单应一律更换并进行终末消毒。

6、传染病员所住房间,应按时进行消毒,用过的家具、器具、被单,碗筷等用具须经过严格消毒再用。

传染病疫情监测制度

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制度,通过定期定点的系统监测,及时获取相关的传染病信息,掌握传染病的动态,为制订防治对策,配合相关防疫部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每月负责收集各门诊病人的发热情况,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掌握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情况。

2、通过对吸毒人员、收容所、公共场所及相关住院病人进行HIV的常规抗体监测。

3、门诊医务人员对公共场所、娱乐场所等门诊病人做好性病血清学抗体监测工作。

4、通过肠道门诊等渠道掌握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上报区疾控中心;作好霍乱的疫情监测及防治工作准备。

5、通过监测住院病人的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情况,指导病区做好相应隔离措施。

传染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生有义务做好传染病的登记、报告。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授权他人瞒报、迟报、谎报。

1、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和出院登记的填写工作,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求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住址写到行政自然村,不得有缺项、漏项。

2、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须在两小时内报告,乙类及丙类传染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

3、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医生以最快的速度报告预防保健与院感科。

4、预防保健与院感科每月对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进行二次检查核对。

5、医院疫情管理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按要求时限网上直报。

6、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传染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漏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传染病隔离制度

为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控制疫情,减少死亡,特制定本制度。

1、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

2、凡在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时送入隔离室就地隔离,然后将患者送入传染病医院,并认真做好病员排泄物、分泌物、衣物、用具和其它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

3、传染病流行期间,设立临时检疫岗,对每一就诊病员,必须经过初步检查后,才能挂号,可疑者进行隔离处理。

4、隔离病员要加强管理,符合隔离要求的要加以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和疫情扩大蔓延。

疫情管理制度

凡是医务人员均具有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义务,都是法定责任报告人。为做好此项工作,规定如下;

(一)、医务人员在诊病过程中发现有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及时、准确、完整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立即报送预防保健科,并做好门诊日志或住院登记本的记录,具体工作如下:

1、霍乱、鼠疫及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碳疽、脊髓灰质炎按甲类传染病报告管理。

2、发现霍乱或疑似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及食物中毒,应在做好报告的同时留取标本送检,并做好病人的隔离抢救工作。

3、15岁以下儿童疑似或确诊为急性驰缓性麻痹(AFP)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并在患者麻痹出现的14天内采集两份大便标本(两份标本间隔24-28小时)送上级部门检测。

4、发现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按乙类传染病报告,并填写转诊三联单,嘱咐病人到市疾控结核病防治所确诊治疗。

5、门诊处方不开结核病药。肺外结核需治疗者应在处方上注明疾病名称,并规范用药。

6、发现不明原因肺炎及时报告预防保健科,并由专家组进一步诊断。

7、死亡病例应填写死亡病例报告卡,报告预防保健科,在7天内网上直报。

8、如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时间外报告总值班)。

9、根据情况做好订正报告。

(二)、预防保健科在收到科室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后,必须认真查对、核实、登记,并在规定的时限内网络直报,报告卡需保留三年。

(三)、预防保健科收到甲类传染病报告或成批疫源性疾病等,应深入科室了解病情,掌握动态,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做好相应处理。

(四)、对于新上岗医生或实习医生,在进入临床前要对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及疫情报告程序进行培训。

(五)、化验登记的管理:检验科对传染病病人的标本监测,必须有登记,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监测日期、项目及检查结果,资料需保留三年以备检查。

(六)、预防保健科疫情自查与奖励的管理:做好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及化验登记的质控管理,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每月至少二次)检查、反馈提出改进措施;考核中发现不符合规定或漏报,按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进行处罚。

门诊健康教育制度

1、健康教育的形式:定期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资料。

2、专人负责,定期更换内容。

3、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大众化。

4、咨询台为患者提供科普知识、公共卫生知识及健康教育资料,方便患者查询、咨询。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中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1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