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资源环境科与学专业发展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14:06: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资源环境科与学专业发展调查报告 姓名:feibo

学号:

前言

在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国内外热点问题、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背景下,国家对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投入日益增大,资源与环境科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掌握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新世纪有关资源与环境领域科研人员、行政及企事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骨干的必备条件。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发展起来。

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资源与环境科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

资源与环境科学是直接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应用基础科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支柱之一。资源与环境科学是基于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知识、针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揭示资源的形成、演化规律和各类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此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资源与环境科学反映了由“行星地球”到“人类世界”的认知过程,即理解地球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性,探求地球环境对人类健康、安全与富裕的可居住性,以及揭示人类对地球系统的影响过程。资源与环境科学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以及认识人类影响地球系统的应用基础科学,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解决当前及未来一系列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科学基础。

开展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对于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要完成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就必须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条道路能否行得通,关键在于是否能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和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当前,我国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后备储量严重不足,水资源供应出现危机,土地质量急剧下降,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影响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如果把每年环境、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造成的经济损失加起来,则相当于我国国民经济每年8%的增长量,并且化石能源与矿产工业占据我国17%的国民经济产值,从这两个数字可以清楚地看出,资源、环境和灾害问题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环境、灾害问题还直接影响到人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后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象战略性能源和矿产资源问题、重大灾害问题以及海洋和空间环境问题,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也十分重要。

因此,立足于我国21世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家的安全,我们必须下大力解决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重大资源和环境问题,如大宗或战略性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寻找与评价;水、土地、生物资源可

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大气、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的控制及环境质量改善;重大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地震等)的预报与减轻;全球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等等。通过解决这些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来实现以下国家目标:最大限度地保证能源和矿产资源的供给;有效地保护与利用水、土、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预报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减轻其造成的损失;深入认识人类影响地球的机理。这都离不开资源环境与科学

一、关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认识

众多高校开设了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 要求 掌握资源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的水土资源与环境状况等基本国情;能够进行资源与环境质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及评价;掌握提高水分、养分、生物等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与方法;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及退化防治等宏观管理与决策。

专业特色本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是:厚基础、宽专业、强技能。“厚基础”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化学和生物学基础,具备必要的地学知识和基本的野外调查技术和能力。“宽专业” 要求学生掌握提高水分、养分和生物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专业基础知识。“强技能”要求学生具有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专业技能,特别是资源环境化学分析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两大基本技能;熟悉国家有关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资源与环境领域宏观和微观问题的能力。

资源环境专业建设原则

本专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依托数字化与环境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实践“地理科学+3S技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体现实用性、适用性和可持续性。

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为中心,围绕培养目标,以培养资源环境专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重点,体现专业特色与时代特色,强化实践能力

2 20世纪资源与环境科学的重大进展

20世纪是资源与环境科学主要知识体系形成的世纪。在20世纪前半个世纪里,由

18、19世纪工业革命导致对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和矿物原料(如铁、铝、铜、金等)的需求,在20世纪随着全球工业化浪潮的兴起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而变得空前强烈,使得有关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寻找与开发的科学技术成为发展最快、研究人员最多的领域之一,油气科学和成矿学的长足进展与应用,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资源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然而,从20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国家首先尝受到工业化及大规模开采利用自然资源所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后果,于是环境问题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一系列环境科学学科开始建立,并最终综合成为环境科学体系。到20世纪末,随着全球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各国对全球环境问题普遍关注,并把对资源问题关注的重点从勘探开发转向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关全球变化和可再生资源的研究受到重视,统一的资源科学体系正在形成。

20世纪资源与环境科学的每一次重大进展几乎都是与当时相关的资源环境问题

受到人们的重视相联系的。这也反映出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极强的应用性质。由于20世纪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发展过程是各类自然科学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的专家把自己本门的学科知识应用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从而又获得新的知识的过程,因此要想全面概述资源与环境研究各领域的进展是非常困难的。例如一些跟地学密切相关的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重要进展。

2.1 成油和找油理论体系的建立

70年代以来,许多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根据盆地类型、沉积史、干酪根类型及其成熟度,建立石油生成模型,并提出了含油气系统概念,大大促进了油气预测的定量化,提高了钻井的精确性。

2.2 成矿理论的大发展

虽然有关矿床形成的理论研究在19世纪就有相当规模。但在20世纪由于找矿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形成了系统、丰富的成矿理论体系。这使得资源开发利用的更快。

2.3 应用水文学的兴起和全球水文研究的出现

60年代以来,水文科学的全球合作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65到1974年组织了国际水文十年的科学活动,着重开展了以世界水平衡、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等十四个领域的国际协作。接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继续举办了长期水文国际合作计划,即“国际水文计划”,分阶段着重研究水文过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水文过程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水资源的规划、管理与环境和社会的关系等重大课题。在国际水文计划实施过程中,世界气象组织也开展了“业务水文计划”,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从1984年开始执行“水资源水文计划”。这种国际合作使水文科学研究从国家规模发展到国际规模。

