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儿童心理健康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0: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儿童心理健康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武汉市硚口区教科室 张 文《世界儿童公约》 宣称: 人类应将其拥有的最好东西给予儿童.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 社会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备的条件, 给予儿童应有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 就会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农村儿童在享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在学校里得到老师的教育和帮助, 得到社会的关心和爱护。 但是, 有近2000 万儿童却得不到来自家中父母的亲情关怀和教育, 这部分儿童被称之为“留守儿童” 。 亲情教育的缺失将是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生成长中的最大障碍。 对此问题我们必须作出理性的思考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 年龄为 1 4 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根据国家统计局估计, 目前全国15 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有1 000 万人。 这些孩子远离父母, 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中, 无法享受正常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爱, 因而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偏差。 1 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自我意识、自我认同感、恰当的自我期望值 2 一个善于自控的人 意志、毅力、自律 3 一个随和的人 人缘好, 有朋友 心地善良, 富于同情心、对人宽容 4 一个随遇而安的人 自我满足、接纳自己的缺点、经常把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 5 一个做事有目标的人 对各种事物有广泛兴趣、有内在动机、有抱负 6 一个遇事看得开的人 灵活、变通、适应性强、失败和受挫时不泄气 7 一个情绪平和的人 情绪稳定、不动怒, 不大喜大悲、乐观, 遇事往好处想 8 一个爱说爱笑的人 心境好、有幽默感 9 一个互助合作的人 帮助别人、接受别人帮助、与同伴相互依存 1 0 一个懂得爱和被爱的人 1 与别人共情、知道怎样爱和被爱 (1 ) 情感失调和抑郁症 (2) 孤独症和孤独感 (3) 厌学 贪玩和学习兴趣淡薄; 学习动机缺乏(没有习得内驱力) ; 社会影响导致“ 读书无用” 再度抬头; 流失生问题。 (4) 考试焦虑 考前紧张; 考试中紧张和发挥不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 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上辈或同辈, 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 不出大事。 重养轻教, 重身体、轻心理, 忽视孩孩子身心健康2 . 临时监护人精力有限。 临时监护人既要承担自家繁重的生产劳动, 还要承担繁琐的家务事, 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教育引导孩子, 作为祖辈来说, 他们年龄大、身体欠佳, 心有余而力不足。3 . 临时监护人能力不足。 由于上辈亲友作临时监护人时精力有限, 没有时间教育孩子, 而祖辈教育孩子存在着娇生惯养, 放任自流的教育倾向, 他们把孩子当宝贝, 忽视了对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的教育, 同时, 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 基本上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文化、法制、卫生等方面的教育。4 . 精神关爱明显缺乏。 由于父母外出, 有时几年不归, 有的音讯渺茫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学习成绩一般; 学步期婴儿期 信任对不信任道德品行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容易养成自私冷漠、忧郁多疑的性格; 青春期知识贫乏。 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生发展 8 个阶段

老年期 自我完善对失望成年期 繁殖对停滞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青少年期 认同感对角色混乱小学期 勤奋对自卑儿童早期 主动性对内疚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意: 自我意志调节, 包括自我控制、情: 自我情绪体验, 如自我感受、自尊、自爱等;知: 自我认识, 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等; ——

对自我形象的关注(高中 35%男生与 28 女生自认为更具吸引力; 48%男与 1自我掌握等。 2 青少年自我的发展 青年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客体我—主体我;从无我到“唯我” (自我中心)“成人 感” 的产生敏感的自尊与自卑对个性品质的自觉2%女对自己外表满意) 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 : 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本质、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理想我—现实我; 社会我—个体我 青少年期主要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信念和重要特征前后一致及连续完整的意识,个人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感。 它既包括自我认识, 也包括自我的情感体验。 同一性混乱的表现: “时间观的混乱”、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的危机:形成整体上的自我同一性。普通青少年形成同一性的任务在1 8~22 岁完成。  回避型 抗拒型 安全型 四种依恋类型“角色固着”、“工作瘫痪症”、“两性混乱”、“ 权威混乱” 和“价值混乱” 等。 消极型(大脑前额叶右侧脑电活跃) : 容易引起悲伤情绪, 爱哭,积极型(大脑前额叶左侧脑电活跃) : 容易引起快乐情绪, 爱笑不爱哭。混乱型两种情绪类型 回避型: 他们怀疑那些说爱他的人, 害怕离他们太近会受到伤害。安全型: 很容易与人相处及信赖对方。爱生气, 且不易恢复正常。 焦虑-矛盾型: 他们对同伴的爱缺少安全感, 过于苛求对方。他们也因分离不可避免而害怕付出情感。 3 依恋是人对周围人的一种追随、依附和亲密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婴幼儿期与养育者形成的依恋关系类型,他们太希望受到注意以致于吓跑了同伴。 将变成一种无意识的内部工作模式, 影响着今后与人交往的方式, 并且对以后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在孩子的幼小阶段和发展关键期, 父母尽可能不要长期外出, 或者至少留一方照顾抚育孩子。 因为年龄越小越需要父母的呵护, 对父母的依恋越强烈。 