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李主任难点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0-03-03 12:51: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团风县“难点村”治理工作初探

团风县民政局局长 李津川 副局长 高聪明]

“难点村”治理是近年来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团风县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通过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的方式,包扶不达标不撤兵,14个难点村的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善。该县在完善治理举措方面的经验,给人启发。

“难点村”的“难”主要表现在:有的村级组织不健全,领导班子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有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无村级主导产业,负债大,群众致富无项目;有的村级发展规划不明,没有长期目标,不能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和特色;有的村级基础设施差,村级无办公场所,群众出行难,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差;有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不到位,财务、事务公开流于形式,政策法规不落实,群众意见大等等。

“难点村 ”虽然是少数,但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集中力量抓紧抓好“难点村”的治理,是一件惠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团风县的治理工作实践从完善治理举措入手,多管齐下,不达标不撤兵。该县的主要做法是:

做好“三个转变”。一是变“上级推动”为“主动出手”,二是变“落实政策”为“主动满足群众需要”,三是变“事后介入”为“事前主动防范”。要将群众上访需要解决的诉

求变为干部主动进村接访,找准问题症结,挖出病根,化解矛盾,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完善“四个步骤”。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难点村”治理工作,县级是关键,乡镇是基础,团风县实行县委常委带“四大家”领导包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和驻村国家公务员包村、相关部门包扶、工作专班包治的“四包”责任制。二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即畅通村民意见上达渠道,在村组设立“意见建议箱”;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在乡、县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开好“两委”联席会、支部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了解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把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强督办检查。采取派工作督导组、召开专题督办会议、建立督查通报制度等形式,做到治理工作不达标,帮扶工作组不离村。四是严格考核制度。“难点村”专项治理考核由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负责,每半年对治理转化情况采取随机抽查方式进行复核,考核评分80分以上为合格,以考评推进治理工作。

实行“五个到村”。即工作方案到村,领导责任到村,工作专班到村,帮扶项目到村和整改目标到村。团风在全县总体方案指导下,按照一村一案,实行分类指导,做到因症施治。每个“难点村”派驻一支工作队,由一个部门牵头,牵头部门派一名副局级以上干部任组长,具体负责“难点村”

治理工作。治理着重从强班子、强制度、强经济方面着手,给每个“难点村”5万元的项目资金扶持,派一名干部驻村,建一个主导产业或村级农业基地,制定一个长远规划。通过治理,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发生明显变化,确保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治理工作有成效。

搞好“四个结合”。即坚持“难点村”治理工作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坚持“难点村”治理工作与“双强工程”建设和“民企联村”相结合;坚持“难点村”治理工作与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坚持“难点村”治理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强村富民“双强工程”,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探索对接互助形式,鼓励县内的民营企业结对帮助“难点村”发展经济。着力理顺群众情绪,疏导干群矛盾,加强党务村务公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使村级党风廉政建设达到“五有”目标,即廉政教育有载体、民主管理有制度、便民服务有平台、干部监督有网络、群众活动有阵地。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把扶贫开发与现代农业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拓宽“难点村”治理思路,提高治理水平。

发挥“五个作用”。一是发挥涉农资金的作用,发展村级经济。二是发挥项目帮扶作用,基础设施项目向“难点村”

倾斜。三是发挥县直部门结对帮扶的作用。四是发挥“民企联村”的作用。五是发挥本村能人的作用。

建立“六事制度”。一是群众说事。在村部开辟说事室,接待村民前来述事,并及时交给相应的村干部处理。二是干部访事。村干部定期联系一定数量的村民、村民代表、党员,开展个别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情况。三是会商议事。每月召开一次两委联席会议,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村民代表会议,对村里的一些重要事情及时进行讨论研究,实行民主决策。四是便民办事。对村民反映的问题、事情,做到分类记录、分类处理,能够及时解决或解释。五是跟踪督事。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财务监督小组,对村务、财务、事务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六是公开评事。定期召开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党员组成的评事会议,由村“两委”干部对其分管工作或集体决议后的重大工作的执行情况及工作进度进行通报,并接受会议代表询问,负责对问题进行答复和处理。

推行“四种机制”。一是建立“五议三公开”民主议事机制。在“难点村”治理过程中,我们认真落实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在村级大力推行“五议三公开”制度,即决策村级事务时由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勤廉督导员参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对提交村民大会讨论决定的事项实行“三公

开”,即决定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对涉及需要筹资筹劳的公益性事业,严格落实“一事一议”制度。二是建立村级财务“双代管”和民主理财机制。选强选优村民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从源头上防止村干部经济违纪违法问题的产生。全面推行村级财务资金“双代管”,实行村级工程项目建设及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投标。建立村集体资产台账,完善监管办法,防止资产流失。三是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监督机制。深入推进党务、村务和事务公开,凡是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都坚持及时公开、完全公开,并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四是建立村干部述职述廉考评机制。

坚持“三个不动摇”。一是坚持治理目标不动摇。我们要求,“难点村”的治理要达到“五有”目标,即村级组织建设有成效、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有制度、村级党风廉政建设有措施、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保障、村级社会管理有秩序。二是坚持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决策权、知情权、监督权等“四权”不动摇。三是坚持注重治理实效不动摇。根据“难点村”形成的不同原因,充分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通过上述手段,我们要求对于“难点村”的治理,要实现一个“总体目标”,即是村级组织建设有成效,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有制度,村级党风廉政建设有措施,村级经济可

持续发展有保障,村级社会管理有秩序。目前,全县14个“难点村”有5个新建改建村部,基本实现村级有固定办公场所,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得到加强,村务公开得到健全,一批沉积的老矛盾得到化解,共开发种养项目19个,村级面貌得到改善。

难点村治理汇报

“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县“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难点村治理实施意见

街道办事处选派“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街道办事处选派“难点村”治理工作总结

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黄冈市深入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情况汇报

李主任难点村治理
《李主任难点村治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难点村治理 主任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