2.4 环境科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英国伦敦于1952年12月出现了严重的烟雾事件,短短四天比常年同期死亡多4000多人。1962年 《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 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响,进而在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环境运动”,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环境问题。

正是上述重大环境问题的出现,许多科学家,包括生物学家、化学家、地学家、医学家、工程学家、物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对此共同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在各自原有学科的基础上,运用原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通过这种研究,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如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等。在这些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孕育产生了环境科学

 2.5 全球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地球增温;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生物多样性损失;有毒废料在全球范围内越境转移)日益严重。为协调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 1984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在1987年发表了《共同的未来》,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前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为人类从更高的战略角度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资源和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

资源与环境科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我们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可持续”三个字内涵十分丰富,而其中最重要的应当首推资源和环境保护。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指标而把人类赖

以生存的资源和生态环境毁坏殆尽,那么到头来各项发展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说过:“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阐述观点鲜明,立意深刻。

在前些年经济发展中,不少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远的不说,2007年5月无锡太湖的“水污染事件”就是一例典型的反面教材。太湖流域富甲天下,许多沿湖城市被誉为“太湖明珠”,但就是这样一个地区,由于前些年管理不善,工厂企业过度排放,最终爆发大规模蓝藻而造成水体污染,致使居民用水都成了问题。回过头去再治理,费用却让人触目惊心。有资料显示,“在治理太湖污染方面,国家一期总投资已达110亿元,即将进行的二期治理预算将达1000亿元。两项累计,太湖治污资金庶几可以兴建半条京沪高铁。”除了中央财政投入,江苏地方政府每年也在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太湖治理。不合理利用资源环境。

严格落实资源和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加强责任追究。很长一段时间里,污染企业和环保执法部门都在玩一种“猫鼠游戏”。有些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偷排偷放或超标排放,执法部门来了就开动净化回收设备,或者干脆将生产暂时停下来,人一走,依然故我。有的政府部门为了财政和税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直接导致了制度不落实,执法不严格,污染不治理。有些地方和部门还采取“以罚代管”的方式来处理违法排放,也进一步助长了部分企业明目张胆、我行我素的生产行为。因此,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严肃法律制度,认真落实环保措施,绝不能姑息迁就。除了经济处罚外,还要加强对生产者和管理者的责任追究,使双方都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促使生产者守法经营,管理者依法行政。只有这样,才能把资源和环境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加强对企业家和普通民众的教育引导。培养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引导民众建立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做到发展不忘环保,创新创业不忘生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提高全社会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有道是“毁易建难”,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科学家预测,如果人类不立即采取行动,阻止地球环境进一步恶化,那么到本世纪末,地球上将只剩下10亿人还在艰难的活着„„”这样的描述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说过的那样: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和发展后劲,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样的表述振聋发聩,也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内涵之所在,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置之脑后!

环境科学的未来

随着人类在控制环境污染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环境科学这一新兴学科也日趋成熟,并形成自己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它将从分门别类研究环境和环境问题,逐步发展到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

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也在发展。例如在环境质量评价中,逐步建立起一个将环

境的历史研究同现状研究结合起来,将微观研究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将静态研究同动态研究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并且运用数学统计理论、数学模步发展到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研究。通过这种研究,逐渐形成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的理论。

就业方向 资源和环境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各级农业、环境、资源和生态等行政和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肥料、灌溉和绿色食品等企业,从事技术工作

。毕业生可到工矿企业(公司)、政府行政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单位,从事环境保护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维护、企业(城市)环境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或者进入研究生层次进一步深造。

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上不及土木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的毕业生也是既定的事实。

考研是一条路,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就业的砝码,但我不认为考研就一定好,要看个人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规划,花三年时间读研和到社会上历练三年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考公务员也是一条路,针对目前国家在环保层面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资源环境科学类人才考公务员相较其他文学、经济类专业来说竞争不是太激烈,你可以考虑一下。

毕业直接找工作也可以,但是薪水一般。就目前来说,环境类本科起点开始一个月拿到1500就算不错了,不知道这种水平你能否接受?

关于环境工程师的问题,我不是太了解。我们学校当初请的老师的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老师,跟我们讲的是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问题,这个很热门,不过有时间限制,本科生毕业3年后才可以考,考出来之后薪水就不一样了。

感想

中国经济发展上去了,但是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中国经济社会要长远发展下去,必须要走科学发展观的道路,而要发展科学发展观,离不开资源与环境专业,太湖的生态的破坏,沙城暴的袭击,洪水的泛滥,使人们认识到了资源与环境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将提醒人们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发展,而我们资源环境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的。

我们应该节约资源,善待环境,科学发展。

资源与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自荐书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求职信

经济学类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

05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行业发展调查报告()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的自荐信

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实习报告

环境与资源科学系工作总结

关于资源环境科与学专业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资源环境科与学专业发展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