虽然年龄很小的孩子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愿望, 但更能感觉到父母远离后的亲情缺失, 更容易因此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而且儿时的痛苦经验会影响其以后的成长, 这种伤痛甚至会伴其终生。 处于一些发展关键期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教育和关怀, 比如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 由小学到中学的过渡阶段, 孩子父母应尽可能地和孩子生活在一起, 共同起去面对人生的重要转折。人格虽然是在个体身上发生的, 但是这不等于说外部环境对人格没有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特别是儿童生活的群体影响着他们将来变成什么样的成人。 • 儿童在与周围人相处过程中, 在遗传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那些在社会交往中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如社会性情绪、气质、对父母亲人的依恋、交往技能、同情心、亲善行为、自我控制、对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道德情感和行为等。 • 一个社会化的人才能学会生活, 学会工作, 学会爱别人, 学会接受别人的爱影响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家庭、学校、古往今来, 家庭乃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细胞, 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组织、家庭环境抚养方式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也是每个人在世俗生活中所能找到的最终归宿。 家庭的缺失及家庭价值的瓦解会使社会陷于失序与紧张状态, 对于许多身陷其中的人, 尤其是孩子来说, 更是莫大的悲剧。 有人曾对1 0 9 5 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结构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 生活在不完整家庭里的中小学生, 孩子的行为常常会有失控倾向, 健康问题者所占的比率为1 3 . 8 %, 而完整家庭中有问题孩子所占比率只有0 . 2 %, 严重的会发展成为“问题少年” 。 这充分说明健全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而留守儿童缺少的恰恰是完整的家庭结构, 这种缺失势必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4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Dr.Hhain G.Ginott) 为激发教师的动机, 树立教育的信念, 这样说: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 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 教学的成功和失败, „我‟ 是决定性的因素。 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 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 身为老师, 我具有极大的力量, 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 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 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我能让人丢脸, 也能叫人开心, 能伤人, 也可以救人。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 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 全部决定在我。 ” 所谓支持系统是指一些能够向孩子提供帮助的人际关系。 参与到这个系统中的有爷爷、奶奶、亲戚、朋友, 还可以是老师、托管机构和政府援助机构。 在孩子遇到困难、父母又鞭长莫及的情况下, 可启用“支持系统” , 给孩子快速提供帮助。2 . 建立“代管家长制” 。 即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 教师代行家长职责, 从学习到生活全程负责。 这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帮扶、教育和管理, 为外出务工农民解决后顾之忧的一项重要措施。 有些学校以班主任为留守儿童的代管责任人, 教师与儿童结对, 义务代管, 代管责任到人。 “代管家长” 在一定程度上扮演家长的角色, 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了一些嘘寒问暖, 在学习上多了一些帮助辅导, 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慰藉, 使家庭缺位、亲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有了较好的教育补偿,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空间。 5 3 . 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 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有组织地创建“托管中心” , 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照管。 负责人可以由社区的领导兼任, 并委派身体素质好、有爱心、有一定教学能力的退休老师或有条件的老师担任“托管中心” 的工作人员, 为留守儿童提供看护、娱乐学习、生活指导等服务。4 . 利用社会力量开办“亲子园” 。 我们国家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大城市举办了许多的亲子园, 并取得实效。 建议在我国农村也可以开办具有农村特色的亲子园, 特别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 由有经验的老师担任工作人员, 全面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 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和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制度, 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地址、电话, 并记录留守儿童每一天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等情况, 使老师和家长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 开设亲情电话, 加强留守儿童与其父母的亲子互动、亲子交流频率和亲子关系强度。 让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的情况下, 依然能够享受亲情教育。教师的正确态度 1 了解儿童的遗传条件和家庭环境条件; 2 儿童的天资有差异, 但可以自我补偿; 3 对天资较差的学生, 永远不能说“笨” ; 4 根据学生的遗传时间表, 提出不同的目标, 实行个别化的教学; 5 针对学生的气质、情绪和性格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儿童心理健康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儿童心理健康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