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西湖区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03 19:43: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西湖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1号)和《江西省关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2010年投入771万元异地新建义务教育阶段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育智学校,该校占地面积约2972m2,建筑面积约3660.3 m2,设有言语治疗室、语言、听觉康复室感统室、运动康复室、举重室等三十多间功能室,集康复、教育、职业培训、特奥训练为一体,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已提高到普通学校的六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享有本人基本工资25%的特教岗位津贴费,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健全。我区特殊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区共有特教学生304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有137人。基本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示范学校为龙头”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到2016年,全省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 2 — 达到90%以上,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为每一个残疾孩子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提供条件和机会。

(二)重点任务。

2014年,全面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制度。健全适龄残疾儿童的统计工作制度。全区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5%以上。依托现有特教学校建设资源中心。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规范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在育智学校建立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至每生6000元。加强全纳教育的宣传和教育。

2015年,全区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7%以上。支持随班就读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个。支持、推进育智学校试点开展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好教育部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至每生7000元。

2016年,全区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实现全区所有开展随班就读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进一步推进育智学校开展好职业教育。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至每生8000元。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到2016年,建立较为完善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鼓励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设立特教班。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能力。支持特殊教育学校——育智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类别。

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建立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机制,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

— 3 — 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在确认对象的情况下,每周提供一次以上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

(二)积极发展学前阶段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到2014年底,在育智学校建立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接收残疾儿童。鼓励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

(三)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切实保障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2014年提高到6000元,2015年提高到7000元,连2016年达到每年8000元。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进一步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政策,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

区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安排20%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教育。由中央、省、市返还我区的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特殊教育发展。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四)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建立西湖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完善随班就读巡回指导制度。设立西湖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康复和鉴定设备,充分发挥资源中心的管理、指导、研究、培训、服务功能,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康复教育服务。建立随班就读巡回指导教师队伍,适应区域随班就读巡回指导工作的需要。巡回指导教师要负责对全区随班就读学生、送教上门学生的辅导和管理,加强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指导。进一步完善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制度,实施随班就读学生发展性评估,加强个别化教育,提

— 4 — 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区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委员会,进一步规范残疾儿童入学安置的流程。鉴定委员会根据鉴定结果及学生的实际表现,对残障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整体评估,提出安置与个别化教育建议。

继续实施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项目。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扩充区特教学位,为残疾人接受学前、义务教育的机会提供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到2016年实现特殊教育学校的“班班通”。支持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和康复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个别化教育和康复训练,促进全纳教育在我区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仪器设备支持力度,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

(五)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针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残疾差异大、康复类专业人员需求多、承担随班就读巡回指导任务特点,按照江西省《》,我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提高至生师比4:1,适时调整。区编办要按照特殊教育学校编制标准,核定给特殊教育中小学校教职工的编制,配足配齐教职工,保障特殊教育学校的良性发展。对于随班就读学校,根据随班就读学生数,按照特殊教育学校编制标准配备专职教师。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津贴等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普通学校承担特殊教育任务的专职教师的特教岗位津贴提高至30%。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为送教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和交通补贴。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逐步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持证上岗。落实教育部制定的随班就读教师、送教上门指导教师和康复训练人员等的岗位条件。按照省教育厅编印的《随班就读工作教师指导手册》,加强对随班就读教师指导。将特殊教育相关内容纳入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特

— 5 — 殊教育教师倾斜。在职称评审时,要保证一定的评审通过率;在聘任时,适当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增加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将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纳入当地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规划。加大国培计划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重。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逐级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和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资源指导、送教上门等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到2016年底,全区所有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都接受过至少一次省级培训。

(六)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落实课程教材体系要求。认证贯彻执行教育部制定的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用好新编和改编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材,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年级。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指导育智学校增加必要的职业教育内容,强化学生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个别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有效机制,促进融合教育。

进一步推进“医教结合”实验,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建立区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服务网络,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纽带的区域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教育、残联、卫生、民政、财政、人保、编办等部门协调例会机制。定期研究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协调解决问题、组织落实推进。

四、组织领导

(一)落实政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各部门、各街道(镇、农场)、学校要将发展特殊教育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明确各部门责任,要本着特教特办、重点扶持的原则,统筹安排相

— 6 — 关资金,合理配置特殊教育和康复资源,切实解决制约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二)完善工作机制,推进计划实施。建立政府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计划实施的工作机制,落实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确保计划如期完成。区教育科技体育局要统筹制定特殊教育计划实施方案,加强对承担特殊教育工作学校的指导,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依托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加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信息监测服务和动态管理。区发改委要把特殊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区财政局要完善特殊教育投入政策,支持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大对特殊教育学生资助力度。区民政局要做好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抚育工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完善和落实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支持政策。区卫生局要做好对残疾儿童少年的医疗与康复服务。区残联要继续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登记工作,加强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和辅具配发等工作。

(三)加强督导评估,确保完成计划。从2015年起,省教育厅将以县(市、区)为单位,对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进行评估验收,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特殊教育保障水平等作为评估验收的主要指标,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各部门、各街道(镇、农场)、学校要对照工作职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在各项指标达标。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将组织开展对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

— 7 —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答记者问: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总结

余杭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广东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重庆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三年能力提升计划

江西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主要措施)

教育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优秀]

江北区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

西湖区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
《西湖区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